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服务成都创业青年

服务成都创业青年

时间:2023-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十年磨一剑,2013年7月,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正式组建并运行了“成都创业学院”这一平台。“创客+众创空间”是对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原有创新创业俱乐部功能的全方位升级,是对“成都创业学院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的一次纵深拓宽和功能延伸。《成都创业学院实践研究》一书是对“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十二年创新创业工作的一个集中呈现,记录了“成都创业学院”这一品牌的诞生、发展和影响。

十年前,也就是2005年,当时,著名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对前去看望他的温家宝总理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他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就是教育界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这个命题指出了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大问题:国家和学生都为教育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到头来却发现学生没学到多少真本事,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古代典籍《大学》中说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为学绝不能因循守旧,而要革故鼎新,勇于突破。实际上,追求创新的精神,早已深深融入成职人的血脉,并化为探索未知、创造新知的具体行动。

早从2003年起,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就开创性地开设了“小本创业”选修课程,开始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研究和推进。十年磨一剑,2013年7月,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正式组建并运行了“成都创业学院”这一平台。目前已引驻8家成熟企业,30个学生创业团队,10个主题创客部落,占地近8000平方米。2013年园区产值2358万,2014年6200万元;新创造就业岗位723个;并成功构建了“全覆盖、分层次、菜单式”创业教育体系。其中“全覆盖”在校学生10 600人,“菜单式”创业小班已开26 班共1010人,“对外创业教育服务小班(含创业师资培训)”10期共计350人。中央电视台二台、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对此都做过专题报道。2012年5月,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软件分院的王锐同学,还作为中国青年的唯一代表,受邀远赴瑞士日内瓦参与了联合国劳工组织主办的“全球青年创业论坛”,成为当年参加论坛全球最年青的创业者代表;2014年10月,成都创业学院在教育部组织的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4年年会上被评为成果展优秀案例;2014年12月,选派创业指导老师陈晓通参加四川省第二届“导航名师”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荣获全省第一名;2015年1月,成功承办了“第八届成都青年创业大赛总决赛”,选送园区张书宇项目《中小企业品牌跨境电商扶持平台》荣获二等奖。央视九套、旅游卫视、优酷、大成网等媒体都对“成都创业学院”创新创业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

作为当代的高校教育工作者,理应深刻意识到“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学校得以发展的不竭的动力和源泉。“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没有创新的国家必将被历史淘汰。”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人才,是大学教育的神圣职责,也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素质人才最重要的品质之一。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所说:“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

在创新创业的征程上,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过去毫无疑问走在了前列,如今,又迎来了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好的时代。

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已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

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给予特殊强调,这绝不是偶然的。在2014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第一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5年1月4日下午,李克强总理在深圳考察,拐了许多道弯儿,走进了深圳柴火创客空间。李总理饶有兴趣地在这个创客空间待了半个多小时。临走前他愉快接受了这家创客空间馈赠他的一本“创客护照”——由此成为这个空间的第99号荣誉会员。十几名充满激情的年轻人强烈地感受到:总理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并感慨:“大部分政府领导来我们这儿都是带着问号来的,只有他像是带着感叹号进来的。”

当前,从中央的要求来看,创新创业已成为新常态下的主旋律;从发展的大势来看,创新驱动技术革命;从成都发展的实际来看,必须加快转型的步伐,把成都建成全国一流的创业之城、圆梦之都。

2015年,为进一步贯彻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引擎,站在成都“新常态、万亿级,再出发”的新起点,更好地践行“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成都创业学院”的重点工作是在现有5000平方米场地基础上,新增3000平方米,着力打造“创客+众创空间”。

“创客+众创空间”是对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原有创新创业俱乐部功能的全方位升级,是对“成都创业学院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的一次纵深拓宽和功能延伸。

“创客+众创空间”,是以创业者社群的形式,聚集具有共同创业方向的社群,尤其是“蓉漂群体”,搭建社群公共服务平台,按行业或专业批量产生创业成果,完善“创意部落+商业空间+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创业投资”创业全链条、全要素,打造成都创新创业载体新典范。

《成都创业学院实践研究》一书是对“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十二年创新创业工作的一个集中呈现,记录了“成都创业学院”这一品牌的诞生、发展和影响。我们不敢自居有多少成就,但摸索日久,有一些小小经验,愿借此书,与所有服务于青年创新创业工作的同仁分享,若能稍助各位同仁少走一些弯路,则著者的心,就无憾了。

此书主要由王涛著,严光玉、陈晓通、王勃文三位在资料整理、版式提供上给予了大力帮助,在此致谢。

作者 2015年9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