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及相关概念
教育目的始终是围绕讨论关于教育活动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即培养人的总目标。教育目的关系到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和具有什么样素质的根本性问题,是教育实践活动出发点,根据一定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需要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来确定(顾明远,2003)。从内涵上说,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认定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培养人的要求。教育目的由国家制定,具有总体性和高度概括性。
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是根据人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教育活动所规定的目的、方向和要求,是教育活动的结果所应达到的标准、规格和状态。它所体现的是不同性质或不同阶段教育的价值,如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分别有着不同的培养目标。也就是说,培养目标是在教育目的指导下,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所承担的任务以及学生的年龄、文化知识水平所提出的培养要求。它由教育行政部门确定,一般仍不涉及具体的学习领域(裴新宁,2003)。
课程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是某一课程门类或科目学习完以后学生所要达到的发展状态和水平,是课程设计的基础环节和重要因素。国家规定基础教育不同阶段培养的总目标要被分解到不同学科中去实现,并由学科课程专家制定出学科课程目标及不同阶段的目标。确定课程目标,有助于明确课程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有助于明确课程编制的方向,有助于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并能够作为课程实施与评价的标准。
教学目标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即学生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标准,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华国栋,2001)。制定教学目标最直接的依据是课程目标。而教学目标比课程目标更具体,是课程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的体现,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施良方,1996)。教学目标根据涵盖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堂(课时)教学目标等层次。其中,课堂教学目标更有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详细的教学目标。由于课堂教学目标与具体一节课的教学工作联系最密切,因此,在本书中所介绍的教学目标及其相关知识如不特殊说明,均指化学课堂教学目标。
【请你思考】
1. 请你思考和分析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关系,将结果填入图4-1中。
图4-1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知识超链接】
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关系
教学目标的功能
2. 请思考化学教师应认真制订化学课堂教学目标的三个理由,并在下面横线处写下你的观点。
理由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国际上对教学目标分类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是由布卢姆和加涅分别提出的两种分类理论。
1. 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及其同事,自1948年开始致力于教学目标的分类研究,经过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历史上第一个系统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的教育目标体系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其中,布卢姆本人提出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于1964年共同提出了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哈罗和辛普森于1972年共同提出了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类。
【知识超链接】
认知、情感、动作技能领域学习水平分类
认知领域目标分类将认知目标从低到高分为六级,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依据价值内化的程度由低到高共分为五级,即接受、反应、价值化、组织、价值或价值体系的性格化;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六级,即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最主要特点是以外显行为作为目标分类的统一基点,尽可能用意义较为明显的行为动词来描述各个目标层次。它以行为的复杂程度作为划分教学目标类别的依据,低层次的目标是高层次目标的基础,高层次目标包含低层次目标,是低层次目标的延伸和发展。因此,各类目标之间具有明显的层次性、连续性和累积性,区分比较容易,有利于教师的掌握和应用,特别是对一些可以量化或可以加以描述和评价的知识和技能比较适用。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学对化学教学设计中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影响重大,它为研究中学化学教学目标分类体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考框架。
2.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认为设计教学活动的最佳途径是根据教学目标来安排教学工作,并根据学生习得的能力作出倾向性的改变——学习结果,加涅把教学目标分为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言语信息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能记忆诸如事物的名称、符号、地点、时间、定义、对事物的描述等具体的事实,能够在需要时将这些事实陈述出来。智慧技能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智慧技能与言语信息不同,言语信息与知道“是什么”有关,而智慧技能则与知道“怎样做”有关。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用来选择和调节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方式等内部过程的技能。智慧技能指的是学习者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而认知策略则是指学习者对自身的调控与作用。动作技能是一种习得的能力,其行为结果表现为身体动作的敏捷、准确、有利和连贯等方面。态度是个体对于事情的看法和采取的行动。加涅的五种学习结果,不仅包括了认知、情意与技能,而且他还强调无论哪一个学科,其教学后在学生的行为改变上,认知与情意均将相伴产生。
【请你思考】
为什么说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为我国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三维教学目标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请谈谈你的观点。
三、化学教学目标的体系
(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他们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1.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初步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初步学会设计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2.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2)初步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习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分析常见的化学现象,说明并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3)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某些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增强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5)初步养成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乐于实践、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科学品质。
(6)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标准》对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其中,认知性目标主要涉及比较具体的知识内容,体验性目标主要涉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内容。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设有不同的水平层次,在描述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时,采用一系列词语来描述学习水平的不同层次的要求。这些词语中有的是对学习结果目标的描述,也有的是对学习过程目标的描述。
① 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② 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③ 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目标
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中化学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模块,使学生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主要线索,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有关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
(2)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3)重视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3)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
(3)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反对迷信。
(5)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标准》对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分为不同的水平,对同一水平的学习要求可用多个行为动词进行描述。
① 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② 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③ 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知识超链接】
各级目标水平表达的含义
(三)对三维教学目标的理解
以科学素养为核心的中学化学课程目标体系中,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次鲜明的培养目标体系。教师在编写教学目标时,多采用三维目标的表现形式。那么,如何理解三维目标的内涵?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1. 三维教学目标的内涵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质量指标所作的基本规定,是新课程标准为描述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所提出的三个功能性的基本要求,简称三维教学目标。
(1)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理解。
知识与技能是对学生知识学习结果的描述,即学生通过学习所要掌握哪些知识,是对学生的化学学习提出的最基本要求,是引导学生展开学习过程、历练相关的能力、陶冶情感态度所依靠的材料。高中化学课程对于学生在知识技能的发展,更加关注化学核心概念的学习、核心观念的建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学习,同时也提出要加强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技能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的高级认知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特别是在化学实验方面,要求学生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目标的基础之上要有所提高,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之上的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并能设计和完成一些化学实验。中学化学技能知识一般包括化学用语(符号)技能、化学计算技能和化学实验技能三类。见表4-1。
视频:对三维教学目标的理解
表4-1 化学技能的构成(改编自:彭蜀晋,2008)
(2)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指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程序和具体的做法。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以下简称《化学课程标准》)“过程与方法”的内容可归为以下三个方面:①“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这一系列过程包括显性的操作过程和隐性的思维过程,既包括学生经历具体的观察、实验、描述等操作过程,也包括经历猜想、推理、证明、想象等思维过程。②“学习化学过程中形成的化学思想方法”,化学思想方法是对化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是反映化学学科规律和特点的哲学思想。如: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比较与分类;假说、模型与实验;以及定性与定量、宏观与微观、量变与质变、一般与特殊、分与合等相结合;化学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等。③“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即学生学习的行为表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参与、积极思维的过程,特别是学科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没有学习者深层次的思维活动,是不可能形成学科思想方法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让学生经历某种过程来实现的,教学设计中只有明确学生在某一过程中的学习行为是什么,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关注学生的过程体验和学习行为表现,才能把“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落到实处。
其中,“过程”主要是指科学探究的过程,即指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和事实,整理加工资料和事实,提出和验证假说,得出结论和交流应用的过程;亦是指学生的学习过程,即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以及情感体验的过程。“方法”主要是指观察、实验、记录、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一般科学方法;也指化学研究与学习的科学方法,即化学科学研究活动及学生学习化学中所运用的独特的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如化学学科中的物质制备及合成的方法、物质性质分析与检验的方法、化学模型建立的方法等;以及与人交流、讨论、表述自己观点的方法等。
我们可以进一步从以下三方面理解“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过程”是指学生在经历、体验后能感悟到“方法”的过程,“方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建构的方法,离开“过程”谈“方法”,“方法”只是僵化的教条,没有“方法”的“过程”也只是图有虚名的形式。因此,没有过程的“方法”和没有方法的“过程”或仅就字面意义理解“过程与方法”都是没有意义的。② 新课程标准把原来的“能力”目标加以细化、活化和升华,拓展成为“过程与方法”目标,仅小部分归于“知识与技能”目标之中。所以,“过程与方法”目标包含有能力目标,但不能等同于能力目标。③“过程与方法”目标是要使学生在过程体验方面、认识发展方面和行为表现方面都得到发展。
(3)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学生对过程或结果体验后的倾向和感受,是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主观经验。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更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和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宽容
中学化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诠释
【知识超链接】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师生的多向交流的过程,是思维发展的过程,是技能形成的过程,也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价值观形成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键词有如下一些:学习兴趣、科学精神、关心自然、关心社会、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好奇心、探究欲、物质观和热爱化学等。
【请你思考】
“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是化学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你认为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什么样的启示,请写下你的观点。
2. 三维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不能割裂。三维教学目标不是三个目标,而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它渗透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中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重点在于:知识与技能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余文森,2007)。
三维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互相交融,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达成,不能机械分割。在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离开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就成了“无米之炊”;离开了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就成为外在于人的,无生命力的知识;离开了情感态度,学生就变成了机械麻木、被动装载知识的容器。任何方面的缺失,都会导致人的片面畸形发展(王月芬、徐淀芳,2010)。因此,教师在设计化学教学目标的时候,不应盲目、机械地将教学目标设定成三个维度,而是应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深入分析学生将会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获得怎样的发展,教学目标的设计可以是分列的,也可以是融合的(元英丽,2012)。
当然,我们应该认识到三维教学目标在具体课时中的地位是不同的,有的课教育性比较强,有的课知识性比较强。因此,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所侧重,不能为了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牵强附会,设计出一些与本课时内容关系不大或标语化的目标来滥竽充数。
【请你思考】
有人认为,“在三维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三维目标的核心”,请在下面横线上简述你是如何看待这个观点的。
四、设计化学教学目标的依据和原则
(一)设计化学教学目标的依据
【任务卡】
扫描二维码,分析提供的材料,尝试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节内容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思考你在制订教学目标时综合考虑了哪些因素。
“二氧化碳的性质”电子版教材
进行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三个方面。
1. 化学课程标准
从历史的角度看,我国的课程实施或教学主要有三种类型:① 基于教师经验的课程教学。② 基于教科书的课程教学。③ 课程标准的课程教学。国家颁布了课程标准之后,一直大力提倡的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化学课程标准规定了化学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以及基本要求,它是编写教材、实施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也是制定化学教学目标的根本依据。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既有学习内容的规定,也有学习程度的具体规定,是课程目标和模块的进一步具体化。教师在针对具体内容设计教学目标时,首先应考虑的是内容标准中对该项学习内容的基本要求,即学生经过该项内容的学习之后,获得一个怎样的学习结果。教师需要深刻理解课程标准,把握对学生的总体期望,将课程标准具体化为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并据此来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活动方式。
2. 化学教材
教学内容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教学活动得以进行的关键。教材是教学内容最重要的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主要资源,包括内容资源、情境资源、任务资源、活动资源、话语资源和教学表征资源等。不同教材有不同的特点和教学要求,教师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遵循编写者的思路分析教材,仔细分析教材的内容构成,把握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深广度,合理设计所教授内容及其应达到的目标。教材内容分析就是以课程标准的内容为指导,在研读教材文本的基础上,列出内容主题的具体化内容。教学目标的设计如果没有参照到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差异性,必然不切合实际,不能被学生所接受,也就不能发挥其内在的功能。
3. 学生的实际和学校条件
深入了解学生的科学素养基础和认知特点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必要依据,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条件是否满足,学生的生理心理有何特点等问题,只有准确、深入的了解学生才能把握和回答,进而制订科学而又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同时,学校的化学教学资源情况,也是制订化学教学目标时应该予以考虑的因素。
(二)设计化学教学目标的原则
化学教学目标是对化学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结果的表述,它制约着化学教学中教与学的活动,一般来说,设计化学教学目标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 系统性原则
教学目标内容的系统性就是要用系统论来考察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目标形成一个有层次结构的、整体的、动态的系统。系统性原则首先要求教师在设计化学课堂教学目标时,系统地把握它在“课程目标-单元(课题)目标-课时目标”这个逐级体现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刻领会化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总目标和课程的具体目标,使设计出来的化学课堂教学目标与这些目标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其次,一堂化学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化学知识和技能、获取化学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学生的发展不是单一目标的发展,而是多个目标的整合发展。因此,在制订化学教学目标时,要体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在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促进其情感体验,帮助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也应注意到目标体系三个层面的系统性和一致性,而不能相互排斥、相互矛盾。
2. 层次性原则
从纵向来看,学生任何预期的学习结果客观上都要达到不同层次的要求,而较高层次目标的实现需要以较低层次目标的实现为基础。因此,各要点的教学目标设计时不一定都能达到最高层次,而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通常选择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即能促进学生经过努力能达到的层次要求。较高层次的目标,可以通过设计动态的、相互联系的中间目标而逐步完成。
从横向看,由于学生智力水平、学业基础、个性特长等方面存在差异,不同学生达到的目标在层次上是有差异的。因此,在化学教学目标设计时应考虑不同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目标,体现基础性要求、弹性要求和发展性要求。
3. 可操作性原则
布卢姆关于行为目标的研究表明:教学的完成表现为学生行为的改变,无论是认知的、情感的,还是动作技能的学习,最后均能表现在学生行为上面,这些行为是可观测,也是可测量的。一个好的化学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将一般性的目标具体化为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目标,要清晰地指出学生在化学学习后能学会什么,学到什么程度。
4. 预设性和生成性原则
为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上课前综合各种因素制订教学目标,因此,教学目标具有预设性。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难免会出现一些突发状况,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标做出适当的调整,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即时表现,能较好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热情与兴趣。教学目标的生成性,正是对教育是一个动态过程的真实反映。
五、化学教学目标设计的一般程序
【任务卡】
1. 独立完成九年级化学上册《水的净化》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
2. 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每个小组形成一份完整的教学目标设计,并总结制订教学目标的程序与方法。
【知识超链接】
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一般可以遵循以下步骤:第一步,依据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列出内容主题的具体化内容;第二步,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学生水平、学校环境条件等进一步细化教学目标内容;第三步,教学目标的决策,即确定学习水平的层级和预设通过什么教学活动来实现目标中涉及的内容;第四步,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来陈述教学目标。
1. 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具体化
在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里对“知识与技能目标”有明确的要求,因此,可以借助朱伟强、崔允漷运用“内容标准分解的基本方法”思路,将内容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课程目标转化为具体单元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但在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一般不是一次教学(一节课)就可以完成的,内容标准具体化就是指教师确定每次教学活动中需要落实的内容标准中的具体“成分”。内容标准与分解后的教学目标,在对应关系上大体可以分为3种情形: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如表4-2所示。针对这三种对应关系,相应地将内容标准具体化的策略可以概括为:替代、拆解、组合。其具体含义如表4-3所示。
表4-2 内容标准和学习目标在数量上的对应关系
表4-3 内容标准具体化策略——以“离子反应”为例
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2个维度教学目标的制定不能用内容分解方法将课程目标转化成单元或者课时教学目标。但是,课程目标对化学这个学科所要达到的这2个维度的目标进行了整体上的阐释,模块(主题)总目标中对学生学完每一模块(课题)所要达到的相应目标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结合内容标准和活动探究建议、教材内容等课程资源,融合学生发展现状以及学校现有教学条件,可以把课程目标转化成单元或课时教学目标。以人教版《化学2》第1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为例,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转变过程见表4-4和表4-5(杨承印,2015)。
表4-4 课程标准中的“过程与方法”
表4-5 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 学习目标水平层级的确定
(1)认知性与技能性学习目标层级的确定。
化学课程标准对认知性学习目标有明确要求,在高中学段将认知性学习目标分为4个水平层级,由低到高依次为知道、了解、理解、应用,每一层级又提供了数个水平相同的学习行为动词。因此,分析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就可以确定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层级。
化学学习中的技能包括实验操作、化学计算以及以元素符号为基础的化学用语技能。化学课程标准对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分为3个层级,分别为初步学习、初步学会和学会。
(2)体验性学习目标层级的确定。
学生在学习时,需要以知识为载体,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驱动下,经历一定的过程,采取一定的方法。从知识本身承载的教育价值角度来分析,对于认知性学习目标要求低的知识点,与之相对应的体验性学习目标的层级要求就低,反之就高。认知性学习目标有4个层级,而体验性目标有3个层级。假设2者之间的对应关系为:认知性学习目标中的“知道”和“了解”2个层级对应体验性目标中的“感受”层级,前者的“理解”层级对应后者的“认同”层级,前者的“应用”层级对应后者的“形成”层级。
教师在化学教学设计过程中,如何从课程目标转向教学目标,除了前述的对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和活动与探究建议进行合理地拆分、细化以及对教科书的内容结构和知识结构进行解构与建构之外,还应引入本校教学条件、学习者发展现状等因素。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注重教学活动的设计,将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教学过程紧密联系起来,考虑到通过一定的活动实现某一个具体的目标,体现出对教学过程的统筹兼顾,从而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
以活动主线来设计教学目标,一方面可以是三维目标中分维度目标来设计活动,也就是说教学目标的设计不是直接给出学习的结果,而是阐明学生通过怎样的活动达到这个结果,在设计目标的时候应该对活动有所要求(元英丽,2012)。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活动将三维目标有效地结合起来,并且还能凸显全面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设计的导向作用。
【请你思考】
思考:结合上面的学习,你认为在教师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如何才能让设计出来的教学目标更具有可操作性。请在横线上写下你的观点。
【案例研讨】
“物质结构基础”主题学习目标层级
【案例研讨】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教学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