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传统的家庭里,因为物质条件和家庭环境的限制,孩子们大多在一起玩。这个习惯延续了很多代,直到收音机、电视、电脑等大众媒介的出现,才有了改变。而现代社会中,有这样的现象:父母愿意为孩子提供玩具,让孩子们自己玩,但却不参与。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的社会文化发生了变化,孩子和大人之间的代沟越来越深,对抗比以前更多;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大人们缺乏和孩子一起享受乐趣的心态与技能,父母和孩子缺乏共同兴趣。
父母花了很多心力给孩子最好的物质生活,却忘记了自己也要参与孩子的活动。孩子拒绝进入父母的大人世界,而父母也难以用平等的姿态进入孩子的世界。比如我的孩子,自从开始上学后,他宁愿自己在家简单对付一下自己的肚子,也不愿意随着我们外出参与大人的饭局。时间久了,我们也不勉强他了。他的一些同学来找他玩,我们也不干涉,不参与他们的聚会。
我介绍几种与上初中的孩子一起玩耍的方法。因为年龄的原因,与孩子一起玩一些儿童时期的游戏已经不现实了。我认为,家长可以从了解孩子的学科、学校的课程、中考改革理念与方向开始,与孩子一起构建一些家庭学习课程。如我曾经的一名学生,她的家庭很有意思,父母和孩子都喜欢读书。他们三口人放假后会一起走进书店,每个人都为自己买好几本喜欢看的书,回家后各自开始阅读。他们三口人经常在一起做类似“读书沙龙”的活动,也就是都谈谈最近的读书收获,讲一下自己的一些思考。最让人好笑的是,一次参加他家的聚会,在饭桌上三口人竟然把我放在一边,为了一个观点展开了辩论,每个人都在尽力阐明自己的观点,各不相让。我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扰他们,这是多么让人感动的场面啊,这才是一个真正的热爱读书的家庭,共同的读书兴趣,让他们的家庭成员变得很和谐,很上进。
如今的考试,会考查孩子们的社会大课堂情况、考查他们的能力与素养、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建议家长们,在寒暑假可以与孩子一起走出家门,到一些名人故居、文化圣地、博物馆等地去开展研学活动,可一个家庭单独行动,也可联合几个家庭一起行动,还可借助一些研学组织机构。在出发之前,全家一起调研,搜集信息,制订研学计划,每个人可根据不同的地方或专题来分工,放在专门的文件夹里,然后展开旅行研学。
我还建议家长要积极参加学校的一些课程与活动,如亲子运动会、亲子读书活动、志愿服务行动等,也可以根据学校需要,主动参与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这样,能更容易了解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真实情况,有利于选择或设计自己的家庭学习课程,使家庭学习课程与学校课程实现有机融合,更有利于孩子的积极参与。因为这样会让孩子很容易获得成就感,从而提升孩子的参与积极性。
我还想推荐《孩子:挑战》这本书给家长们阅读,目的是想启发一些家长,可以效仿书中内容与孩子一起在家里干点什么。该书中有一个很好的案例:有个孩子参加了学校的活动以后,在家里建了一个“博物馆”。家里所有古老的东西都被贴上标签,放在“博物馆”的架子上。家里的其他人也帮着很努力地收集各种可以放在“博物馆”的物品,一块彩色玻璃被称为“古老教堂窗户的遗骸”,一根树林里找到的羽毛被称为“古印第安人帽子上的装饰”,家里的一个孩子甚至用玉米棒做成了一个娃娃。
孩子的物理老师有可能会建议孩子在家做一些家庭小实验,这时,家长可以配合孩子,在家里找一个空间,建一个家庭物理实验室;如果孩子的生物老师让孩子来研究一些植物,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开辟一块空地,或做几个花架,与孩子一起种植各种花草;如果孩子回家喜欢唱学校里的歌,家长可以把大家一起洗碗、收拾饭桌的时间变成唱歌的时间,让孩子教唱学校里的歌,全家人尽情地欢唱。如果父母留心倾听孩子,会发现很多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再加上一些想象力,这些都能成为家庭的项目,成为家里所有人的乐趣。
共同享受乐趣,用学习或游戏把大家聚在一起,形成团结合作的氛围,这是家庭气氛必需的基础,能够促进全家人的平等、轻松、和谐。如果与孩子的学习课程以适合的学习方式对接好,会更有意义,与孩子的学习合作会变得更加流畅与有效。
很多人也有这样的观点,认为有些事情可以向孩子低头,成人不再是领导,我认为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我们要做的,是平等地和孩子坐下来共同讨论问题,他才不会为所欲为,我们的行为才会对孩子有所影响。我们只能赢得孩子的合作,而不能强迫孩子合作。赢得合作的最佳途径,是每个人都畅所欲言,共同找到解决方法。
我时常提醒家长们,下面的几个错误观点要努力避免:一是我们常常把自己的想法想当然地强加给孩子,并喜欢用一些话语去贬低孩子;二是我们容易根据事情的表象,而不是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来教育孩子,甚至喜欢挑他们的毛病;三是我们容易显露出我们的想法是唯一正确的,绝不接受那些与我们不一样的观点;四是我们经常自以为是地认为孩子的感受一定与我们一样,与我们当年一样,我们的感受就是孩子的感受;五是我们没有站在一个孩子的心理逻辑上去处理问题,而是一味地否定和说教,致使孩子愈发坚定地按照自己的错误目的前行;等等。
我也时常向家长们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参考意见:一是我们可以引导和影响孩子,但不能强迫他们进入我们为他们设计的模型里;二是我们要追寻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站在孩子的角度探究他们的想法;三是敞开心扉,接受他们的想法,一起平等友好地讨论;四是我们需要坦白承认,观点不是唯一的,尊重每个人的看法和观点;五是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他的心理逻辑,引导他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帮助孩子了解他还没有感觉到的其他方面的积极效果;等等。
总之,我们应该为孩子播下思考的种子,不需要凡事都讲道理,让孩子感觉到总是在告诉他什么,在让他顺从,这样没哪个孩子会听得进去。我们应引导孩子自己发掘问题在哪儿、怎么解决,让孩子思考,然后静观其变。我们应该和他一起思考,找寻解决问题或改善问题现状的方法。这样的合作,是在照顾所有人的利益的前提下,共同找到最佳解决之道。
即使当孩子表达了一个我们不能接受的想法,那一刻,我们仍然要耐心接纳:“你说得很有道理,但是我不知道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做时会发生什么。”让孩子暂时离开问题一段距离,为讨论创造新的环境或是可能的通道。
与家长共读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建议他们基于学校教育的特点和课程内容,与孩子一起享受解决问题的乐趣,将会把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推向一个效果极佳的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