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什么样的老教师更令人敬重

什么样的老教师更令人敬重

时间:2023-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人无疑需要被尊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美德,但老人自己也要具备自尊自重和尊人敬人这些起码的道德修养。在常人看来,老,不仅意味着智慧,还意味着权威、触碰不得。难道老教师没反对?……校长们大都“怕”年纪大的老教师。这种倚老卖老的作风是一种代代相传的陋习,几乎每个单位都存在。年纪渐大,身体日虚,需要年轻人和单位、社会予以照顾和体恤,敬老,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

2016年三八妇女节前夕,哈尔滨,公交车上。

七十多岁的老人,因为一位女孩没有及时给他让座,就辱骂她,扇了她耳光。

图片上那个老人斜倚着窗户而坐的架势,哪里像个老人,活像个流氓。

这般倚老卖老、道德绑架的事早已不是新闻。

三年前,郑州,同样有位女孩因为不让座而被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拽住头发暴打!

关于老人的负面新闻似乎多起来了。

街头碰瓷的人中有老人,受人救助反咬一口的人中有老人,动辄上访耍无赖的人中也有老人,甚至在小巷或公园里找失足女的人中也有老人,在学校或居民区附近大跳广场舞扰民的人中也多见老人的身影。

网友们自然愤慨,有人不禁戏问:“是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有人则激愤地宣称:如果老人自己为老不尊,又不懂得尊重他人的权益,就没有资格要求他人去尊敬他!

我不担心人们的尊老意识会因此有所弱化。

当人们对在社会上盛行已久的道德准则进行谨慎审视的时候,社会理性就容易渐渐恢复。

“卧冰求鲤”“埋儿奉母”“恣蚊饱血”之类愚孝的做法,早已为现代的“孝德”教育所抛弃。见义勇为,更多地被“见义智为”所替代。

任何道德,都需要兼顾各方的利益和感受,不能以一方裹挟另一方,也不能以一种道德侵害另一种道德。道德准则,只有理性而周全地做到这一点,才能为人们所接受和奉行,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传播力。任何个人基于自身需要对他人提出的道德诉求都需建立在自己道德自律的基础上。任何时候都不能以一种不道德来替代另一种不道德。

那几位女子不及时让座,虽有失年轻人的“敬老”之礼,但老人仗老欺人、殴打他人,不仅丢弃了“仁慈”“宽容”“爱幼”的老人之德,且早已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了。

法国作家司汤达说过,“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老人无疑需要被尊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美德,但老人自己也要具备自尊自重和尊人敬人这些起码的道德修养。老人,就得像个老人的样子,比如和蔼、亲切、包容、慈爱、善解人意等。否则,依靠道德绑架下的逼迫和恐吓,终究是无法令人心生敬意的。

强迫而片面的道德,形同虚设,行而不远,而且往往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看看那些在校园里欺侮恐吓同学、辱骂殴打教师,或在家里杀死父母的孩子;再看看社会上那些为老不尊、纵情任性的老人,就可理解为何会有这种恶果。无条件地敬老,和无条件地爱幼一样,已经让一些老人不像老人,一些孩子不像孩子了。

敬老这个话题,因为触及“老”,显得严肃且敏感。谁都可以说年轻人怎么怎么不敬和不好,却不敢也不能说老人怎么怎么不慈和不检。你看,许多人写书,只能是“致青年教师” “给青年朋友的忠告”,从来不敢有“致老教师”“给老同志的忠告”的。在常人看来,老,不仅意味着智慧,还意味着权威、触碰不得。

考察一些理念和经验较为先进、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学校时,校长们往往要问:贵校教师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岁?如果回答三十来岁,校长们就恍然大悟并羡慕不已:这么年轻,难怪,学校各项工作好推进。如果回答是四十多岁甚至五十来岁,校长们就会敬佩有加又将信将疑:真的?你们胆子真的这么大?难道老教师没反对?……

校长们大都“怕”年纪大的老教师。不是说校长们欺软怕硬,而是工作中面对老教师的时候,不得不对“敬老”两个字心生敬畏,唯恐稍有闪失,就落了个“目无尊长”“品德不好”的坏名声。须知道,在一个群体中,道德话语权和其他优质资源一样,总是更多地掌握在那些年长者的手里。当然,也不是说老教师就抱残守缺、顽固不化,只是说,在学校工作中,涉及老教师的时候,可能会敏感、复杂些——而这通常也和一些人的倚老卖老之风息息相关。

某老教师,教了近三十年的书,自恃学生中不少是当地的局级领导,自己又常给领导的子女做家教辅导,在学校里无所顾忌。开教职工大会,领导或专家在台上讲,他在下面和身边的人谈笑风生,或用手机打游戏,旁若无人。主持会议的书记曾不点名指出开会中的一些不良现象,这时他就故意用手机弄出点音乐声来,惹得周围的人哄笑。升国旗的时候,他神态自若地和人谈昨晚与哪些领导一起吃饭,谈哪家饭店的菜好吃,对身边学生投过来的惊诧目光视而不见。几任校长只能忍着他、哄着他,只要他不过分让人难堪就好了。他倒愈发自我感觉良好,每天在办公室愤世嫉俗,大骂国家不行,政府不行,社会风气不行,校长不行,班级不行,家长不行,总之是“举世皆浊我独清”。这样的人,深合当下社会的浮躁心态。在相当多的教职工心中,这样的人反而深受欢迎。

还有某些老教师,当年就是通过某些领导安排进来工作的,年轻时就糊里糊涂地教学生,上课草草了事,改作业拖拖拉拉,业绩马马虎虎,工作乏善可陈,学生和家长意见众多。校长让教务主任提醒提醒他,他却大怒,冲着年轻的主任说:“我工作的时候,你在干什么?你还光着屁股!我教不来,你来教。”教务主任再不敢吱声,生怕自己落个“不敬老”的骂名。校长只好带着组长去听课,先是站在门口偷听,后是临时推门听课,发现教学问题实在太多。该教师不但讲课枯燥,而且动辄用粗话和方言大骂学生。校长找他沟通,他振振有词:“我都教了近三十年的书了,以前的学生怎么意见没这么多?现在的学生自己不肯读,能怪我?你们领导为什么不招些好学生来让我们教?”

校长无奈,又从校外请来一位特级教师教研员——比他年长七八岁、业已退休的老教师来听课。听完课,教研员婉言指出他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缺陷,提出了几条建议。他这次倒面露羞色:“啊呀,我年纪大了,书教不来了,教不过年轻人了。”

校长和他同龄,年轻时就是同事。校长私下告诉教研员,该老师年轻时就不敬畏工作,书教不好,还吊儿郎当,漫不经心,被前两任校长批得灰头土脸,气都不敢喘;虽然规矩了一段时间,但水平还是不见提高;现在年纪大了,天天嚷着就等退休了。现在是谁都说不得动不得了。这次要不是有太多家长和学生告状,他也实在不想去“惹”他。

这种倚老卖老的作风是一种代代相传的陋习,几乎每个单位都存在。据说,有位老革命有点不拘小节,每次开会,总是在门口坐着,跷二郎腿。有同志提意见,他却不以为意。周恩来总理不得不对此进行了严厉批评,说他摆老资格、自以为是,并语重心长地告诫:“党龄越长,越要遵守纪律。”

我刚工作的时候,和二十多人同时走进一所学校。当时有些四五十岁的老教师,甚至一些三十来岁的教师,看我们很不顺眼,多次宣扬:这些年轻人,没规矩,没礼貌。奇怪的是,当我们这些人四五十岁的时候,有些人同样看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不顺眼,动辄人前人后感慨一些年轻人“没规矩,不上进”。总之,用九斤老太的话说就是“真是一代不如一代”。而她有权力说这个话仅仅是因为“我活到七十九岁了,活够了”。

老,是谁都无法避免的。年纪渐大,身体日虚,需要年轻人和单位、社会予以照顾和体恤,敬老,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但倚老卖老,实在不是一种文明作风,应该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主动抛弃。

首先,“老”是不必卖的。你老和不老,都写在脸上,体现在身形和脚步中,你在人群中一站,年纪大小,大家多能分辨,年轻人大都会谦恭致礼。

其次,“老”是不能卖的。老,并非个人努力之后的成果,相反,老,是人人都不愿意、不喜欢的。旷达如李白,面对“白发三千丈”都会徒生悲慨,谁还愿意自己青春逝去,容颜不再,精力衰退,生命衰竭?看看中年男人们不断焗油染发、中年妇女们频繁出入美容院,就知道,谁都惧怕“老”之将至。既然“老”对每个人来说,都不是好事儿,为什么当着别人,却以此炫耀?

当然,有一种情况,“老”是相当宝贵的。这种“老”,代表着智慧和美德。即精神上,老当益“智”,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时,能更加理性和艺术,凡事从容不迫,不再急躁冲动;修养上来说,老当益“善”,为人更加慈悲,待人更加亲切,宁静淡泊,胸怀坦荡,不再和他人、和世界斤斤计较,心平气和地对待生活中的一切。

这样的“老”有内涵,有分量,有美感。这样的老人,自然德高望重,令人望之油然而生敬意。正如史怀泽说:“ 我们应该达到的成熟,是我们不断磨砺自己,变得日益质朴、日益真诚、日益纯洁、日益平和、日益温柔、日益善良和日益富于同情感。这是我们应走的唯一道路。”[1]

孔子就是这样的老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他把岁月和时光当作熔炉,自我修炼,自我提升,虽然年岁渐长,气血渐亏,但精神世界和道德修养却愈加丰富和美好。这样的“老”,如同陈年老酒,愈发香醇,不但令人仰视,还让人向往。

校园里,也不乏如此德高望重的老教师。我校英语组胡晓萍老师,退休前的六一节,还自己掏钱买了许多糖果和初三的学生分享,给了他们一个意外的惊喜;校办原主任钱苏鸿老师疾病缠身,事务繁忙,从来都是笑呵呵的,从不抱怨和发牢骚;原政教主任沈惠玲老师,每天精神焕发地走进校园,优雅亲切地指导年轻同事,平心静气地做好每天该做的工作。她们都永葆热情,积极向上,对工作一丝不苟,对学生关爱负责,对同事亲切友好,严以修身,宽以待人,直到离开讲台的最后一刻。他们是深受同事和学生敬重的好老师、老教师:老而好学,老而好德;老而有味,老而有功;老得可爱,老得可敬。

岁月无情,头发早已花白。加上侥幸当了个校长,路上见到年轻的同事和活泼的孩子们,总会听到他们恭敬问好。每次我都会问自己:他们为何主动向我问好?是因为我年纪大了,还是因为我是校长,还是因为我真的值得人尊敬?

常听人说,四十五岁以上,到退休的这段时间,人最容易牢骚满腹,纵情任性。我早已迈过不惑,趋近知天命的年岁。近年来,确也发现自己渐渐放松起来,或许早已在不觉中染上“倚老卖老”这一陋习了。倘若一年年增长的只有年龄和资历,知识、能力、智慧、修养、心态和美德却江河日下,那么,我是不是该深感羞愧?

心中不免惊慌,写下此文,以供自警。

或有比我稍长者,读到此文,深以为怒,斥责我目无尊长。倘真如此,倒也好了,这可真触痛那些和我一样“倚老卖老”而不觉者的神经了。

那么,就让我们同病相助吧。

【注释】

[1][法]阿尔贝特·史怀泽. 敬畏生命[M]. 陈泽环,译.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6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