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关注点是描述和解释高校青年英语教师入职后的转化性学习过程和影响因素,其人文属性决定了质性研究方法的适切性。本书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展开,具体理由有三条。首先,本书的目标与质性研究所追求的目标一致。本书的目标是:获取参与教师对自身转化性学习体验的感知和理解;发掘每位教师在自身特定学习和工作环境中的转化性学习;探究转化性学习这种外语教师学习领域尚未深入探索的新现象;分析和解释参与教师转化性学习发生的过程;以及多元的环境因素对这一过程的复杂影响机制。而质性研究方法特别适合五类研究目标:①从参与者视角理解事件、情景和行动的意义;②理解参与者所处的特定环境;③探究未曾预料的现象和生成扎根理论;④理解事件和行动发生的过程;⑤建立基于特定情境的过程性因果解释(Maxwell,1996)。两者高度一致,因此质性研究方法具有适切性。
其次,已有转化性学习研究提供了方法上的启示。已有转化性学习研究主要是在质性研究范式下展开(Merriam和Kim,2012)。Merriam和Kim(2012)认为质性研究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意外,这与转化性学习在扎根理论研究中产生的起源有关,也符合该现象目前的成熟程度、其背后的哲学理念和相关研究关注的问题。因此,采用质性研究方法,符合转化性学习主题当下在领域中的发展要求。最后,转化性学习理论开创者Mezirow本人倡导质性研究方法。据Cuddapah(2005:71—72)在研究中交代,转化性学习理论开创者Mezirow本人也认为,质性研究是最适宜研究转化性学习的方法,因为转化性学习理论聚焦参与者视角的意义建构过程。
具体而言,本书采用质性研究中的案例研究方法进行,这不仅是因为案例研究是教育质性研究中使用最广泛的研究设计和分析方法(Gall等,2003:433),更因为发挥案例研究的优势,能够有效实现本书的目标。“案例研究是通过多种途径,细致(Detailed)、深入(In-depth)地收集特定情境中的多元、丰富信息,对单例或多例封闭系统进行的历时探究”(Creswell,1998:61)。案例研究对情境性等要素的关照有利于充分描述和深入解释参与教师自入职以来在自身所处情境中的转化性学习过程和影响因素,因而发挥案例研究的优势能够较好地实现本书的目标。
据此,本书采用质性案例研究的方法展开,通过基本信息问卷、访谈、案例素材和研究笔记等收集多元的质性资料,并采用案例内分析和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质性资料进行分析展示,以求从参与教师自身的角度丰富饱满地呈现他们的转化性学习过程,揭示多层面的影响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