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因素的影响

企业因素的影响

时间:2023-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企业对中等职业教育生源问题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阐述:企业扮演着职业教育的投资者,以及用人单位两个角色,共同影响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企业并没有成为我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没有成为推动我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企业对劳动力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企业是追逐利润最大化的主体,为实现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化,广纳贤才是企业保有、获取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企业对中等职业教育生源问题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阐述:企业扮演着职业教育的投资者,以及用人单位两个角色,共同影响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企业作为投资者的影响

人力资本的形成需要资金的投入。企业作为用人主体,对职工的教育培训本身就是一种投资,而且是一种可以获得较高收益的投资。有美国学者深入企业进行过调查,结果表明企业对职业的教育培训捐资可以获得高达50倍的回报,即每投资1美元,即可获得50美元的长期收益。也有挪威学者进行过相关的研究,得出了“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只能带动0.2%的生产增长;劳动力投资每增加1%,却可以带来0.76%的生产增长;而职业教育、技能培养经费每增加1%,就可以带来1.8%的生产增长。可见,职业教育和技能培养的投资回报率,分别是资本投入回报率的9倍、劳动力投资回报率的2.4倍”。这些研究成果,尽管由于研究对象所处国度不同、社会环境各异,但都得出了基本类似的结论,即职业教育和技能培养是一项可以获得较高回报的人力资本投资活动。这些研究成果给我们的企业一个重要的启示:企业有必要关心、支持职业教育,以获取所需要的人才,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长期以来,我们很多企业主、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忽视对职业教育投资,忽视对职工的技能培养投资。一些企业主直言不讳地说:“我为什么要花钱送员工去培训?我招不到员工了吗?很多员工等着、排着队来找工作”。不难想象,如果企业不愿意在劳动技能培养方面花钱,中等职业教育也就难有市场。就我国的情况来看,不容否认,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还有很多国有企业时,劳动合同法得到比较严格的执行,一些国有企业从利润中提取了一些教育培训经费,其中相当一部分被用于职工的劳动技能培养。同时,那个时期的大学生还不多,中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还是劳动力市场的“香饽饽”。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一些民营经济、私人经济并不严格执行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在人力资本培养这个看不到立竿见影、甚至有些许投资风险的领域不愿意投资。与此同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也让企业有更多的人才可以选择,影响了其职业技能培训的投资积极性。尽管早在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就颁布实施了《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要求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的比例提取职业教育经费,但在实践中,这一规定并没有得到严格贯彻,职业教育经费很难及时、足额到位,并没有用到实处。多数民营企业、私人企业说:“要我出钱培训员工,就是要我为别人做嫁衣。员工流动性很强,今天他干得好好的,明天一早起床跟你说他不干了,给你来个措手不及,你还不能强留人家。培训员工这种事,我们不干,员工要求培训的,可以走人,反正培训好了还是会走”。由此可见,我们一些非国有企业不愿意投资,也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做出的理性选择。

综上所述,尽管市场经济的实施,搞活了我们的经济,大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但企业作为职业教育的投资者地位是不强的,甚至是缺失的,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更是如此。企业并没有成为我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没有成为推动我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企业作为用人单位的影响

中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必须疏通两道关键的“口”——“入口”和“出口”。“入口”是招生问题,也就是要把人招进来,接受职业教育。“出口”是就业问题,也就是要让大多数的学生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就业的机会。“入口”和“出口”看似两个不同的问题,但两者密不可分、息息相关。从某种程度来讲,解决好“出口”问题,比“入口”更关键,如果多数中等职业学生在毕业后都学有所长,大多都能在社会上找到工作,甚至是令人羡慕的理想工作,中等职业教育也就会成为更多学子求学的向往。如果形成这种良性循环,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然而,在劳动力市场中,中等职业毕业生并没有成为“抢手货”。由于没有对劳动者作出不同学历不同报酬的硬性规定,多数企业招工没有明确的标准,在用人的学历上盲目攀高,一味追求高学历,对求职者提出过高的学历要求,而缺乏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结果,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职业高中学历”或“中专学历”)成为了劳动力市场中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失业者:一般的单位进不去,做最底层的活儿没意思(自己的专业技能用不上)。这种用人趋势,难免给社会传递这样一种错误信号:中等职业教育的文凭过时了,没有用处了。看到这种情况,谁愿意用辛苦挣来的血汗钱,送自己的子女去接受这种看不到前途的职业教育呢?用农民的话来讲:“读了大学都找不到工作,读了专科更找不到工作,我还送儿女读职业中专,只有傻子和疯子才会这么做。”这种想法,我们是理解的。现在有一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他们要的是人的“技能”,而非“一纸文凭”。在对部分用人单位的访谈中,有些负责人直接说,他们需要的是能立即上岗、创造财富的劳动者,是具备相应资质的劳动者。事实上,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受长期观念和社会文化的影响,部分企业误解了用人的本质,致使大量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中等职业教育也就难以得到社会认可,中等职业院校招生难问题也就由此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