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这些诗意的句子是零散的、无意识的,如果不加以引领、提炼,久而久之,儿童的诗性就会慢慢消失,直至泯灭。与此相关联的是,低年级的孩子爱读童诗,爱写童诗,到了高年级想象力与创意似乎都枯竭了,写出的童诗就像打油诗。而到了高年级,无论是童诗教学的赏析还是创作的要求都有了极大提升,仅靠零星的学习、松散的创作,自然不会有实质性提升。鉴于此,我提出了“从零散到系统”的教学主张。
提起唐诗宋词,我们情不自禁地会产生敬仰的感觉,先人所做的诗作,像银河系的群星一样璀璨。孔子也说,“不学诗,无以言”,诗就是心灵的五线谱。
而今,说起诗歌,我们却莫名其妙地产生了一种陌生甚至是望而生畏的感觉。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与诗歌的距离变得那么遥远,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生活中缺少了诗歌。
反而是孩子们,倒时不时地蹦出诗意的句子:“妈妈,妈妈,冰激凌想我了。”“妈妈,天上有大海呢!”
但这些诗意的句子是零散的、无意识的,如果不加以引领、提炼,久而久之,儿童的诗性就会慢慢消失,直至泯灭。于是,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开始了诗教之旅,呵护学生的丰富想象,鼓励学生的诗性发现,引领学生的诗意创作。可同时又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老师们喜欢研究低年级孩子的童诗教学,引导孩子读童诗、写童诗,到了高年级,他们则显得力不从心了。与此相关联的是,低年级的孩子爱读童诗,爱写童诗,到了高年级想象力与创意似乎都枯竭了,写出的童诗就像打油诗。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以为最大的问题是教师引领低年级学生读童诗、写童诗时往往是零星的,偶尔为之的,是松散的,没有一定的规律,“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因为内容相对简单,因此效果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而到了高年级,无论是童诗教学的赏析还是创作的要求都有了极大提升,仅靠零星的学习、松散的创作,自然不会有实质性提升。鉴于此,我提出了“从零散到系统”的教学主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