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时期是人一生中最关键、最重要的阶段,人的很多种品格都形成于此。因此,学校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及周密的课程安排,教学进度快慢适宜,保证了教学的科学性,使学生的智力发展按照从感性到理性、从形象到抽象的轨迹向前运动。学校教育的另一个优势还在于系统性强,这不仅仅是指教学内容,还包括教育程度逐渐提高。因此,学校教育的重要程度是任何一种教育形式都无法比拟的。在这里,我们认为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其主导作用是指:调控人的发展方向和内容,制约人发展的范围和程度,影响人未来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其原因有:[5]
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代表社会对人的要求,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按照一定的目的与方向,选择适当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法,利用集中的时间,对人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使人获得比较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学校教育是在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的制约下进行的。它保证了教学的良好秩序,把人的发展所需要的一切时间和空间全部纳入到可控的程序之内,保证了教学得以顺利、有节奏地进行。同时,学校教育又具有系统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既考虑了社会政治经济对人才规格的需要,又考虑了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接受能力。这样,就保证了人才培养的高质量与高效率。
3.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学校教育主要是通过专门的教育机关——学校进行的。学校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组织起来的,有比较完整的组织机构,又有经过教育和训练的专职教育工作者,将受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育要求组织起来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训练。因而,它对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就比其他任何社会生活条件都大得多、有效得多。
4.教育环境的可控制性
从广义上讲,教育环境也是一种社会环境,但它更是一个社会职能机构。教育或学校内部的环境都是经过精心选择和组织起来的,是本着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来利用和调配各种社会资源的。经过创设校园环境和严密的学校管理制度,可以限制和排除一切不良环境因素的干扰,利用和发展一切积极因素,以确保个体发展的方向。现代教育主张开放,一方面,校园向社会开放,在招生与师资上放松了各种人为的限制条件,努力实现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另一方面,社会上的许多资源也向校园开放,以改变以往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封闭状态。但是,这种开放仍然是有限度的,学校只对那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开放。不管怎样开放,学校依然是学校,社会依然是社会。
5.教育可以充分发挥个体遗传上的优势,弥补遗传上的缺陷
教育可以根据儿童的遗传素质,有意识地发挥他的长处,弥补他的短处,使先天的遗传素质向有利于儿童成长的方向发展。特殊教育在超常儿童教育和残疾儿童教育方面所做的探索和成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例如特殊学校使许多残疾人获得了正常生活的能力,使他们融入了主流社会。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动作用,我们要客观辩证地看待,不能片面扩大其作用。主导作用的实现,不是无限度的,它既要受自身状况的制约,教育的物质条件、教师的能力素质、学校的管理水平及精神氛围都会影响这种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又要受被教育者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所限制,而家庭环境,如家庭的经济条件、父母的文化水平、教育观念也会对学校教育产生影响,学校教育以及教师必须争取家庭的支持与配合。学校教育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部分,往往也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的制约,不能超越它所依存的社会条件去发挥它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