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科学的对象,就是对事物特殊矛盾性的研究。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这是一门学科是否独立的标志。
教育学的对象问题一直是教育理论界探讨的问题,在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如何找到教育学的学科特殊性以使教育学这一门学科得以以科学的面貌出现在学科之林也一直是许多教育研究者们热切的愿望。我们认为: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即研究如何培养人的科学。对人的培养是社会延续与发展的普遍需要,人类社会始终存在教育现象,就其存在的领域划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教育学所揭示的规律,首先是存在于各种教育现象中的一般的基本的教育规律,即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及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其次是在基本的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揭示具体的教育工作规律。
教育学是最早产生的研究教育对象的学科。随着教育活动的发展,教育经验的积累,以及整个文化科学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研究在当代已经形成许多学科,构成了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
在教育学科体系中基本学科有教育学、教育史和学科教学论。对教育学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与专门研究时又分为教育原理、教学论、德育论、教育管理。一般教育学则提取了这几门学科的主要内容。研究教育规律与特定教育领域相结合便是分别以学前教育、普通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等为研究范围的各种教育学。在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的教育学是“普通教育学”。
现代教育科学的发展,一方面是分化,一个学科分为多个学科,进行深入地专门研究;另一方面是综合,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形成了一系列新兴学科。在教育领域中的新兴的交叉学科有: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教育评价学、教育工艺学、教育人类学、教育未来学、比较教育学等等。
二、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
多年来,人们一直对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争论不休,其争论的焦点在于教育学是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一度甚至有人主张终结教育学,一则因为教育学缺乏自己独立的话语体系,再则因为教育学的研究无法做到像自然科学那样的量化。这实际上涉及的问题是将教育视为一种自然现象还是一种社会现象。就目前对教育的特点的研究来看,人们更倾向于认为教育学不是一门单纯的社会科学,教育学从整体上看属于社会科学,但是同时又具有自然科学属性,因而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双重性科学。总的来说,教育学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1.综合性
教育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的成长与发展的理论,由于其涉及的相关理论众多,表现出较强的学科综合性。当代科学发展呈现出各门学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共同特征。在教育学理论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从教育发展的历史看,大多教育家所提出的教育思想,都是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吸取材料,加以消融、综合和统一,构成其理论基础的。不少人物的教育思想就是其的哲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中国的孔子、孟子,西方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这种情况造成了教育学理论具有综合的、跨学科的主要特性,并呈现出内涵丰富、多元的特色。
2.实践性
教育科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理论研究工作,其理论来自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归纳和总结,并最终要接受教育、教学实践和广大教育实践者的检查和鉴定。把教育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必须正确地处理理论与实践、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并认真总结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经验。教育学理论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育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直接来源于人类教育实践需要;第二,教育学理论构建的目的是直接指向对教育实践的指导;第三,已经形成的教育学理论必须在教育实践中得到检验,并得以丰富和发展。
3.层次性
教育科学是一个内部结构具有层次递进性的有序的独立系统,随着人们对教育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这种特性更为明显地表现出来。如第一层次所包含的内容是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学科,由基础理论学科可派生出相应的不同层级的学科。教育学理论的层次性从综合性这个特点而来,教育学理论的综合性的特点表明教育学理论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而教育学理论的层次性则表明其内在结构的系统性、有序性及其不同的功能。
三、教育学的学科基础
教育是最复杂的社会现象。其复杂在于教育是围绕着人的成长与发展而展开的。人的成长既是教育展开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发展的归宿。因为人是教育的对象,而人又受着社会、自然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所以,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其学科基础必然得与其他学科如哲学、社会学、伦理学、政治经济学、生理学以及系统科学等科学发生关系。教育学的学科基础只有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才能成为科学的教育理论。教育学的学科基础涉及若干科学理论,具体包括:
(一)哲学基础
哲学反映的是人们通过对世界的追问所得出的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与观点,亦即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学的研究毫无疑问将受一定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并进而形成丰富的教育科学。
1.马克思主义哲学
教育学的学科基础首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教育学的学科基础才能成为科学的教育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成就在于它科学地实现了在历史领域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思想武器去分析历史,探讨社会发展规律,确立了一系列的科学观点。其中关于政治经济统一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实践论观点、历史的发展的观点,社会矛盾和阶级分析观点等,不仅是研究历史,同时也是观察分析教育发展的基本观点。甚至可以这么说,如果离开这些观点的指导,我们将不可能正确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不仅为教育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而且也正是在这些科学观点的指导下,揭示了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解决了教育思想史上长期无法解决的许多重大教育问题,为教育学的科学化奠定了理论基础。例如: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教育的根本目的,以及教育的基本途径等一系列教育思想史上存在的重大理论问题,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得到正确认识的。
2.系统论
系统论是现代科学的一个新成果,是现代教育研究的另一方法论。它是用系统的观点来进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广泛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它包括控制论、自动化理论和信息论等理论。系统论是综合性的现代科学方法论,它的核心是主张以系统论的整体性、目的性最优化来研究事物。系统论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它对各门学科的科学研究都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教育现象本身也是一个严密的系统,因此,研究教育也必须坚持系统的方法才能有效地揭示教育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包含了系统的科学思想,它为系统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系统论的产生,则丰富了唯物辩证法,使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得到升华。所以,系统论的产生并不能代替唯物辩证法,只能是唯物辩证法的深化。
(二)相关科学基础
1.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教育同社会其他现象有着密切联系,因而对教育这一社会现象进行研究也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其他相关社会科学。只有深入了解教育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才能认清教育现象。教育学研究的相关社会科学涉及众多,主要有社会学、政治经济学、伦理学、文化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等。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生活及其发展的科学。社会学揭示了存在于人类历史发展各阶段各种社会形态结构及其运行发展条件与机制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教育活动作为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在教育学的研究过程中,欲揭示教育同社会发展的联系,探求教育的社会功能,了解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就需要借助于社会学的理论成果。
政治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中另一门重要科学,它是研究人们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的科学。它的任务是揭示人类社会各发展阶段的物质资料生产和分配规律。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受着政治经济的决定与支配,同时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总之,教育不能独立更不能脱离于政治经济的发展的限制。不独如此,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问题都需要由政治经济规律来说明。因此,教育学的学科基础也是需要政治经济为支撑的。
伦理学研究道德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人们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它是关于道德的科学。教育的根本功能在于它的育人性,即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需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发展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所以,伦理学是学校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而学校道德教育是教育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因此,教育学的学科基础,也需要借助于伦理学的研究成果,来探讨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的规律。
2.自然科学基础
教育学的学科基础不仅需要社会科学的支撑,而且还需要以相关自然科学为基础。生理学、解剖学、遗传学及心理学等相关科学也是教育学的学科基础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科学根据。
人体生理学和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种正常功能活动规律和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作为教育对象的人,既是社会实体,也是具有生命的自然实体。教育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形成一定的思想品质,还要培养健康体魄。因此,教育科学也必须了解人体生理学和解剖学所提供的客观规律。
生命科学中的人类遗传学也是教育科学的相关学科。遗传学研究的是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人类也有遗传,人类遗传的特征和规律如何?它同教育的关系怎样?这也是教育科学不可忽视的基础知识。
心理学与教育学密切相关,它是研究人的心理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是教育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心理是人的大脑的机能,包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性格、能力等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教育和心理更是密切相关的,尤其是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所揭示的规律对于教育有直接意义。教育理论只有运用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才能更好地揭示教育同人的关系。
总之,教育学的学科基础的建立涉及社会、自然,以及人类思维等诸多学科的成果。它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以其他相关科学为基础,才能建设成为真正现代化的教育理论科学。
应该指出的是:教育理论的更新和发展必须依靠其他相关学科,但这并不是说,它必须从其他已具规范的学科中去寻求现成的答案,而是说,它必须尽可能吸取其他相关学科的成果,很好地加以综合,然后成为教育理论的内容,应用于教育实践。
四、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历程中,教育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关键在于人的素质。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而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出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人才,则必须掌握教育规律,遵循教育规律办事。从国家领导机关到专门培养人才的学校,以至每个公民,掌握教育规律都是非常必要的。
实践证明,对教育规律掌握得好,领导部门的决策符合客观规律,教育事业就能得到顺利发展,教育的社会效果就得以保证;违背教育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对每个公民来说,受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既有自身的受教育问题,又有对子女进行教育的问题。现代社会要求每个人终生接受教育,对于不同时期接受教育价值的理解,对各种教育方式、教育途径的选择,都需要他们了解教育情况,懂得教育规律,以便把握时机,接受最切合自身需要的教育,积极主动地在继续教育中实现知识更新和技能转换,使自身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一致。公民负有教育子女的社会责任。家庭是儿童的早期学校,父母是儿童最初的启蒙教师,早期的家庭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有着很大影响。正如马卡连柯所说:教育的基础是在5岁以前打下的。我国在当代社会发展中,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年轻的父母一般只有一个子女,爱孩子与教育子女的关系常常处理不好,溺爱孩子忽视教育,偏重智力教育轻视良好习惯与品德的培养等,成为相当普遍的现象。家长掌握对子女进行早期教育的规律,实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迫切需要重视的问题。
儿童入幼儿园或进学校接受集体教育之后,父母的影响、家庭的教育仍是非常重要的。儿童大部分时间在家中度过,家庭影响与学校教育同时作用于学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一致则形成合力,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如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矛盾,则势必减弱甚至产生相反的教育效果。家长懂得教育规律,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是学生顺利成长的重要条件。可见,每个公民学习一定的教育学知识,懂得教育规律,是履行教育子女的义务所不可缺少的。
对教师来说,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的重要意义是: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教师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在其教育观指导下进行的。对教育社会作用的认识,对教育塑造人的信心,来自于科学的教育观。在教育观的基础上形成教师的人才观、学生观,是理解与贯彻教育方针、政策的思想基础。因此,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是一名合格教师的根本条件。学习教育学首先是为了树立正确的教育指导思想,为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奠定思想基础。
(二)掌握教育工作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学把教育实践经验上升为教育理论,通过学习它能使教师掌握教育、教学工作的原则与方法,遵循客观规律,提高教育质量。教师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不仅要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知道教什么,还必须有教育学的知识,知道怎么教,这两个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在掌握所教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教育理论,提高教育工作能力。以为只要有文化科学知识就能当一名好教师的想法是片面的。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高深的科学知识,还必须对现代教育理论、新的教育观点与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
(三)在教育理论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
教师的工作永远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随着教育要求的提高和教育对象的变化,教师总得研究新的问题,总结新的经验。当教师总结自己经验的时候,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在正确教育理论指导下,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是提高教育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师水平的有效手段。深入学习教育理论,不断总结教育经验,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推动是教师提高的必由之路。
可见,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是对人民教师的基本要求。
五、学习教育学的方法
学习方法以学科特点为依据。教育学是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方法上的要求是:
(一)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掌握教育基本理论观点
正确的理论观点是认识教育现象、分析教育问题的依据。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中的基本理论学科,从基本原理上为从事教育工作和教育研究提供指导。因此,在学习中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批判地吸收教育史上的理论遗产,学习外国教育改革中的先进教育思想,努力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增强识别错误教育思潮的能力,坚持以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自己的工作。
(二)结合相关学科的知识,拓宽思路,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
教育学与相关学科有着紧密联系,知识上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学习中要把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以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用以分析和研究教育现象,注意吸收教育科学中新兴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加深对教育规律的理解。
(三)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密切结合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分析问题,掌握规律
教育学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习理论、原则、方法都是为了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特别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实践。理论来源于实践,只有联系实际才能深入理解理论;理论又要服务于实践,只有接受实践的检验,才能说明理论的科学性。在学习过程中,要把课堂学习与教育调查、教育见习、阅读教育报纸杂志等结合起来,了解我国教育改革情况,研究我国教育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研究教育实际问题的兴趣与能力,树立面向实际的学习指导思想。
【反思与练习】
1.什么是教育?从哪些层面理解教育?
2.试析教育要素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3.学校教育的产生,标志着教育在历史发展中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简析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4.现代教育有哪些流派?简要分析其特征。
5.试述多元的未来教育,简析网络教育与面授教育各自的优点与缺陷。
6.试析当代教育学的状况。
7.对教师来说,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的必要性与重要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
【注释】
[1]吕千飞:《世界教育概览》,知识出版社1980年版,第1页。
[2]《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第1页。
[3]沛西·能:《教育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译序。
[4]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页。
[5]凯洛夫:《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2年版,第1页。
[6]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40页。
[7]康德:《康德论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