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生源困境的具体表现

中等职业教育生源困境的具体表现

时间:2023-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生源数量减少的衡量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绝对数量的减少,即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在校学生人数总量减少;二是相对数量减少,即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在校学生人数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下降。素质教育质量观是全面的教育质量观,不仅考试学生考试成绩,更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一、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数量减少

中等职业教育生源数量减少的衡量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绝对数量的减少,即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在校学生人数总量减少;二是相对数量减少,即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在校学生人数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下降。就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情况来讲,得益于适龄入学人数的不断增加,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重视和家庭支付能力的提升,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总数持续增长,我国中等职业生源绝对数量也有所增长。因此,多数学者在探讨中等职业教育生源问题时,认为评价生源数量减少的主要标准,是相对数量的减少,即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在校学生人数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下降。例如,表3-2中,职业教育在校学生人数(不包括成人中专数据)占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下降,就是职业教育生源数量减少的反映。表3-4中的数据同样表明,即使招生人数(或在校学生总数)增加,但所占比例减少,同样反映了职业教育生源数量的减少。

表3-4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和在校生人数情况表(1996—2000)

说明:上表中所指“中等职业教育”,包括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成人中专等四类。

二、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下降

质量是人们对产品(或服务)的一种主观的价值判断。由于人们的价值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因而关于质量的评价,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变化的概念。生源质量即学校即将招收的学生的整体质量。关于生源质量的评价,存在两种对立的质量观,即应试教育质量观和素质教育质量观:应试教育质量观以片面的教育质量为评价标准,强调知识教育,而忽视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忽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表现在实践中,就是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素质教育质量观是全面的教育质量观,不仅考试学生考试成绩,更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条件下,生源质量应该是一个全面的教育质量观,不仅表现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上,还表现为学生在学校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所形成的思想道德品质、身心健康状态、社会适应能力等多个方面。当然,在实践中,由于很多评价标准无法量化,我们很难将素质教育质量观付诸实践,在多数情况下仅仅以学生考试成绩来衡量生源质量。毫无疑问,这种评价方法是片面的,但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便于操作、比较,因而被广泛运用。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普高热的升温,越来越多的初中毕业“优等生”选择进入普通高中就读。而选择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大多是学习成绩太差(进普通高中考大学无望),或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还有部分学生甚至没有参加中考,以“注册”方式直接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由于生源结构复杂,学生入学门槛低(或无门槛),致使生源质量明显下降。生源质量下降,是学校生源减少的必然结果,也是学校生源减少的重要原因。根据课题组对中等职业学生的调查,发现中等职业学生中相当一部分自我要求较低、自控能力较差,一些学生得过且过,学习不主动、不积极,喜欢追求高消费,谈恋爱、抽烟喝酒、打架斗殴等现象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坏了中等职业学校的社会声誉,致使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困难,使学校陷入“招生难—生源差—招生难”的循环之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还将继续扩招,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基础还有可能减少。但是,无论高等教育、普通高中如何扩招、如何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按照目前的初中毕业升学模式——普通高中优先录取,未被普通高中录取的“差等生”再由中等职业学校挑选,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中等职业教育生源质量低下的问题将会持续下去。生源质量的下降,必将带来中等职业教育内部教学、管理领域的诸多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影响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进而影响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因此,生源质量下降问题,是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困境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三、中等职业学校在读学生流失率高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困境,不仅仅是招生困境,生源流失率高也是中等职业学校生源困境的重要表现。有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的2010级学生,在2010—2011年间,共流失学生88万人,流失率高达13.82%[1]。为什么有如此高的流失率,根据课题组的调查,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的方面:

首先是社会方面的原因:(1)由于就业准入制度并没有在企业、工厂得到严格的贯彻执行,不管所聘用的员工是否接受过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是否拥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工资待遇并没有明显的差别。(2)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甚至是歧视),一些人认为只有读大学才有出息,而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读是没有出息的。(3)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宣传乏力,政府所出台的诸多中等职业教育新政策、新措施,并不能及时被老百姓,被学生及家长所了解和熟知。上述原因,影响了部分已经入学的中等职业学生的学习信心,导致一些学生产生辍学念头。

其次是学校方面的原因:(1)在硬件方面,一些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教学设施简陋、生活配套设施不到位,学生入校后,发现与招生宣传的情况有很大的落差,最终选择退学。(2)在软件方面,一些教学管理者对学生缺少关心、关爱,管理方法简单粗暴,造成学生缺乏集体温暖感。同时,部分学校管理不到位,制度执行不严格,对一些严重违纪学生采取妥协办法,致使教学秩序混乱,引起学生的不满情绪,导致部分学生产生辍学念头。(3)一些中等职业学校演变成了“劳务中介所”,通过虚假的招生宣传,将学生招进学校之后,将其以“顶岗实习”的名义外派到公司、企业,让其在生产线上重复着简单的、不需要太多技术的劳动,学生变成了“廉价劳动力”。(4)一些中等职业学校,通过虚构学生人数来套取国家财政资金。

再次是家庭方面的原因:(1)中等职业学生家庭大多较为贫困,部分学生入学后,因家庭经济原因被迫选择辍学。(2)一些家长观点陈旧、行为短视,认为入读中等职业学校用处不大,不如早点外出打工赚钱。在亲友的劝说下,选择让子女辍学打工。(3)部分学生家长缺乏对孩子的责任感,将孩子送入中等职业学校后,视学校为托儿所,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不管,致使孩子产生辍学念头。

最后是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1)中等职业学生大多文化基础差,学习习惯不良,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后,无法适应学校生活,认为管得过多、管得过严。(2)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差,离开家庭后难以适应新的生活、学习环境。(3)学生对就业前景担忧,担心完成学业后,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从而选择辍学打工。(4)对所报考的学校、专业缺乏了解,一些学生按父母的意愿、朋友的介绍、招生代理的劝说而来到学校,随着对学校、专业了解的深入,产生后悔情绪,最终选择辍学。

四、中等职业教育校际生源争夺激烈

过度竞争即同一行业有太多的主体参与竞争,产品供给量大大超过需求量,致使企业利润减少、效率下降、资源浪费。过度竞争源于产品(服务)供需矛盾,而供需矛盾的产生可能有三种情况:一是需求没有变化,但供给发生了变化,致使供给相对过剩;二是供给不变,但需求减少,致使供给相对过剩;三是供给和需求都发生了变化,但两种方向相反,即供给增加、需求减少,致使供给相对过剩。企业盲目进入、产业结构调整不及时、企业退出干扰等,都是导致过度竞争的重要原因。企业退出和调整产业结构,成为摆脱过度竞争的有效手段。

中等职业教育在体现教育机会公平、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决定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中等职业学校生源不断减少。为了弥补市场的缺陷,在中等职业学校生源减少的情况下,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撤并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政策保护的结果。但是,各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度越来越大,招生竞争日趋激烈。每逢招生季节,就是各中等职业学校竭力宣传、争抢生源的高峰时节。为了完成招生任务,各中等职业学校可谓使尽浑身解数。深入初中学校设立招生咨询点、参加初中毕业生家长会、广发宣传资料、利用传播媒介广告宣传,更有甚者,不惜请客送礼、高薪聘请招生代理、争抢学生档案、提前录取入学等。招生市场的种种乱象暴露无遗。中等职业教育校际间激烈的生源争夺,反映了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市场的过度竞争,从某种程度来讲,这种过度竞争是社会需求减少、中等职业教育生源困境的具体体现。

[1] 金永明.免费教育的经济账[EB/OL].[2012年5月21日].[http://business. sohu.com/20120519/n343570880.s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