↑王升平校长
王升平,出生于1953年1月,湖北黄冈人。中学高级教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是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广东省教育学会会员、中国数学学会会员、中国数学教育发展中心会员、中国现代教育理事会理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影视教育学会会员、中国校园电视教育学会理事、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一级教练员。曾任湖北黄冈实验中学副校长,深圳南山区赤湾小学校长。现任深圳市育才教育集团总校副校长,兼任育才第二小学校长。曾先后多次被评为湖北黄冈“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深圳市“优秀校长”和“南山名师”。
【按语】深圳育才教育集团第二小学现有36个教学班,学生1630多人,教职工96名。来自全国26个省市,可谓“钟山川之灵秀,汇四海之精英”。近年来,学校奉行“用心灵塑造心灵,用智慧启迪智慧”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全面育人、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倡导“日行一善,先人后己”的校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德育成果不断涌现。学生在学校快乐成长,家长全心配合,主管部门非常满意,社会高度认同。老百姓说:“蛇口育才二小不愧是一所特区现代化名校。”
学校先后荣获团中央授予的“全国手拉手十佳学校”、“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学校”等50多项荣誉称号。学生获奖人数达1500余人。近两年来,省、市教育督导部门对学校进行多次全面的评估,专家们对他们的总体评价是:“育才二小有内涵,更有特色:阳光的德育、智慧的课堂、优质的网络、和谐的家校以及幸福的校园,应成为同类学校的示范。”
群、环、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网络系统
【王升平】作为广东省一级学校,我们一直坚持“用心灵塑造心灵,用智慧启迪智慧”的教育理念,并开创了“群、环、场”的育人模式,实现了“五小五大”的创举,即小倡议启动大工程、小社团融入大社会、小课堂培育大智慧、小课题作出大文章、小星星孕育大明星。继承传统,感悟时代,从而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经济特区新一代的有根、有魂、有智慧的阳光少年。
【陶继新】感叹贵校成绩的同时,更欣赏您的“一个理念”、“一个模式”和“五小五大”,这应该属于育才二小精神文化的核心内容,是贵校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支撑。难能可贵的是,这些精神文化并非纸上谈兵,而是内化到了师生的心里,从各个层面摇曳出了绚丽的教育风景。
【王升平】教育是系统工程,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运用系统论的原理,来指导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
系统论原理告诉我们,各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体功能。因此,我们协调各方面教育因素,使学校、家庭、社会、自然、人文的教育功能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一个一致性的育人群体——“群”,结成一个连续性的育人环——“环”,构成一个同构性的教育场——“场”。
群:是由教师、家长、社会各界相关人员,包括学生自身所构成的一个育人群体。
环:是育人的各个环节。比如,学校、家庭、社区,自然、人文、风土人情等,当然,每一环节中还有次环节。
场:即是文化氛围。
通过“群、环、场”育人模式的实施,不仅充分体现学校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要使学生家长、学校周边各单位一起来关心、支持、参与教育,形成育人的“大气候”。
【陶继新】“群、环、场”几乎涵盖了育人的各个方面,从而让教育无处不在。因为人不是生存于真空之中的,所在之场,都要受到有形与无形的影响。文化的要义就是以文化人,即通过高尚的文化,在“润物细无声”中塑造人的价值观、生命观,从而让人的思想更加高尚、人生更加幸福。可以说,您的这个“群、环、场”,是一个大教育观,是让人走向具有生命飞跃意义的思想建构。
【王升平】深圳是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是毗邻港澳的新兴移民城市,在这里,三十年来中西文化的交汇、各种观念的碰撞、各类人员的汇聚、商业气息的澎湃,加之本土文化的柔弱、社会群体统一标示的模糊⋯⋯这一切都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蛇口这个“特区中的特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育人模式呢?勤奋的育才人不断探索,从未气馁。
【陶继新】深圳的“移民”性,决定了其思想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这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挑战。你们知难而进,取得了烙印着育才二小特点的德育成果。这会比一般城市学校教育耗费更多的时日与精力。可是,这个“投入”对于学生以及教师来说,堪称利在当下、功在千秋的大业。学校是育人的圣地,当师生有了高尚的思想之后,他们就会在经济浪潮及扑溯迷离的思潮涌来的时候,守持住一份心灵的安适,保留住一份圣洁的情怀,从而给这个城市增添一份“道德”的亮光。
【王升平】有一位高奶奶是外交部驻英国大使馆的官员,在英国工作九年,退休后随儿女移居深圳。近七十岁的老人,身患癌症,还主动到我校担任校外辅导员,每周到学校进行三次课外辅导。正是在她的影响下,八百七十多名家长发挥自己的特长,主动参加学校的家长义工队,组织“家长大讲坛”以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小分队。
【陶继新】高奶奶给师生留下的心灵之爱,具有超越的意义与价值。她在生命的最后时段,尽其所为,生成了更具生命张力的爱,让师生感到生命永远那么美好,进而生成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王升平】一支由企业老总、机关干部、医生护士、公安边防和博士专家组成的近千人的义工队伍,时时关心着孩子们的成长,他们通过家校通、QQ群和其他网络平台探讨着教育子女的良方妙药,积极为学校的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实现了家校社区共同全员、全程育人的强大的正气场。
【陶继新】这种文化场效应一旦形成,就会凝聚成一种育人的环境,因为这种带有正面能量的文化场,会形成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能量与激情,让身在其中的人,于无意识中受到优质的教育。而这样形成的品格,也往往更加稳定、更有长效价值。
【王升平】确实如此。我校“群、环、场”育人模式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要在“群、环、场”的作用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激趣、怡情、启智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有效地发挥“群、环、场”的系统育人优势。因此,多年来,我们既有传统的教育活动,也有因时因地制宜的创新教育活动。
【陶继新】人的社会实践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的思想和才能是在后天的社会环境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的积极影响,必须通过人的实践和主观努力才能实现。而且,当代小学生主体意识增强,他们喜欢在实践中明辨是非、善恶与美丑,渴望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生活中发展兴趣和特长。如何将先进的育人模式转化为孩子们乐于接受的现实教育行动,需要别样一番努力。
“五小五大”科学布局,整体推进,创新手段,培育阳光少年
【王升平】“五小五大”之一是“小倡议启动大工程”。
1990年,我校学生杜旻书在《中国少年报》向全国少先队员发出倡议:“捐出自己的压岁钱,为贫困地区的儿童建一所希望小学!”从此,由团中央领导、邓小平同志题词的“希望工程”正式启动。二十多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已建立的“手拉手”关系学校遍及全国和美国、瑞典、法国、俄罗斯等国家,共有近百所。“育才号专列”的“手拉手”活动,让我校孩子们的足迹踏遍祖国大江南北,爱心传递到千家万户。据不完全统计,全校师生先后为灾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的手拉手学校捐赠办公用品、学具、文具、书籍、衣物等共达近百万元,还资助手拉手学校的学生上大学数十人。
【陶继新】杜旻书之所以如此优秀,与你们学校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她小小年龄,竟然启动了轰动中国的“希望工程”这种具有开创意义的大事,不但为杜旻书书写了整个人生旅程的辉煌一页,而且记载下了你们学校在培育英才方面所做的努力及其结出的硕果。
【王升平】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学生在精神和物质上实现了互补,尤其是我们特区的孩子们亲身体验到了灾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的艰苦生活,感受到了那里的孩子求学的艰辛和勤苦,纷纷立志好好学习,要用智慧和知识去回报社会。
小小倡议不仅启动了大工程,更是带来我校师生道德素质的整体提高:杜旻书同学被评为全国优秀少先队员,刘森力老师被评为全国十佳辅导员,黄皓梅同学在北京中南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陶继新】如果说小小倡仪是一个“点”,由此而展开的却是一个“面”;“点”之精神之光,在“面”上点燃了熊熊烈火。这光与火,是高尚品德之光与火。它照亮了“点”与“面”的生命前程,也成为你们学校一笔永不褪色的精神财富。
2010年2月16日王升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发言
【王升平】“五小五大”之二是“小社团融入大社会”。
我校积极响应团中央、全国少工委的号召,协调好社区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充分挖掘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展了生机勃勃的“社区假日小队”活动,先后成立了“献爱心小队”、“护绿小队”、“小足球队”、“学军小队”、“摄影小队”、“科技小队”、“读书小队”、“艺术小队”等160多个假日小队。在家长和社区支持与配合下,孩子们利用周末课余时间活跃在社区街道、码头、商场、书店⋯⋯当宣传员、推销员、理货员,体验生活、了解社会。不仅学到了学校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学生各方面的见识和能力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创新,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影响全国的佳绩。学生DV小组的作品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达65个近200次;学校“春笋”电视台播出节目200余期,近三年荣获中央电教馆等颁发奖项有7金12银6铜,成为“全国百佳校园电视台”;学校成为“全国校园影视教育研究实验学校”,并在全国大会上介绍了经验;学校舞蹈队参加中央电视台2010年“少儿春晚”演出,在人民大会堂荣获两项“国星奖”,校长在大会发言;藏书票小组作品在全国参展36次之多,学校成为全国十大藏书票基地之一;精葵花文学社500多名社员,仅三年发表各类文章850多篇,成为“全国百佳校园文学社”;先后还有18个红领巾小社团获得团中央少工委的嘉奖。
【陶继新】这些小分队的活动更多的是在行上,是课堂学习之外的一种实践性的活动。孔子、王阳明、陶行知等教育家的教育,很多都是在实践上,甚至认为行大于言、做人重于学文。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的有用之才。你们的小分队参加这些活动,会不会影响考试成绩呢?根据我的了解与研究,越是参加课外活动多的孩子,学习成绩多是越好,因为他们在活动中有了特殊的兴趣,这种兴趣又无意中迁移到学习之上。而且,“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参加一些活动,可以调节学生紧张学习的情绪,有利于使他们在学习中进入亢奋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况且,形成一个人的智慧的关键,一是学习知识,二是实践积累,二者缺一不可。有的时候,实践的能量与作用甚至可以超过书本知识的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们的小分队活动,不但会使他们现在的学习与生活丰富多彩,而且还会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幸福。
2010年2月16日王升平在人民大会堂春节联欢晚会上
开心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王升平】“五小五大”之三是“小课堂培育大智慧”。
我们深入思考,反复学习研究如何构建一种新的课堂文化,使我们的每一个课堂都充满智慧、充满活力,使我们的教学观念能够真正地由塑造“知识人”走向塑造“智慧人”;由让学生学会“欣赏美”实现“创造美”;由塑造学生的“个人品德”转变为塑造“健全人格”,使他们在“贴近生活”的情景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探究、产生共鸣”,达到“能说会写、善思好问、认知规律、学以致用”的一级目标,进而达到“生活的体验、心灵的沟通、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启迪、学力的提升、和谐的发展”的二级目标。这样进行手、脑、口并用的长期科学的训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丰富、提升,智慧的灵感直达人的内心深处,变成人的内在素质,进而激发和凝聚孩子的潜能,焕发出他们无穷的创造力。
【陶继新】知识固然重要,可是,如果形不成智慧,知识就是死而不活的。智慧则不然,它可以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经历生成生命感悟。学会欣赏美会提高人的审美情趣,而创造美则可以让生命感到自身的伟大,并在创造的过程中,体验美、享受美,特别是提升自信之美。良好品德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而有了健全人格,就等于有了走向一生成功与幸福的根基。因为具有健全人格,就等于永远有一颗善美之心,永远有一个阳光的心态。这些,恰恰是一个人生命质量高下的要件。
【王升平】因此,我们重建课堂文化,开展“六智”教学的研究,让智慧走进课堂,建立师生平等、尊重、理解、赏识的教学文化;创新目标引领、互帮互助、乐学会学的班级文化;形成自主、高效、精彩、和谐、充满智慧的课堂。教师们开发的六本阅读校本教材引领孩子们自主读经诵典,通晓人文、科学与艺术,吸吮智慧,追求儒雅。2010年4月,南山区小学语文教学现场会在我校成功举行。《润心之露 智慧之泉》班级文化建设校本实践成果获得中国教育学会颁发的校本教研全国特等奖。在教育部举行的学业质量检测中,我校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在问卷中,体现出和谐的师生关系。徐家栋、赵海英、金若婷等老师的自制课件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陶继新】建立师生平等、尊重、理解、赏识的教学文化,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也是提升师生生命质量的关键所在。因为有了这样的课堂文化,学生在课堂上心理是放松的、愉快的,有的时候,还会是精神亢奋的。这样的心灵状态,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潜能,让学习变得轻松而有成效。而且,长期在这种文化环境中学习的学生,还会形成一种健康的心理,并将这种状态持续下去,对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产生积极作用。
【王升平】“五小五大”之四是“小课题做出大文章”。
根据新时代儿童心理特点,深入探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003年,学校与北师大创办《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生课程班, 13位教授亲临学校与教师们面对面地交流,深入课堂、共同研究,45位教师取得了研究生学历证书。2004年2月,学校实施“心理阳光工程”,在小学率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先后承担国家级课题8个、省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2个、区级课题7个,我校实施“心智教育”的案例集《给孩子一个心灵的支点》一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在人教社网站上作为教师必读的五本好书之一向全国教师推荐。2007年,我们的校本教材《小学生社会技能训练》一书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并获得国家级课题成果一等奖。
【陶继新】在与你们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我已经充分感受到了他们的“学力”之强。他们不但从专家那里学到了相应的理论知识,而且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出了属于自己的科研成果。这些成果,由于根植于教学实践之中,不但鲜活生动,而且有着较强的生命力。因为任何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都是在生活沃土中培植出来的。为什么有的专家穷其一生,也出了研究成果,可是,却被广大的老师所冷落,关键就是没有生活实践的根基。当然,如果你们的老师没有理论的素养,也不可能形成这些既有理论水平又具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有了富有生命张力的丰硕收获。
【王升平】自2001年以来,我校先后承担多项国家、省市、区级重要课题:教育部规划重点课题——“21世纪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现代化的研究与实验”的子课题《教育社会化》;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的子课题《中华文化环境中,小学生社会意识的培养与个性人格的形成》;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全国青少年研究重点课题——“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的子课题《培养认真负责的习惯以增强学生责任心的研究与实践》;国家教育部规划重点课题——“儿童心理素质的促进对其学业成就的影响”的一级子课题《特区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整体构建对其学业成就的影响》;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主持的国家级重点课题——“跨越式发展”的子课题《网络环境下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实验》的研究工作;我校《“群、环、场”育人模式提高德育效能研究》被定为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几乎100%的老师都参加了课题研究,教师也得到很好的成长。
【陶继新】当下课题研究的功利化趋向越来越严重,所以,进行什么课题研究,如何进行研究,就成了学校教育科研的一个命题。这正如读书一样,并不是说读了书就能提高水平,只有读了好书,才能获得生命的营养。所以,读书应当“取法乎上”,即读最有思想与文化品位的书。课题研究亦然,也应当“取法乎上”,即选定好的课题研究。不过,这个好,还有一个要件,那就是与本校教育教学实际是休戚相关的。不然,就会如悬在天空的浮云一样,不长时间,将会随风飘去。我觉得,你们的选题很好,而且紧紧“盯”着校本研究,相信一定会有比较大的成效的。
【王升平】“五小五大”之五是“小星星成就大明星”。
为落实我们的育人目标,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罗森塔尔的“期望理论”支持下,根据现实的需要,我校设计出一套《阳光少年成长计划》,力图通过六年的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民族情怀、世界眼光、气质高雅、举止大方、知识渊博、身心健康、有根有魂有智慧的阳光少年”。
【陶继新】你们的培养目标很高,也很有价值。如果实现了这样的目标,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但学习优秀、思想品德好,而且还会有一个好的发展潜力。
【王升平】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和生理特点,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家庭表现、社区活动、学业要求和特长发展等方面提出系统要求,构建了“阳光少年”评价体系。
红色阳光宝贝章:表彰学生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所取得的进步,盖于《阳光少年成长手册》中蓝页相应的位置。蓝色宝贝章:表彰学生在学科学习、特长发展中所取得的成绩,或学科学习中的创新之举等,盖于《阳光少年成长手册》中红页相应的位置。还有家庭、社区的参与评价。一周一总结,一月一兑换,使学生天天有奖拿,组组有进步,人人都发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素质不断全面提升,增强了孩子们超越自我的信心和勇气。
“阳光少年”评价体系实施八年以来,“家校社区合力,共育阳光少年”,学校向所有的家长敞开大门,实现学校、社区和家庭教育功能互补,形成教育合力,获得社会各界特别是高一级学校的老师们的高度肯定和积极的评价。
【陶继新】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在品德方面,人生而没有多少差异,而家庭与学校的教育,则使得他们有了不同。所以,小学期间的正向评价,有利于学生走向真善美。
“阳光少年”评价体系是基于学生德智同时发展而构建的一种科学的评价系统。每一个孩子都想进步,如何让他们进步,却是大有学问。如果不断地正向激励,他们就会越来越想进步;如果长期地逆向批评,他们就会垂头丧气。你们采取盖章激励法,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正向激励的方法。他们看到红蓝章盖上之后,不但自己心里高兴,而且还会在班级群体中产生一种荣誉感,从而生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内趋力。他们还会告诉自己的家长,并从家长那里获取赏识与激励。于是,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章,获取更多的鼓励。长期拥有这种心理趋向,就会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积极情绪,就会生成一种相对稳定的良好性格。而小时候优秀的思想性格与良好的行为习惯,则是走向成功之路的必备品质。
【王升平】从阳光宝贝、阳光天使、阳光少年到金杯少年的评价体系的建立,通过梯级目标引领,让孩子们在阳光下成长,不断得到赏识和激励,不断体验成功和快乐。从2003年9月开始实施至今,逐年完善,现已有近千名学生被评为“金杯阳光少年”。2004年,在深圳市“铸造美好心灵、开展关爱活动”中,我校五年级张慧生同学放学途中救助素不相识的受伤女孩被传为佳话,荣获“深圳市治安小勇士”称号,并毅然将市政府颁发的3000元奖金捐给了“希望工程”。
【陶继新】取得成效当是水到渠成、“道法自然”之事,因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天地之道。你们为孩子的阳光成长做了这么多实实在在的工作,当然就会有更多的“阳光”洒满校园,洒向社会与家庭。其实,还不止于此,这些“阳光”还会照亮学生未来的生命前程,伴随着他们一生的生命成长,并由他们将更多的“阳光”洒向更多的地方,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阳光的灿烂。
学校文化给孩子生命成长增添智慧
【陶继新】校园文化是学校育人的一项潜课程,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催人奋发、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激励鞭策着学生们执著追求、健康成长。
【王升平】因此,我校努力建设一流的校园环境,整体规划、周密布局,使校园环境绿化、美化、净化、文化、现代化,创造一个孩子们的“花园”、“乐园”、“家园”式的校园,以达到学校育人环境的全方位整体优化。学校挖掘文化底蕴,追求儒雅的文化气息,发扬时代精神,融合自然景物,打造校园人文景点:建校史室,用优秀的传统教育学生;设荣誉窗,以先进的人和事激励学生;树校园雕塑,以高尚的校园精神启迪学生⋯⋯
校徽,是由“海鸥”、“太阳”和“波浪”组成。“海鸥”代表着可爱的孩子们,也是育才的“育”的声母“Y”的变体;“C”是太阳,是“才”的声母的变体;“波浪”是二小的“二”字的变体。组合起来寓意着我们育才二小的孩子们像海鸥一样追逐太阳、追求光明、飞向远方。
【陶继新】校徽属于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在设计校徽的时候,大都煞费苦心。你们的校徽设计可谓匠心独运,在有限的图形空间里,融进去如此丰富的内容,特别是要让孩子追逐太阳、追求光明、飞向远方,不但寄予了你们的殷切期望,而且还会在他们心里积淀下一种向上向美的期待,以及为此而努力的心理趋向。
【王升平】坐落在校园中央的雕塑,造型是一朵盛开的金色葵花,托起一轮绿色圆球,那是我们的地球,夺目的绿色象征着环保和生命。希望之星从这里起程奋飞,奔向太空、奔向理想、奔向未来、奔向希望。高高擎起的蓝色和红色两曲线造型,象征着园丁和花朵,他们在圆球上舞动,手拉手、心连心、情牵情,在空中旋转,象征师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雕塑顶上,金色的圆球划出优美流畅的曲线,如日月星辰,似孩子们纯真的明眸、聪慧的眼光,放眼宇宙、放眼未来、放飞梦想!
【陶继新】昨天在你们校园里看到这个雕塑时,不仅特别欣赏它的造型之美,而且对它的内涵产生了兴趣。今天经您生动的描述之后,对它蕴含的意义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学校文化的各个部位虽然各不相同,可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价值取向,那就是指向孩子的成人成才。而这个雕塑,则物化了这种精神内核。看来,优美的物质文化,不但给人以外在的美感,提升学校的美誉度,还可以提升人的生命质量。所以,优质的物质文化,无疑成了形成学校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重要条件。
【王升平】校园文化长廊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教学楼各层没有楼层标记,只用不同的图案在楼梯口标明。一楼是水里游的鱼;二楼是地上爬的熊猫;三楼是树上跳动的猴子;四楼是天上飞行的大雁。走廊墙面以学生的美术摄影作品来装点,一层一个主题:一至四层分别是“爱我校园”、“爱我深圳”、“爱我祖国”、“放眼世界”。学生自己的作品是最好的教育素材。
【陶继新】这些墙壁文化多来自师生的创造,他们自然对其有着特殊的感情。而且孩子天天与这些文化相见,耳濡目染,其中的真善美就会悄然走进学生的心田之中。优质文化内化到孩子的心里,外化出来就是一道绚丽的风景,所以,孩子们在育才二小天天在变,变得更有知识、更有文化、更有良好的习惯、更有阳光的心态、更有良好的品德。
【王升平】是的。南楼是以现代前沿科学为主的教育主题:一至四层分别是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电子科学、航天科学,启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向往和追求,并以学生的绘画作品、手工制作、科技论文等作为补充。各楼梯转踏处都标有温馨提示、文明礼貌、行为规范、传统美德等语句,让学生能耳濡目染。
【陶继新】我已经领略到了学校文化的独特魅力。每一个文化景点都是精心制作的,不但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而且还可以让他们感受到无处不在的美。“真”因“美”的形式而有了艺术特质,“美”因“真”的内核而更放光彩。而楼梯转踏处的提示,不是强硬之言,而是温馨之语,让人看后感到心情舒畅而又不由自主地去按照提示之语而行。
【王升平】班级文化更是落实到每个孩子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中,从日常行为到学习方法、从小组合作到班名班风、从墙面到桌面都由学生和老师共同设计,并具体落实,凝聚着孩子蓬勃向上、追求美好、向往科学、团结友善的良好心态和拼搏精神。
【陶继新】特别欣赏你们的班级文化,因为那几乎全是孩子设计的,不但有着独特的美,而且荡漾着童心、澎湃着激情、洋溢着向往。那些班训、班风等,彰显出了巨大的创造性以及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与憧憬。看着它们,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回归童年的心灵冲动。
【王升平】我校从1988年至今,坚持每学年举行“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英语节”这四节,每次活动长则一月、短则一周,这是学生最向往、最快乐的日子,他们开展一系列艺术、科技、体育、英语节主题活动,充分地发挥个人的潜能,展示才艺、大胆创造、活跃身心,得到课堂教学中得不到的多方面锻炼。每学期还安排了校外德育基地体验活动,如军训、远足等,分六年十二学期、十二个景点,每个地方都有主题,系统安排,形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陶继新】从学校与家庭走向社会与自然,不但会增长见识、放飞心灵,也会让他们学到另一种文化。孩子之学,除了课本这种“固化文本”之外,还需要学习“生活文本”。古人强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明要想真正做人成才,两者必须“得兼”,缺一不可。而且,这些活动的举办,看起来好像会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考试成绩,其实,人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学习的单一性、空间的狭窄性,必然会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与潜能的开发。所以,一旦走出校园,孩子们有机会接触社会与大自然,反而令他们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了更好的成绩。所以有人说,好的成绩是需要到“诗外”见“功夫”的。
【王升平】正是因为这些文化场的构建,得到家长、社会的认可,孩子们将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风、良好的精神面貌带到了千家万户,带到了社区,感动了家长,感动了社会各界。因此,学校成为老百姓心目中最满意的学校。
【陶继新】文化在场,就会“化”场中之人。而你们的这个“场”,不但在学校,也在家庭,在社会。当学校文化悄然“化”人的时候,被“化”之人反过来也会“化”你们学校的学生。这种“场”与“化”的不断蔓延,就使得你们的学生有了更好的发展前景,你们的学校有了更好的美誉度与信赖度。
(原载于《中国教育报》2011年1月3日,第3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