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地方史教学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日常教学中,要达到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目的,主要有实施新的课堂教学、实施田野性实践教学活动、改革考试方法等途径。
1. 实施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国高校传统教学模式单一,主要以讲解、讲读课为主,学生只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地接受新的知识,教学效果不佳。改变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必须实施有利于增强学生人文精神的新型课堂模式—— 开放型课堂教学模式。开放型课堂教学模式重点强调以人为本,主张师生之间平等互动,在充分开发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人文精神。老师课前根据下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预习课文和翻阅相关的参考书目,收集、查找一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而且也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胆识和表现欲。如本人在讲述“佛教传入广西及影响”这一专题前,有针对性地提出“佛教起源于何时,佛教的教义是什么,佛教传入广西的路线、佛教对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等问题,让全班同学以小组形式利用课余时间去查找、收集相关资料。这一做法不仅减轻了备课的压力,也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他们认为这样做可以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在课内,我积极发扬民主精神,创造师生平等、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对问题或观点敢问、敢答、敢质疑,作为教师的我则以身作则来教育学生,从而真正实现对每位学生的人文关怀。同时,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当场模仿再现一些较简单的历史情景(如汉高祖特使陆贾到岭南劝说南粤王赵佗归附中央王朝时的精彩对话),让学生在参与中有所赏析,在赏析中有所感悟,在感悟中领略人文精神,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增强学生的历史情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人文情怀。课后布置“活性”作业,让学生有一个自己思考和体会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者,始终离不开课堂这一重要环节。课前、课内、课后这三阶段的学习,以及相互之间的紧密联系,构成一个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完整系统,循环往复,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断增强。在讲授“广西地方史”这门课程时,我还把地方史教学大纲印发给学生。教学大纲的内容包括教学宗旨、要求、进度、基本参考书目等。每一两周我会组织学生开一次研讨会,讨论他们在听课和看书过程中产生和遇到的问题。讨论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能推动大家认真读书和思考,进行学术交流,不仅能很好地促进教学相长,而且能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人文精神。
2. 结合当地资源,开展田野性实践教学活动
与国史相比较,地方史具有鲜明个性和地方特色,在资料(史料、实地调查材料)方面占有优势。人文精神中自尊、自强的品质,其形成很大程度上建基于爱心: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爱自己。那如何才能培养这种爱心呢?除了对课本知识进行宣讲,叙述辉煌历史外,利用本乡本土的文明古迹、革命圣地、文化博物馆,组织学生去参观、考察,也不失为一条培养学生爱家乡、爱人民、爱祖国等情感的良好途径。在借鉴广西师范大学地方史教学做法的基础上,我采取如下作法:首先,引导学生查看《广西通志》《郁林州志》及所属各县县志等,让学生从文字记载中了解本乡本土的历史沿革、政治变迁、人物传记、大事记述,初步形成玉林历史发展轮廓图;其次,带领学生参观玉林市博物馆,让学生从文字、图画、实物的注解说明中了解玉林的发展历程,加深对玉林市的了解,理清本乡本土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再次,带领学生到一些古迹进行实地考察,如北流的铜矿冶炼遗址、铜石岭文化遗址、桂平金田村起义遗址、古丝绸之路重要航道南流江航运码头遗址、革命烈士李明瑞故居和纪念馆等等; 最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学习乡土史志、了解乡土人文、参观乡土古迹的情况,撰写体会性文章。培养学生爱家乡、爱人民的意识,真正以祖国为豪,以家乡为荣。
3. 变应试考试为能力考试
在多数高等师范院校,地方史课程考试主要还停留在应试考试制度的层面,主要表现为期末学生学习完这门课程,教师根据本学期所讲授的课程内容,出一份标准化的A、B 试卷让学生考试。这种考试形式使学生成为背诵机器,只一味不假思索地背诵考试内容,忽略了对问题实质的思考和本身能力的提升,所以考试形式应从应试考试转变为能力考试,使地方史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环节,这才是历史学专业改革考试方式的重要思路。也就是说,不管采取何种考试形式,重点应始终放在检查学生运用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上。这是其一。其二,当代社会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急剧膨胀,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未来一代掌握认识新生事物的方法,具备研究、完成各种课题的综合能力,能独立充实自己。因此,以写作的形式代替考试,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种比其他任何一种考试方式都奏效的考试方法,值得大力推广和运用。在具体的操作上,教师在学生选题的可行性、研究的深度广度上必须给予一定的指导,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独立完成,切忌今天布置任务,后天就上交论文,以防学生敷衍应付。
参考文献
[ 1 ] 张宏.历史教学的问题与出路[J].大连大学学报,2005(12).
[ 2 ] 杨天保,张壮强.由“器”及“道”—— 历史本科生培养指标的现代解析[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3).
[ 3 ]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中外人文精神钩沉[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 4 ] [美]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 5 ] [法]马克·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 6 ] 廖国一.历史教学与田野调查[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