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就出现了15次之多,这也足以表现“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性。其实,语文教学的根本也是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它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石。在此之前,我们也已经提到在传统的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都将注意力放在知识的记忆与巩固这个方面,却往往忽视了知识能力的运用与培养。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中,教师也应该去突破传统作业设计中的局限,不单单拘泥于教材与教参。
苏联伟大的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传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学生传授对待真理的态度,激发他们对于善良事物受到鼓舞和钦佩的情感,对于邪恶事物的不可容忍的态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独特的思想与想法,去探索一些对于学生来说具有挑战性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可以激发内心挑战的欲望。所以,在作业设计中,教师除了要设计一些语言文字理解的作业题目,还应该去鼓励学生能主动去探究,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利用多元智力理论去开发学生的优势智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发现式的学习方法是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前提与基础,每位小学生都具备好奇心,好奇心一旦出现,就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合作小组同学进行探究,这不仅仅是一个课堂环节那么简单,而是一种教育的形式和观念,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主导”的理念。在营造一个轻松、积极、愉快的课堂教学的环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大部分的学生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学生的主动提问是他们在课中进行积极思考的表现,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也不如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去发现产生1个问题来得好。小学生有着充沛的精力,有着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并且充满着无限活力,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自己提出问题,然后通过与别人进行合作去自主探究发现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之前的备课中要善于发现其中隐含的一些因素,去为学生创设一种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在作业设计中也是相同的道理,课堂教学实施好了,那么在作业设计中也会相仿效。
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时必须要去重视的是教学过程,并且也要去重视学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在教学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去深刻地体验语文学习中的乐趣,去体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勇敢接受挑战,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只有充分给予学生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和作业设计中收获一些教育启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