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君彪 廖德岗 周长安
(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415000)
作者简介: 颜君彪(1963—),男,湖南衡阳人,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独立学院发展与高等教育管理。
摘 要: 从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以及应用技术型大学的本质出发,探讨了独立学院面临的困境和局限,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独立学院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认为应从制订符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要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双师型”教师在教师总数中所占比例,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改革实验实训方法,理顺管理体制,强化激励机制,加强政府政策引导,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等方面入手,通过课程优化整合,岗位技能课程置换,建立政府、学校、企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将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落到实处,增强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 就业; 应用技术型; 人才培养; 模式; 独立学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实行高校分类管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使高校的改革势在必行。独立学院作为普通高校中的一员,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才培养质量,或者说是毕业生具备的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就业岗位技能水平。在此,很有必要探讨独立学院如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转型发展,提高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质量,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一、独立学院的基本定位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到了尽头,这种模式的发展后劲已是强弩之末,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要向资源节约型方向发展,要深化改革,高校当然不能做壁上观。目前,教育部正在推行普通高校转型发展的试点工作。教育部提出,1999年后升本的本科院校应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独立学院自然也包括在内。应用技术型大学作为与普通大学并行、以专业教育为主导和面向工作岗位的教育机构,是高等教育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肩负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开展应用研发创新、服务区域发展及促进终身学习等多重使命。其主要特征是为区域经济服务、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应用性和技术性、人才培养过程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侧重于应用性研发创新。
二、芙蓉学院的办学定位
芙蓉学院自2002年创办以来,一直坚持以能力为主线,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母体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进行专业资源配置,突出发展工科,大力加强应用经济与管理类学科建设,建立多学科融合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突出专业内涵发展,形成能主动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符合人才培养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建设和调整机制。
在服务面向方面,旨在服务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面向生产和管理一线,立足常德、面向湖南、辐射省外。
在培养目标上,培养思想品德高尚、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具有就业竞争优势与可持续发展基础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
三、芙蓉学院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芙蓉学院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与办学定位不相适应的问题。
一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偏重理论体系的完整性,挤占实践训练课时,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不尽合理、不够完善;
二是“双师型”教师紧缺,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要求脱节,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不足,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导致课程教学达不到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三是校内自有实践实训教学条件落后,专业实训设施不足、教学仪器设备不够先进;
四是校外实践实习基地建设滞后,没有建立起与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大部分专业没有建立顶岗实习基地,实习效果不够理想;
五是各专业教学依赖母体学校,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专业培养与母体学校趋同现象严重。
四、芙蓉学院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途径
在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中,要真正落实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解决上述几个问题。我们认为,可以采用以下途径实现之:
(一)对接市场需求,制订符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要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实现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大幅度的修订,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上够用,技能上够强,知识与能力并重,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专业核心课程体现本科专业对知识、理论体系的一般要求,专业方向课程体现岗位职业技能要求,专业任选课程体现学生个性发展要求。在实践技能培养上与企业进行广泛和深入的合作、对接。岗位职业要求的课程根据企业需要进行设置,并保证实验实训课时与理论课时达到1:1以上的比例,强调动手能力培养,实行“订单式”和“一专多证”培养,强化岗位职业证书要求。
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我们强调了实践教学的比重,文科、经管类专业不低于15%,理工科不低于25%,要求整合实习实训课程,将原来分散的较短时间的实习课程整合成综合的较长时间的实训课程,社会实践安排在寒暑假完成,专业实训时间根据专业特点和企业需要确定,短的1个月,长的8个月; 要求通过专业课程的裁撤、整合,合理控制专业课程门数,增加专业课程学时,将该讲的内容讲深讲透; 规定了专业方向课程必须与岗位职业证书考试课程高度融合; 规定了必须拿到岗位职业资格证书、修满2个创新学分才能毕业。
(二)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提升“双师型”教师在教师总数中所占比例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需要既懂专业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队伍中具备“双师型”资格的教师严重不足,培养“双师型”教师刻不容缓。“双师型”教师队伍应通过多途径建立。一是现有教师要通过到企业实习、兼职等形式,学习了解企业的运作机制和岗位要求,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二是新进教师需要在企业相关岗位进行6个月或1年的岗位实习锻炼,取得相应的职业岗位资格证书才能获得任教资格,顶岗锻炼的教师根据企业对其的评价结果在绩效工资、职称晋升等方面与在岗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三是聘请企业有经验的技术、管理专家担任校外实习指导教师,使学生实习切合企业的实际、切合岗位实际。
(三)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实验实训条件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基本保障,实验实训条件不足必将制约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实验实训条件与企业的现有生产条件差距太大,实验实训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必须加大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的资金投入,使实验实训设备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过时的设备、过时的实验必须淘汰。实验实训设备投入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一是自主建设,自我投入; 二是引进企业资金投入; 三是采用租用企业设备方式间接投入。通过这些不同的资金投入方式,使实验实训条件迅速改善,迅速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四)改革实验实训方法,提高实验实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改革实验实训教学体系。科学建立实验实训课程体系,改革课程设置,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上,不仅要有理论课程,更要增加实验实训课程,而且要与岗位需求相一致,培养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应用型人才。
二是改革实验实训教学方法。动手能力培养不能纸上谈兵,而要真刀真枪,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强化实效性。通过教师培训,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进而提高指导学生的工作能力; 通过聘请企业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指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是改革考核方法。课程考核不能仅仅停留在试卷上,要实现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并重的考核方式,理论考核注重基本知识与基本原理,实践考核着重专业实践能力、动口动手能力,每项技能训练后必须通过实践考核测试才能过关。
四是加强学院与行业企业的联系。通过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建设,探讨与企业合作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新途径。在实践实训课程设置、实践实训项目配置、校外指导教师聘用、实践实训经费使用,甚至是毕业生就业指导等方面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强化学生的岗位意识,提升学生的岗位技能,使毕业生毕业即就业,毕业即上岗,缩短学院与企业的距离,缩短毕业生能力与岗位要求的距离。
(五)理顺管理体制,强化激励机制
目前的管理体制中,母体学校的政策与各方的责任和义务不配套,激励措施不健全,导致诸多操作层面的难题。如思想上认识不统一,认为独立学院的事与我无关,该支持的讲价钱,该配合的靠人情。在专业建设上,没有考虑独立学院的特殊性和针对性,照搬母体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强调基础理论,削弱实践训练。因此,理顺管理体制是当务之急,应明确母体学校各相关单位、各教学院与独立学院的责任与义务。
在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的基础上,应强化激励机制。各方都有付出,按劳取酬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应明确各项工作的激励办法,激发各方的工作热情和工作主动性、积极性,营造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和谐局面。
五、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建立政府、学校、企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
应用型人才培养如果仅仅是高校的一厢情愿,没有相关政策配套和企业的全方位参与,那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政府应以政策支持,相关资金配套,鼓励企业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如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一定规模的企业每年要承接一定数量的高校实习生,与高校共同承担岗位实训责任和义务,政府则对企业接受高校实习生按人数、实习岗位和实习时间给予一定的奖励资金,或对企业减免一定的税负额,有效激发企业参与高校学生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加强管理,可以由政府搭建一个公共的网上实习支撑平台,列出企业可供实习的岗位及人数,由高校和企业双向选择确定实习时间、实习岗位、实习内容及管理细则,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政府则根据申报核实的实习岗位、人数和实习时间长短确定奖补金额,并在企业信用上给予加分,在企业技术改造资金上给予倾斜。
六、结语
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不是一句口号,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进行扎扎实实的改革。资金投入力度、教学条件建设是基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根本,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关键,校企合作培养、政府政策引导是保障。只有这样,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才不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只有这样,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发展才能真正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才能为国家培养可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实现应用技术型大学的转型才有可能。
参考文献
[1]李平,江飞涛,王宏伟,巩书心.2030年中国社会经济情景预测[J]. 宏观经济研究,2011(6).
[2]夏建国,易丽.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之路——上海电机学院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探索与实践[N]. 中国教育报,2014-04-21.
[3]洪颖.国外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 职教论坛,201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