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课堂的构建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源于一个强大的科学理念体系的支撑。这个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成功学的基本理论
(1)拿破仑·希尔:美国的拿破仑·希尔特别强调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有积极的心态:“成功态度最重要,有积极的态度就有积极的人生。”一份由研究机构所进行的万人调查显示:决定一个人成为成功者的最关键要素中,80%属于个人自我价值取向的“态度”类要素,如积极、努力、信心、决心、意志力等;13%属于后天自我修炼的“技巧类”因素,如各种知识和能力;7%属于运气、机遇等因素。客观环境固然很重要,但它决定一个人暂时的成败,但如果一个人有积极的心态,激发高昂的情绪,克服抑郁、消除紧张就能凝聚成功的行动力量,从而实现人生的进步及事业的成功。
(2)本杰明·富兰克林:美国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提出个人品德修养的基本准则,并在青年时期对自己进行了严格的品德行为训练。美国的阿尔伯特·哈伯德在其著名的《送给加西亚的信》中提出了以忠诚、勤奋、敬业为核心的工作原则;美国的另一位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则提出了良好人际能力的基本思路。戴尔·卡耐基认为:“成功15%靠专业技术,85%靠人类工程即人格和领导别人的能力。”这一切都构成了个人成功的基本要素。
(3)彼得·德鲁克:现代管理学之父、大师中的大师——彼得·德鲁克的关于自我管理的理论。他在《二十一世纪的管理挑战》书中写道:“事实上,管理不等于企业管理,正如医学不等于妇产科一样。妇产科是医学的一部分,同理,企业管理是管理的一部分。”“有伟大成就的人,向来善于自我管理。然而,这些人毕竟是凤毛麟角。但在今天,即使资质平庸的人,也必须学习自我管理。”关于目标管理的理论:“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有了目标才有工作。”关于时间管理的理论:“如果不对时间进行管理,那么任何管理都没有必要了。”这些十分精辟的现代管理理论,可以合理运用以拓展课堂教学的内容。
总之,在成功学看来,每个人,包括每个学生和教师,都有追求成功的欲望,也都有实现成功所赖以存在的潜能。只要建立有利于诱发师生成功心理并为他们实现成功提供保障的育人机制,采取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策略,就能激起师生追求成功的热情,使他们主动开发自身的潜能,通过努力变成功欲望为成功现实,由此又转化为一种更强的内驱力,推动他们各自在原有基础上向更高层次的成功目标奋进。
二、成功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成功心理学在美国诞生。它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人类从产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跨越,这种变化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1)唐纳德·克里夫顿。按成功心理学的创始人唐纳德·克里夫顿博士的解注,成功心理学是关于发挥人的最佳效能的科学。它致力于发现和促进那些能使个体和社会成功的因素,关注对成功的生活与职业的贡献,它是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在成功心理学诞生的初期,西方有许多人将其与心理学混淆。这些人认为成功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部分。但事实绝非如此。成功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研究成功,后者研究病态。作为全球最大咨询业巨头,身为美国盖洛普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唐纳德·克里夫顿,也正是在这样一个链接社会的平台中,将成功心理学不断地完善,不断地出新。而在当今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中,成功心理学不仅被广泛地应用到管理领域,更被嫁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作用于人们的思想行为。全球著名的《商业周刊》杂志发表评论,把成功心理学称之为21世纪人类和社会发展最有利的武器。
(2)安东尼·罗宾。东尼·罗宾是当今世界第一名成功导师,他所采用的方式比较注重潜意识。在安东尼·罗宾所提出的“必定成功公式”强调:第一,决定出你所要追求的是什么;第二,拿出行动来;第三,观察一下哪个行动管用,哪个行动不管用;第四,如果行动方向有偏差则修正之,以能达到目标为准。成功在每个人心中的定义是不一样的,因为成功是因人而异的!在你的心中,什么样的成功才算是成功?成功很简单,在每个领域都有成功的人!然而,并不是非要获得世界之最才是成功!而是你认为如何的结果会产成就感,一种喜悦,那就是成功!而安东尼·罗宾则采用了对人的心理战术,开创了NAC,它集合几乎所有的心理学,从而也开创了不少的成功学的领域。
成功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影响一个人成功的心理因素很多,如感觉的敏锐性、注意的稳定性、需要满足的抑制性、动机的维持功能、理解的深刻性、记忆的持久性、语言表述的明确性、情绪的可控性、行为的果断性等都分别对成功具有重要的影响,因而是影响成功过程的心理要素。为此,作教师的我们,要对学科教与学的心理因素、学习成功心理的因素、成功课堂的关键因素有越来越多的认识和利用,也会成为“能改变学生命运的激励大师”。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出版的《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所提出的。书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作为“需要层次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限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其实,人有自我成就的需要,都有想获得成功的欲望。因此,人一旦获得了成功之后,心里就会蒸腾出一种成就感,如若可以这种成就感作为内在动力,刺激人不断努力、进取,将有可能获得更大的成功。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拾起自信,充分肯定自己,认为自己是能行的,可以做到的。
四、现代人才学
根据现代人才学的观点,凡是在某方面具有较高才能,可以独立承担一定工作并做出较大贡献的人都是人才,而且每个智力正常的人都可以成才。只要我们确立现代人才观,善于发现培养对象的优点和专长,坚持因材施教,努力开发不同对象身上的潜能,就可以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成功课堂从“天生其人必有才”这一理念出发,根据人才的层次性、多样性和可塑性等特点,给予每个学生和教师一视同仁的关心、帮助和指导,就可以为他们日后成才提供良好的条件。
人才学是以人和人才问题为研究对象,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主要研究人才开发、培训、管理、使用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及其在人才发展实践中的应用。其研究目的是,通过发现人才成长规律来更好地发现、培养、推荐、使用人才。
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过程的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而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
六、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的。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他提出了“智能本位评价”的理念,扩展了学生学习评估的基础;他主张“情景化”评估,改正了以前教育评估的功能和方法。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对传统的“一元智能”观的强有力挑战,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而对于中小学生来讲,由于多元智能理论有助老师从学生的智能分布去了解学生,我们可以将理论用于两方面:一是可以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来发掘资质优秀的学生,进而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发展机会,使他们茁壮成长,获得学业上的成功。二是可以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扶助有问题的学生,并采取对他们更合适的方法去学习,让他们战胜自我,取得纵向的进步与成功。
教学不是要堆积知识,而是要唤醒学生的智慧和人格。在课堂上,开掘学生的多元智能,可以探究未知,活化已知,使课堂充满生机。这样,学生的兴趣会得到激发,探究的欲望会得到激活,知识的社会价值会得到体现。在智慧的课堂中,学生会体验到求索的愉悦和求真的快乐,学生的智慧之花会在互动与对话中绽放,教师积极投入教学改革和实践智慧的提炼,享受着生命智慧和个人价值的快乐。为此,教师要会用一个智慧的生命去照亮许多的智慧生命,用一个智慧的心灵去唤醒许多智慧的心灵。
七、教育生态学
1858年,博物学家索罗首次提出生态学这一术语;1866年,生物学家赫克尔在《普通生物形态学》为生态学下了较明确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动物与其无机和有机环境的全部关系的科学,即“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现在,生态学已发展成为研究生物体与其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其研究范围已延伸至社会科学领域。
1976年,美国教育学家劳伦斯·克雷明在《公共教育》一书中首次提出“教育生态学”的概念。“教育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原理与方法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教育生态学不仅与其他社会子系统相关联,而且与教育生态系统内各子系统相关联。教育生态学依据生态学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平衡以及协同进化等原理与机制,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简言之,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作为一门新兴的教育边缘学科,教育生态学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重新审视教育的思维方式,让我们得以从生态学的角度去关注教育问题,关注生命的成功。同时,课堂教学也是一条生态链。在这条生态链中,只要课堂各要素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就算是有效的、成功的。
总之,成功课堂是以课堂作为载体,以尊重人的主体性为前提,以发掘人的创造潜能为重点,以体现人的个性为特色,以提升人的价值为导向的教学。成功课堂是教育者引导和促进学生自主成功的模式和教育实践活动,其根本宗旨是教师引导学生崇尚成功、尝试成功,鼓励学生借助积极适应—主动发展—大胆创新的主体实践活动,养成成功心理素质,不断开掘自身潜能。(潘先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