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趣味朗读中无痕感知技巧

在趣味朗读中无痕感知技巧

时间:2023-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优美的儿童诗音韵和谐,百读不厌,给人以愉悦和快乐。教师和家长在指导时,要注意“技巧后置”,引导孩子在形式多样的趣味朗读之中无痕地感知技巧。部分老师为求简便,“技巧先行”,先将诗的停顿划分出来后再出示,要求孩子根据事先划分好的节奏朗读童诗。“技巧先行”实不可取,对朗读技巧的指导切忌心急。趣味朗读,边读边评,将技巧无痕地融于朗读评价之中,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读出诗情,品出诗意,这就是“技巧后置”。

童诗的读者是儿童,他们喜欢读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的作品。优美的儿童诗音韵和谐,百读不厌,给人以愉悦和快乐。教师和家长在指导时,要注意“技巧后置”,引导孩子在形式多样的趣味朗读之中无痕地感知技巧。

然而,一年级儿童识字量少,阅读量少,朗读童诗时常常随意停顿,破坏了诗歌的节奏,曲解了诗作的原意。部分老师为求简便,“技巧先行”,先将诗的停顿划分出来后再出示,要求孩子根据事先划分好的节奏朗读童诗。一位教师这样执教《夜色》:

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原来/花草都像白天一样/微笑;//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

先出示已划分节奏的童诗《夜色》,提示学生朗读时要注意停顿,画斜线的地方都要稍稍停一停。随后学生开始练习,读出停顿。这样的教学看似“有节奏”,实则“拆诗句”。生硬的停顿,将诗句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拆分得支离破碎,破坏了童诗原有的美感,整首诗读起来索然无味。

“技巧先行”实不可取,对朗读技巧的指导切忌心急。趣味朗读,边读边评,将技巧无痕地融于朗读评价之中,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读出诗情,品出诗意,这就是“技巧后置”。

以上文所说的童诗《夜色》为例,指导赏析时可尝试多种不同形式的朗读:师生合作读、同桌对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可在轻松愉悦的“童诗诵读会”中,耐心倾听儿童独具见解的声音,把握每一次朗读评价的时机,无痕指导。如一个学生是这样朗读的:“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教师评价:“你听,他在‘从前’后面停了停,这样读可真好听!谁也会像他这样读?”又如另一个学生,他是这样朗读的:“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教师评价:“你在‘天一黑’后面停了停,多能干的孩子,一学就会。有谁跟他读得不一样?”再请一个学生朗读:“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教师评价:“听出来了,你在‘就不敢’的后面也停了停,这样读也可以,而且声音越来越轻,多像诗中胆子很小很小的‘我’呀!”不难发现,评价之中,教师不留痕迹地传达了读长句子要停顿、停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声音的轻重也能表达诗歌的情感等朗读技巧,学生则在激励性的话语里获得了方法上的指导,提升了朗读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