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主题的产生都是酝酿的结果。其基础都是对生活的思考。
(一)把对生活的思考酝酿成儿童诗的主题
生活是一首歌,生活是一支舞。生活中会有美好的理想,会有成功的欢欣,也会有解决不了的烦恼,有失败的痛苦。对生活的思考、感悟是儿童诗的一大主题。
教学片段:我有一个美好的理想
适用对象:诗社成员
先来欣赏一下吴珹的《理想》:
理 想
吴 珹
当你捧起
又大又甜的
西瓜时,
有没有想过——
这是一朵
小小黄花的理想,
一朵小小黄花
实现了的
理——想!
(一)反复朗诵诗歌
(二)互动交流画面
1.你从诗中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两个画面,一个是摆在眼前的又大又甜的西瓜,一个是仿佛开在眼前的一朵小黄花。
2.根据这样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生:微不足道的小黄花享受着阳光雨露,在狂风暴雨中勇敢成长,还要抵挡病虫害的侵袭,它的理想是长成又大又甜的西瓜。经过努力,它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有理想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为了理想不懈地努力,最终会收获甜美的果实。
(三)学习酝酿主题
看到一株小草,你也许会想到它的坚强;看到一粒种子,你也许会想到它的未来;看到路上的一粒石子,你也许会想到它的默默无闻;看到一把直尺,你也许会想到它的刚正不阿……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能够引起我们对人生的思考。同学们,擦亮我们的眼睛,用心感悟我们的生活,请你也来试着酝酿一些诗歌的主题吧!
生1:我想说说理想。我想采一片竹叶,变成船儿,载着我的理想驶向成功的彼岸。
六年级的周彬彬同学根据这一主题创作了《竹叶》,发表于《作文周刊》3074期。
竹 叶
周彬彬
采一片竹叶,
做一只小小的船儿。
船儿漂在水面,
载着我的理想,
悠悠驶向成功的彼岸。
生2:我想说说友谊。友谊是一条河,清晰而透明;友谊是一辆车,载着我们驶向成功;友谊还是一道彩虹,五彩缤纷。
四年级的吕凯旋同学根据这一主题创作了《友谊》,发表于《作文导报》第1280期。
友 谊
吕凯旋
友谊是一条河,
清晰而透明,
友谊是一辆车,
载着你抵达成功,
友谊是一道彩虹,
架在你我心中,
风雨过后,
阳光把它送上天空。
生3:友谊,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觉得它像水晶球,纯洁美好;我觉得它是日记本,记载着我的美好往事;还觉得它像橡皮,能擦去心灵上的伤痛。
五年级的应柳燕同学根据这一主题创作了《友谊》,发表于《儿童诗》红梅号。
友 谊
应柳燕
友谊
是水晶球,
纯洁美好。
友谊,
是日记本,
记载着我的美好往事。
友谊是橡皮,
能擦去我心灵的伤痛。
教学片段:钓鱼的人
适用学段:第二学段
先来欣赏一下阿·巴尔托的诗《钓鱼的人》:
钓鱼的人
[苏]阿·巴尔托
有一个爱钓鱼的人,
一早就坐在湖上头。
他坐在那哼了又哼,
哼的歌儿一个字也没有。
这可爱的小歌曲,
里面有快乐也有忧愁,
可是水里的鱼,
暗中已经把它记熟。
等到歌儿一开头,
鱼儿就四面八方逃走。
(一)反复朗诵诗歌
(二)互动交流心得
1.钓鱼的人是怎样钓鱼的?你怎么看他的行为?
生1:钓鱼的人一边钓鱼,一边哼曲。快乐的时候,他来钓鱼,哼的是快乐的歌曲;忧愁的时候,他也会来钓鱼,哼的则是忧愁的歌曲。
生2:钓鱼的人每次钓鱼时都会哼曲子,连水中的鱼儿,也暗中把这些曲子记熟了。快乐和忧愁,就这样在钓鱼中,被流水和鱼儿带走了。钓鱼的人,享受的是那份悠闲,那份安逸。醉翁之意不在酒,他钓的是一份心情。
2.你特别欣赏哪几句诗?谈谈你的感受。
生1:我特别喜欢这几句诗,“他坐在那哼了又哼,哼的歌儿一个字也没有。这可爱的小歌曲,里面有快乐也有忧愁”。前面两句写得很真实,钓鱼的人哼的曲子确实没有歌词,后面两句写得很有感情,这歌曲是那么可爱,那么真切,有时快乐,有时忧愁。
生2:我特别欣赏“可是水里的鱼,暗中已经把它记熟”这两句诗。你看,在诗歌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连鱼儿也一样。钓鱼人的快乐与忧愁,鱼儿也感同身受。
(三)酝酿儿童诗主题
在诗中,钓鱼的人把钓鱼当作一种快乐,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表达情感的方式:如往水里扔小石块以扔掉烦恼;折小纸船来表达对远方朋友的思念……
同学们,你会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呢?请简单表述一下。
生1:生病了,我一会儿觉得真好,因为爸爸变大方了,妈妈变温柔了;一会儿又觉得很烦,因为我不能快乐地玩耍了,还落下了很多功课。
潘烨琼同学根据这一主题创作了《生病》,发表于《中国儿童诗》。
生 病
潘烨琼
生病真好!
让小气的爸爸变得大方,
让凶巴巴的妈妈变得温柔。
生病真烦!
让我不能快活地玩耍,
让我落下了许多课程。
生2:我有时也会像钓鱼的人一样,静静地望着蓝天,默默地望着湖面,悄悄地散步,我觉得这样能抛开一切烦恼。
何佳纬同学根据这一主题创作了《有时》,发表于《学习报》。
有 时
何佳纬
有时
我喜欢静静地望着蓝天,
看雄鹰飞过的痕迹,
我渴望它的自由。
有时
我喜欢默默地望着湖面,
看雨儿嬉戏的波纹,
我渴望它的快乐。
有时
我喜欢一个人悄悄散步,
抛开作业的烦恼,
逃出妈妈爱的牢笼,
无忧无虑地将生活慢慢品尝。
(二)把对自然的思考酝酿成儿童诗的主题
大自然很神奇,它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大自然里每天都演绎着精彩的故事,演奏着醉人的旋律。这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这一曲曲醉人的旋律都可以被酝酿成儿童诗的主题。
教学片段:我们一起种太阳
适用学段:第三学段
先来欣赏一下李冰雪的《种太阳》:
种太阳
李冰雪
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
我要学会播种太阳
仅一颗就够了
上面会结出很多的太阳
一个送给南极
一个送给北冰洋
一个挂在冬天
一个挂在晚上
那时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都会变通亮、通亮
(一)欣赏歌曲《种太阳》
有个孩子不得了,她有一个美丽的愿望——种太阳,你们觉得她的愿望能实现吗?
请听歌曲——《种太阳》。
(二)品析歌词《种太阳》
1.自由吟诵
2.品析交流
读完歌词,你最欣赏作者的哪一点?
生1:我最欣赏她的想象力,她竟然想种太阳,而且这颗太阳上竟然还能长出很多其他的太阳。
生2:我特别赞赏她对自然的思考力,种出太阳一个送给南极,一个送给北冰洋,体现了诗人心中的大爱。
(三)尝试酝酿主题
生1:在我眼里,风是一个捣蛋鬼,它拉着柳树妹妹的辫子,疼得柳树妹妹连忙向河爷爷告状,河爷爷批评了风弟弟,说它太不懂事!
五年级的周媛媛同学根据这一主题创作了《风》,发表于《课堂内外》。
风
周媛媛
风弟弟可是个捣蛋鬼,
瞧——
它拉着柳树妹妹的辫子,
疼得柳树妹妹连忙向河爷爷告状。
河爷爷听了,
不禁皱起了眉头。
风弟弟呀,风弟弟,
你什么时候才懂事呢?
生2:我眼中的风可不是一个捣蛋鬼,它是柳树忠实的仆人。
五年级的应柳燕同学根据这一主题创作了《风》,发表于《未来作家》。
风
应柳燕
风,
你是柳树的仆人吗?
为什么总是替它梳理辫子?
教学片段:木舟树
适用学段:第三学段
先来欣赏一下金本的《木舟树》:
木舟树
金 本
它被锯倒了
它是一棵粗壮的柳树
它的心被挖空了
它成了一叶独木舟
但它的灵魂犹在
那是一个绿的英灵
在这一片树海之中
它也曾是一面绿色的旗帜
晚上,它被停靠在岸边
——一片泥塘的岸边
它突然感到大地又在爱抚它
向它发出生命的呼唤
若干天后,主人惊呆了
他的独木舟不复存在了
它上面又生长出绿色的叶芽
它,仍是一棵树
(一)朗读欣赏
(二)交流体会
阅读提示:大树虽被锯倒、掏空,被做成了一叶木舟,但它的灵魂仍然感受得到大地母亲的召唤。在它的躯体上,不屈不挠地长出了绿色的叶芽。作者对一棵树的顽强生命力进行了描写,令人为大树心疼的同时,也反思人类为了自己的便利,残害了多少树木!
(三)酝酿主题
生活中还有哪些自然现象能引发我们的思考呢?请大家擦亮眼睛,用心感受我们生活的这个多彩的世界。
环保是个永恒的主题,表达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以自己的视角,提出环保的倡议,也可以是以动植物的视角,写出它们的呼唤、呐喊,当然,你也可以另辟蹊径,选择用别样的形式来表达环保这个主题,同学们,大家一起来写写环保主题的诗歌吧!
生1:爸爸说,水里的泡泡是鱼吹出来的;妈妈说,水里的泡泡是鱼游戏的玩具的;我认为,水里的泡泡是鱼的眼泪。
六年级的石盼盼同学根据这一主题创作了《鱼的眼泪》,发表于《中国少年报》第2424期。
鱼的眼泪
石盼盼
爸爸说
水里的泡泡是鱼吹的
妈妈说
水里的泡泡是鱼玩的
我说
水里的泡泡是鱼的眼泪
生2:当人们砍伐树木的时候,小鸟、松鼠、大熊、小猴请求人们给它们一个温馨的家。
六年级的张文霞同学根据这一主题创作了《来自大森林的请求》,发表于《慈溪少年报》,并获慈溪市环保征文竞赛一等奖。
来自大森林的请求
张文霞
“隆隆”的伐木声在森林中不断响起,
森林中的伙伴们在不停地请求。
小鸟说,
请给我们一个哺育孩子的家吧!
刚出生不久的雏鸟在扑腾。
松鼠说,
请给我们留些橡树果子吧!
饿坏了的小松鼠在哭闹。
大熊说,
请不要把我们的“太阳伞”拿走。
大熊蹲着身子请求着。
小猴说,
请快把“秋千”还给我吧!
……
人类需要温馨美丽的家,
动物也同样需要。
让我们为身边可爱的小动物,
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吧!
(三)把对社会的思考酝酿成儿童诗的主题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酸、甜、苦、辣各种滋味都在熔炉里冶炼;社会是一个大课堂,听、说、读、写各种技能都可在课堂里获得;社会是一个大舞台,说、学、逗、唱各种本领都可在舞台上展现。这“酸、甜、苦、辣”,这“听、说、读、写”,这“说、学、逗、唱”都可以酝酿成儿童诗的主题。
如,当今社会出现了特有的“留守儿童”的现象,为了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年轻的爸爸妈妈外出打工,年幼的孩子被留在了老家,交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这些年幼的孩子变成了可怜的留守儿童,他们普遍存在情绪消极、情感冷漠、性格孤僻、逆反心理、交往障碍等各种心理问题。这一社会现象可以酝酿成儿童诗的主题:关注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使他们能健康成长。
教学片段:留守儿童的心里话
适用学段:第三学段
先来欣赏一下江日的《空巢雀》:
空巢雀
江 日
门前大树上,
有个大雀巢——
鸟爸爸飞走了,
鸟妈妈飞走了,
雀巢里只留下
可怜的小鸟。
想妈妈鸟儿在哭泣,
唤爸爸鸟儿在哀叫,
我听得眼眶湿湿的,
泪花儿直想掉。
回头看着我的家,
不就像个大雀巢——
爸爸去南方了,
妈妈去南方了。
(一)自由朗诵,想象生活情境
1.自由朗诵
2.想象生活情境
门前的大树上,有个空巢,因为鸟爸爸飞走了,鸟妈妈飞走了,只留下可怜的小鸟,它因为想爸爸妈妈而哀叫哭泣。作者触景生情,我们——留守儿童的生活也是如此,爸爸去南方了,妈妈去南方了,偌大的家就像这大雀巢,空荡荡的,虽然我们很想爸爸妈妈,可是见不到他们,只好在家里默默流泪。
(二)欣赏佳作,交流内心感受
1.欣赏佳作
刘倩倩同学根据这一主题创作了《你别问这是为什么》,获得了当年“世界儿童诗歌比赛”的大奖。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刘倩倩
妈妈给我两块蛋糕,
我悄悄地留下了一块。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爸爸给我穿上棉衣,
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哥哥给我一盒歌片
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晚上,我把它们放在床头边,
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
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
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
在一块唱那美丽的歌。
你想知道她是谁吗?
请去问一问安徒生爷爷——
她就是卖火柴的小姐姐。
2.交流内心感受
生1:诗中的“我”把蛋糕、棉衣、歌片放在枕头边,托梦给卖火柴的小女孩,希望小女孩不再饥饿、不再寒冷,并能和“我”一起快乐地唱歌。
生2:这是一个纯真、善良的孩子,她柔软的内心中,不仅装着父母亲人,还装着身边有困难的人。
(三)引发思考,酝酿心中主题
1.引发思考
先来欣赏一下下面的这一首诗:
和平睡着了
丁谕弘
战争趁和平睡着时,
偷偷地跳出来捣蛋。
弄得,
美国跟利比亚,
伊朗和伊拉克,
以色列和阿拉伯,
争得脸红脖子粗。
和平
你到底何时才醒来?
思考1:和平为什么睡着了?
思考2:和平到底何时才醒来?
2.酝酿主题
在孩子眼中,发生战争是因为和平睡着了,是因为战争这个家伙“偷偷地跳出来捣蛋”的缘故。可就趁着这时候,好几个国家“争得脸红脖子粗”,和平到底何时才醒?儿童是社会中的一员,对于社会现象有自己独特的思索和感悟。诗人借助拟人的手法,用诗化的语言传达了内心对和平的呼唤,将自己对社会的思考酝酿成儿童诗的主题。
(四)把对自我的认识酝酿成儿童诗的主题
“认识自我”是每个孩子都必须面临的人生课题,表现为孩子作为“主体的我”对“客体的我”的认识,也就是将自己的情况报告给自己。孩子这种对自我的认识自然也会体现在诗歌的创作中,不管是对自我形象的定位、自我需要的诉求,抑或是对自我生命的沉思还是对社会“大我”的歌颂,都如涓涓流动的河水一般清澈,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1.定位自我形象
孩子对自我的认识往往率真而又朴实,不像成人总想遮遮掩掩,欲说还休。正是这种独特的诗性,赋予了儿童诗生命力。
一年级新生中有一个调皮的孩子,是个典型的话题人物。你瞧,人家上学都是规规矩矩地走进来的,他却故意学小狗爬进教室;再看他上学来时还干干净净的,到了放学时,整个人已经搞得黑乎乎的,只有那双大眼睛是亮的;没几分钟时间,他能把自己的新裤子给磨破,紧接着把一个女孩子吓哭。这样的野孩子,少不了被老师批评、被父母责骂。鲁中杰的儿童诗《野孩子》写出了这类孩子的心声:
野孩子
鲁中杰
我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但我不希望爸爸男子单打
也不希望妈妈和爸爸男女混合双打
最好他们不要打我
因为我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
我的天性本来就是野的
初读这首诗,你可别误以为小诗人要为他的顽皮淘气反省了。恰恰相反,诗的开头,孩子就“大言不惭”地指出“我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可就算如此,他也不希望爸爸“男子单打”,父母“混合双打”。引入球类运动的术语,写出了孩子挨打时的画面,让人不禁哑然失笑。最后小诗人孩子气地提出了自己的诉求——“最好他们不要打我”。用“最好”一词,带着许愿的口吻,透露出自己其实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但仍希望得到家长的宽容理解,因为“我的天性本来就是野的”。
孩子这种对自我的认识,如天空般澄澈,如水晶般透明,使人在会心一笑的同时,感悟到生命的美好。
2.表达自我诉求
孩子是天生的小诗人,他们有着自己天真烂漫的追求。
星期天到了,被禁锢在学校里的孩子们又重获自由啦!他们可以名正言顺地告别课堂,告别作业,做自己想做的事。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逛动物园、水族馆;在街头随意地看艺人捏泥人,吃脆甜的冰糖葫芦;还可以放风筝、爬山,亲近大自然。星期天是多么快乐的日子啊!在孩子的眼里,星期天是个守诺言的大朋友,总会按时来敲门,带上自己赶赴快乐之旅。
于是这种天真美好的想法化为了吴导笔下的儿童诗:
守诺言的星期天
吴 导
今天我被他
请出门外
他把我赐给大街
古老的街巷串成了脆甜的冰糖葫芦
他把我引进水族馆、动物园
我睡进了童话的摇篮……
快乐的星期天
一个守诺言的大朋友
他向我说声再见
过几天
他又会按时地来敲我的门
像这样洞察自己的需要,提出自己诉求的儿童诗还有很多。如杨向红的诗《妈妈,您别这样》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劝妈妈:“妈妈,您别这样,让我自己干,我已经长大了!”诗歌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孩子内心真实的愿望。虽然每一个妈妈都深爱自己的孩子,但很多妈妈低估了自己孩子的能力,怕这怕那,不敢放手让孩子试一试。这种爱是令人窒息的爱,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3.思索自我生命走向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生命,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未来也是一首美妙的儿童诗。
一节美术课上,老师叫孩子们画画自己的双手,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开始了。一个孩子别出心裁地画了两棵长着五个树杈的小树,还特地画上了茂密的绿树叶、熟透的红果子、飞翔的小鸟。真是一道独特而又美丽的风景啊!这个聪明的孩子,用她的画笔表现了自己对生命成长的期许:要实现愿望,就得努力,只有用自己的双手辛勤耕耘,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感动于孩子的纯真美好,老师表扬了这个独具匠心的孩子,并向孩子们推荐了邱易东的《五个杈丫的小树》:
五个杈丫的小树
邱易东
我的两只手
真像两棵树
两棵长着五个杈丫的小树
阳光下
我高高地举起这两棵小树
伸开所有的枝丫
希望能够看到
真正的树叶
真正的果子
可是只是看到——远处
蓝天、白云、大地和路
于是我在手背和手掌上
画上茂密的绿树叶
画上熟透的红果子
还画上
飞来的小鸟
——我的追求和愿望
这首诗构思巧妙,想象奇特,用比喻的方法起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们见了都十分喜欢,情不自禁地朗诵了起来。哪个孩子不对自己的生命有充满诗意的畅想呢?孩子们喜欢这样的诗,因为诗中的那个“我”就是他们自己的化身。
儿童诗可以展示孩子们自我生命成长的轨迹,也可以治愈孩子们内心的创伤,引领孩子走出心里的阴霾。小A脸上长了很多雀斑,她为此烦恼不已。有一天,老师向她推荐了《自信也是一种美丽》一诗,小A的心情大为好转。
自信也是一种美丽
佚 名
渴望美丽
就不该自己鄙视自己
即便长得平平凡凡
也要将头高高扬起
山有山的伟岸
水有水的秀丽
小草微不足道
却为春天而绿
美也需要一种信心
美更需要足够的勇气
要像太阳一样
大胆地展示自己
别管它八面来风
别管它冰霜雪雨
同属于这个世界
要珍视自己的权力
鲜艳也是一种美丽
只要能生活得开心
美丽就会伴随你
这首诗歌用饱满的情感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自信也是一种美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只要能够认识自己,勇于面对,相信我们都能够微笑着迎接生活中的每一天。
下面这首《飘过的童年的云》也很有意思,表达了一个刚开始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对时光流逝的淡淡愁绪。
飘过的童年的云
高 璨
我是一棵长满枝丫的小树
其中的一枝上
坐着我的童年
就是那么一瞬间
就是那样不小心
童年,就在捕捉一朵
飘过树丫的云时
无声跌落
离开,就再也没有回来
那么多云飘过
那么多树丫重新长出
可我永远找不到
飘过我童年枝丫的那朵云
小诗人将自己比作一棵长满枝丫的小树,而童年则是坐在枝丫上晃着小脚丫梦想着成为一名歌唱家的追梦者。一天又一天,小树长高了,云彩依旧在空中漫步,童年却悄悄地离开了“我”的枝丫。整首诗感情真挚,写出了特定时期小诗人少年维特式的烦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