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班主任概述

班主任概述

时间:2023-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班主任使教育教学活动更优化,是实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和任务的重要力量。1988年,原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班主任的作用:“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并负有协调本班各科的教育工作和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沟通与联系的作用。”

一、班主任的产生与发展

“班主任”,英译为“form teacher”,指负责某班的管理工作及该班学生生活的教师。在我国,班主任负责一切关于学生的事情,如思想、品德、教育、健康、生活等,班主任既是教师,但又不仅仅是教师。

班主任后于班级形成,随着班级授课制的发展而产生。班级授课制萌芽于16世纪西欧,兴起于17世纪乌克兰兄弟会学校,经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总结、改进和理论升华,逐步形成,至19世纪中期,已发展成为西方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首次采用了这一教学形式,经过20世纪初的废科举、兴学堂,班级授课制在全国逐步推广,班主任制也随之孕育而生。

1904 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中明确规定由级任教师负责一个学级(相当于如今的班级)的全部或主要学科教学和管理工作,这种制度被称之为“学级担任制”。1932年,在中学规定实行级任制,1938 年,将其改名为导师制,负责班级组织教育工作的教师称为级任导师(相当于如今的班主任)。此时,中国共产党率先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学校设立班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3月颁发的《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和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明确地规定全国中小学一律设班主任,从此,班主任制在我国正式确定,并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

1963年和1978年的《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指出:“学校应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领导,选派政治觉悟较高和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班主任。”1988年8月,原国家教委(现教育部)颁发了《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和《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对中小学班主任的地位、作用、任务、职责、条件、待遇和奖励以及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方法、领导管理等都作了明确扼要的阐述和规定。《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的颁布和实施,使班主任工作更加有章可循,职责分明,班主任工作又迈进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目前,我国中学有近百万班主任,为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尽职尽责,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与管理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二、班主任的作用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之一,不同于一般教师,也不同于学校领导,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于学校,在学校教育和管理过程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而这些角色决定了班主任的作用。

(一)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幼儿园、小学、中学,皆有班主任,大学称其为辅导员,辅导员与班主任不同,辅导员针对的是一个年级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多,而班主任针对的是一个班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少。其本质上的不同是因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幼儿园至中学的学生都是未成年人,他们没有能力对自身的行为负责,需要班主任给予更多的指导,而大学生大多数是成年人。

从幼儿园至中学,学生的变化翻天覆地:思维、认知、道德、身体、能力等。虽然他们年龄相仿,但性格爱好各异,在集体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班主任给予帮助和指导。一方面,班主任需要关注到班级学生的整体性,促进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有班级共性的同时发扬特长、培养个性。

当今,国际化进程是时代的潮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西方文化中新的理论体系、思想观念逐步融合,但腐朽落后的思想习俗仍然存在。而未成年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弱,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中容易迷失方向。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有责任培养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促进其健康成长。

(二)班主任对班集体进行整体规划和管理,促进班级更优

班级并非是把一群学生放在一个教室便可形成,正如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指出的那样:“我们不可随便拿一群个别的人作为集体,集体是活生生的社会有机体,它之所以是一个有机体,是因为它那里有机构、有权力、有责任、有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赖。如果这样的因素一点也没有的话,也就没有集体了,所有的只是一个随随便便的人群罢了。”

班级既是学生组织的基本单位,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基本单位,也就是说,班级是一种合力、一股力量。班级学生为何而合,谁使其合?答案显而易见,班主任设定一个共同的目标(愿景),使班级学生为此而合成一股力量。即:班主任首先了解学生实际,从实际出发与学生讨论设定班级奋斗目标,通过班级制度保证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再通过组织班级活动促进师生、生生交流沟通,最终促进班级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等诸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促进班级更优化。

(三)班主任是学校与学生、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促进沟通

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及学校的决定都通过班主任传达给每位学生,而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以及学生整体的情况,班主任比校领导更为熟悉。学校要制定出真正利于学生的方案或决定,必然要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班主任将学生的实际情况告知学校领导,有助于学校制定出以学生成长与发展为本的决策。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学生达到一定的年龄,就必须要接受学校教育。如果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不谋而合的,那么,必然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反之,则会起到消极的作用。家庭教育如何与学校教育联系在一起,家长如何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学生生活在不同的家庭,接受不同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既要考虑普遍性,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谁来联系与指导,不言而喻,班主任就自然成了家庭与学校间的纽带。

(四)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执行者,优化教育教学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单位,是学校领导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最终落脚点。因此,国家有关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学校行政领导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改革的决议和计划,学校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一般都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和开展的。而这些计划、指示、活动都是通过作为桥梁的班主任传达至学生的。由此可见,班主任使教育教学活动更优化,是实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和任务的重要力量。

1988年,原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班主任的作用:“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并负有协调本班各科的教育工作和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沟通与联系的作用。”班主任在学校教育和管理过程中的骨干作用不可否认,而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需要不断学习。

三、班主任的任务和职责

关于班主任的任务和职责,1988年原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明确而具体,对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规范性,我们认为,本规定不仅仅针对中学班主任,小学班主任也可以借鉴。

中学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康的公民,其主要职责有:

(1)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保护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学生爱党、爱国,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志向,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遵纪守法。

(2)会同各科教师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3)教育指导学生参加学校规定的各种劳动,教育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指导学生生活,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

(4)关心学生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科技、文娱和社会活动,鼓励学生发展正当的兴趣和爱好。

(5)进行班级的日常管理,建立班级常规,指导班委会和本班的团队工作,培养学生干部,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把班级建设成为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集体。

(6)负责联系和组织任课教师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互通情况,协调各科活动和课业负担。

(7)做好本班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和有关奖惩工作。

(8)联系本班学生家长,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共同做好学生教育工作。

在担任班主任过程中,必须要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深入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学生;积极正面引导学生;尊重关爱学生。

四、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环节

班主任工作是一种管理工作,主要对学生工作进行管理。1930 年,休哈特首先构想了PDCA管理循环模式,后来,这种管理模式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9] PDCA管理循环模式,又称PDCA循环、戴明环,主要用于质量管理,包括四个环节:计划(Plan),实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我们认为,PDCA管理循环模式可以运用于班级管理中。

(一)制订班主任工作计划

计划就是从实际出发,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班主任工作琐碎繁杂,制订班主任工作计划能使班主任工作有方向、有目标、有方法,进而促进班主任工作高质量、高效率、有秩序地开展。班主任工作计划的种类有: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以及具体活动执行计划。在制订班主任工作计划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以学生发展为本,方向正确

制订班主任工作计划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学校教育目标为依据、遵循教育和管理的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保证工作方向的正确,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

2.从班级实际出发,切实可行

制订班主任工作计划必须从本班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集体和个人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

3.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完整

班主任工作计划面向的是全班学生而非个别,所以在制订的过程中,必须以班级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主。另外,班主任工作计划应涵盖多方面的内容,如:健康、德育、人际交往、家长工作等,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4.重点突出,各个击破

班主任工作涵盖的内容纷繁复杂,但问题有轻重缓急,在制订计划时,需要考虑问题主次,突出工作的重点,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措施。

5.内容明确,分工落实

制订班主任工作计划,一定要明确班级的现状和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方案,过程中,让班干部成为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左膀右臂,做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二)班主任工作计划实施

班主任工作的实施,是班级管理过程中的核心阶段,是指班主任采用预定的方法手段,组织相关资源,以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班主任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职责,从管理者的角度做好组织与协调工作。原则上,学校、家长、任课教师都应当帮助班主任,以更好地实施班级管理工作,但在实际过程中,主要是班主任与其沟通协调。

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干部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桥梁,班干部在班级里的作用不可小视,所以,班主任要知人善用,将他们作为工作计划实施的反馈系统,从他们那里及时了解班集体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据此对预先的计划进行适时的调整和补充。另外,班主任要激发、鼓励全体学生,让他们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参加到班级管理中来。

(三)班主任工作的检查

通过制订和实施班主任工作计划对班级进行管理,究竟成效如何,是否真正有利于建设良好的班集体,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我们必须要对其进行评估。

检查能让班主任了解工作计划实施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更好地进行,同时也是对工作计划的预见性进行有效监测和控制的保证,是班主任工作总结的前提和依据。

班主任工作计划的检查,可以采用班主任检查和学生检查两种方式:班主任亲自进行的检查,可以分为日常检查、专题检查和全面检查等几种;学生进行的检查可以分为相互检查和自我检查。上述各种检查方式各有特点,在检查过程中要结合使用。班主任进行检查时,可以同任课教师、学生一起进行,也可以通过阅读学生日记、审阅班级日志、检查学生的作业和试卷等形式进行,还可以通过个别交谈、召开会议座谈等方式进行。

在检查过程中,对各项工作和活动进行检查要以工作计划中的目标和要求为衡量尺度,班主任要用全面的观点,对检查的情况及时进行评价,促进全体学生共同为班级计划的实现而努力。

(四)班主任工作总结

总结是一个工作周期内班主任工作的终结环节,是对工作计划实施情况和工作结果作出的评价、鉴别,有利于班主任积累工作经验,发现问题,成长自我,为下一阶段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班主任工作总结主要有三部分:基本情况、成绩及体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基本情况主要包括计划之初班级的现状、拟定的目标及措施。成绩及体会主要包括实施班主任工作计划后班级(或学生)的变化,如班级氛围、困难学生等,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棘手的问题与处理方法,以及整个过程中的体会。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主要包括工作计划未考虑到的问题、班级管理过程中新产生的问题、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上述班主任工作的四个环节是一个前后衔接,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的整体。计划统帅着整个工作过程,实施是落实计划,检查是对实施的监督,也是对计划的检验,总结则是对计划、实施和检查的总评价,为下一阶段计划提供依据。每一环节不断接受前一环节的反馈信息,从而促进班主任工作的开展。

五、新时期的班主任

(一)新时期班主任成长的四个阶段

韩加强在《青年教师发展的三个阶段》中这样描述一名教师的成长阶段:一名青年教师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职前阶段——知识、技能准备阶段;初入职阶段——经验、方法积累阶段;成熟阶段——理念、思想孕育阶段。[10] 这样的教师发展三阶段已被大多数人接受,班主任与青年教师一样,需要经历一个永无止境的成长过程,我们认为,班主任的成长阶段可分为:

第一阶段:教育实习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寻找自身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适应相关工作,通过模仿和学习他人,能够按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

第二阶段:积累经验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新班主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一定的创新,实现初步经验、中等水平经验、比较丰富经验、丰富经验逐步过渡,并具备一定的参与教育科研的能力。

第三阶段:科研阶段。在第一、二阶段的基础上,新班主任已成为一名在班级管理实践中经验丰富的优秀班主任,这一阶段,通过学习掌握科研方法等,将自身工作中的经验、发现的问题用课题研究成果的方式呈现,以供新班主任学习和学校管理改革所用。

第四阶段:专家阶段。在第一、二、三阶段的基础上,班主任熟悉实践,通晓理论,此阶段,通过已有经验研究创造出一套成体系的班级管理思想、班级管理模式,并形成教育论著。

(二)新时期班主任需要完善的知识与能力

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在经济和教育的相互作用下,中国的教育事业大步向前发展,在新课改的潮流之下,对班主任的要求有所提高,班主任需要具备较为丰富且多样化的知识结构和多样的能力结构。

班主任不比任课教师,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任课教师只需要了解对应学科的专业知识,具备相关能力即可,而班主任,要对班级进行管理,成为学生的榜样,树立班主任的威信,所以,必须要有多重的知识结构,如:对应专业的学科知识体系、比较完善的基础科学文化知识、边缘学科知识与新学科知识、最新的科学技术信息、最新的社会科学信息、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管理学知识、德育与班主任专业知识、教学法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等。另外,还需具备多样的能力结构,如:研究学生的能力、现代教学能力、自我调适能力、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演讲与表演的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就业指导能力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