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变革,教师教学生活的风向标

变革,教师教学生活的风向标

时间:2023-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焦老师本是一名极其普通的老师,他长期躬身于课堂改革,倾心于自己一生心爱的教育事业,发现了一套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与方式。焦老师把课堂教学改革视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我发现,在焦老师的课堂上,到处潜藏着对学生的一种激励,建立了一种超越传统课堂的新的规则。

在基础教育领域,故步自封、思想保守的现象比较严重,大家似乎总是习惯于过去的常规做法,不愿意主动寻求变化,在自己的工作中积极创新。新课程改革之所以举步维艰,与教师队伍中的这种思维方式与行为文化不无关系。其实,要想快速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热爱教学和勇于改革的精神是很重要的因素,它是教师教学生活的原动力与风向标。

“精彩主持,智慧生成”课堂的倡导者焦胜玉老师,是一名教学改革的业余爱好者,他的故事很好地诠释了一名热爱教学、视教学为生命的教育者的精神。

焦老师本是一名极其普通的老师,他长期躬身于课堂改革,倾心于自己一生心爱的教育事业,发现了一套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与方式。

我曾邀请焦老师到我主政的学校来为学生授课,是希望他能把他的实践与思考呈现出来,让我们的老师都能有所启发,都能受到教益。

时下,很多一线教师并不十分热爱自己的职业,仅把每天的工作当作“公事”来干,几乎没有自己的学科兴趣,把本来富含生命气息和创造机缘的教育事业干得乏味枯燥、无聊无趣。加之目前教育界的诸多所谓的创新啊、改革啊,大都是基于学校和上级主管层面的行动,教师这一职业就变成了被动的事业,哪来主动性,哪来爱好可言?

焦老师50多岁了,在我所见到的老师中,这么大年龄的大多已经退居后勤,即使有在一线课堂上奋斗的,也多是四平八稳地等待退休,谁还会想到改革?谁还想在课堂上有所创新?焦老师的第一学历是高中,他是由民师转正为公办教师的,没有受过专门的师范教育,他的身体也不好,患有糖尿病,但是这些制约其事业发展的被动因素,并没能阻止他奋力前进和创新思考的步伐。

焦老师把课堂教学改革视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他有时为了备课、准备材料,常常夜里十二点以后休息,但是焦老师却说自己并不感觉到累。大凡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当然不会感觉劳累。任何人专注于自己的业余爱好时,均不会感觉到劳累。既然做了一名教师,就要如焦老师一样,把自己的事业当作爱好,用一生的精力去好好呵护经营它。

首先要“舍弃”。在课堂上,要大胆给学生留出思考与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很多陈旧的东西,如果不舍得扔掉,就会成为负担。

第二是“获取”。获取不是得,不是把别人成功的经验为己所用,而是用别人的经验来验证自己。要尊重自然的力量,尊重学生自然发展的规律。一棵小树就有生长的愿望,一片树叶就有向阳的性格。课堂上要相信我们的学生,教师唠叨多了,学生就不能按自己的思路学习了。教师还要相信自己,大胆进行课堂创新尝试,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如果认为自己就是课堂的主宰,就无法和学生平等地交流。因此,课堂上要放开,要给学生主持的权利,给学生管理的权利。

第三是“陪伴”。教师角色要转变,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评价者和服务者,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服务者,教师要陪伴着学生高效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焦老师还认为,“学生精彩主持”,不是让主持人代替老师讲课,应该是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进行补充质疑,大胆展示,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实际上是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表现。精彩主持的关键是表达,“主持”前面加上“精彩”,是对孩子的激励。孩子们通过辩论表达,就能达到智慧生成。探讨得出的一切新的东西,就是智慧生成。课堂上想要保证效果,就要接受检验,让学生自己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

我发现,在焦老师的课堂上,到处潜藏着对学生的一种激励,建立了一种超越传统课堂的新的规则。焦老师对我校老师推荐的两位主持人,只是简单地交代了一下主持任务,鼓励学生按自己的想法主持课堂学习,看怎么样学好这堂课的内容。于是课堂上出现了一种新的规则:学生主持,教师点拨调控,评价服务,学生精彩展示。在这种课堂上,教师始终站在讲台下,把讲台让给了学生,教师成了平等中的一员,陪伴着学生们共同学习,为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

我在听过焦老师的课堂教学后,有如下感受:学生能主持课堂;学生是有无限潜力的;学生的合作欲望强烈;教师放权给学生成为可能,甚至板书的权利也放给了学生;教师要学会引领,有服务意识;学生主持,教师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机会点拨指导学生;教师彻底离开了讲台,这是一场革命性的改革;课堂管理空间和力量明显增大;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展示;学生的思维赢得了解放,智慧生成异彩纷呈;学生的阅读素养有了发挥的土壤;等等。

其实,课堂上学生默不作声不是学生的本性,是教师压抑了学生,是陈旧的教育思想窒息了孩子们自然展示表达的天性。焦老师的课堂教学改革,其可贵之处,或者说是其本质,就是顺应了孩子的天性,还原了课堂的本来面目。

焦老师本身基本功并不很好,他不会说普通话,但是他穷其一生实践的课堂,充分展示了他坚守课堂、研究课堂、创新课堂的精神,我被这种精神彻底折服了;焦老师充分展示了他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智慧和思想,虽然他的一些做法我也会保持一种不全盘认同的态度,比如放给学生的权利与时间太多,我认为这仍然存在控制学生的嫌疑。

虽然焦老师的教学改革并不很完善,是一种朴素的教育实践探索,但是我却认为他的改革精神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我们要永远保存这笔财富,用以指导今后的教改行动。他的精神充分展示了他永不服输、笑谈人生的傲气、骨气,这不就是我们心目中理想教师的形象吗?

接下来我再从另一个角度,借助我校教学改革标兵崔金英老师的做法,来阐释一下“变革”在一名教师职业生命中的重要性。

很多教师在描述自己的生活时,总是觉得自己的职业生活枯燥乏味,每天重复着诸如备课、上课、批阅作业、考试等毫无意趣与创造性的工作,于是感叹自己命运的不济。时间久了,就开始厌倦自己的职业,不再思考自身思想的进步和专业的提升。

在中小学教师的心里,有一种牢固的观念,那就是:教师是他人思想和知识的消费者,有专家的研究成果,有现成的教科书和教辅资料,有新课程理念和历史留传的教学原则等,自己不需要再去创造,在教室里复演并传递给学生就行了,认为读书是学生的事情,研究是专家的工作。

这是当下基础教育界存在的一种极其令人担忧的思潮与行为,甚至可以说,这种状况就是“应试教育”的流毒。一旦教师生活的道路走错了,背离了正确的方向,教育就会产生众多意想不到的异端。如果不进行重建,来个彻底的思想革命,坚决实施基于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变革,我们的教育教学就难以出现真正的“教书育人”现象。

其实教师是最“自由”的一种职业,教师的专业自主权空间是非常大的。张华教授认为:“教学实践应该由传递别人的知识变为创造自己的知识,它应该是实践自己研究成果的过程。其研究成果就是教师自己开发的课程。”这才算是真正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才叫研究,这才是基于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教师应该具有的生活方式。

而崔老师的教学经历,就能够凸显教学思想转变的重要,思想的转变会带来专业思维和行为的变化。据崔老师说,开始从教的头几年,她抱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态度从事着语文教学,拼命地备课,积极地听课,教参上名家的分析都会仔仔细细地抄在课文的空白处,总是虔诚地借来老教师的备课笔记学习借鉴。日复一日的努力换来课堂上的所谓从容,不再磕磕巴巴、困窘不堪地经历一节一节的课堂了,她可以像一名老教师一样,手拿教参或教本,胸有成竹地站在三尺讲台上大讲特讲:从字音到字形,从划分层次到概括段落大意,从课文内容到文章主题,每一篇课文都会用三四节课的时间细细地筛过,慢慢地肢解。当时她还以此为荣,四处炫耀,以此证明自己备课是多么充分,工作是多么努力。

过去,崔老师在教学中一直信奉付出和所得成正比的道理。为了让学生考出好成绩,她把所有的课余时间几乎全用在了读教参、抄教案、选试题、批改作业上。课堂上口若悬河、口干舌燥地讲,学生们机械地记着笔记、背诵着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埋头做着一张又一张的试卷。在这些十三四岁的孩子身上,她感受不到他们青春的朝气与生命的活力。现在看来,当时的教学没有个性、没有创造,只有不停地“复制”与“粘贴”;她复制了别人的想法,在课堂上再粘贴给学生,学生再把它粘贴在试卷上。师生间就像两滴互不相容的血,没有思想的交流与个性的碰撞,只有“呆板的演讲人”和“冷漠的听众”。无数的试题、高高低低的分数横亘在师生之间,夺走了本有的尊重与和谐。

长期落后保守低效循环的教学生活,让她的教学热情渐渐为枯燥乏味所取代,思想也箍上了死板的标记,且越来越感觉到,教学生活逐渐走进了一片死寂的荒漠,她多么渴望营造一片属于自己的教学中的胡杨林啊。

于是,她四处寻觅着,每天思考着。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给她注入了第一口新鲜的教改血液,她开始了教学变革的尝试。崔老师说:“学生们在老师发出‘大家先自己学’的声音后,茫然地抬头看着,‘老师,您让我们学啥?咋学?’我一愣,这个问题从来没有考虑过。可怜的我,自上学到现在就一直没有享受过自学,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听老师讲,更不要说考虑让学生去自学。我张张嘴,一个字都说不出,‘还是由我来讲吧’,第一次套用‘拿来’的经验以失败告终。”

崔老师热衷于学习,她目睹了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课堂模式后,被那种“乱哄哄”的课堂场景震撼了:学生们竟然可以相向而坐,大声说唱,镇定自若地在讲台上演讲,旁若无人地在地上书写,为一个问题小组成员争论得面红耳赤,为抢夺一次展示的机会他们高举双臂,齐声呐喊!她鼓起了再一次实施课堂改革的勇气。她告诉我一个经历:“我要求学生六人一小组,把读课文的感受相互交流分享。学生们惊讶地抬头,目光中充满了惊喜。他们兴奋地凑在一起讨论,穿梭在此起彼伏的讨论声中,我心中升腾起满满的喜悦。但这种表面的热闹掩盖不住失败的弊端。一个月的尝试后,我感到课堂效率低下,考试成绩下滑,不得不速速收拾残局,再次回归传统的教学。”

两次教学改革的尝试都失败了,这引发了崔老师很多的思考。那种原始的、靠挤占学生的时间来提高学习成绩的时代已经过去,语文课堂不但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更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改革不只是教师的事,更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因此,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善于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对于提高课堂效率相当重要。

她开始清醒地认识到:一味地照搬别人的经验,不会、不能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学习实际,尤其是如果没有学校的支持,没有学校提供的改革创新环境和机会,个人意义的独立改革会收效甚微,甚至会以失败告终。崔老师积极响应学校提出的“零”作业教学改革,大胆进行改革创新。

在课下书面作业为“零”的情况下,教学应作怎样的调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究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据调查了解,大多数学生不清楚自学的内容和方法,迫切希望得到老师的引导。也有许多学生反映,课堂上老师讲得太多,他们每节课只能呆呆地坐着听,时间一长就像木偶一样,不想说,不爱动。为此,她设计了“课堂学习指导纲要”,它共分五个环节:目标定向、学生先学、合作探究、点拨拓展和反馈评价。每个环节主要通过活动或问题的方式来解决学习内容,突破重难点,进行拓展归纳,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不能解决的,老师才提供必要的帮助。

我介绍她所设计的《变色龙》这节课的纲要中的一个片段以及她在课堂中的实施情况,来证明她在教学改革中的成果。她把其中一个问题设计成以下活动,并放在合作探究的环节中:第1—4组的同学受赫留金的委托,作为他的律师,状告奥楚蔑洛夫“徇私枉法”。第5—8组的同学受奥楚蔑洛夫的委托,为他的行为辩护。请小组合作,为各自的委托人整理出精彩的辩词。通过辩论,你认为警官奥楚蔑洛夫是否应受到惩罚?

学生们对这样的辩论很感兴趣。学习任务刚刚下达,就以小组为单位,三个同学负责搜集材料,一个同学负责整理发言。崔老师则加入到两个小组进行必要的引导。正方的一个小组只搜集了一条(小狗咬到赫留金的手指,侵犯了赫留金的生命健康权,狗主人理应赔偿,但警官奥楚蔑洛夫却因为小狗的主人是他的上司,就把罪名怪罪到赫留金头上,实在没道理),然后就陷入了沉默。她引导他们走进文本,阅读第8段和第12段相关人物的语言,他们很快找出关键的句子:“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那些老爷既然不愿意遵守法令,现在就得管管他们。”一名组员说:“这句话给我们的信息就是放出狗乱跑是违反法令的。”另一名组员说:从第12段赫留金的话(他的法律上讲得明白,现在大家都平等啦)中得知,当时法律上明确规定人人平等,既然将军的哥哥随便放出狗到处乱窜是违反法律的,就理应受到惩罚,但警官最后却没有让狗的主人承担责任,那就是徇私枉法。

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辩论开始了!每一个组推选一个代表,与其他组的代表组成辩论的正方或反方,采取陈述和自由辩论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辩论。三分钟的自由辩论时间,学生们表现得异常踊跃,针锋相对,唇枪舌剑,将课堂活动带入了一个高潮。本来是指定一个小组出一个代表参加辩论,但随着辩论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站起来补充发言,结果这场本来计划三分钟的辩论又延长了两分钟。经过这场精彩的辩论,学生们理解了文章的主题。这样的课堂并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热闹,学生有真正的思考与探讨。

作为崔老师教学变革的见证人,我可以骄傲地说,崔老师的语文课堂越来越精彩,它像一眼清澈的泉水,涌动着创造与灵感,展现着学生的个性与思索。学生每节课都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充满了朝气和活力。她也从以前僵尸般的生活中得到解脱,每天忙着读书、忙着与学生交流,看到学生自习课能够自主地预习,课堂上能够融洽地探讨交流,主动地表达,从容地展示,我能看出,她身心有一种说不出的舒畅,浑身有一种使不完的劲儿。

是教学变革转变了她的生活方向,引领着她不断地学习、思考与创新,她从此真正地理解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神圣与伟大,感受到了教学变革给她的专业成长带来的力量。同时,也促使她的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悄悄地发生着转变,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