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现状分析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现状分析

时间:2023-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问题主要表现为作业数量与质量反差巨大。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目前趋向于常规性的书面作业。这种书面作业目的主要是为了巩固学生课堂的知识。长期以来,教师与家长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语文作业设计的本身,再去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作业的评分等级。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问题主要表现为作业数量与质量反差巨大。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目前趋向于常规性的书面作业。书面作业包括很多种类型,主要有认读生字并组词、比较形近字、重点为段落背诵、课后练习题以及配套的基础训练。[9]这种书面作业仅仅是围绕着语文课本的内容去设计,它所设计出来的作业必然也显得十分枯燥无味,无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法激发学生写作业的热情,更无法体现作业作为主要教学环节重点作用的发挥。一些老师为了能减少自己的工作量,主要依靠语文教科书和语文教学参考书去布置作业。在我们日常的语文作业的布置中,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一些老师主要作业设计的集中点在于抄写生字词和组词、读课文、写日记、听写等;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除了一些生字词的抄写、课文背诵之外,就是要写一些配套的练习自己巩固加强。这样的作业设计也只是常规性的作业布置,形式单一,缺乏创意,难以实现新课标的要求,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不能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其中。在许多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小学生平日课外作业总量做了原则性的规定,然而很多学校给学生布置的作业远远超过了规定,铺天盖地的语文作业压得学生疲于应付,难以招架。同时,语文作业还存在着多种重复、为作业而作业,质量偏低的问题。作业设计作为教学的一个最基本的环节之一,是语文课程改革中比较重要的载体,作业的设计在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阶段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作业设计受到忽视,随意性大

2011版的新课标一出,新课程的改革也更加前进了一步,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教学一直受到足够的重视并面临着更多的挑战。语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五个环节是必然存在的,备课是教学环节的起点,作业布置与评价可以作为教学环节的终点。在现实的教学课堂中,一些教师常常表现出虎头蛇尾,他们忽略了作业设计的重要性,设计语文作业比较随意。这种随意性也表现在:第一,教师的作业设计缺乏比较深入的思考和规划,教师是根据自身的需求随心所欲地设计作业,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中学生学完生字词就去布置抄写,讲完新的课文内容就要求学生做配套练习,许多教师缺乏一种独立的探索、认知、思考的精神,在作业设计上,教师与学生都会处于一种动的无意识的状态,最终实现不了教学目标;第二,教师布置作业的时机不太具有针对性,且对于学生完成作业的要求不够明确,指导也不够全面[10]。第三, 一些教师对于作业的设计不够重视,在课前并没有准备作业布置的内容,下课后才临时、比较随意地布置作业,草草了事,因此也会导致每一项作业的布置没有明确性和目的性。

(二)作业设计的形式单一,内容封闭

现在大多数老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作业的资源开发力度远远不够,教师依照日常使用的教材和教参布置作业,形式比较单调,没有注入新的思想,作业设计几乎是千篇一律,都局限于书面作业,这已经成为主流的形式。这种书面作业目的主要是为了巩固学生课堂的知识。主要表现形式为抄写生字词、完成配套练习册、识记并背诵课文、写作文等。不断重复书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巩固基础知识,强化学生记忆。但是长期使用这种单一形式的作业,而没有进行创新,势必会使学生产生排斥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也会敷衍应付语文作业,认为语文作业不过就是抄抄写写、读读背背。这种缺乏挑战性、难以发散学生思维的语文作业最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更违背了新课标指导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大部分教师的观念还是停留在语文本位的思想,在语文作业设计中也仅仅关注单独的语文知识体系,忽略与其他学科的相互联系,缺乏学科整合的意识。很多教师也没有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关于学生的作业量进行协商沟通,只关注自身学科。语文教师单单围绕着教科书与教参,其语文作业设计没有与实际生活和其他学科相联系,这也导致了作业量过多且难以提升作业的完成效率。

现今语文作业设计的主体依然是教师,一些老师只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并没有考虑学生的主体性,更没有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有一种任意妄为的倾向,自己想布置什么样的作业就布置什么样的作业,学生和家长也没有参与到作业设计环节中去,有教师独大的观念。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水平、专业素养、自身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业设计的方向。此外,“考试”成为作业设计的风向标,语文教师设计作业的时候,总是会以考试作为出发点,作业都是围绕“是否会考试”来设计,[11]甚至直接从各类试卷中截取题目或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与考试相关或类似的试题,让学生反复练习,也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机械化。在一定程度上,语文教学应该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但是由于教师布置的作业大部分是来自教课书及教参的书面作业,导致了语文作业的设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密切,也使得学生没有一种语文与生活相联系的体验,使学生难以提高自身的语文知识等素养。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非常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而教师比较重视学生知识的巩固度、发展学生的智力,强调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却不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个性发展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最终,这也导致了作业设计的形式单一,内容封闭,也不利于发挥语文作业本身具有价值和作用。

(三)忽视作业设计的过程,指导不足

作业设计的过程包括课前作业的设计、课中作业的设计和课后作业的设计,作业设计的参与者不仅是教师,更应是家长与学生。在语文作业的指导过程中主要包括了老师在学生写作业之前对于学生的指导和家长在学生写作业之中对孩子的辅导,体会和了解学生写作业的习惯和所具备的情感。长期以来,教师与家长关注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语文作业设计的本身,再去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作业的评分等级。而他们往往忽略了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例如,在作业设计过程中,往往忽略向学生解释作业与上课内容的关系,也较少考虑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策略、方法和情感态度,以及学生做作业的空间、环境等。在设计的过程中,课文内容也成为作业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忽视学生自身所固有的心理特点、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求知欲,忽视语文学科生活化、社会化这一特点,不考虑学生的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可持续发展等因素,他们首先考虑怎样紧紧围绕课文,设计“有益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加深课文内容、知识记忆”的作业,也只把作业定义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和补充,却没有认识到作业设计的深刻含义。

(四)作业评价方式单一,缺乏反馈

首先是教师作业批改方式单一[12]。在教师的日常作业批改中,老师对学生的作业批改评价只是非常简单的对与错、写一个分数再加上一个批改的日期。从教师批改作业的情况来看,教师所用的批改符号无非是对、错、半对,学生从这些符号中也不能看出什么,也不知道这些题目中具体错的方面在哪里,因此学生花在作业订正上的时间十分多。我们更加注意到,简单的批改符号虽然在教师眼里是极其普通的,但是在学生眼里却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当一个大大的红色的“错”出现在作业本上时,学生的第一关注点就会集中在红色的“错”上。红色的“错”可能会降低他们的自信,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也难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简单的批改符号显然是不可取的。除此之外,教师对于学生评价往往就是打一个分数或者评定等级,只有少数教师会对作业的情况写出相对应的评语。实际上,语文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候关注最多的是学生的正确率,而缺少对学生的思想、思维方式的审视,并没有体现语文学科本身的真正含义。简单的评价方式也是一团浮云,没有起到任何有意义的作用。或许,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本身所具有的基础、作业的完成情况来写一些具体的评语,从而体现学生作业完成的过程中所需要注意改进的地方,新的课改理念也告诉我们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合理、全面的评价,才能起到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单一的评价也会降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难以领悟到作业错误的根本,使学生降低其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更不能去激励学生更好的发展。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说过:“教师必须采取提供学习者最后能自行把矫正机能接过去的那种模式,否则,教学的结果势将造成学生跟着教师转的掌握方式。”由此可见,单一的评价方式必须从根本上来说要去改变。

再者,作业的批改主体十分单一。在日常的语文作业的批改中,绝大多数参与语文作业批改的主体是教师,并且语文教师批改语文作业时候所奉行的原则主要为“全批全改、精批细改”。而学生自身和家长参与作业批改的情况是少之又少的。教师作为语文作业批改的主体,批改作业一直被认为是教师的工作职责之一,教师要对每一份作业进行批阅,写出评分等级后还需要写上简短的评语以及日期。教师对学生的作业需要负责到底,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全权负责的方式不但占用了教师大量的工作时间,也使得学生在学习方面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从而会导致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不了解,自我缺乏评价的能力,也会让学生产生一种错误的思想观念:我只要完成作业任务就好,是好是坏交过去就行。如果这样一直下去,学生会产生一定的惰性,不利于学生对作业的规范性认识、自我检查积极性的认识、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在语用的背景下,作业的批改主体应该趋向多样化。

更重要的是,语文教师对于作业的批改过度强调答案的标准性和绝对性,过度重视作业的甄别和选择功能。在批改作业时也总是习惯于以参考书、配套练习册和试卷给出的参考答案为标准,非“对”即错。很多教师在批改作业时都是按照统一的参考答案来批改,然而语文作业的答案很难与标准答案一致,从而造成学生的困惑。语文学科相比于数学学科来说是一门感性的学科,除了字词的拼写之外可能很难有标准性的答案。但是对于阅读性的作业来说,它更看重的是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作业批改中的标准性和绝对性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与提高。

(五)作业设计功能不明确,作业量多

传统的作业最主要的功能是要让学生在知识上得到巩固,在技能上得到强化。而事实上,作业应该培养学生多种多样的能力,除传统的功能之外,还应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等发展性的功能。有一些教师在语文作业设计时没有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及语文学科的要求出发,而是围绕以“训练”为中心来设计作业。在大部分老师的观念里,学生是在做题目的过程中掌握并巩固语文知识的,至于如何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如何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去迁移课外更广阔的知识,语文教师很少思考,或者说没有时间思考。然而按训练重点的形式所设计的语文作业,比较烦琐,单调,减弱了学生对文本本身的阅读,也使语文整体感知的特点不突出。大量的系统的作业训练,扼杀了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还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同时也造成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麻木心理。

作业量过多、任务过重也是现今作业所体现的问题。有的语文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想多布置作业,大多数老师认为只有数量上去了,质量才能得到保证。有的语文老师甚至让学生抄写大段的需要背诵的经典段落,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根本没有发言权,只有动脑动手去完成。长此以往,学生处于长久的被动地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到疲劳,有的学生厌恶作业甚至抄作业。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发布的《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的指导意见》中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完成书面作业的总时间最多不超过1小时,初中学生每天作业时间控制在2小时之内。但现实情况明显不能达到这个要求,完成每天作业的总时间起码要超过2个小时,原因可能有三个:第一是因为学生不愿意写作业;第二是学生的作业压力的确大,不能在那么短的时间之内完成好作业;最后就是书面作业和实践性作业的比例极不一致。

[1] 李海林.语用学之于语文教育——历史的关照与当下的探索[J].语文建设.2015(04):11-12.

[2] 赵枫.语用教学观指导下的语文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2011:18-19.

[3]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J].中国教育报,2001.

[4] 管雪梅.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探索与实践[D].西南大学.2007:7-8.

[5] 蒲永琴.探讨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93-94.

[6] 陈宝铝.对“语言文字运用”的三点思考[J].新教师.2012(06):20-21.

[7] 李莉.新《课标》下的语文作业与批改[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8(02):47-48.

[8] 任丽新.潜心研读课标,精心设计作业[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0(01):92.

[9] 杨蒙.减负背景下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创新性布置[D].湖南师范大学.2014:26.

[10] 马友不.论小学语文作业现状及其成因[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3):152.

[11] 彭晓霞.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设计及实施[D].四川师范大学.2013:11.

[12] 娄丹丹.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后作业设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4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