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丹阳市第九中学的教学观念

丹阳市第九中学的教学观念

时间:2023-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学校坚持以马相伯教育思想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精神引领,从学习、认识马相伯教育思想的价值意义到认识马相伯教育思想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意义,探索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为构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提供科学依据。“科学为父,人文作母”是马相伯科学与人文并重理念的根基。丹阳九中建设“上善文化”的主体是教师。

丹阳市第九中学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丹阳市第九中学是江苏省示范中学、镇江市教育现代化中学。学校原为丹阳市第六中学初中部,2006年更名为丹阳市第六中学附属初中,2010年年底正式独立建制为丹阳市第九中学。作为新独立建制学校,品牌是学校的生命和核心,是向社会、家长、学生做出的质量承诺和保证,是学校在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保证。在影响学校品牌建设的诸多因素中,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关键,发展教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创建学校品牌的过程。青年教师(40周岁以下)在学校专任教师中占了45%,他们在教学经验、教育能力、教学方法、驾驭课堂能力、教学反思能力、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能力、课题研究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长远发展。

在马相伯“先修己,再立人,而追求至善”的大师精神引领下,2013年,丹阳九中确立以“上善若水”为办学理念,以“善”为校训,积极倡导“日行一善,善行一生”的优良校风,“尚德善教,止于至善”的踏实教风和“立志善学,尽善至美”的良好学风,努力弘扬“上善文化”,打造“至善教师”,构建“崇善课堂”,培养“美善学生”,建设“扬善校园”。近年来,学校坚持以马相伯教育思想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精神引领,从学习、认识马相伯教育思想的价值意义到认识马相伯教育思想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意义,探索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为构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提供科学依据。

二、马相伯教育思想的启示

在中国近代史上,马相伯是一位学贯中西,具有先进办学理念,充满强烈救世意识的教育先驱。马相伯在创立震旦学院之初,就强调其宗旨是“崇尚科学、注重人文、不谈教理”。“科学为父,人文作母”是马相伯科学与人文并重理念的根基。马相伯对科学教育内涵的阐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作为课程的科学知识与理论;第二,作为课程的科学技术及应用知识;第三,探求知识,追求事物本质的自由而独立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在马相伯看来,“教,不是一味地灌输,重在指导门径;学,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而重在养成独立研究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他为各科教学确立的原则是:“提举纲领,开示门径。”

马相伯提倡师生之间进行自由平等的讨论与思想交流,他认为,要以民主的精神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管理空间——即自治,而教师的角色是通过亲近学生,帮助他们应用各种理论并引导他们自学直至独立学习。老师和学生聚集在一起,在和谐的氛围中讨论和学习。他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创新观念和进取意识,因此他并不赞成中国传统教育中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缺少创意的学习模式。他积极倡导的是在师生之间进行自由平等的学术讨论和思想交流。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应把马相伯的“科学与人文并重”的思想与时代赋予我们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贯穿于教师成长的整个过程,为做一名全能型教师而努力。首先,教师要善于改变过去的教学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贯彻到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第三,教师要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主。这一切都有赖于教师观念的有效改变和专业水平的快速提高,而青年教师尤其要注重学习,缩小在教育教学等方面存在的差距。

三、我们的实践

(一)“马相伯精神”——青年教师成长的引领

在“科学与人文并重”的思想下,马相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是:“内之以修立国民之资格,外之以栽成有用之人才。”对青年教师,马相伯认为,“一方面要使青年有信仰,同时要使青年由‘知’而‘信’,这样的信仰不是浮面的,不是他动的”。

在马相伯教育思想的启示下,我们认识到,学校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要想学生发展,首先教师要发展。一个发展的教师,才能有意识地有效地维护学生的权利,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教师各方面素质提高了,才会有科研质量的提高,才会有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在知识、素质、能力等各方面要不断提升自己。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立足课堂,扎实教研,提升技能,快乐地工作,健康地工作,达到和谐发展、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的目的。因此,每一位教师要不断发展自己,努力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丹阳九中建设“上善文化”的主体是教师。针对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对教学工作的主客体的认识存在偏差,亟须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现状,学校着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弘扬马相伯精神,指导青年教师“遵循规律,善待学生,平等对话,师生共进”,提高综合素质,努力打造一支“以善立身,以善立事,以善育人”的“至善教师”队伍,以高质精良的“善教”师资群体促进学校整体质量的提升。

在师德建设方面:学校开展“尚善崇真”教育,要求青年教师“以善为本,积德行善,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学会珍视岗位、感恩社会、献身教育、服务学生,力求做到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先进的教育思想、强烈的发展意识、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独特的个人魅力;学校采取“思想教育、典型引导、师德考评、一票否决”等措施推进师德建设,并与“践行师德、创先争优”行风建设和评议、师德承诺活动相结合,深入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三评”活动,进一步优化师德考核机制,树立师德典型,努力使学校教师成为“教善、施善、倡善”的“育善之师”。

在师能建设方面:学校以“善教”为目标,积极开展“做最好的自己”、“做本岗位的专家”评比活动,加快青年教师发展的步伐,积极搭建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平台,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开设丹阳九中“善文化”大讲坛,健全“一月一比赛一讲座”校本培训制度,推出名教师讲座以及课堂教学、课件制作、班主任技能比赛等系列教学业务比赛;注重课堂教学反思,提高青年教师驾驭教材和课堂教学的能力;密切关注中考改革动向,同步思维,使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与时俱进;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实施青年教师必须参加的“六个一”工程,即出好一套质量较高的试卷,制作好一个课件,设计好一篇具有创新意识的教案,辅导好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做好一个小课题,转化一名学困生。在上述系列活动中,丹阳九中的青年教师手脑并用,说练并重,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丹阳九中建设“善文化”的实质就是“美善学生”的培养。在马相伯人文思想的指引下,学校积极推行“善德”教育,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能力,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健康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进取精神,积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发展社团文化,养成学生的“美善之行”,健全学生的“美善人格”。学校指导青年教师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敢冲敢闯、思想前卫的优势;在社团活动的实践中,学生通过与教师的合作而成长,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对话”而进行引导。

(二)“崇善课堂”——青年教师展示的舞台

马相伯给各科教学确立的原则是:“提举纲领,开示门径。”在马相伯看来,“教育不是填鸭式的灌输,或者仅仅为了应试,而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行事、处理问题和研究学问的能力”。“或由问而致学,或由学而致问,谓之问学也可,学问也亦可。”

在马相伯教育思想的启示下,我们思考后认识到,课堂教学策略要变革。首先要确立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的课堂教学目标意识。因此学校要重视自主学习,要教会学生自己学,主动地“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其次要努力构建师生、生生互动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马相伯运用自治的理念,继承和发扬了教学相长的传统,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合作、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交往,交往的双方有师与生、生与生,他们都是活动的主体,是平等的,交往是互动的,也是互惠的,在平等交往中实现师生、生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丹阳九中建设“上善文化”的核心是传承“生本课堂”要义的“崇善课堂”的建设,它既是活力课堂的展现、生本课堂的延续,又是具有丹阳九中特色的课堂建设标志。在研究马相伯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学校以“教师善教、学生善学”为目标,以“上善文化”建设课题研究为主线,开展构建“崇善课堂”模式的有效性与高效性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努力构建“崇善课堂”的基本框架。

树立“崇善课堂”的指导思想:坚持“一切相信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理念。

确立“崇善课堂”的目标追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师生共同发展;培养美善学生;造就至善教师。

描绘崇善课堂的基本特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最终达到不教而教;小组合作、课堂展示、质疑提升;教师的“教”变为学生的“学”,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引导人,教师只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启示、点拨。

提出“崇善课堂”组织要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感互动——“三互动”;强化激情,强化启发,强化条理,强化训练——“四强化”;前置作业,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反馈,感悟提升——“五环节”。

落实“崇善课堂”流程安排:一、小组讨论前置作业。二、课堂展示与交流。小组全体同学上讲台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讲解思路、解法、答案,班内其他小组同学适时质疑、补充,教师适当点拨、提炼等。三、合作探究。对“生成问题”与“预设问题”先独立思考,有困难再小组讨论。四、质疑反馈。五、感悟提升。

教务处、教科室加强了对青年教师备课、课堂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指导,每周推出必须有青年教师参加的“崇善课堂”研讨展示课,多次召开崇善课堂研讨会。两年来共推出青年教师的崇善课堂研讨课100余节,组织开展了教师“同课异构”比赛、师徒竞技课等教学研讨活动,切实提高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今年举办了主题为“扬善九中,崇善课堂”的第二届教学节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来自新疆、镇江市江南学校、丹阳市教师发展中心的领导、学科教研员和本市兄弟学校的近50名老师莅临学校指导、听课。在课后的交流研讨中,兄弟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对学校“崇善课堂”教学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阳光社团”——青年教师个性的发展

马相伯认为:“一切学科,重在开示门径,养成学者的自由研究之风。”他主张进行“人文教育”,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使他们能想、能干、能谈。他在《新年告青年书》中指出:“是以青年诸君,今日在校求学,必须手脑并用,研究与实验并重。能如是,然后能求得‘真的知识与活的学问’。”

在马相伯教育思想的启示下,我们认识到学生的自主自立和可持续发展是课程改革下学校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素质教育要为学生创建舞台,创造机会,创新思维。学校确定通过学生社团建设来体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在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我锻造、自主学习与研究的学生自主发展模式的指导下,学校科学规划课程,帮助和引导学生实施社团课程化改革,建立多元课程体系,促使学校的课程向多元化、多维度发展,引导学生回归生活世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形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社团是丹阳九中“上善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是课堂的有效延伸,它不仅能丰富校园生活,开阔学生视野,全面提升学生内在潜力,还能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学校通过开展“阳光社团”活动,初步实现了学生“参加一个社团,培养一种兴趣;学会一门知识,练就一项技能;体会一个成功,享受一份快乐”的社团建设目标。

学校团委先后成立了“练影文学社”、“零度画室”、“校园之声”、“武术社团”、“科技制作”、“九中行善志愿者”等12个学生社团,社团培训教师定期组织开展活动,定期展示学生活动成果。

社团活动的蓬勃开展既依赖于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成长的需要。九中青年教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展现各自的个性、才华,自编教材,组织学生围绕所教学科开展社团活动,既深化了教学内容,又使课堂知识在课外得到了有效延伸,青年教师逐渐成长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学校已经形成了一支乐于奉献、善于钻研的社团指导青年教师团队,他们在做好学科教学的同时,积极指导所带社团开展活动,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能力做出了贡献。

开展社团活动,更是中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现实需要。学生通过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可以接受多方面的锻炼和培养,彰显了个性,超越了自我,强化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从而充实了自己的生活,学会了冷静地思考问题,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弥补过失,学会了周密地计划一次活动,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从而获得课堂内所学不到的知识,锻炼出课堂内练就不了的技能。

四、我们的收获

学校开展马相伯教育思想研究,引领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马相伯教育思想研究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迅速提升

近年来,丹阳九中青年教师成长迅速,蒋文辉老师获江苏省青年教师体育教学能手比赛一等奖,邹东建老师获苏南六市青年教师赛课一等奖,倪杰老师获镇江市技能操作比赛一等奖,刘杰老师获镇江市信息化教学能手竞赛一等奖,张丽老师获丹阳市初中语文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庄红娣老师获丹阳市实验课教学比赛一等奖,史剑晖老师获丹阳市数学学科比赛一等奖。

2014年,由7名丹阳九中青年教师代表丹阳市参加了“镇江好课堂”初中类教育教学展评总决赛的角逐,经“镇江好课堂”评审专家组评审,4人获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其中张丽老师获语文学科一等奖,史剑晖老师获数学学科一等奖,褚丽萍老师获历史学科一等奖,蒋文辉老师获体育学科一等奖,倪杰老师获化学学科二等奖,潘辉老师获生物学科二等奖,朱苑媛老师获心理学科二等奖,为丹阳和学校争得了荣誉。

2.马相伯教育思想研究促进青年教师科研水平迅速提升

从青年教师上交的评选论文分析,青年教师的论文写作水平比以前明显提高,有了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也有所更新。近几年,教师上交论文获奖数明显增加,2011年至今获奖总数达600篇。

为了帮助青年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丹阳九中年年召开青年教师小课题开题会、小课题申报动员会,并得到了青年教师的积极响应。2012年度,丹阳九中有25位青年教师申报丹阳小课题并顺利结题。2013年度,有2位青年教师申报丹阳小课题并顺利结题;在学校组织、引导下,有4位青年教师成功申报镇江市级小课题。2014年度,丹阳九中青年教师又申报了15个丹阳市教育科学“十二五”(第四批)小课题,申报了5个丹阳市“深化活力课堂,实施高效教学”专项小课题,8位青年教师申报了镇江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第四批)立项或青年课题。

3.马相伯教育思想研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随着社团活动的广泛开展,社团成果累累,学生所获荣誉数不胜数。

科技社团是学校的特色之一。学生韦威在孟庆兵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制作的作品《改进的等离子扬声器》获全国一等奖,同时荣获中国科协主席专项奖。韦威同学入选丹阳市2013年度教育系统十佳新人新事并荣获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标兵。此外,在历届江苏省金钥匙科技比赛、镇江市学生纵横码汉字输入比赛、丹阳市科技模型竞赛等比赛中,我校学生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学校以“武术社团”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打造武术文化,在武术特色项目建设上争成绩、创品牌。学校“武术社团”建设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两年来学校两次修编武术校本教材,初一年级设置武术校本课程,每年举办一次武术操比赛,注重“武德”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尊师、律己的道德情操和礼仪修养。武术尖子组成的武术社团,定期集训,社团成员参加省市各项大赛,勇夺大奖。学校被评为丹阳市学校特色建设优秀学校,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

练影文学社在李文琰、钱文军等语文青年教师的指导下,在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读书征文活动中,殷欣月、许晴雨同学荣获一等奖;在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复兴中华,从我做起”演讲比赛活动中,韦子韵荣获一等奖;在丹阳市“我与红十字的故事”征文活动中,张淼同学荣获一等奖;在2012年江苏省领航杯征文活动中,许斌、冷乙扬同学荣获二等奖;2013年暑期在全市中小学“新华杯”品味书香、诵读经典征文活动中,我校有16篇文章荣获一等奖;在江苏省第六届中小学网络读书征文活动中,赵孙杰和汤玉美同学获得金奖。学校近几年在《丹阳日报》上累计发表文章50余篇。

4.马相伯教育思想研究促进了学校的快速发展

追寻大师的足迹,敬仰大师的伟业,铭记大师的风采。丹阳九中开展马相伯教育思想研究,从马相伯教育思想中汲取富有时代意义的精华,把握教育规律,促进学校科学管理,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学校文化和育人模式,推动了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起到了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学先贤,爱家乡,励志奋进,成才报国的作用。丹阳九中在推动学校特色建设、推进教育优质提升与特色发展、提升学校教育品质等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建设丹阳九中“品牌”,提升创新九中内涵需要“善文化”,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需要马相伯教育思想引领。丹阳九中已经获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丹阳九中人更加感到发展学校、成就教师、成长学生的重大责任。我们将继续践行先贤马相伯的教育思想,围绕“内涵提升、质量提高、品牌提优”主旋律,遵循教育规律,把握教育本质,发挥发展优势,紧扣“善文化”这一教育内涵发展的创新项目,以新视角、新思路、新目标、新要求推动学校发展,把学校办成“学生欢心、教师舒心、家长放心的美好精神家园”,为实现全市初中教育的更加规范、更高质量、更具特色做出九中应有的贡献!

(倪杰 执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