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营造师生发展的“道场”文化

营造师生发展的“道场”文化

时间:2023-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烟文英,女,济南市纬二路小学书记兼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山东研究基地常务理事,中学高级教师。在前行的路上,不断追问着自己,什么样的学校教育是好的学校教育?什么样的学校是好的学校?您是一位“本分”的校长。所以,办学就要提炼学校之魂,就要凝聚学校之魂。优质的学校精神文化一旦形成,就会生成聚合人心、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从而无往而不胜。这当是一个为师者的道德底线。

←烟文英校长

烟文英,女,济南市纬二路小学书记兼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山东研究基地常务理事,中学高级教师。曾获山东省首批科研创新校长,济南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区劳动模范、区拔尖人才。

曾多次应邀到各地作报告,2008年11月应邀到台湾参加了海峡两岸青少年社会教育研讨会,作了专题发言,受到广泛的关注。所撰写的论文分别在《上海教育》、《教育发展与研究》、《创新教育》、《小学德育》等刊物上发表。《现代教育导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曾对她的管理经验作过大篇幅报道。

【按语】烟文英校长是一位不像校长的校长。她在青年教师的眼中更像一位大姐,是自家那位牵着你的手到处为你找零食或者玩具的姐妹。

陶继新先生认识烟校长已经很多年,一直在关注着她和她所领导的学校的发展,经常会被她对教育执著的追求所打动。虽然她的身上没有那么多的光环,但是她培养出了许多名师,使她体味着做校长的幸福。

教育之“道”的追求

【烟文英】2009年11月3日,我去武汉参加了中小学整体改革委员会的第十五届学术年会,会议的主题是“践行教育家办学理念——学校核心价值文化的实践研究”。会议期间,一直在思考,新时期,校长应该怎样定位?教育家办学的理念是什么?同时又回顾了自己这十多年的校长经历,我做了些什么?

【陶继新】您的思考,是对您校长生涯的一种深层思考。在这十多年间,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一定的教训。可是,没有对经验与教训的理性思索,就不可能变成今后工作的真正经验。回顾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往事重忆,只有让思想之水流入其中,回顾才能拥有更大的价值。

【烟文英】我觉得“教育家办学”首先应该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校长对教育一种近似教徒一样的宗教般的情怀,心无旁骛、执著、不放弃。同时对教育有追求、有梦想,并且坚守着这份信念,不懈地追求。在前行的路上,不断追问着自己,什么样的学校教育是好的学校教育?什么样的学校是好的学校?这种追问、思考和实践伴随着我的校长工作。

【陶继新】对教育拥有宗教般的情怀,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虽累犹乐。这十多年来,您一直在高度紧张地工作着,可是,您的精神却一直保持着优质的状态。因为校长工作在您的心里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意义非凡。同时,您一边工作,一边也在收获着师生生命成长的快乐,收获着自己生命飞跃的愉悦。尽管在工作中会遭遇一定的困难,可是,您却与老师们一起,知难而进,且享受着破解困难与走向成功的喜悦。从这个意义上说,您是一位幸福的校长。

【烟文英】谢谢您的理解、鼓励和赏识。回顾这些年来做的事情,我一直在要求自己,能耐得住寂寞和孤独,做一名本分的校长,做一名让我的教师有幸福感的校长,做一名让孩子们享受到校园生活非常美好的校长。

所以“让学校有魂、让教师有梦、让孩子们有童年生活”成为我多年的追求,因此在校长这个岗位上丝毫不敢懈怠。

“道场”的营造

【陶继新】您是一位“本分”的校长。这不是说您因循守旧,而是说按照校长的良知在老老实实地做着校长的工作。这个“本分”有着深厚的内涵,是指要研究教育,甚至要成为教育专家,而不是酒场与舞池里的高手,也不是官场与商场上的常客。这就必须耐得住寂寞和孤独,当别人追逐名利的时候,您却要让名利于他人;当别人心灵浮躁的时候,您却要宠辱不惊。而校长的这种本分,还会有意无意地传递给学校里的教师,使他们也逐渐有了一个思想与文化的定心,进而成为一名本分的教师。

【烟文英】是的。如果一个校长在办学的过程中,总是想着自己得到什么,可能就会造成“教育上的短视”、急功近利、浮躁。在这些年的学校管理工作中,我爱我的老师和孩子们。我觉得一个校长在一个学校的影响力,是任何人不能替代的,要让学校的老师们在你的领导下,感觉到职业的幸福,喜欢这个学校,喜欢教师的生活。作为一名校长,还有什么比做让他人生命质量提高更有价值、更值得珍惜的事情呢?

【陶继新】爱是相互的,您真爱您的教师与学生,他们也一定真爱您。而有了爱的维系,学校就有了温情与和谐,身处其中的人就会感到幸福。这样,工作与学习就不再构成精神负担,而是像特雷莎修女所说的那样,反而成了“最好的休闲活动”。于是,人们所孜孜以求的高效率与高质量,也就有了水到渠成的必然。

【烟文英】所以一直以来我在思考,什么样的学校让教师有归属感?优质学校建设的核心应该是什么?我认为学校首先要有“魂”,这个“魂”会让学校里的每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归宿,人的心灵有归宿了,他就会义无反顾地追寻。所以我始终认为,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灵魂,会特别可怕,学校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条心,这样的状况,就会导致大家前行没有方向、没有约束,何谈学校的凝聚力和行动力。因此,一所学校必须有大家所共同认同的核心价值观。而这个核心价值观,不是校长的个人意识强加在其他人身上,而是在传承学校历史中、在学校办学理念的实践中,校长带领大家共同挖掘、提炼和弘扬的。

【陶继新】人无灵魂则成为行尸走肉,学校没有灵魂则成一盘散沙。既然是灵魂,就不能是众多的游魂相聚,不然,就会生出是非。所以,这里的灵魂,是正气之魂、精神聚合之魂。所以,办学就要提炼学校之魂,就要凝聚学校之魂。我觉得,构建优质的学校精神文化,则是聚魂绕不过去的一个坎。优质的学校精神文化一旦形成,就会生成聚合人心、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从而无往而不胜。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享受生命价值体认的幸福。

【烟文英】我们学校是一所建校近九十年的老校,有着比较深的文化积淀,这些都是不可以再生的宝贵的文化资源,因此挖掘支撑他走过近一个世纪的文化内涵是非常重要的。但因为时代的变化,教育的功能在发展,学校文化需要不断丰富和创新。因此当我们在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上,确定了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关注每一个生命,用生命温暖生命”的价值趋向,并走过近四年的征程时,我们非常欣喜地发现,校园里人际关系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学校干部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校与家长,和谐而大气。

【陶继新】“关注每一个生命”,就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不能放弃问题学生的发展。这当是一个为师者的道德底线。“用生命温暖生命”意义丰盈,不但要用校长的生命温暖师生的生命,还要用教师的生命温暖学生的生命,用学生的生命温暖学生的生命;同时,还要用学生的生命温暖教师和校长的生命,用教师的生命温暖校长的生命;以至于用师生的生命温暖家长的生命,用家长的生命温暖师生的生命。这是一种系统的“温暖工程”,当彼此感到温暖之后,就有了生命之间真正的心灵契合。于是,学校的人际关系便走向和谐,学校发展才有了潜力。

【烟文英】其实一开始的时候,行走得也比较艰难。有的教师说,校长你太理想,可能吗?学校里一百多名教师,怎么可能会这样。但是我们始终坚守着,不仅坚守,更在建设、前行。

主要从三个方面建设。一是在学校“营造道场”,通过校长“布道”、通过构建教师组织、通过学校各种活动,让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弥漫在学校的各个角落。二是搭建平台,让理念转化为大家的行为,让理念在学校软着陆。三是建机制,让核心价值观通过机制运行起来。

【陶继新】校长是“营造道场”的核心人物,您的言谈举止都向师生发出一定的“道场”信息。您“和而不同”,教师就不会“同而不和”;您“周而不比”,教师就很少“比而不周”。所以,孔子说:“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意思是说,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一些单位之所以邪气上升,问题首先出在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身上。因为您是一个和谐而又积极的“道场”源,且又采取了与之相应的得力措施,因此,您所期盼的“道场”也就逐渐形成了。

【烟文英】是的,在这个过程中,校长的文化修养起主导作用,校长需要良好的修养和胸怀,才能承载这样的使命。有的时候提出一个观点比较容易,但难的是如何把这些“概念”在学校具体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办学行为,这个过程,需要策略。我们学校成立了书友会、三友社以及学术委员会和师德委员会等组织,他们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给书友会提出了“做火种”的要求,现在已经是“星星之火,正在燎原”。他们创造性地在学校网站“红袖添香”论坛中,增设了“文化早餐”板块,每天轮流由理事会成员在一上班就发文章,其他人看后跟帖。这些文章,很有哲理,既体现了学校生命化教育理念,又很耐人寻味,可读性很强。我们的老师从一开始被动完成任务似地回帖,到现在成为习惯。学校就是通过这样“随风潜入夜”般的文化浸润,提升了教师的文化品位,为塑造“生命化教师”营造了氛围。每学期,我们还把老师的回帖整理成“教师语录”作为文化资源进行保存。另外,学校还在每个年级成立了书友会分会,在间周一次的教师例会上,开展分论坛。这些措施便在学校形成了一种声音,就是“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成全生命”。

【陶继新】校长的文化修养,直接影响到整个学校文化品位的高下。这些年,与您接触交流比较多,以至成了文友。我感到,您就是点燃学校师生提升文化品位的火种,而且有着“可以燎原”的能量。为什么您到了一所学校之后,很快就有了与文化相关的一系列的活动与组织?正是因为您是一个文化人,是一个希望通过文化来改变教师生命状态的校长。不管是在以前的七里山小学,还是在现在的纬二路小学,您都构建了一个文化“道场”,让教师很快喜欢上了文化,很快从文化的升值中享受到了幸福。我想,这就是“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成全生命”,因为生命原本就应当不断优化与升华。

志同道合的家长伙伴

【烟文英】我当校长多年的体会,就是不能忽视教师精神层面的需求,让教师对学校有归属感,最主要的就是精神的归属和文化上的高度认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忽视学校的盟友——家长的作用,家长对学校理念的认同,决定着学校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我们采取的措施,就是不让家长当学校发展中的“看客”,而是做学校文化发展的“参与者”,这种角色的变化,决定了“心态”的变化,由“提意见”到积极参与的“提建议”,共同营造好学生成长的环境。对家长这种角色变化起决定作用的首先是来自与学校管理者之间的定位,我们的定位是“做志同道合的伙伴”,伙伴关系,必将是互助的、共好的。因此“幸福妈妈俱乐部”、“家长理事会”这两个组织就应运诞生了。他们的“成长论坛”、“亲子活动”,组织家长进学校举行“角色体验”等活动,在学校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走进了学校,从局外人成了“局内人”,理解了学校,也就自觉地支持了学校。

【陶继新】家长对于孩子的爱是绝对的,但有的时候,家长并不知道如何去爱,甚至造成相反的结果。所以,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让他们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如何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家长不应当是提意见者,也不应当是教师告状的对象,而应当是学校发展的建议者与协助者,接受教师友情与建议的朋友。你们开设的一个又一个的家长教育讲座、举办的一个又一个的活动,使家长越来越感到教师就是他们“志同道合的伙伴”。于是,他们从心里感到学校是其孩子生命成长的一个精神领地,自己与学校配合可以令孩子的发展事半功倍的时候,也就有了主动教育孩子的心理需求与实际行动。而且,他们还会将教育延伸到家庭,做家庭教育的主人,甚至与孩子组成家庭学习共同体。这样,学生就会迅速成长起来。

【烟文英】我们的许多老师都非常感慨地对我说:“校长,我们班的家长真好,特别支持学校的工作。”“校长,家长太好了,我们更得好好教学生。”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都能看到家长的身影。因为学校临近马路,所以每天早上都有“安全爸爸”和“安全妈妈”一起和老师执勤,保障学生的安全。学校的合唱节,家委会去到服装城给学生租演出服、买班服,省去了老师的很多工作。在学校的运动会上,家长来当志愿者,帮助教师组织学生参加比赛,给运动员加油,有的还带着专业照相机给学生照相,在运动场上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我们每个班还成立了学生书友会,家长自发地组织起来在班里建立“读书基金”,经费他们自主管理,在网上给孩子们买书。刚才我们的一位班级读书会的家长顾问,还组织了部分家庭和孩子,在我们学校的“致格轩”举行读书活动呢。

家长也由衷地对我说:“学校老师特别负责,我们很放心。”这种伙伴关系已经在我们的校园形成,“生命教育”的道场也延伸到了家庭。

家校合作

【陶继新】家长如此之好的背后,蕴藏了教师对学生的无限关爱。他们亲眼目睹或从孩子那里听到了你们教师爱孩子的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从心里产生了一种感动,才有了“太好了”的呼声。这就是由爱而生的一种积极回应。这样,再教育孩子的时候,教师与家长就会一拍即合。而家长对教师的信任与支持,又会令教师感动,从而使他们感到教育不好学生,就对不起家长,就失却了一个为师者的责任。这种良性运转时间一长,便可形成一种家校和谐关系的“道场”,学生自然就会更加幸福地成长起来。

科学之道机制建设

【烟文英】学校的本质功能就是“育人”,而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因此,我觉得一所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仅仅依靠校长的个人魅力是不够的,还应该建立一套科学的机制。机制建设是学校核心价值理念真正成为学校文化的根本保障。

我们学校的发展在今年暑期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教育局投入两千多万的“育晖小学”成为我们的分校,这也是我们区现在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所分校,是市中教育均衡发展、让更多的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一项大的举措。分校的成败不仅仅关系到我们是否有这样一份能力,更关系到区里这种模式是否可行、是否能够真正惠及到老百姓。因此,我们压力很大。分校如何发展?首先干部达成共识,保持“两个一致”,就是办学理念系统和管理模式的一致。特别是在发展模式上将总校团队文化的机制建设经验,迁移到分校的发展上。只有短短三个月,分校的发展势头非常好,得到了当地老百姓和家长的赞誉,也验证了学校发展机制的科学有效。

纬二路小学育晖分校

【陶继新】你们能够办起市中区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分校,原因非止一端。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认为纬二路小学有能力再派生出一个同样优质的学校。这既是给您身上压担子,也是一种莫大的信任。

前些天到育晖学校去的时候,不但感到那是一所全新的学校,而且还是一所一流的现代化学校。更加重要的是,这所学校的教师不是临时凑起来的“乌合之众”,而是集合起来的一支“优势兵力”。看来,你们是准备在这里打一场“大仗”,并要“首战告捷”的。

如果是一所一切从零开始的学校,真想从开学之日起就成为名校,是很难的。可是,育晖分校可以。因为除了“优势兵力”之外,还有您这个优秀的“总司令”的远程指挥,还有在这个学校主持工作的精干的副校长,以及从纬二路小学带来的学校文化。看来,纬二路小学的这次大“扩军”,一大批孩子完全可以从这里接受优质教育了。

【烟文英】谢谢您的夸奖。我们的压力很大,但同时又很受鼓舞,学校又有了一个大的发展平台。因此,在学校的发展上,机制建设更为重要。我们一方面学习、引进了企业的先进管理手段和理念——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保障了学校各方面管理的规范,提高了办事的效率,提升了学校的管理品质。但对学校文化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我认为就是学校“三个评估”办法的运行:《教师自主发展管理办法》、《星级教研组评估办法》、《团队和谐奖励办法》。三套办法,以“生命化课堂”为支点,互为补充、相互制约。在办法中不仅有研究方法上的指导,更为重要的是渗透了学校文化的要求,即期望全校教师达成共识的价值取向。

在和有的校长交流的时候,感觉到现在的老师,自主发展的意识不强、被动,所以更谈不上体会职业的幸福了。其实,没有一个教师不希望自己发展、不期望自己优秀,但是因为主客观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自己的放弃,没有了理想,没有了追求。人的发展首先来自于他的主观愿望和成长的环境,他没有发展的要求,工作中就不会有方向,也就难以体会到成长的快乐。因此,学校制定了《教师自主发展管理办法》,我们帮助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自我评价量表”,并成立了专门的评估小组分类进行跟踪指导和检查,目的是帮助教师成为一个有梦想的教师,成为一个有追求的教师。学校不定期地调研、跟进、评价,营造了氛围。这样,教师的发展有了方向和具体的对策,同时又拥有了发展的环境。

【陶继新】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快速发展,可是,有的教师不知道如何发展,有的教师虽然知道发展方向却难以坚持到底。校长有责任与义务做他们的精神导师,将他们引向生命成长的快车道。帮助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自我评价量表”,便是对每个教师量身定做了一套“可体的行装”。这样,人人都有了发展目标,人人都有了自我评价的标尺。但仅此还是不够的,有的时候,人是有惰性的,没有督促与检查,有的走至中途便停止了前行的步伐,甚至有的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了,却坚持不下去而前功尽弃。我发现,离成功越近,越难坚持,于是,很多人自动放弃了成功的尝试,只有极少数人坚持到底,获得了成功。您希望全校教师都成为成功人士,于是,专门的评估小组分类进行跟踪指导和检查应运而生,教师即使遭遇困难,也不得不坚持下去。因此,几乎人人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同时成功还会带来另外的惊喜,那就是由此产生一种战胜困难的决心、永不言败的信心以及取得成功的审美情绪。而且,有的教师由此还有了无需督促检查却能自觉发展的内在需求。主动与被动大不一样,当主动求发展且又进入良性发展状态之后,教师的生命成长就有了不竭的动力。

【烟文英】是的,学校管理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但是,这个“无为”的基础工作,我认为是机制的科学和有效。其实教师个人发展的质量和速度与他所在的团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个人的发展最终离不开团队的发展。我常常对我们的教师说,当今社会不是“孤胆英雄”单打独斗的时代,需要的是团队合作。但仅仅靠教师集体观念的强弱加强团队建设是远远不够的,更应该通过制度固化学校文化的要求,然后通过评估,形成机制,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因此,要把与教师的学校生活密切相关的两个团队建设好,一个是年级组,另一个是教研组。我们采取的办法是用标准规范,用评价激活。每个月学校在团队自评的基础上,由教师推选评估组,进行月分析和月评估。学期末再结合民主测评,评选出优秀团队。每个学期教师的最后一个会议,一定是非常隆重的团队表彰会。“杰出团队”、“优秀团队”、“和谐团队”、“金星教研组”等奖项在这个时候才知分晓。这个活动所起的作用不仅仅是表彰,更是对团队文化的一次检阅。正像我们老师所说的:在团队中“我”不再是“我”,而是强有力的“我们”。

团队合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自下而上的原则,让教师参与体系构建的全部过程,领导和老师是伙伴关系,标准不再是行政命令,而是大家的愿景,所以也就有了教师创造性的工作。

【陶继新】有了自我发展的意识与行动,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但如果一所学校只有寥寥几个名师,就会缺少巨大的力量支撑。唯有团队发展方能生成学校发展的巨大能量。更加重要的是,由此培养起来的团队精神,又提升了教师的精神品质。即使是个人的发展,最终走向更高境界的,也多是胜在做人上。一个有团队精神的名师,往往会得到团队的支持;一个失去团队支撑的名师,迟早也会成为孤家寡人而荣誉不再。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们并没有因为团队的建设而遏止了名师的发展,相反,是为他们“更上一层楼”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团队精神一旦形成,还会形成团队之间的凝聚力、亲切度,原本属于自己私有的研究成果,就可能无私地让团队每个成员分享。一个将成果分享给他人的人,别人也会将成果分享给自己。共享群体果实,就成了教师成长的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于是,名师更加有名,原本默默无闻的教师也有可能在这个群体中脱颖而出,较快地成长为名师。而名师辈出,也会使得学校的美誉度、知名度与信赖度日趋提高。

智慧的释放

【烟文英】正因为学校有了这样的团队文化,释放了教师的能量,才有了教师创造性的工作。在学校生命化课堂的研究中,周亮老师在市教研室马刚老师的帮助下,解放思想,大胆改革,与数学组的教师提出了“三环式学、教、用自主体验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为了孩子自己的事情。现在这个班的数学学习进度远远超过了其他平行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热情更是让我们感到惊奇和喜悦。学习方式不仅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还改变了学生的情感。

【陶继新】其实,教师与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如果发挥出来,定然会给人们一个巨大的惊喜。你们的团队建设,正是为师生潜能的开发提供了积极的助推作用。周亮老师的学生为什么学习效率如此之高?就是他发现了学生学习效率的生成点,毫不犹豫地将学习的自由权与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我在很多学校采访的时候发现,只要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师大胆放权,产生出人意料的学习效果几乎是水到渠成之事。

【烟文英】因为我们学校是小班化教育,所以,提出了在班级实施自主管理、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搭建平台的要求。在实施的过程中,班主任以“关注每一个学生”为核心价值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六年级级部开展了别具一格的“人才交流大课堂”活动。学生们富有创意地设计了各个岗位的招聘广告:“不差钱财务部”、“吉祥三保”、“大力士搬搬搬”。分阶段举行了“人才交流会”:招聘各岗位的“主管”,招聘助手或职员。学生们踊跃参与活动,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竞争的激烈,所以在各自的岗位上也都尽心尽力。他们还别出心裁地在年级里成立了学生会组织,负责全年级的学生工作。这些都不是学校要求他们去做的,而是对学校理念的自发自觉的创造性工作。

【陶继新】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之后可以创造奇迹,班级管理中实施自主管理照样可以精彩纷呈。可是,有的教师忽略了学生的管理才能,认为小孩子只有被管之份,没有管理能力。正是在这种错误理念支持下,很多孩子的管理能力被扼杀了。而教师呢?几乎天天忙于学生管理,饱受管理之难之苦。而你们的教师则不然,他们节省了很多管理的时间,少了很多费神操心的烦扰,有了更多的时间备课与研究,教学水平的提升也就成为了可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与自我约束力。

【烟文英】我们的老师不仅仅是在学生管理上有许多创举,在年级管理中也非常富有创意。“方阵型管理模式”是年级组长范红敏带领着她的团队实行的一种管理模式,就是把年级组的事务分成若干方阵,再把教师分成几个小团队承担这些任务,这样每个教师也就不再是团队发展中的旁观者了。

【陶继新】是啊!每个教师都有管理才能,所以,年级组长也要学会放权,让自己轻松,让大家感受有权的“幸福”。而当人人认为自己受到“重用”,有了价值之后,就会产生一定的创造力,就会生成积极的心理情绪,还会对同事和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影响,从而意外生成工作与学习的高效率。

【烟文英】学校文化的使命是什么?我觉得就是点燃人的生命之火,让每一个人都能焕发出生命的光彩。这个过程需要坚守,虽然有的时候很艰难,但是回顾经历过的点点滴滴,这个过程又很美丽,因为,它散发着人性的光辉,所以我每天享受着这份美丽的过程。

【陶继新】生命历程如果一帆风顺,尽管比较舒心,可是,却因了没有战胜困境的特殊感觉而失去其生命的光彩。我觉得,您不但坚守,而且有的时候还会主动出击,即主动寻求学校快速发展的路径,而且一旦确定,就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并会摘食成功的硕果。

(原载于《基础教育论坛》2010年第1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