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
[摘要] 本文共选取了三类研究材料,包括四个教学录像,一次课堂观察和五份教案,共十个教学案例。通过对这十个具体教学案例的分析,描述了综合课语法教学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笔者认为,综合课的语法教学模式基本上跟听说法的教学过程一致,由展示、解释、重复、变换等几个教学步骤组成,课堂教学所运用的教学法不够丰富,课堂练习中缺少交际性的练习,机械性的练习比较多。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学;综合课;语法教学模式
此文已在《传记文学选刊》2012年7月发表
一、引言
教学模式(Mode of Teaching)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B.Joyce&M.Weil)等人提出的。1972年他们出版了《教学模式》一书,提出教学模式是“系统地探讨教育目的、教学策略、课堂设计和教材,以及社会和心理理论之间相互影响的,可以使教师行为模式化的各种可供选择的类型。”(B.Joyce&M.Weil,1972)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的中介环节,在具体的层次上将教学理论以稳定的、简约化的形式表达出来,对教师如何组织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同时,它又是教学经验上升为教学理论的转化环节,它将教学活动通过筛选、分析研究,再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然后提炼概括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学范式。因此,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周淑清,2004:35-36)
近年来,在对外汉语教学界,也有一些对教学模式的探讨,如《对外汉语初级阶段课程规范》(王钟华,1999)、《对外汉语中高级阶段课程规范》(1999)、《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案设计》(陈宏,2003)等。本文通过对十个具体教学案例的分析,描述综合课语法教学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探讨其背后的理论支持,并进一步验证它的合理性和不足之处。希望能对认识和改进综合课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二. 研究设计
本文主要研究三类材料:教学录像(L1、L2……)、听课记录(T1、T2……)和教师教案(J1、J2……)。其中包括四个教学录像,一次课堂观察和五份教案,共十个教学案例。
表1:本文的研究材料
分析时,先把每个教学案例中的语法教学过程进行梳理和整理。其中对录像材料和听课材料做详细的转写,包括教学时间、教师所举的例句等等。之后再对这些教学模式与教育学、心理学、一般外语教学理论和模式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总结。
三. 语法教学模式
语法教学是对目的语的词组、句子以及话语的组织规律的教学,用以指导言语技能训练,并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刘珣,2000)
语法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来看,语法教学仍然是综合课教学的核心。绝大多数对外汉语的教材,在语音阶段之后,都是以语法结构为纲进行编排的,即每课围绕一两个或数个语法点进行。
(一)语法教学的模式
语法教学的模式包括语法教学的步骤和行为两部分。根据教学步骤安排的不同,语法教学大体可以分为两种模式。
1 语法归纳模式
表2:语法归纳模式
语法归纳模式是让学习者先接触具体的语言材料,进行大量的练习,然后在教师的启发下总结出语法规则,再运用这些规则进一步练习。例如表2中的两位老师都是用此模式进行语法教学的。
从表2中不难看出,语法归纳模式的一般程序是:展示→练习→归纳→练习,它是一种由具体到抽象、由实践到理论,然后再回到实践的方法。这种模式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突出了大量的练习实践,调动了学习者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分析、观察能力。对不太难的语法点,这种模式有很大的优越性。
2 语法演绎模式
语法演绎模式是教师先讲清语法规则,使学生对语法结构有清楚的了解,然后在语法规则的指导下进行练习,通过实践运用语法规则。表3中的七位老师都是用演绎模式处理语法点的。
从表3中可以看出,语法演绎模式的一般教学程序是展示→解释→练习→归纳。其中展示和练习这两个教学行为是每位教师在语法教学中都会用到的,而解释和归纳这两个行为,则因语法点的难易、学生的程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教学特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另外,从程序上看,展示、解释和练习有很多交叉的地方。特别是展示和解释这两个教学行为很难清楚地区分开来。因为教师在展示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一些解释,否则所谓的“展示”就变得毫无意义。
表3:语法演绎模式
(二)语法教学的步骤
语法教学一般包括语法点的展示、语法点的解释、语法点的练习和语法点的归纳四个步骤。
1 语法点的展示
所谓展示语法点,就是把本堂课要教的语法点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语法项目在形式和意义两方面都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展示语法点是语法教学的第一步,展示得法,可以减少学生在理解上的难度,更好地掌握所学语法点。语法归纳模式和语法演绎模式这两种语法教学的模式都包含有语法点的展示。展示语法点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表4是十位教师在展示语法点时所使用的方法。
表4:展示语法点的方法
(+表示采用此种方法,-表示没有采用此种方法,后文不再赘述)
2 语法点的解释
所谓解释语法点就是对语法点的形式、意义、功能三方面加以解释。在形式上主要是给学生一个明确的便于记忆的形式,一般包括结构本身、相关结构(肯定式、否定式、疑问式等)和语法成分的排列顺序等。对意义的解释是告诉学生该语法点的语法意义。在功能上主要是告诉学生所教语法点的功能和使用环境。在语法归纳模式中,没有教师解释语法点这一步骤。它是通过大量的语法练习后,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和教师一起归纳出本堂课的语法点。而采用语法演绎模式的八位教师,有四位教师有明确的解释语法点的步骤,其他四位则隐含在语法点的展示中。十位教师解释语法点的方法归纳为下表。
表5:解释语法点的方法
3 语法点的练习
语法点的练习应当是语法教学中最主要的步骤,它的目的是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熟巧,最终学会在交际中使用所学习的语法点。练习语法点有多种方法,但大体上可以分成三类:即机械练习、有意义的练习和交际练习。机械练习和有意义的练习是达到对所学语法点的熟巧使用、通向交际练习的手段,交际练习是练习语法点的重点。
机械练习是指模仿、重复、替换、扩展等不大需要理解参加的练习项目。机械练习的目的是在简单情景中加深学生对语法点的理解,并通过反复的、高频率的练习达到流利地说出包含所学语法点的句子。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重复练习纠正学生的错误。表6中的问答、重复、替换和扩展都属于机械练习的范畴。
表6:语法点的机械练习
有意义的练习是那些需要比较明确地理解了所练习内容的意义后才能进行的练习,比如造句、改正错句、看图说句子、选词填空和句型变换等等。
表7:语法点的有意义的练习
交际练习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或创造交际环境,使学生把所学语法点运用于实际交际之中,根据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况问答、谈话和讨论的练习活动。交际练习被看作是语法练习最重要的部分,因为通过这种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学语法点的含义,准确地掌握它的用法,学会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使用。本文所分析的教学案例中只有J5老师和T1老师做了交际练习。J5老师做的是描述练习。要求学生运用本课学习的句式、词语描述教室的设施、教师的穿着、学生的穿着。例如:
生:老师戴着一副眼镜,上身穿着一件蓝色西服,下身穿着一条牛仔裤。
T1老师做的是定向问答练习,这也是一种交际练习的方法。教师选择便于用上所学语法点的话题,并要求或暗示学生在回答时用上特定的语法点。例如:
师:山本说他一次可以喝五瓶啤酒。(要求学生用带有疑问代词的反问句来回答)
生:你怎么知道?
师:你们不相信他可以喝五瓶?
生:他哪儿能喝五瓶,他只能喝一瓶。
不难看出,在初级阶段综合课的语法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在练习语法点时用的是机械练习和有意义的练习(仅限于本文所分析的十位教师)。这一方面是由于初级班学生的汉语水平较低,掌握的词汇、句型很有限,较难设计交际练习。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我们语法教学方法的不足。交际练习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它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给予精心的准备和善于利用课堂出现的情况。因此,在这一方面还需要努力。
4 语法点的归纳
所谓归纳语法点,就是把前面零散出现的对于所学语法点的说明集中起来,使学生对它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各位教师在语法教学中所用的模式不同,归纳出现的位置也不尽相同(见表2和表3)。但是在归纳的方法上还是有相同之处的,如表8所示:
表8:归纳语法点的方法
(其他的三位教师没有归纳语法点)
四. 结论
本文通过对十个初级阶段综合课语法教学过程的描述,分析了综合课的语法教学模式,并对这些教学模式背后的理论背景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从本文的分析中可以得到以下几个基本结论:
(1)综合课的语法教学模式基本上跟听说法的教学过程一致,由展示、解释、重复、变换等几个教学步骤组成。这样的教学模式比较重视听说训练和句型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2)课堂教学所运用的教学法不够丰富。目前在综合课的语法教学中,运用较多的是语法翻译法、听说法等一些传统的语言教学法。而新的第二语言教学法,包括认知法、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等等,还没有被广泛地吸收到对外汉语教学中来。
(3)课堂练习中缺少交际性的练习,机械性的练习比较多。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而不只是让学习者掌握目的语的语言知识和一定的听说读写技能,因此交际性的原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但是在本文所分析的十个教学案例中,教师运用最多的还是一些诸如重复、问答、替换的机械性练习,真正交际性的练习却很少。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相当长时间以来我们在教学法的研究和探索方面显得非常沉闷,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界大体上按照相同的模式进行教学,几乎没有什么突破;而我们的教学效果远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我们的教学法体系也远未形成。这就需要我们大力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崔永华,1999:150)
[参考文献]
[1]陈宏 吴勇毅.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教案设计[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3.
[2]程棠. 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
[3]崔永华.基础汉语教学模式的改革[J].世界汉语教学,1999,(1)
[4]崔永华 杨寄洲.汉语课堂教学技巧[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
[5]李珠.建立三维语法教学体系―初级阶段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世界汉语教学,1997,(2)
[6]刘珣.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0.
[7]鲁健骥.口笔语分科 精泛读并举――对外汉语教学改进模式构想[J].世界汉语教学,2003,(2)
[8]陆俭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0,(3)
[9]吕玉兰.试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 2004,(2)
[10]吴立岗.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11]杨惠元.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也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1)
[12]Arnold.J.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