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除了成绩,你还有什么

除了成绩,你还有什么

时间:2023-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她其实还有一个特点,在稍显空闲时候,除了谈“钱”,对别的几乎不感兴趣。说到底,他们的心中除了成绩,还没有在乎过什么;除了自己,还没有真正装下过别人,更别说真正为学生、同事和学校的整体和长远利益考虑了。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成其为人”,它的使命就是“人的完成”。这里的“人的完成”,显然不仅是生物意义上的自然人,更意味着让人成为社会意义上的人、文化意义和文明意义上的人。

“为什么我这样的都轮不上先进?你知道的,哪一年我的成绩不好?还有,我还是我们学科唯一的市级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呢……没有先进,我怎么去评高级?……”

苏老师是曾和我共事过的一位中年教师。

她在十年前调入另一所学校。这次回校来看我,聊起近年来在学校的处境,颇有些愤愤不平。

因为共事过,对于她,我还是有些了解的。

她是个要强的人,在教学方面,的确是有些水平的。上课精致生动,颇受学生欢迎,教学成绩自然也不错。她还常能在刊物上发表几篇论文。就教学而言,我认为,她是一位优秀的老师。

但人际交往中,她总担心自己会吃亏,或者说,从来不肯有半点吃亏的思想。每逢教研组或学校里有涉及某些利益的事情,她难免要和别人争抢一番。属于她了,觉得理所当然;轮不到她,就觉得不公平。她给人的感觉是争强好胜、唯我独尊。因而,在同事中其实并不受人欢迎。

我向来认为,受人欢迎,未必是一个人为人成功的表现,人缘并不能代表人品;在众多的人忙于媚俗的时候,那些追求卓越或者高雅的人,自然容易受排挤。

但于她却好像并非如此,她时常恃才傲物。当别人成绩比她好,她会说,这些都是死抓硬拼出来的,有本事的人就是依靠课堂效率;当别人获得他人的好评时,她会说,只会迎合讨好别人,八面玲珑,没有个性。总之,在她看来,只要像她那样,教学成绩好,上课水平高,就是好老师了。至于其他的,她都颇为不屑。她从来不肯主动为教研组或学校承担点额外的任务。如果要承担,她也喜欢提条件,事先进行一番讨价还价,否则,她就觉得自己“白干了”,“划不来”。

她其实还有一个特点,在稍显空闲时候,除了谈“钱”,对别的几乎不感兴趣。“好久没发钱了,我们怎么过日子啊!”“今年的奖金怎么还是和去年的一样呐,没看见房价都噌噌噌往上涨吗?”“干得这么辛苦,还不如人家朝九晚五的公务员,我们是奴隶吗?”“我每次监考比人家都多半个多小时,是不是奖金也该高一点?”……

说实话,在我眼里,她是个快言快语直性子的人,并没多少心机和恶意。如果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局限,进行勇敢的自我完善的话,她可以成为非常出色的教师。

但多年来的经验让我不敢轻易开口,我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她。我只是实话告诉她:你是一位能教学的老师,但是,当老师,并不是成绩好就行了。

当老师,还不是为了教出好成绩?难道学生成绩不好才是好老师?

她反问,以她一贯的咄咄逼人的风格。我相信,这样的老师,的确是难以获得别人的认同的。

我又告诉她,事情不是对立的。把成绩教好,把课上好是基本要求,但我们还得教学生欣赏别人,懂得感恩,还有如何快乐而善良地生活。这些都是老师的职责。作为老师,我们的价值一部分存在于和学生的交往中,还有一部分存在于和学校同事的交往中,此外,还存在于和学校外的部门和人们的交往中等等。教师的价值,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决不仅仅局限于成绩和课堂。

“难道你们当校长的不靠这些成绩好的人为你们争取政绩吗?你们不是拼命给老师压力,让老师们抓出成绩来吗?”

见她依然如此激动,我明白,我所有的话语,恐怕都是多余的。我只好点头笑笑,不再言语。

但我还是忍不住,努力用最温和的语气,小心翼翼地问她:“我想,你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除了成绩,你还有什么?”

我想,或许,这样的反问,能够激发她一些思考。

想不到,她倒真的一时无语了。

我也耳闻或目睹过一些恃才傲物的老师,他们自恃是教学名师,有着出色的“成绩”,顶着这些光环,到哪里都会受人“膜拜”。所以,在学校里,他们把自我当成个性,把苛责当成正直,把斤斤计较当成见义勇为,自身利益没满足就说“不公平”,个人愿望未实现就说“不合理”。他们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和成绩,也看不到别人的付出和努力。在他们眼里,只有自己的能力和成绩。说到底,他们的心中除了成绩,还没有在乎过什么;除了自己,还没有真正装下过别人,更别说真正为学生、同事和学校的整体和长远利益考虑了。

对他们而言,教师就是教书,教育就是教学,质量就是成绩。此外,别无目的和要求,也别无责任和担当。你不用指望他们能够为学校承担什么,也不用指望他们能顾全大局、合作互助,当然,也不用指望他们真正领会什么叫教书育人,什么叫立德树人,什么叫为人师表、以身垂范。

这样的老师,自然就成了同事乃至管理者心中敬而远之的人。

说实话,这样的老师,没有获得先进,我一点都不感到奇怪。

教师,首先是一位老师,他性格可以不完美,但是人格上必须追求自我完善。

著名哲学家康德曾说过,“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一种存在”。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成其为人”,它的使命就是“人的完成”。这里的“人的完成”,显然不仅是生物意义上的自然人,更意味着让人成为社会意义上的人、文化意义和文明意义上的人。

故教师首先就是教“人”的,是让人成为人的,而非是教“书”的,让人记住书的;而教育首先是以人教人的,而非以书教人的。所以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如果教师在这一些最基本的常识上,发生了偏差,那么,他在工作中,就会偏离教育的轨道,越走越远。

这样的教师永远只是一个教书匠,一台生产成绩的精致的机器,甚至,永远只是一个“失魂落魄、怀才不遇”的牢骚者。

我从来不否认成绩的重要性。我认为,上课受学生喜欢,且能够有较好的效率和成绩,是优秀老师的关键素质。但是,在我看来,仅让学生喜欢,能够出成绩是不够的,还要真正让学生受益,即从你这里获得做人和生活的教益。如果,你自己是一个时常愤愤不平、感慨怀才不遇的“愤青”,你如何让学生成为受人欢迎、对社会有贡献的公民和人才?

当然,那些连最基本的书都教不好的人、把课堂上成一种折磨的人,是应该好好学习一下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他们需要时常问问自己:如果我不能给学生成绩,我还给了学生什么?

具有这样的反思精神的老师, 不仅一定能够给学生以良好的成绩,更能够给他们以良好的关于人生和人性的教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