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姆·南德尔夫(Jim Nondorf)对大学招生工作及其对学生的影响有着深刻的理解。南德尔夫毕业于耶鲁大学,年纪轻轻便实现了自己设定的商业目标,后来回到母校在发展办公室任职。在为公益项目募资的过程中,他开始关注如何向贫困学生敞开大门这个问题。于是,他申请调离原部门到招生办公室任职。他的招生工作做得十分出色,于2009年被芝加哥大学聘为招生办主任。后来,怀着对招生工作的激情,南德尔夫成了“准入、平价与成功联盟”(Coalition for Access, Affordability and Success)的主席。该联盟有着巨大的潜力,很可能会对整个美国的教育体系形成决定性影响。
南德尔夫经常需要和学生父母打交道。许多父母都对孩子未来考大学的成败备感焦虑。南德尔夫总是不断安慰他们:“别担心,你家孩子用不着去尼加拉瓜建医院,他能考上大学。”他可以区分出哪些孩子有发自内心的自我驱动,哪些孩子是靠父母驱赶“随波逐流”的。南德尔夫讲道:“大学的招生和录取没有记分卡,不是说你做到这八件事情,就能获得你想要的结果。”说到最不堪回首的经历,南德尔夫告诉我,一位父亲曾因儿子被拒,专门打电话找到他坚持道:“这件事不能就这么过去。如果孩子被拒,那将是我这辈子头一次无法将他想要的东西送给他。”
在美国大学的招生流程中,“通用申请”(Common Application)是主流。这种申请方式主要是以学术成绩(绩点、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学术能力评估测试、大学先修课程、班级排名)为中心,再加上课外活动清单和几篇泛泛而谈的申请信。富裕家庭极为重视这些指标,不惜下血本,购买各种备考材料,聘请辅导老师和大学顾问为孩子提供支持。穷困家庭也忙不迭地紧追慢赶,生怕自家孩子被落下。为了达到这些为招生负责人和考试机构服务的衡量指标,所有的孩子都被逼迫着不断精进,不断追求高分。
2013年,通用申请因“小石子而摔了个大跤”。几位著名大学的招生负责人因为被单一的考试机构绑架而感到很不爽,于是决定去寻找替代方案,最后发现竟然可以有更加理想的招生录取途径。就这样,“准入、平价与成功联盟”诞生了。联盟得到了100多所著名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的背书,主要负责提供一个申请平台,一个学生学习成果的数字储物柜,以及与指导顾问、导师和校友交流的在线工具。学生可以在准备申请材料时调用数字化档案中的案例,从而体现出自身的进步、创造性,以及真实的学习成就。
以数字化档案为基础对申请人进行评估的方式,很可能会创造出一个完全不同的K-12生态环境。学生不再被逼迫在标准化考试中拿高分,而是得到鼓励,去大胆创造各种项目——进行科学实验,写小说,或是为那些家人在枪击事件中遇难的同学举办募捐活动等。孩子们会有充裕的空间在智慧的探索之路上去冒险,学习如何面对挫折、战胜失败。高中不再以给孩子们排名次为重点,开始更多地关注如何帮助孩子们获得竞争力,让他们有能力使自己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如果“准入、平价与成功联盟”获得成功,就能让高中恢复元气,重建真实的学习目标,在“为大学准备好”与“为人生准备好”之间画上等号。
“准入、平价与成功联盟”依然非常脆弱,面临许多反对的声音,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那些深谙大学招生录取现行规则的资深玩家。一年的教育长征途中,我遇到了几位这样的人,和他们的对话基本逃不出下面这些话题(见表3-1)。
表3-1 “准入、平价与成功联盟”申请制度:观点与反驳
一位顶尖大学的招生办主任对以学生真实学习成果档案为依据进行招生决策的思路,有着另一套反对意见。在他看来,许多大学课程,尤其是入门课程,都在大讲堂里进行讲授,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记笔记,背诵内容。如果没有在高中阶段受过记笔记和背书的系统训练,那么大一新生很可能会四处碰壁。这样说来,我们就需要拙劣的高中教学法来训练孩子去适应拙劣的大学教学法。但不管怎么说,这位招生办主任还是讲了实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