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学习
2014年12月9日,奥巴马亲自编程1小时。
2014年12月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来到一所中学,像模像样地学习编了一段代码,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会编程序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宣称,在未来的世界所有的人都应该学习编程。响应奥巴马呼应的,包括纽约、洛杉矶、芝加哥、迈阿密、拉斯维加斯、休斯敦和劳德尔代堡、佛罗里达在内的学区承诺要向初高中生提供计算机课程,这种承诺使得计算机科学在这些学区范围内成为一门标准课程。
美国这一轮经济的起步,远远地领先于全世界其他国家,一是以页岩气为代表的能源革命,另外一个是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而新经济的领头是谁,人们这些年不断以自己的经历在告诉奥巴马:电脑要从娃娃抓起,相比起数学、语言、批判性思维和科学课程,计算机学科的天才们有更明确的成功之路,那就是早早地开始学计算机:比尔·盖茨14岁,保罗·艾伦16岁,乔布斯10岁,苹果的另外一位创始人沃茨尼亚克5岁,世界上第一个蠕虫病毒发明人莫里斯15岁,脸谱创始人扎克伯格16岁,麦克戴尔12岁,谷歌的两位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和佩奇分别是9岁和6岁。也许科学学习的年龄还有很多例外,计算机学习的年龄几乎没有什么例外。
2000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获得者坎德尔写过一本书《追寻记忆的痕迹》,书中系统介绍了自己成长的经历以及人类脑科学和神经科学演进的历史。坎德尔对于生理学的贡献也恰恰在大脑记忆方面。坎德尔通过对海兔的长达几十年的研究,发现了生物的短期记忆和神经的突触有关,而长期记忆与突触的生理变化和新的蛋白质有关。坎德尔进而认为,人具有某种特殊的技能和知识,其脑结构与不具有这种技能和知识的人相比会发生物理性的改变,比如小提琴家的脑结构在某种区域完全不同于没有练过小提琴的人。进而坎德尔还认为,在由短期记忆形成长期记忆的过程中,某种需要的蛋白质扮演了关键性的作用,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蛋白质是衰减的。
坎德尔的发现,由此揭开了人类记忆的秘密,从他开始,脑神经科学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坎德尔的理论似乎也使我们看到了人类学习中原先积累的千百年来的经验的缘由:
游泳和音乐学习越早越好,3岁以后就应该学习戏剧、外语和体操,国际象棋、围棋应在4岁就开始学习,4—5岁学习钢琴和舞蹈,5—6岁可以学小提琴,珠算应在9岁。
我本人从事计算机行业25年,当高管也超过20年,面试过的员工超过10000人,管理过的下属也超过1500人,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事情就是,在我所见的视野内,5%最优秀的工程师和他本人的学历、专业、年龄毫无关系,有一点却非常明显,那就是他们开始学习计算机的年龄都不超过17岁。这和本文前面提到的电脑天才的初始学习电脑的年龄的结论完全一致,那就是:从人发育的角度上看,计算机语言与外语一样,是应该成人之前就开始学习的。
乔布斯车库。这里他和他的小伙伴沃茨诞生了苹果电脑,这个地方距离硅谷真的很近很近。
除了上述提到的学习时间外,还有什么需要未成年的时候尽早学习呢?说来可笑,但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却做了全世界的反面典型,不但做了反面典型,还创造了一个西方不存在的词汇:早恋。近年来,我不断注意到中国大规模出现“剩女”现象,学历越高的女性越存在这个问题。而与此同时另外一个现象也引起我注意:我所在的学校和城市普遍存在的大学生甚至中学生在公共场合甚至课堂上有过分亲昵的举止,在美国我根本看不到。以上我得出了一个结论:我们的孩子,在该学习谈恋爱的年龄,性心理和性取向被严重压抑,也就是,年轻人尤其是女性,失去了学习谈恋爱的最佳年龄。我有几个很好的朋友,他们的女儿都30多了,成为剩斗士,我不断问他们一句话:如果让你孩子当初在早恋和集中精力学习考上好大学之间重新作出选择,你会怎样?他们都给出了叹息的回答。这些年在一切分数说了算的指导下,我们的年轻人没有学会的东西太多了。而按照坎德尔的理论,到了成年以后“蛋白质衰减”,就再也学不会一些东西了。在我初中毕业的时候一些同学由于武侠小说上瘾而耽误学习、在我高中的时候一些同学由于谈恋爱而耽误学习的例子非常常见,然而长时间地跟踪他们,短期的失误并没能影响他们的人生,影响学校的升学率倒是真的,而南通的校长凌宗伟说的更为直接:“早恋死不了人,反对早恋经常死人。”确是经验之谈。
当初我高中的时候,流行的一首台湾罗大佑的歌《童年》,多少年后才发现,有一句歌词当初被删掉了,那句歌词是:“隔壁班的女生,怎么还没经过我的窗前。”学过几十年材料、管理、计算机之后,我终于与文字打起了交道,一直以为这一句最美,最代表我当初的心态。当初的歌词如果没被删减,没准我能走向文学的道路。人的大脑最敏感和最细腻的年龄,我也和大多数孩子一样,被指挥着去做一件当初很重要,今天看来未必重要的事情,却耽误了再也回不来的敏锐感知。
有些学习要趁早的另外一面,就是有些学习纯粹是过度学习和过早学习,毫无用途。例如,国际通行的管理学、新闻学、医学、法律主要是研究生专业而不是本科生专业,而学习拳击、长跑要14岁以后,就不是每个中国人都能够相信的了。任正非43岁创业、宋美龄60岁以后学画背后有更多的复杂因素。而最让我受到启迪的,是金庸80岁读书的故事。
作为出身于书香世家的金庸是徐志摩的表弟,从小受到很好的历史、文学和文字的启蒙,很小就有很好的文章名噪一时。学习外交和国际法的金庸,除了在香港基本法起草过程中偶尔发挥自己的专业外,在政治上并无建树,然而他在文学、历史和商业、新闻方面却收获颇丰。此后,金庸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80岁的金庸的人生本可以这样结束,然而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一篇讨伐金庸不够博导和院长资格的文章,使得金庸在后面的10年带有更大的武侠特色。金庸以耄耋高龄,先后正式拿到了剑桥大学历史学硕士、博士和北京大学的文学博士。
我在想,金庸如果像讨伐他的那个南京大学的教授那样,在风华正茂的时候,读出了一个硕士和两个博士,也许浙江大学多了一个合格的教授,世间可确确实实少了一大批侠客哦:郭靖、小龙女、令狐冲等等。金庸给如今的教育工作者以启示,也许,在不太远的将来,年轻人会随时就业、创业,没准22岁成为知名上市公司总裁,80岁去读一个博士成为主流呢?
隔壁班的女生,怎么还没经过我的窗前?中年的我如果少年可以重来一次,我是否会再谈场恋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