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大师精神丰盈鸣凤文化

以大师精神丰盈鸣凤文化

时间:2023-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鸣凤文化为百年实小的发展带来了不竭的动力和蓬勃的活力,成就了实小的才情教师团队。我们认为,必须借助鸣凤文化。这些大师精神如汩汩清泉流入鸣凤文化,丰富着鸣凤文化,滋润着才情教师的心田;如宇宙之光,点亮了百年实小的教育复兴之路。鸣凤书院文化,是滋养实小才情教师成长的汩汩清泉;实小才情教师,则是传承弘扬鸣凤文化的先锋。

丹阳市实验小学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相传,乾隆皇帝江南之行小驻丹阳,奇梦凤鸣青枝。时人得其意于1771年兴建丹阳市实验小学前身——鸣凤书院,学校绵延至今。丹阳实小悠久的历史积淀了富有校本特质的鸣凤文化。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美术教育家吕凤子、二胡演奏家闵惠芬诸多名师大家启蒙于鸣凤文化。鸣凤文化为百年实小的发展带来了不竭的动力和蓬勃的活力,成就了实小的才情教师团队。可以说,实小的才情教师团队是在鸣凤文化引领下具有实小特质的教育专业化成长的教师团队,他们不仅拥有“三才”(教科研的才能、课堂教学的才能、班级管理的才能)、“三情”(对事业一腔热情,对学生一片真情,对学校一片深情),还富有生命的活力、学术的魅力和人格的亲和力。这样的教师,彰显人格魅力,散发人文光辉。面对学生,真实地表露情感,坚持自己的文化主张。走进课堂,展示专业才华,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在影响和教育学生的同时,修正和追求自己的理想人格,让自己的教育事业永远焕发着生命的激情和活力。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丹阳实小迎来百年老校教育复兴的新机遇。教师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力。教师强则学校强。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关键在才情教师。这显然对才情教师的发展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进一步发展才情教师,提升才情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素养呢?我们认为,必须借助鸣凤文化。如何深入解读鸣凤文化?如何进一步弘扬和发展鸣凤文化?才情教师究竟应当从鸣凤文化中汲取哪些新鲜的养分?……这是摆在每一位实小人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二、大师精神的启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最地方的也是最国际的最先进的最具生命活力的。丹阳人杰地灵,人文荟萃,马相伯、吕叔湘、吕凤子、匡亚明、戴伯韬……本土教育家众多。将本土教育家丰富的思想注入鸣凤文化,充盈鸣凤文化,我们认为是弘扬和发展鸣凤文化的最好选择。在鸣凤书院任主讲席的著名爱国诗人、大学者龚自珍,针对当时社会衰败之窘状,振臂高呼“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降人才”已经成为鸣凤文化的核心思想;匡亚明先生敢为人先,追求卓越,提出“建一流教师队伍,创一流学科,办中国一流学校”,为百年老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求真、能贱”、“立定脚跟处世,放开眼孔读书”,吕叔湘先生为才情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路径;吕凤子先生提出的“将那无穷的爱、无极的美、无尽的仁洒向莘莘学子”、“培养合理儿童”则为鸣凤文化的教育观、儿童观提供了范式;作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最早的13位学生之一的戴伯韬,其“生活教育”给实小的生活德育提供了多维启迪……这些大师精神如汩汩清泉流入鸣凤文化,丰富着鸣凤文化,滋润着才情教师的心田;如宇宙之光,点亮了百年实小的教育复兴之路。

三、大师精神的实践

鸣凤文化:才情教师的精神家园

鸣凤书院文化(简称“鸣凤文化”),是滋养实小才情教师成长的汩汩清泉;实小才情教师,则是传承弘扬鸣凤文化的先锋。

鸣凤文化流淌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又有着自身特点,呈现以下四大特质:

一是平民情怀。书院制度的建立,打破了上层显贵垄断教育的特权,为下层百姓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王阳明提出“圣愚无间”的致良知之说,各地书院纷纷向平民百姓开放,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得以开花结果。

这份平民情怀,在吕叔湘、吕凤子身上得到传承和弘扬。作为语言学大师,吕叔湘关心普通师生,认真回复中小学教师的来信,被称为中小学教师的挚友;他关心青年学者成长,亲自为许多认识和不认识的人修改文章。他既是严师,又是慈父,他在后辈身上花费的心血无法计量。吕凤子一生毁家兴学,三办正则,为许多平民启智去昧,这份平民情怀感天动地。

二是学术气质。书院教育打破了读书做官的传统思维,认为士人的重要使命是学习、研究及传播学术文化知识。教育活动与学术研究相结合,这构成了书院与官学的根本区别,使书院的学术创新成为可能。这种创新精神以宽松的办学环境为基础,以学术大师云集书院讲学为推动力,在师生相互答疑问难、相互激荡获得新的观点、思想中逐步形成。所以,有人将书院称为“孕育新的学术思想,产生新学派的孵化器”。

从实小小学毕业的吕叔湘是学术气质的代表人物,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几十年的语言学研究中,始终勇立学术潮流之潮头,取得了一系列既有理论建树,又有方法创新的成果,成为开创我国现代语言学的大师。

三是精神家园。古代的文化传播中,没有一种形式能如书院呈现的这般自由。书院是名流学者们的讲经论道之所,文人学士们的精神家园。时至今日,它仍然是中国文化人心中永远抹不去的记忆。正因为如此,书院重视人文教育,重视道德修养,在提高社会道德水平方面有很多担当。

吕叔湘以其“求真”“能贱”的精神吸引了一批学子投入到语言学的研究中;吕凤子创办的正则学校本身就是一所精神家园,其本人的学术魅力和人格光辉吸引了众多青年人,成为他的追随者。据传,有两位女青年,因为倾慕吕凤子的才情,献身艺术,终身未嫁,一生与其相伴。

四是优质教育。“鸣凤书院”中“鸣凤”一词源于《诗·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无论是在高冈上歌声悠扬的凤凰,还是在朝阳下生长得枝繁叶茂的梧桐,传递的都是勃勃生机,都是生命之树绽放的绚烂和摄人心魄的恒久魅力。后来,“凤凰”成为英才的代名词,而梧桐树成为孕育凤凰的温暖子宫。这也是鸣凤书院自己的特质追求,而这种追求显然与“优质教育”在本质上高度契合。鸣凤书院希望它的每位学子都能够成为时代的精英、难得的贤才。

令人欣喜的是,我们还从龚自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诗句中找到了让每个学子都能够成为时代的精英、难得的贤才的实现通道、实践策略,即“不拘一格”!

书院与官学、私学在办学体制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使得书院获得了相对自主的学术创新机制和环境。学术大师纷纷云集书院,将其作为学术研究与创新的基地。朱熹、张栻、陆九渊等的重要学术研究成果不少是在书院讲学过程中完成的。他们的精神背影永远在书院定格,成为优质教育的表征。在这里,深邃的思想,自由的表达,创新的意识,学术的氛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些不正是我们现代教育所一直倡导和苦苦追求的吗?就在这一刻,240多年前的鸣凤书院以其独有的文化品位与今天的实小进行了一次跨越历史式的伟大握手。

回到办学上来,书院文化中的平民情怀为实小的多方合力办学提供了注脚,与“为每位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一脉相承,遥相呼应;书院文化中的学术气质孕育着实小的教师沙龙、教科研一体化、我讲我的课改故事、张学伟语文工作室、省教科研实验基地……自能教育在深入、特级教师在诞生、才情教师群体在生长……书院文化在催生着文化校园、绿色校园、数码校园、活动校园,师生共生共长的精神家园正和实小全新的校园一起漂亮而昂扬地耸立在大运河畔、曲阿城里。而平民情怀、学术气质、精神家园熏染下的教育,必然是一种“与世界先进教育发展同步,与现代化建设同行,与家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同心,与教师的高品位追求同向”的优质教育。

240多年过去了,中国人民早已赶走野蛮入侵的列强,推翻了落后的封建统治,开始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如今,实小让历史与现实结合,在传承中发展;让今天与未来连接,在发展中提升,研究并传承鸣凤文化,将发展力凝聚在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上。才情教师在时代的大潮中不断探索鸣凤文化化人的路径,不断积蓄鸣凤文化的力量,营筑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精神家园在学校的具体化就是学校的精神文化,乃学校文化之本。学校的历史传统是学校精神文化的主要来源,它一旦以文化的形式出现,学校就具备了独特的教育身份,就会以强大的影响力规范学校教育的精神气质,最终影响每一位才情教师的教育行为。如今我们的选择是:如何将这种凝结着实小多少代人智慧和汗水的历史文化传统发扬光大?

让历史积淀根植才情教师心田。著名校友故事传扬于鸣凤校园。在实小的办学历程中,“老师精心为吕叔湘批阅作业”、“用蛇皮做一把简易的二胡送给热爱艺术的闵惠芬”这样的故事很多,这体现着学校重教爱生、唯实求真的光荣传统。

让学校的悠久历史走进才情教师生活。实小人让历史传统走出校史室,直接映入师生视野,走入师生生活,进入师生的心灵世界,成为师生精神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学校的每幢楼、每个景观上都留有学校文化传统的痕迹。多年前,实小人把240多年的办学历史图文并茂地呈现于14面大灯箱上,竖立在学校主干道的两侧。大家每天走在路上,映入眼帘的都是先辈筚路蓝缕的开创之艰辛和继往开来的开拓之伟大。后来,实小人又将这段历史更加细致有序地置于学校的每幢楼,让大家在鸣凤校园生活中时时受到熏染,成为精神的内核。

走进丹阳实小的大门,就会看到一个巨大的灯箱,上面写着三句话,“我自豪,我们都是实小人;我努力,我与实小共成长;我成材,我为实小添光彩(学校精神)”。这三句话,不仅有实小历史文化的积淀,有现代教育的诉求,还饱含着每一位才情教师对学校的期望,它揭示了实小精神文化内涵的核心价值。

让学校精神引领才情教师成长。实小通过让老校长讲传统,让新老教师师徒结对进行传帮带,实现学校精神的传承;通过评先评优树立典型,实现学校精神的弘扬。

让办学目标成为才情教师的愿景。跳出教育看教育,跨越区域看教育,将教育思考置于更加广阔的社会大舞台。基于这样的宽广的视野,实小提出了“不拘一格育人才,为每一位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发展,让每一位教师都施展才华,让每一位家长都收获希望”的办学宗旨,由此构成了学校发展和才情教师成长的共同愿景。

求真能贱:才情教师的专业路径

吕叔湘于1915年考入坐落在县城白云街中段的丹阳县高等小学(即现在的丹阳实小)。当时的学校虽然没有多少先进的设施设备,但是教师水平较高,教学认真,管理极严,吕叔湘受教颇多。校长杨鸿范、国文教师张海宗等严谨的教风深深地感染了吕叔湘,为他日后研究祖国语言文字的严谨治学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54年,吕叔湘在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任职,兼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当时刚刚实行汉语和文学分科,需要编写教材。吕叔湘为此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汉语》课本的每一页初稿吕叔湘都要仔细审阅。

《现代汉语词典》第一版面世后,吕叔湘强调词典要跟上时代需求,不断地及时进行修订。

可以说,“求真”贯穿于吕叔湘的一生。“求真”,即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严谨务实的学风,是吕叔湘在学术上取得重大成就的不二法宝。

吕叔湘对语言文字的研究注重学术与运用并重,让研究深入生活,为社会大众服务。《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八百词》均是其杰作。在研究实践中,吕叔湘再卑微的工作都身体力行,将自己的宏愿通过切合实际的工作来实现,这便是吕叔湘的“能贱”精神。

“求真、能贱”与写在吕叔湘中学图书馆门口的对联“立定脚跟处世,放开眼孔读书”交相辉映,成为吕叔湘为人处世、学术发展的最生动写照。如果与当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应起来,就是“立德树人”。

实小才情教师的成长恰是对吕叔湘“求真、能贱”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据《丹阳市实验小学校史》记载,早在1963年,学校一方面从省丹中等学校抽调骨干教师来校任职,同时将不适应教学的老师调出;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具备“三个一”,即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手好字,一肚子墨水。师徒结对,青年教师每周要写两张大字交校长批阅,几位青年教师还有计划地背《新华字典》,以此来激活教师发展的机制,迅速提高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以尽快建立起一支实力较为雄厚的师资队伍。

学校一直把才情教师的专业发展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围绕“德,师之魂;能,师之本”的培养思想,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可能性。

(一)师德建设追求立德树人

1.以行风建设为抓手提升师德修养

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广泛开展以“有良心、负责任、增本领”为主题、以“志愿导学、师德承诺”为载体的师德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师德修养。

2.以评先评优为抓手弘扬教师典型

通过学校嘉奖、评先评优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营造“干事创业”氛围。每年进行优秀年级组、品牌教师、岗位标兵、教坛新秀及优秀教师等的评选,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团队和个人颁发校长特别奖。

3.以进修选拔为抓手促进教师创先争优

加大投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健全教师进修、选拔机制,使师资队伍水平保持全省领先水平。注重团队建设,促使更多的教研组成为市级以上“先进教研组”和“青年文明号”,努力打造由名校长、名教师、特级教师及大批优秀教师组成的专家型教师团队。

4.以逐步改善教师工作环境为杠杆激励教师

教师的稳定才有真正意义上的课程实施的稳定。想方设法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关心教师身心健康,努力提高教师生活质量。

(二)师能锤炼追求强能育人

1.以营造书香校园引领教师

吕叔湘对阅读格外重视。就读伦敦大学时,吕叔湘选修的三门课程图书馆管理、参考书、分类编目均与阅读有着直接关系。吕叔湘在苏州中学工作时就经常在工作之余泡在学校的图书馆,在英国留学期间更是不列颠博物馆的常客。1931年,吕叔湘在北平医学院图书馆工作了一个多月。在苏州中学工作期间,兼任过一段学校图书馆主任。1973年至1986年,吕叔湘更是为丹阳县中学图书馆落成做出巨大贡献。吕叔湘对阅读的执着与痴迷无疑像火炬一样点燃了实小才情教师的阅读热情。学校营造书香校园,每年专程到南京购回大量书籍供教师阅读。在校内则明确教师的阅读量,开出书单,教师自主制定每年的读书计划,勤于笔记,组建读书团队,并举办相应的读书报告、读书沙龙与读书征文活动。我们拟订办公室文化公约,营造办公室文化氛围,每位教师自订一份教育杂志,学校配送一份教育杂志,大家将当月的杂志全部放在办公室的书架上,便于分享阅览。读书成了才情教师寄托情感、塑造情感、完美情感的美好时光,书籍成了才情教师始终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沃土,读书更是广大才情教师教育智慧生长、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的不竭动力!

2.以“实小校本研修中心”为平台提升教师

聘请成尚荣、高林生等特级教师、知名学者组成的顾问团参与学校的决策管理,指导才情教师的成长。实施特级教师顾问制、骨干教师引领制来整体提高才情教师团队实力。

3.以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为舞台锤炼教师

通过学术沙龙、推门听课、顾问听课、青年教师晚办公制度、教师讲坛、师徒结对等机制来激活教师自我成长的内驱力。通过各种大型教学展示活动、基本功与课堂教学比赛来激活人,培养人,提升人,成就人。

4.以“青蓝工程”为抓手培养青年教师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是学校文化弘扬和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实小扎实推进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教育,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各类基本功、课堂教学的训练、竞赛和展示,为青年教师搭舞台,压担子。引进激励机制,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与成才。

5.以党员工作室为平台培养才情教师团队

党员工作室因其政治性和专业性的双重优势,正在实小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小有张学伟语文工作室、艺术教育工作室、德育工作室、傅赟名教师工作室等工作室。充分发挥党员名师工作室的团队优势,培养骨干教师、名优教师,创特色,求成果,形成学术合力,提升教师的才情。

鸣凤课程:才情教师的锻造舞台

改革开放初年,中国百废待兴。作为语文界泰斗型人物的吕叔湘更是对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状况痛心疾首。1978年3月16日,吕叔湘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迫切问题》的文章,被语文界誉为新时期教学改革的“一声惊雷”。

这“一声惊雷”掀起的是课程的全面改革!吕叔湘的课程改革精神在丹阳实小的影响是深远的,丹阳实小课程建设的步伐坚定而执着。

20世纪50年代,试行10年一贯制学制改革;60年代,推行集中识字经验,开展落实双基研究;70年代,进行“六足岁入学小年龄班”、“提前写作班”试验;进入80年代,学校更是在课改之路上全面开花,进行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改进教法、学法”、“多元化教学结构”、“免试升学试点”、开办鸣凤艺校、创办寄宿制等诸多改革。此后,建设鸣凤课程,实施自能教育,进行了全面改革。

在课程改革中,才情教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使学校课程不断增值。在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中培养才情教师,将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教师培养的新常态。

(一)鸣凤课程的前世今生

传承发展,自主创新。实小的鸣凤课程也经历了一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点到面的漫长而坚实的旅程。

1981年,学校调整更名为“丹阳县实验小学”,进行了“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实践,开启了学校“自能教育”的先河。

20世纪90年代,实小在少先队方面通过‘辨评导’,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2001年起,实小则在德育方面致力于小学生“自能教育”的探索,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见思维和主动创造的能力与精神。

2005年后,学校紧抓课堂主阵地,局限于德育的“自能教育”向课堂延伸,开始了自能课堂的实践探索。

2006年,随着教育的发展和对“自能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入,学校将“自能教育”提升、拓展到各个领域,统领实小的整体发展,形成了今天的鸣凤课程体系。

(二)鸣凤课程的规划架构

学校围绕“自能教育”研制了《鸣凤课程规划》,构建了具有丹阳实小特色的课程体系:生活化的德育课程、校本化的学科课程、自主化的特色课程,实现了国家、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建构。

1.生活化的德育课程

学校教育,德育为先。坚持立德树人,实施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行得通、见成效的生活德育课程。通过校本教材落实课程,扎根于生活,凸显环境育人、实践育人、活动育人,着力于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基础道德素养和基础文明习惯。

2.校本化的学科课程

学校教育,学科为本。践行“自能课堂”理念,基于四个“有利于”(有利于满足学校“高位”发展需求,有利于挖掘学校优势资源,有利于完善教材体系,有利于培养个性化学生)先后开发了系列教材:《预习卡》(语数外)《小学语文教材整合》《新经典诵读》(一至六年级)《小学信息技术》《观赏植物》《少儿二胡初级教程》《电脑绘画》……校本教材大大丰富了学科课程的内容和形式,生活、世界、社会都成了学生灵动的大课堂。

3.自主化的特色课程

为满足孩子全方位、多领域求知的需要,增强课程的交互性和选择性,更加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专长特长,学校自主研发了“课程超市”,共有80多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有教师专门编写的教案。“课程超市”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活跃了学生的身心,学生学中玩,玩中学,兴趣得到培养,个性得到张扬,特长得到彰显。

(三)鸣凤课程的校本实施

《鸣凤课程规划》从自能课堂、“课程超市”和特色活动三方面予以校本化实施。

1.自能课堂

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自能课堂是致力于孩子自主能动学习活动的一种新型课堂。“自主、能动、高效、灵动”是自能课堂的价值追求;“实、活、乐、新”是自能课堂的显性特征。

2.“课程超市”

“课程超市”打破时空限制,让学生自主参与,做到文本与生活、课内与课外、知识与能力的三结合,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课程超市”在项目的设置上,尊重孩子的自我选择,依托教师个人特长,师生共同研发形成了语言类、艺术类、思维类、体育类、信息技术类、科技类等六大门类。在组织形式上,打破班级、年级界限,实现跨班、跨年级重新组班。按照校级、年级、班级三级维度成立校级组、年级组和班级组。教学形式呈现出外出参观实践、对话沙龙、名师系列讲座、专家讲堂、小课题研究、活动竞赛等的多元化格局。

3.特色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让学生在完成既定学业的同时自主选择,自觉锻炼,以期拥有一技之长。其一,开设鸣凤艺术学校,开展鸣凤艺术社团活动;其二,举行鸣凤才艺大赛及各类学科竞赛,门类丰富,形式灵活多样;其三,参加上级部门举行的各类比赛及演出、展示活动;其四,策划各类社会活动,如进社区演出、志愿者活动、庆“六一”电视晚会等。

自能课堂:才情教师的驰骋空间

鸣凤课程落实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课程的实施效能。课堂一分一秒的进程都需要才情教师来推动。在自能课堂的实践中,才情教师的专业在发展,才情在飞扬,价值在体现。

自能课堂是基于自能学习活动构建的一种新型课堂,是实小建设鸣凤课程、实施自能教育的基本平台,它致力于不拘一格地培养有自主发展能力的教师和儿童。

“实”(科学的课堂)、“活”(自主的课堂)、“乐”(快乐的课堂)、“新”(新鲜的课堂)是自能课堂的本质属性,教学要求层次化、教学过程活动化、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氛围民主化是自能课堂的外显特征。

(一)自能课堂的范式

“先学后教,评练结合”是自能课堂的教学范式,即在课前让儿童通过预习了解并钻研学习内容、查找相关资料、提出预习疑问(学习过程前移);课中以交流预习收获和疑问为起点,教师及时进行“二次备课”,针对教学重点及儿童的疑点展开教学,让儿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从而保证儿童以自己原有的经验为依托,积极消化、领会、体悟、构建新知;课尾对教学的知识进行适当拓展,对形成的能力进行及时提升,并让儿童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即实现“前有孕伏,中有突破,后有发展”的自能课堂。

自能课堂讲模式,但绝不模式化。在“先学后教,评练结合”的模式中充满一系列的变式,如先教后议模式、范例引路模式、小组协作探究模式、辨评导模式,等等。

在具体操作中,我们紧扣学科本质,找到了更加个性化的学科操作模式:

开放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触角延伸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立足于“趣味识字”、“教材整合”、“课外阅读”、“语文实践活动”等方面夯实语文学科建设。其一,合理整合,联系生活,联系活动,让教材展现出语文的魅力;其二,回归生活,开展“学拼音,认汉字,早阅读,练说话”四位一体的“趣味识字”教学,开展活动化习作教学;其三,鼓励探索,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其四,多渠道开展语文实践:举办语言文化节,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邀请家长进课堂,讲生活、谈事业、聊专长。

探索数学。从儿童出发,重构“现实性、探索性、价值性”的教学素材,重塑“开放、互动、对话”的师生课堂行为方式,重建“全面性、多元化、多样性”的评价方式。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教材、学生和实际,优化预习卡,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校本教材的开发和编写工作,逐步梳理与之相适应的系列教学方法。

情境英语。重情境,重情趣,重语感,重参与,重实践。加强对外学习交流,开展英语教学法、跨文化交际学、双语教学等方面的研究,不断完善一二年级的校本英语教材和三至六年级的英语情境教材。在课内外创设各种英语生态环境,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习得语言,激发表达欲望,在情境中提升运用英语的水平。围绕“关注学生学习兴趣(投入度),关注学生学习方法(自主度),关注学生学习水平(效度)”,不断完善英语评价体系。

魅力音体美。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眼光和艺术素养,锻炼学生强健的体魄和阳光健康的心理为目标,通过整合教材,选择具有学科特点、适合学生的课程资源进行体艺教育教学,让和谐音乐、健美体育、创意美术更具学科魅力,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美、体验美、享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自能课堂的变革

只有改变课堂教学行为,才能从实质意义上将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而自能课堂变革恰是才情教师发展的最好通道。自能教学行为作为一种多维互动性行为,包括教师的教、儿童的学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行为。自能课堂致力于这些教学行为变革的实践探索。

1.自能课堂上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

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受制于教育理念、教师才情、教学环境等多种因素。具体来说,就是应该力求做到以学定教,让教真正服务于学:

其一,针对学生课前预习对备课做个性化修改。备课是教师施教的先导,教师的有效教学,学生的有效学习得以实行的根基是教师的有效备课。具体来说,在备任何一节课之前必须经历集体的商讨,以确定共性的教学流程、教学环节以及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策略。重点是针对学生课前预习对教学设计做出富有实效的个性化修改。只有真正修改好教案才允许教师进入课堂施教。

其二,针对学生学习现状进行引导,作顺势运行。预习之后的课堂对教师课堂组织、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所获取的经验是粗糙的、肤浅的。而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又必须经历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的历程,所以此时扮演“教学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师的价值就体现在能在教学的关键处给予学生以恰当的引导、细微的点拨和精要的提炼,让教学真正走进“顺势而为,因势而导”的良性循环发展轨道。

其三,针对学生个体差异作业作层次化要求。适量、适度的练习是巩固新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提高的重要手段。为提高学生练习的有效性,重点狠抓作业设计环节,真正做到每节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的练习是教师经过周密思考、精心设计的,而且是有梯度、分层次的。

2.自能课堂上儿童学习行为的变革

变革课堂中儿童的学习行为就是要转变儿童的学习方式,其中的重点是教学重心前移,让学走在教之前。心理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有所熟悉,有所知晓,学习要求又在最近发展区的学习内容更有亲近感,也更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具备主动预习的意识,掌握恰当的预习方法,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结构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预习”为突破口,主动将教学重心前移,提高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增加学生的学习经验。

学校组织每个年级的骨干教师编制预习卡,相当于一份简洁明了的“学案”,即预习是引导学生以研究的方式展开对学习内容的探讨,展现自身的想法,展示心中的疑问。

3.自能课堂中师生互动行为的变革

自能课堂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和儿童组成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为此变革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行为对于真正构建自能型的课堂有着重要作用。其变革的主要内容包括营造有利于师生互动的环境氛围、情感因素;逐步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与环境互动等多维互动方式;培养倾听、接纳、争辩等互动的习惯、品质等。

(三)自能课堂的评价

课堂评价是促进课程规划不断完善,课堂教学不断优化的根本抓手。为此,实小就自能课堂建构了一整套立体的课堂评价体系。

1.建立课堂评价标准

实小结合课程标准、课程规划从理念、目标、过程、效果四大方面分22个小项,制定了课堂评价标准,把教育理念具体化、行为化,使教师明确努力方向,在备课、上课中做到有章可依。教师参照课堂评价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2.推门听课,实现过程性评价

实小逐步建立的推门听课制度,正成为促使教师注重常态教学的重要评价方式。通过推门听课发现教学典型,使优秀教师的先进做法得以推广;通过推门听课帮助教师寻找问题,逐步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督促课程规划在课堂中有效落实。

3.质量跟踪调研,实现总结性评价

每次期中考试以后,学校对教育教学上存在问题或者成绩突出的班级进行为期一周的跟踪调研,与教师一起分享经验、寻找不足,不断提高教师的课程执行力。

4.教科研一体化,实现“群体评价”

教科研一体化在执教者钻研教材、年级组老师和中心备课组成员共同研讨、公开执教的基础上,安排专门业务学习的时间,分学科或跨学科进行群体评价,让教师在群体智慧的碰撞中从教育科研的高度分享课程建设的成果,寻找更加科学的课程行进之路。

5.同课异构,实现“开放评价”

学校邀请特级教师与一线教师进行同课异构,提供不同学科课堂教学的现场,同时请相关的专家、兄弟学校的行家进行课堂教学评价;还经常和联盟学校进行同课异构活动,让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教师和学生对课堂进行评价。

总之,自能课堂在实现价值引领与自主建构的和谐统一中,让每位才情教师真正成为本色儿童价值的引领者、学习方法的提供者、未来梦想的放飞者。

本色儿童:才情教师的价值追求

丹阳实小的“本色儿童”与吕凤子倡导培养的“合理儿童”是一脉相承的。本色儿童即饱受鸣凤文化熏染的富有丹阳实小特质的儿童,他们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觉锻炼,自由发展,是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未来公民。

才情教师成就本色儿童。本色儿童的成长是才情教师发展的终极目标,也是检验才情教师价值的衡量标准。因此,才情教师在自身的专业发展中,在鸣凤课程的全面实施中,要发现儿童的成长足迹,探索儿童的成长规律,找寻培养儿童的有效路径,时时尊重与保护儿童的本真,与儿童一起设计未来。

(一)引导本色儿童自我管理做主人

才情教师通过个体或集体的组织形式,引导本色儿童从他律逐步走向自律,并使之内化为素质,外显为习惯,形成自我约束、自行组织、分工合作的自我管理能力,树立主人翁意识,成为生活的小主人。

1.完善自我管理网络,让本色儿童做学校的小主人

学校构建了德育处全面负责,班主任队伍为主导,全体学生为主体,学生之间互相监督、互相激励的学生自能教育管理网络。以班级为参赛单位开展“四好班队”创建活动,通过日积、周评、月比,使横向管理和纵向发展目标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实现本色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在班级管理中,才情教师组织建立了校警队检查制、班干部竞选制、轮值班长制、学生文明行为自评互评制、小电教员负责制。在课堂活动中,才情教师逐步完善了组长、小组长、组员的本色儿童课堂学习自我管理网络,有分工、有合作地参与讨论、操作、研究、学习,从而进一步激发和增强了本色儿童自主管理的意识,提高了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

2.沟通家校交流渠道,让本色儿童做家庭的小主人

学校每学期都举行“半日开放活动”,才情教师分多学科作优秀课堂教学展示。让家长进学校、进课堂、进办公室,了解孩子的精神风貌、学习生活,与才情教师形成育人共识。每周开展家校联系活动,直接会面式的交流让家长与教师以及孩子之间有了更深入的沟通和理解。“做父母小帮手”、“我为家庭出份力”、“小书房评比”、“亲子阅读”等家校联系活动,让本色儿童不仅在学校有自我管理能力,而且在家里也会自我安排生活时间和生活内容,成为家庭的小主人。

3.开展生活实践活动,让本色儿童做社会的小主人

每年春、秋季,才情教师都组织本色儿童进行“手拉手,走向大自然”远足拉练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们看社会变化,进行调查、采访。开展“错别字啄木鸟行动”、“污染源在哪里”等环保调查活动,让本色儿童进一步了解社会,增强了做“社会小主人”的社会责任感。

(二)引导本色儿童自主学习做能人

才情教师通过引导本色儿童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感受体验,逐步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并学会迁移运用。

1.让才情教师走进课程开发,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课程开发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内容,才情教师是本色儿童课程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才情教师紧密贴近本色儿童实际,通过有意引导、主动交往、平等对话,从而形成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使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创造过程,也就是“放大课程开发的每个环节,缩小课程实践的直接距离”。

学校主要通过课题研究来推进才情教师的课程开发,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自能学习”的内涵,即围绕一个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两种学力(夯实基础学力,注重发展性学力),体现三个为主(学生为主、自学为主、能力培养为主),力求将课题研究的理念转变为课堂教学环节、教学行为,开发学生持续发展的潜能。

2.让本色儿童走进个性化学习,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才情教师压缩统一组织学习的时间,腾出大量时间让孩子们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提倡个性化作业,规定每周三为“无学科作业日”,学生可以进行阅读摘录,家庭互访,网上查阅。学生有了自主支配的学习时间,还可以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鉴定、相互评价。

倡导个性化学习,学生凭借预习卡可以做到“四自”:自读,通过各种自学方式,读通教材,读懂教材;自探,让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相互探讨问题;自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练习,锻炼能力;自结,通过学习,学生自我总结评价,形成新的认识。

3.让自能课堂走进生活体验,培养自主学习情趣

自能课堂以生活为大背景,使课堂学习与本色儿童的生活经历、生活经验相结合。才情教师积极创设唤起孩子们愉悦投入探究的问题情境,在课堂中直面生活问题,体验生活过程,超越生活经验,提升生活积累,甚至可以根据自身个体特征、情绪状态等自主营造适合自己的学习情境,进行发展性、创造性的学习。

(三)引导本色儿童自觉锻炼做强人

才情教师通过生活德育引导本色儿童主动自觉地进行生理素质和心理品质的锻炼,从而培养强壮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初步形成做生活强者的意识。

1.开展系列主题活动,让本色儿童参与锻炼

其一是系列化校本综合实践活动。以年级组为单位,每学期两个主题,六年形成一个系列。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接触自然,认识自我,张扬个性,学会分享和合作,形成健全人格。其二是主题型大型综合实践活动。以学期为单位,举行科技节、艺术节、阅读节、体育节,两学年一个轮回,做到“三全”:全员参与,全学期进行,全学科覆盖。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使本色儿童参与到实践之中,成为自觉锻炼的发起者、参与者、交流者。

2.利用特色阵地资源,让本色儿童强化锻炼

特色阵地的建设不但能给本色儿童营造良好的自觉锻炼的教育环境,而且能拓展广阔的活动空间,提供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强化发展性能力的培养。

学校“鸣凤”电视台每周播出一次。播出的节目素材由孩子们自己去搜集、摄像、剪辑、播音,在节目制作的过程中,锻炼了他们收集处理信息、口头表达、书面写作等能力。另外,各班开辟了鸣凤园地、脚丫向前走、雏鹰展风采等栏目,引导孩子们选择奋斗目标,互相交流信息,体验成功的快乐,在体验中自主、能动、和谐地发展。

(四)引导本色儿童自由发展做新人

才情教师把本色儿童的潜能作为财富来开发。本色儿童能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能够自由地充满活力地发展,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地追求新的生活。

1.拟定自能教育阶段目标,让本色儿童有方向地发展

才情教师以本色儿童实践锻炼为出发点,围绕学生素质发展要求和身心特点,分年段拟定自能教育阶段目标。低年级以小组活动和个体活动管理、技能训练为主;中高年级以全体学生分工、合作,培养生存交往能力为主,让学生在延续的学习生活中常有新目标,朝着有创见、持续性开发潜能的方向发展。

2.营造宽松、民主的人文环境,让本色儿童有个性地发展

才情教师努力构建自然、清新、充满灵气的物质环境,营造自由、平等、互尊的人际心理环境,孩子们从被动走向主动。他们的认识不仅体现在“掌握”,更注重“发现”,亲自参加研究实践活动,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形成个性化的认知,在学习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发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发展。

3.开辟特色阵地,让本色儿童自由发展

让本色儿童充分张扬个性,展示才华,体验成功,必须为之搭建舞台,开辟阵地,提供选择的空间。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就开设了英语和信息技术课程。学校先后聘请了多位外籍教师加盟实小,营造了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自编的一年级到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材为保证每位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从小受到艺术熏陶,让孩子们具有艺术素养,低年级进行钢琴的启蒙学习,中年级开设民乐课程,还开辟了有音乐、绘画、书法、古筝、二胡等多门艺术课程供学生选择。特色阵地让孩子们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发展。学生的文艺节目多次在央视迎春晚会、省电视台、市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并屡获镇江市器乐演奏赛总分第一,丹阳市文艺汇演一等奖。在庆“六一”大型文娱系列活动中,实小面向社会成功承办“央视进实小——十二生肖卡通奥运会”和两届“鸣凤翱翔”电视庆“六一”晚会。学校的贡米同学已经成为电视台快乐女声栏目里最先成名的艺人。

四、研究成果

1.探索出才情教师发展新路

“文化发展学校”、“文化成就教师”已经成为丹阳实小办学的基本方略。在充盈着大师精神的鸣凤文化的熏染下,丹阳实小探索出一条才情教师发展的新路,即将鸣凤文化作为才情教师的精神家园,“求真能贱”作为才情教师的专业路径,用鸣凤课程搭建才情教师的锻造舞台,让自能课堂成为才情教师的驰骋空间,最后实现才情教师与本色儿童的共生共长,实现百年实小的教育复兴。

2.形成了德艺双馨的才情教师团队

目前,丹阳实小拥有一支富有热情、充满活力、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才情教师队伍,有特级教师1名,镇江市名校长2名,镇江市学科带头人6名,市以上骨干教师68人,中学高级教师45名。近年来,教师在省市、国家级以上赛课中获奖达316人次,共有200余篇学术论文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上海教育研究》等省级以上学术报刊上发表。《不拘一格降人才》《开放语文,放飞七彩梦》《孩子每天都是新的》等文集集中反映了实小近年来师生在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束益华、杭忠军等多位教师获得省、国家级荣誉,李成娣、顾红芬获得“全国优秀班主任”称号,参加了北京人民大会堂的颁奖仪式。

3.培养了品学兼优的本色儿童群体

“梧桐的果实,养育了凤凰;凤凰的汗水,浇灌了梧桐。”(摘自《丹阳实小校歌》)本色儿童在才情教师的培养下正茁壮成长。在学科知识方面,实小学生在历次知识质量测验中均名列前茅;在特长方面,每位学生都拥有一项特长;学生中涌现了一批佼佼者,每年都有20名学生被评为“双十佳之星”,上百名同学荣获吕叔湘奖学金,夏耘同学成为中科院小院士,夏松同学成为全国少年科学院院士,商磊同学成为上海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毛陆凡同学成为省少代会代表,潘成阳同学被评为江苏省首届百名美德少年……

4.铸就了丹阳实小的优质教育品牌

师生的共生共长铸就了丹阳实小的优质品牌。学校先后获中国名校600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信息教育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教科研先进集体、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等上百个荣誉称号,成为丹阳地区小学教育的首选学校。学校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的办学影响,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先后应邀到全国20余个省市出席各种学术论坛,做学术报告或展示课堂教学。学校吸引了全国各地教育代表团前来参观、学习和考察,近三年来就接待了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南京、新疆克拉玛依等地的30余批校长、骨干教师跟岗培训,并被江苏省行政学院定为培训基地。

梧桐树上,有凤来仪;梧桐树下,百鸟和鸣。当京杭大运河潺潺的流水从万善塔下又一次淌过,当京沪高铁上的列车再一次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当校园的钟声唤来东方的第一缕晨曦,丹阳实小的才情教师正在充盈着大师精神的鸣凤文化的引领下,踏上百年老校教育复兴的新的征程。

(徐留军 执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