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件多次指出,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创造性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这里的拔尖创新人才,我们认为至少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其成果要有原创性、对社会有重大推动作用,甚至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其次,在同领域或专业中具有领军地位,如院士、社科权威专家、有声望的企业家等。我们团队在2003—2007年承担的 “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和2011—2016年承担的“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与培养模式”两项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都聚焦于探讨创新人才的特点、关键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教育建议。最终,我们选取了34位自然科学领域、38位人文社会科学与艺术领域、33位商业领域等创新人才,他们都是社会所公认的杰出创造性成就的人才,通过他们所回顾的创造过程以及成长经历,我们发现并系统描述高创造力群体在心理特征、成长规律等方面的特点,最终揭示创造力的发展及实现过程,进而为人才培养、人才管理与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自然科学领域拔尖创新人才是指生活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在所在学科领域中做出了创造性成就并得到社会认可的科学家。这些成就既是他们自身创造潜能的体现,也积极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20世纪以来,中国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他们在不同学科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为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在当今高度重视科学对社会发展的驱动作用的背景下,探讨自然科学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团队的张景焕、金盛华等对自然科学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进行了实证研究。
通过对自然科学领域拔尖创新人才的研究,为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及教育科研管理提供关于人才成长规律的实证研究基础,从而为设计符合科学领域创新人才成长规律的教育与管理服务。
研究采用方法是访谈法。访谈研究的被试来自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和地学5个领域,包括两院院士以及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二等奖的科学家。本研究共访谈了34名科学家,其中男性32名;40岁以下的3人,41~50岁的7人,51~60岁的6人,61~70岁的8人,71~80岁的7人,80岁以上的3人;数学学科6人,物理学科8人,化学学科6人,地学学科7人,生命科学学科7人。
访谈主体设计主要是让科学家讲述自己最有代表性的科学研究工作的研究过程,同时让科学家谈对他们的成长以及进行创造性活动具有影响的重要生活事件,并说明这些事件对创造活动的意义。
1.科学创造人才的心理特征
界定重要心理特征时采用的标准是:某一特征的出现频次不少于总人数的25%。编码后的结果显示共有26项心理特征符合该标准。按重要程度排序分别为一般智力强、勤奋努力、内在兴趣、研究技能与策略、洞察力、坚持有毅力、有理想有抱负、愉快感、发现问题的能力、专业素质与功底、独立自主、积极进取、注意吸收新信息、愿意尝试、自信、系统的研究风格、思维灵活变通、乐于合作、冒险性、思维独特新颖、综合思维能力强、知识广博、联想能力强、开放性、分析思维能力强和寻求规律的倾向。对26项特征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抽取了5个主成分,分别命名为:内部驱动的动机、问题导向的知识构架、自主牵引性格、开放深刻的思维与研究风格以及强基础智力。具体维度见表8-1。
2.科学创造者的概念结构
了解了科学创造者的心理特征后,需要进一步回答的问题是:科学家做出“创造性成就”与“一般成就”是否具有明显不同的心理特征?30位科学创造者回答了由30个词构成的“科学创造人才重要心理特征调查表”。研究使用多维尺度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表8-1 科学创造者的主成分分析
(1)创造性科学成就及一般科学成就中重要的心理特征
所有科学家都认为做出创造性成就需要许多重要心理特征。勤奋努力、有理想有抱负、内在兴趣、积极进取、思维综合能力强、专业素质与技能、注意吸收新信息、自信、乐于合作、思想独特有新意、坚持有毅力、善于发现问题、富有洞察力、开放性、分析能力强、独立自主、知识广博这17项特征是重要的特征。而当科学家在做出一般成就时,最为重要的心理特征有2项:勤奋努力和坚持有毅力。
(2)科学创造人才关于创造成就的概念结构
科学创造人才在评价各个心理特征在科学创造中的重要意义时使用的概念可划分成两个维度,每一维度都有正负两个方向,第一维度命名为“成就取向/内心体验取向”,其正向是积极追求成就的心理特征,负向为注重内心感受的心理特征;第二维度为“主动进取/踏实肯干”,其正向为“主动进取”,负向为“踏实肯干”。具体包含的心理特征见表8-2。
表8-2 科学创造人才关于创造心理特征的维度
续表
(3)科学创造人才关于一般成就的概念结构
对科学创造人才取得“一般成就”的心理特征同样进行多尺度分析,发现它也由两个维度构成:第一个维度是“成就取向/内心体验取向”,正向是“成就取向”,负向为“内心体验取向”;第二个维度是“知识/动机”,其正向为“知识”,负向为“动机”。具体包含的心理特征见表8-3。
表8-3 对“一般成就基础”的进一步分析
续表
将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创造成就”的概念结构与关于“一般成就”的概念结构相比较,相同之处体现为,二者的第一个维度基本相同,都是“成就取向/内心体验取向”。但在“成就取向”的构成上既有共同成分,也有不同成分。最大的不同体现在第二个维度,创造成就概念结构的第二个维度是“主动进取/踏实肯干”,一般成就的概念结构却是“知识/动机”,二者没有任何共同成分。
3.科学创造力的影响因素
对影响科学创造人才成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十个主要的影响因素,分别为中小学教师的作用、导师的作用、父母的作用、科研环境氛围、成长环境氛围、大学教师的作用、青少年时爱好广泛、挑战性的经历、交流与合作以及多样化的经历。进一步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了3个主成分,根据每个主成分所包含的心理特征,分别命名为早期促进经验、研究指引和支持、关键发展阶段指引。具体见表8-4。
4.科学创造人才的成长阶段
通过对我国科学创造人才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出,科学创造人才的发展大致经历5个基本阶段:自我探索期、才华展露与专业定向期、集中训练期、创造期和创造后期。
表8-4 科学创造人才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1)自我探索期
该阶段以当事人从事各种探索性活动为出现标志,以确定自己的兴趣以及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为结束标志。该阶段对创造人才成长起作用的人主要是父母与小学教师,作用方式是创造宽松的探索和教育环境,使当事人能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获得成功的乐趣。同时也帮助养成良好习惯,激发好奇心,奠定人生价值观的基础。
(2)才华展露与专业定向期
经过前期的广泛探索,当事人逐渐将兴趣集中于探索某一方面。这可能是由于他发现这方面的学习能给他带来更多的快乐。愉悦的情感与对自己优势才能的发现共同促使当事人确立自己的主攻方向。
(3)集中训练期
该阶段重要他人是大学阶段的教师和硕士、博士研究生阶段的指导教师。大学阶段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使学生了解到学科的意义与前景,为学生奠定专业基础。硕博士期间导师的作用是使学生获得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研究技能,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策略,开始进行一些有意义的研究工作;同时通过学习和研究工作,更加坚定了专业方向,热爱自己的研究工作。
(4)创造期
该阶段以发表一系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标志,最后做出具有代表性的创造性研究成果。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当事人形成了对本学科研究的整体把握,形成了对自己所在学科的品位、学术理想和学术追求。该阶段如果研究者来到一个适宜的学术环境中,有著名导师或研究者的指导与影响,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就会出现。
(5)创造后期
该阶段研究者的工作精力大不如前,但对科学研究有丰富的经验,有人经过短暂的调整之后,还可以继续做出创造性的成果,但是大多数人主要把精力投入到培养学生上,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换成实际的产品,从事研究的具体开发工作。
科学创造人才重要的心理特征可以分为五个维度:内部驱动的动机、问题导向的知识构架、自主牵引性格、开放深刻的思维与研究风格、强基础智力。其中内部驱动的动机包括有理想有抱负、积极进取、内在兴趣和工作中的愉快感;问题导向的知识构架包括专业素质与功底、研究技能与策略、知识广博、愿意尝试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自主牵引性格包括勤奋努力、乐于交流与合作、坚持有毅力、独立自主和自信;开放深刻的思维与研究风格包括开放性、思维独特新颖、思维灵活变通、洞察力、系统的研究风格;强基础智力包括一般智力水平、综合思维能力、分析思维能力、联想能力。
科学创造人才关于科学创造成就的概念结构是二维的,分别是“成就取向/内心体验取向”和“主动进取/踏实肯干”。取得科学创造成就的重要特征是“成就取向”和“主动进取”。
影响科学创造人才的主要因素可以分为三类:早期促进经验、研究指引和支持以及关键发展阶段指引。其中早期促进经验包括父母的作用、成长环境氛围、青少年时爱好广泛、挑战性的经历与多样化的经历;研究指引和支持包括导师的作用、科研环境氛围和交流与合作氛围;关键发展阶段指引包括中小学教师的作用和大学教师的作用。
以科学创造人才在不同阶段中的主要活动为标志,根据科学创造人才在知识积累、情感发展和才华发展的进程将科学创造人才的成长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自我探索期、才华展露与专业定向期、集中训练期、创造期与创造后期。
人文社会科学与艺术领域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文明进步,增强了人类的精神力量。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自然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科学;而社会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科学,不仅要研究社会,还要研究由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应用所引起的社会问题,研究社会和自然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马瑞萍,2008)[27]。因此,对于人文社会科学与艺术领域拔尖创新人才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社会价值。以往对于社会和艺术领域创新人才的研究未能将人格特征与成长历程综合起来,且研究方法多立足于历史测量学的角度。我们团队的王静、金盛华等以38位人文社会科学与艺术创造人才为被试,通过结构化访谈与半结构化访谈相结合,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全面分析其心理特征及影响因素。
对人文社会科学与艺术领域创造人才的研究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探究人文社会科学与艺术创造人才的特征及其成才机制,为培养人文社会科学与艺术创新人才提供了借鉴意义,为提高自身的人文与艺术气质提供重要启示。
本研究选定的创造人才分两类,一类是人文社科创造者,主要指从事人文社会领域相关学科研究,并在其领域取得了独创性成果的人员;另一类是艺术创造者,主要指社会认可程度较高,有一定的为世人所瞩目的作品和成就。被试选择考虑的条件有:①在所在的领域必须有所创新;②目前仍然活跃在所在领域;③从事相关工作20年以上。最终收集到38人的访谈资料,其中艺术领域专家22人,社会领域专家16人;6位女性,32位男性;41~50岁的10人,51~60岁的8人,61~70岁的6人,71~80岁的10人,80岁以上的4人。
本研究以质性研究的思路为主,通过访谈,期待被试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追溯被试有创造性成就的产生过程和自身成长经历;同时采用人格特征自评问卷,获取被试对创造过程中的核心人格要素的反身认知。
1.人文社会科学与艺术创造人才的心理特征
(1)人文社会与艺术创造人才的思维特征
对访谈资料编码后发现,人文社会与艺术创造人才的思维特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思维的特点:涵盖思维的系统性、思维的综合性、类比迁移能力、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连续性、思维的对比性、目标明确、求新求变、想象、被激发性、精确性、辩证思维、多向思考、敏锐。
思维的形式:围绕特定目标的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形象具体思维。
此外,还包外围辅助因素,如天分和兴趣;思维的核心因素是瞬间的突破。
该结果表明,创造性思维特征是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瞬间的突破是创造性思维最核心的要素,是创造的关键步骤。连续不断的思考和坚持的投入最终都会以瞬间的思维突破作为创造的巅峰状态表现出来。另外,创造性思维还有外围的影响要素,即天分和自身的兴趣。虽然天分和兴趣不是思维本身的特征,但却影响思维的整个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造性观点的产生。
(2)人文社会与艺术创造人才的人格特征
对访谈资料编码后发现,人文社会与艺术创造人才的人格特征可归纳为两个核心类别:积极的自我状态、良好的外界适应力。其中,积极的自我状态包括坚持、投入、完美倾向、有抱负、有责任感、迎难而上、挑战不服输、平衡、执着、沉着、勤奋等特征;良好的外界适应包括计划性、淡泊名利、严谨、目的性、自信、独立性、反思、强执行力等特征。详见表8-5。
表8-5 人文社会科学与艺术创造者人格特征出现频次及排序
2.人文社会科学与艺术创造人才概念结构
请30位人文社会科学与艺术创造者回答了由111个词语(包括3个测谎题)组成的人格特征形容词自评量表。各个词语分成三个层次:纯正向特征、偏正向特征和偏负向特征。根据这些创造人士的回答,有45个对于他们创造性成就至关重要的核心特征词。采用Q型聚类分析对这45个核心特征词的结构进行聚类,参考已获得的人格特征的研究结果,最终选择聚合成4类的结果,分别命名为:独立、积极自我状态和有效心理功能、可靠外界结合与成熟的自我把握以及满足。详见表8-6。
表8-6 核心人格特征聚类分析结果
3.人文社会与艺术创造人才的影响因素
研究者的系统分析和研究分别揭示了关键事件与重要他人对于人文社会科学与艺术创造者发展的具体影响。
(1)成长过程中关键影响的事件
研究者运用质性研究中的分析方法最终获得6个成长过程中关键影响事件的核心类别,分别为文化环境(文化事件、自由竞争的外在条件、生活经历的积累、传统文化影响),时代特征(“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大事件的影响、改革开放),系统教育(早期专业启蒙、中小学的教育、大学的教育、出国留学),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式、家庭的经济条件、家庭的文化条件),自身因素(兴趣的早期表现、优秀体验、天生的给予、争取、合作、多元知识背景)和人生际遇(人生信念产生的偶然事件、进入领域的偶然事件、发展阶段的偶然事件)。
进一步分析结果发现,受访者提及的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中最多的是与系统教育相关的事件,其次分别是时代特征、自身因素、人生际遇、文化及家庭环境。详见表8-7。
表8-7 人文社会科学与艺术创造者成长关键影响事件频次及排序
续表
六大核心类别及其概念词包含了从个人自身到教育、家庭、时代以及机遇等对个人发展与成长具有至关重要影响的因素,这些因素组成了一套全面而完整的生态系统体系。
系统教育是指从一个小孩子在家中受到的熏陶开始,直到走上工作岗位的初期为止,包括启蒙教育、大学教育、中小学的教育、出国留学。系统教育在一个人取得创造性成就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启蒙教育发生在儿童还不具备验证知识的能力时,他们忽略证明的过程,只能简单记住知识的结果而加以应用。当儿童提出问题时,作为启蒙的人,不论是老师还是父母,如果能够耐心倾听,因势利导,鼓励其大胆质疑,积极去观察、发现、探索,就能激起他们对知识获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启蒙教育的非强制性不要求孩子一定完成某个目标,也不要求为特定目的去学习。孩子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产生了极强的兴趣,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大学正统教育是创造的基本训练,38位受访的被试中,无论经历过什么样的时代,都是从系统的大学教育中走出来的。有一位没有进过正式的大学校门,但是进入了当时国家一流的文艺团体,受到了正统艺术院校教育的熏陶与影响。
在系统教育中除了知识与经验的积累,还有对于中小学自由开放、多元化教育的回溯。例如,“学校民主开放思想”“中学老师教会了学习,还教会了锻炼身体”“功课少,自由探索”“参加多种活动,在学校演话剧”等。
在所有影响事件被提及的比例中,出国留学的影响被提及的比例占6.11%,排在第六位。可见出国对于一个人创造性成就的取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时代特征的影响作用排在系统教育之后,名列第二。这种影响是全方位的,它可以影响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世界观的形成。更为重要的是,本项研究受访者的专业领域大都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他们的创造大多来源于生活的体会和感悟,因此时代特征中大的政治事件都是他们进行创造的第一手资料,是他们创造的源泉。在所有的事件中,作用最为突出的是“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自身因素是外在家庭、环境、文化等因素发挥作用的内因条件。兴趣与天分对其领域选择具有重要作用,如果一个人在早期就表现出对某一领域的兴趣,同时又具有独特的天分,那么他在这一领域必然会发展迅速、出类拔萃,为进一步取得创造性成就做好铺垫。同时,一个人从小一直到步入领域初期如果获得优秀体验,根据镜像自我理论,个体在别人对自己的赞美和认可中获得了快乐和满足感,逐渐在成功中找到自信,形成高的自我效能。这种良好的自我状况又会激发个体进一步追求更高成就的欲望,从而有了创造的前提条件。
虽然偶然的际遇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但是一个人的成功大多数又离不开特殊的人生际遇,他在一个人的成功中也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在36位受访者中,将机遇列为对自己或是某项成就有着关键作用的人占11.5%(一个中等水平的比例)。
很多研究都提出一个人的创造性成就不仅仅依赖天赋、个体的努力、内在的动机或是其他人格特质,还要考虑社会环境各个要素对其产生的影响。在本研究中此结论得到了验证。这里的环境更多的是考虑一个人所处的团体环境,本研究得出的环境要素包括几个方面:自由竞争的外在条件、生活经历的积累、传统文化影响、文化事件。
在本研究提取的6个核心类别中,家庭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家庭对于个体创造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家庭教养方式、家庭良好的经济条件和文化条件三个方面。父母民主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体会到自由的感觉,这种自由的体验为每个人日后的创造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这一点在访谈文本资料中多次被提到。良好的家庭经济状况,能够使受访者接触到更广泛的知识、更全面的教育。尤其是很多受访者都提到较高的英语水平使自己日后能够站在领域的前端,比别人赢得更多的机会,而这一点恰恰和良好的家庭经济条件无法分开。家庭中的文化氛围,如父母或是祖辈较高的文化水平或知识素养、家庭中的大量藏书、家庭人际关系、父母的做人态度等这样一些无形的文化条件要素对于一个人的影响作用更为重大。很多影响都是在潜移默化中潜入人的内心,固化到子女的性格当中,对其日后取得成就发挥重要作用。
从六大核心因素的现有数据分析来看,似乎家庭环境是占比最小的因素,但是仔细分析各要素及其构成,发现早期专业启蒙占6.87%,兴趣早期表现占1.53%,加上家庭环境自身的10.7%,家庭因素占比可达19.1%。因此,总体来说,家庭环境有关因素是六大核心要素中是除系统教育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2)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
出现在受访者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对他们自身的成长发挥了不同的作用。研究者采用开放编码和主轴编码同时进行的方式,对访谈文本进行了深入分析。受访者在访谈过程中提到的对自己有重要影响的具体对象和类别对象共有20种,本研究将这20种被提及的人物加以归纳,获得6个核心类别,包括政治人物,思想引领者,虚体人物(著名科学家、书籍),教师(名师、中小学老师、大学老师、工作中的领导或老师),家庭成员(父母、兄弟姐妹、子女、爱人、爷爷辈),社会交往中的他人(邻居、同行、合作者、同学)。
进一步统计20个影响源出现的频次并将频次求和,得到人文社会科学与艺术创造者成长重要他人频次及排序。统计结果发现各核心类别出现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教师、家庭成员、社会交往中的他人、虚体人物、政治人物、思想引领者。详见表8-8。
教师与家庭成员的影响作用最大、最持久,此外,业内人士也是创造性成果产生的重要影响源。这几类重要他人,除政治人物以外,对被试的影响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同时对被试的多个方面都产生影响。
教师对创造人才的影响处于最重要的地位。与其他影响源作用不同的是,教师的影响常常是系统和长期的。一个人的成长要经历不同的阶段,但是任何人都必须在特定时期接受学校教师的系统培养,这一点任何领域的创造者都不例外。教师对于人文社会科学与艺术创造者的影响作用居于第一位,并且是高度综合的。他们的作用可以广泛渗透到激发、启蒙、引领、规范、赞赏、参照等多个方面。
表8-8 人文社会科学与艺术创造者成长重要他人频次及排序
在教师中,大师级人物对于人文社会科学与艺术创造者的学业成长、做人,以至信仰追求的影响都是很大的,与大师级人物直接接触,包括听课、听讲座,或有幸成为这些大师的弟子,都可能与人文社会科学与艺术创造者的成功和创造性成就发生实质关联。这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名师出高徒”的千古名言。在这里,名师提供了一种环境,也提供了一种参照,使得创造者从自我定位开始就赢得超越的优势。
从具体的影响机制分析,首先,优秀的教师可以提供一个良好的专业资源,为学生专业的积累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这些教师在研究方法上往往胜人一筹,学生可以相应地得到最为直接的训练。其次,优秀教师提供的指导能够使受访者直接站到领域前沿,更容易帮助其把握研究方向,找准突破点。优秀教师带来的良好环境和氛围,能够推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还有一点不能忽视,那就是优秀教师,特别是名家大师的无形魅力更容易激发学生、带动学生。最后,教师的作用还体现在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行为以师为镜等方面。
父母受访者提到父母对自己影响的频次仅次于领域内教师,居于第二位。父母对孩子早期生活的影响,直接影响着孩子未来的成就,这已经被很多研究证实。奇克森特米哈伊通过对美国杰出人士的研究,发现高成就者的家庭大多平等地对待子女、尊重孩子,家庭教育主要是以鼓励孩子为主。本次访谈的结果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父母营造的开放民主、充满爱的氛围,以及父母为人风格、尊重知识的态度,都对受访者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且这种影响直接延伸到了他所在专业领域的研究。
比较父母影响的大小可以发现,母亲对孩子的影响略大于父亲。母亲的影响多数是通过具体行为来实行的,主要影响其人格特征,教会了孩子具体的行为和态度;父亲的影响则更多体现在信仰和做人态度上,通过无形的方式发生影响。研究结果还表明,家庭浓厚的知识氛围、艺术积淀、精神层面的高追求,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谷传华等人对我国近现代社会创造性人物的早期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获得了类似的结果。
奇克森特米哈伊除了提出了父母对于创造性人才有着重要影响以外,还提出了另外一个重要影响源——业内人士,或者叫作学门(field)、守门人(gatekeeper)。他们是各个领域的评判者,只有有幸接触到这些业内人士,被这些学门赏识,已有成就才有可能在这个领域被认可,从而更好地激发创造性成就的取得。实际上“守门人”并不限于各个领域的专业评判者,很多其他人事实上也充当着这种角色,如专业领域的教师,基金会的资金提供者,甚至同学同行,都有可能提供机会,发挥实际上的“学门”作用。他们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在不同程度上帮助受访者在领域内寻找到机会,获得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支持。
对各类重要他人的影响机制的具体分析还发现,对于这6类影响源,除政治人物的影响作用限于影响信仰建立以外,其他5类影响源的影响作用都是多重的,即每一类影响源的作用并不是单一的,而是一种影响源同时起着不同的作用,由此形成了如下影响源影响作用的重叠模型(见图8-1)。
图8-1 不同影响源作用重叠模型
其中最重要的是虚体人物的作用。在这里虚体人物主要指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和书籍。本研究发现很多人多次提及一些著名科学家对自己的重要影响,这些科学家对受访者树立科学信仰,建立追求科学精神的决心,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人文社会科学与艺术创造者对于书都是情有独钟的。他们认为,书籍可以开阔眼界,看书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
社会交往中的他人也在各个方面影响着人文社会科学与艺术创造者的发展和成功。不少受访者都提及社会交往中他人对于自己成长的启蒙作用,影响之大甚至可以排到对自己产生最重要影响的三人当中。密切交往对象是多种多样的:邻居家姐姐(哥哥)专业启蒙;堂兄的榜样力量;中学老师倡导新思想,对自己影响很大;小学老师的高期望;外婆或外祖父的早期领域启蒙承担了启蒙者的角色。他们的作用或者是使受访者接受了相关领域最早的专业启蒙教育,或者引导受访者建立了献身科学的决心。而最早的启蒙作用往往是无意识地发挥作用的,只有当受访者追溯往事时,才发现它的价值和作用。
人文社会科学与艺术创造者的思维过程中思维特征的系统结构以瞬间的思维突破为核心,依托创造性思维的突出特点,以思维的形式为主要载体,外围受到天分和自身兴趣的影响。人文社会科学与艺术创造者的人格特征有坚持、投入、有抱负、迎难而上、淡泊名利、严谨、挑战、勤奋、自信、独立性、平衡、执着、计划性、完美倾向、责任感、目的性、强执行力、沉着、反思19个。从大的分层上看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分别是积极的自我状态和良好的外界适应力。创造者的人格特征中非常强调个体的独立性这一特征。
人文社会科学与艺术创造者对自身人格特征的概念结构可以分为四个类型,分别是独立、积极自我状态和有效心理功能、可靠外界结合与成熟自我把握、满足。与人文社会科学与艺术创造人士自身特点符合程度最高的特征被称为纯正向特征,结果表明,独立、自信、诚实、爱思考、有爱心、坦率、开放7个词语构成这个层次。
人文社会科学与艺术创造者成长的关键影响事件主要有6类,按重要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系统教育、时代特征、自身因素、人生际遇、文化环境、家庭环境。影响最重要的是可控的教育要素,即系统的教育。人文社会科学与艺术创造者成长的重要他人主要有6类,分别是教师、家庭成员、社会交往中的他人、虚体人物、政治人物、思想引领者。其中最为重要的三个影响源按照重要程度序列依次为:领域内教师、父母和虚体人物(书籍)。
民营企业家,尤其是创业型民营企业家,是打破现有均衡的创新者,他们带领企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善于发现并抓住机会、愿意承担风险,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实现企业成长或变革。他们是商业领域的创新人才,在调配企业资源、主导企业决策、决定企业创新行为中起关键性作用。因此,我们团队的贾绪计、林崇德等对商业领域杰出民营企业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加强民营企业家创造性的研究,探索影响民营企业家创造性的关键因素,有助于为增强民营企业家的创造性、营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的环境和氛围、培育和造就更多优秀的民营企业家提供重要启示。
本研究的访谈对象是“杰出创业型民营企业家”。为了保证选取的创业型民营企业家是“杰出”的,我们确定的标准为:民营企业家的企业创立时间至少在7年以上,且企业的利润在同行业同等规模企业中处于前20%。杰出创业型民营企业家作为企业的主导者。考虑到我们的研究更关注企业家的创造性,而成功创业无疑是企业家创造性的集中体现。因此,我们主要采用民营企业家创业成功的企业名称及所在的行业作为标准,因为这也是民营企业家做得最成功、最为自豪的企业。
访谈对象来源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2013年、2014年全国富豪排行榜中属于自主创业成功的民营企业家;二是通过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山东省商会、驻京办或相关领导的推荐,按照既定标准选取,共获得240名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杰出创业型民营企业家的推荐名单,这形成我们研究的备选对象。然后邀请一位企业家和一名创造性研究专家对240位民营企业家的创造性成就做评定,最终根据评定结果选取60人作为正式的潜在访谈对象。
研究人员给60名合乎要求的潜在访谈对象发邮件或打电话,说明研究目的,恳请他们能够接受访谈。但由于各种原因,共面对面访谈了33名企业家。他们中既包括财富榜排名前十的创业型民营企业的董事长,全国排名前四的电商的董事长、上海最大的建筑企业之一的总经理等,也包括领导小型但效益非常好的新兴科技公司的杰出企业家。其中小型企业9个(27.3%),中型企业13个(39.4%),大型企业11个(33.3%);男性28人(84.8%);年龄在30~40岁的12人(36.4%),40~50岁的9人(27.3%),50岁以上的12人(36.4%)。
1.民营企业家创造性特征的频次分布
研究在资料编码的基础上,获得了民营企业家强调的创造性特征出现的频次。为突出比较重要的创造性特征,对“比较重要”做了界定,即以某一特征出现频次不少于5次作为入选标准。按照该标准,民营企业家的创造性特征分别有:坚持性、德行修为、有理想和抱负、全局思维、责任心、勤奋、胸怀宽广、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自信、知识广博、感染力、终身学习、冒险性、沟通协调、机会识别、执行力和独立自主(见表8-9)。
表8-9 民营企业家创造性特征的频次分布表(N=33)
2.民营企业家创造性特征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为探索创业型民营企业家创造性特征的心理结构,采用二分变量的探索性因素考察分析其创造性特征的潜在心理结构。在研究中,根据企业家在访谈过程中是否强调某一特征,将每个特征分成两类:0(未强调)和1(强调)。如果某一特征被同一位企业家在不同情境中多次强调,也记为“1”。
传统线性因素分析模型拟合二分变量会扭曲变量的潜在结构,导致错误的因素分析结果。稳健加权最小二乘法采用对角加权矩阵的加权最小二乘法,并采用均值—方差校正卡方检验,这是二分变量因素分析的最好方法(T.A.Browne,2006)[28]。因此,本研究采用稳健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因素旋转的方法采用的是GEOMIN斜交旋转法。在确定因素数目时,研究者并没有按照对连续性变量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时,以特征值大于1作为确定公因素数量的标准。我们主要的参考标准是:①公因素的特征值大于2;②每个因素至少包括3个项目;③理论上容易解释。根据这些标准,最终确定了4个公因素。其中,公因素1可以解释方差总变异的19.51%;公因素2可以解释方差总变异的15.88%;公因素3可以解释方差总变异的14.50%;公因素4可以解释方差总变异的12.14%。四个公因素共解释方差总变异的62.03%。
表8-10 因素分析结果
续表
从表8-10可以看出,第一个公因素包括知识广博、全局思维、创新思维、沟通协调和坚持性五个特征。由于这些特征都在个体创造性的产生和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因此命名为“创造性基础素养”。第二个公因素包括终身学习、机会识别、自信、团队合作和执行力五个特征。由于这些特征更多地与创造性观念或产品的获取以及执行过程有关,因此命名为“创造性技能与品质”。第三个公因素包括勤奋、德行修为、责任心和胸怀宽广四个特征,这些主要与个性品质等有关,因此命名为“个性与品德”。第四个公因素包括冒险性、独立自主、有理想和抱负和感染力四个特征,这些都具有明显的驱动力特征,因此命名为“创造性驱动”。
3.民营企业家创造性的促进因素结果分析
表8-11 民营企业家创造性的促进因素编码结果
民营企业家提及的对创造性有促进作用的因素,整理结果见表8-11。这些因素包括:①家庭因素。无论是出身家庭富足还是家庭贫寒,都有可能成长为杰出民营企业家,这说明,虽然家庭起点不同,都以不同方式促进个体创造性发展。家庭中最重要的是父母,父母通过塑造良好的支持性环境和刺激性环境,促使孩子主动探索世界,发现自己的兴趣,这对于孩子主动性、创新精神的培养非常有帮助。②中小学教育。企业家主要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激励、赞赏和支持,增强了自己学习自我效能感,从而在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③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影响主要通过大学教师的角色榜样、激励和赞赏等实现。④丰富的职业经历。有42.42%的企业家表示,以前的职业经历对自己的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而且自己当前的商业领域通常与创业前的工作密切相关。⑤时代特征和国家政策扶持。国家或政府的鼓励和扶持,既为企业家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性环境,又在一定程度提供了创新创业所需要的资源。⑥伯乐和贵人的扶持。39.39%的企业家提到伯乐和贵人对自己的扶持和帮助(尤其在创业阶段)。这种扶持主要体现在:作为业内人士/“守门人”角色,通过提供重要市场信息,让企业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协助评估创业的优势或劣势,以及成功的可能性,从而影响企业家是否会进入该领域内创业;为企业家提供创业或创造性发挥所需要的资源。⑦良好的社会网络。这里包括与朋友的关系、与客户(上下游经销商)的关系、与家庭的关系、与政府的关系。⑧团队与组织文化。27.27%的企业家谈到团队与组织文化的重要性。⑨市场需求。27.27%的企业家提到市场需求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市场需求会起到决定你是否有资格继续留在市场竞争大潮中,即“守门人”的角色。⑩机遇。39.39%的企业家强调机遇的重要性。
4.民营企业家创造性的阻碍因素结果分析
在访谈中,企业家不仅谈及对创造性有促进作用的因素,也谈到阻碍企业家创造性的因素(见表8-12)。归纳起来,阻碍企业家创造性的关键因素就是缺少资源,或者说缺乏良好的企业发展生态,主要表现为:①缺少人才资源。如何招募到合适的人才,如何组建高效的企业团队,有12位企业家(36.36%)在访谈中提到。他们认为,缺少人才,缺乏有凝聚力的团队,是影响创造性的重要因素。②缺少资金,缺乏好的融资平台等问题。有8位企业家(24.24%)在访谈中提到。③法制不健全。有8位企业家(24.24%)在访谈中提到,目前我国法制不健全,对企业家有歧视;同时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维护企业创新的活力。④职业压力大。有5位企业家(15.15%)在访谈中提到,企业家的职业压力大,他们需要承受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创造性动机等。
表8-12 民营企业家创造性的阻碍因素编码结果
5.民营企业家创造性发展阶段划分
创业型民营企业家创造性的发展阶段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创造的过程。我们将对科学创造人才创造性的发展分为自由探索期、才华展露与专业定向期、集中训练期、创造期和创造后期。我们在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以往研究对创造性人才发展阶段的划分,将创业型民营企业家创造性的发展划分为自由探索期、领域定向期、才华初现期、才华绽放期四个阶段,其中在后两个发展阶段,企业家创造性的发展与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息息相关。不同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有不同的发展任务,且受不同因素的影响。
(1)自我探索期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良好成长环境氛围的塑造、榜样作用的引领等,塑造个体的道德品质或创造性人格,如诚信、独立性、兴趣等。年龄大约为出生到正规基础教育阶段的结束,由于时代、家庭条件等的不同,正规教育的结束时间不一,多数是高中毕业。这一阶段的探索不一定与日后创业或者经商有直接关系,但却为以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心理准备。在该阶段,影响创造性的关键因素有家庭因素(尤其是父母的作用)和中小学教育(尤其是中小学老师的作用)。
(2)领域定向期
在该阶段,主要是领域知识的获取和运用,以及从事该领域的动机的激发。这些领域知识一方面来源于大学的专业教育,另一方面来源于企业家的实践经验,有6名企业家(18.18%)表示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做小生意,为自己挖了“人生第一桶金”。除此之外还来源于创业前丰富的职业经历,而且企业家创立的企业都与自己过去从事的行业有关。这些经历,是企业家习得领域知识、获得相关资源的途径之一,这些都为企业家创业或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和可资利用的资源。在该阶段,重要的影响因素有高等教育(尤其是大学教师)和丰富的职业经历。
(3)才华初现期
在该阶段,企业家的创造性突出表现为在适当的时机做适合自己的事情,从创业的角度讲,就是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寻找、识别市场机遇,并整合已有资源牢牢抓住机遇,使自己的想法得以实施。至于具体表现形式则可能是自主或合伙开创新企业,也可能把国有企业转变为创业型企业。就创业动机而言,有为了经济利益,改善自己和家庭的生活条件;有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主动挑战自我;有不喜欢为他人工作的;有受到家庭影响的等。不管初始动机如何,都不影响他们创业才能的展现。在该阶段,企业家要有深刻的洞察力,围绕市场需求开展技术创新、产品/服务创新等;要有人格魅力,能感染身边的人,使他们愿意相信你,愿意追随你,愿意为企业未来的美好愿景而奋斗;要有一定的关系能力,能为企业争取各种发展所需的资源。从该阶段开始,影响因素的多元化、重叠化趋向越来越明显,访谈中发现的主要因素有时代特征、国家政策的扶持、伯乐和贵人的扶持、良好的社会网络以及机遇。
(4)才华绽放期
在该阶段,企业家的创造性表现为从“如何做到从无到有”,转向“从可能没有到继续拥有”或“从平庸生存到独特发展”;企业发展从企业家个人决策逐渐转向团队决策,从个人创造性逐渐转向团队创造性和组织创造性;企业家的动机已从“单纯追逐经济利益、短期利益”转向“追求大众利益”的使命驱动,“企业家是追求自己的事业,顺带赚钱”。他们会努力挖掘市场潜力,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把产品或服务做到极致,或者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已经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和人才资源,开始逐渐放权给下属,自己专心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在该阶段,重要的影响因素除了与才华初现阶段的影响因素重合外,还有企业家团队。
民营企业家的创造性特征包括坚持性、德行修为、有理想和抱负、全局思维、责任心、勤奋、胸怀宽广、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自信、知识广博、感染力、终身学习、冒险性、沟通协调、机会识别、执行力和独立自主18个特征。这些特征分为创造性基础素养、创造性技能与品质、个性与品德、创造性驱动四个维度。
影响创业型民营企业家创造性的因素有家庭环境、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丰富的职业经历、时代特征和国家政策的扶持、伯乐和贵人的扶持、良好的关系网络、团队与组织文化、市场需求、机遇的作用。
以不同发展任务为标志,企业家创造性的发展划分为自我探索、领域定向、才华初现、才华绽放四个不同的阶段。在企业家创造性的不同发展阶段,其心理发展的任务不同,重要的生活事件或意义也不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