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疗企业VS移动医疗新力量
2014年对移动医疗行业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这一年移动医疗领域发生了很多大事,其中最令人震惊的事件之一就是处方药网售新政已见雏形,并将于2015年正式定稿发布。
网售处方药的开闸将有可能为医药电商行业带来数千亿元的市场,医药电商领域也即将迎来群雄逐鹿的时代。康恩贝、百洋医药以及九州通等传统医疗企业已经开始在医药电商行业进行布局,同时腾讯、小米和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也涌向了医药电商领域。
另外,现今移动医疗市场上涌现的各种医疗健康类的App已经开始出现在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智能手机上,也开始与一些智能可穿戴设备进行融合,为用户提供更周到的医疗健康服务。硬件制造、医疗服务以及药品销售三个领域已经开始全面实现互联网化。“移动医疗”这个词汇也逐渐成为2015年最热的词汇之一。
细分行业的第一梯队
在处方药网售政策还没有明确之前,就已经有企业勇敢地踏上了移动医疗领域,从搜索、入口以及医疗服务等方面展开积极的探索,并已初见成效。
(1)春雨医生——从医患入手
春雨掌上医生是一款专业的手机医生问答软件。2011年春雨移动健康正式创立,同年10月,推出了App。春雨移动健康主要专注于两项业务,分别是自诊和问诊。2013年10月,春雨医生推出了一款智能搜索引擎,患者可以使用这款搜索引擎工具实现自查功能,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春雨的问诊服务也通过众包的形式实现了24小时运作,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享受咨询服务。
图5-3 春雨医生界面
2014年春雨开始进行收费,用户每个月需要交纳8元的会员费,会员每个月可以享受不受次数限制的问诊服务;2014年4月,春雨的“空中诊所”上线,为医患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供了一个平台;6月,春雨与“京东云”达成合作协议,为京东推出的智能硬件产品提供接口,并为“京东云”提供数据解读服务;8月,春雨在开展的C轮融资中融到了5000万美元,为春雨业务的扩张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春雨在“轻问诊”领域已经建立了比较高的地位。
(2)掌上药店——从医药入手
掌上药店是一款专注于大众健康的移动应用,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专业和快捷的健康信息服务,掌上药店拥有电子券系统和积分系统,运作模式就类似于支付宝+大众点评。掌上药店还开展广告位植入活动,为药店提供免费的推广。凭借强大的渠道优势,已经有4万家药店入驻了掌上药店平台,日单量突破了1.5万元。
图5-4 掌上药店界面
(3)华康全景——从医院入手
华康全景是多省市卫生厅(局)官方授权的免费预约挂号平台,就医宝是其旗下的一款手机应用软件。主要的功能是从挂号预约出发,为医院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主要的运作模式是接入医院内系统,连接海量用户,打造移动支付场景,推动医患沟通,最终实现“全院通”,并在此基础上逐渐从业务范围向外延伸,开展慢病管理、高端会诊以及随访记录等业务。
图5-5 就医宝界面
(4)益体康——从硬件入手
益体康是数字医疗健康终端以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从目前的发展来看,益体康大的开放平台组件已经可以将利用各种设备采集的医疗和健康数据与任意的平台实现对接,同时还可以为个性化数据的分析提供重要的支持。益体康也为大型平台做硬件的定点生产,为医疗硬件与数据的结合起到了示范作用。
此外,电信运营商也跨进了移动医疗领域,积极地进行探索和布局,寻求与智能硬件企业的合作,还尝试推出一些移动挂号的产品。
(5)房地产开发商
许多企业在进入移动医疗领域的时候都会选择以医患、医药、医院以及硬件作为入口,但是他们忽略了在移动医疗领域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即房地产开发商。移动医疗领域前期的投入比较大,而房地产商因为本身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凭着这一点就可以在踏进移动医疗领域时更加义无反顾。
此外,房地产开发是一个资源密集型的行业,开发商由于与政府频繁接触,可以随时了解当地医疗社会的需求变化以及发展方向。同时,医疗企业可以与休闲、养生等开发商产品进行合作,推出更有吸引力的产品。
重量级选手加盟
要看一个行业是否有一个光明的未来,除了要看具体的市场状况和政府的政策之外,还要关注这一领域有没有大佬的加盟,比如互联网三巨头BAT、小米等。这些重量级的选手在电商、教育、金融等领域进行了布局之后,又将战略重点放在了移动医疗领域。
(1)阿里:支付宝未来医院
支付宝钱包在2014年5月正式对外公布了“未来医院”的计划。根据这一计划,支付宝未来医院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手段,帮助医疗机构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患者的就诊体验。同时,支付宝钱包还将开放自己的平台,为用户提供移动平台、支付及金融解决方案、云计算能力以及账户体系等,让患者在线上就可以完成挂号、候诊、缴费、看诊等环节,可以有效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帮助患者节约时间。
“未来医院”已经覆盖了全国37家医院、25个省市。“未来医院”在二期规划中将利用移动互联网为用户提供电子处方药就近配送服务,这样一来就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在三期规划中,“未来医院”计划构建大数据健康服务平台,并与医疗机构、智能可穿戴设备厂商、医疗设备厂商进行合作,收集、分析和整合大数据,帮助患者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疾病。
(2)腾讯:微信“全流程就诊平台”
2014年6月11日,粤北人民医院开始正式运行微信全流程就诊平台,为医疗行业打造完整的微信医疗服务模式树立了一个标杆。用户只要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或者搜索有关医院的名称并进行关注,填写个人的信息绑定就诊卡,就可以利用手机完成整个就诊流程,包括预约挂号、缴费、查看检查结果等。
微信团队还与广州市卫生局开启了“广州健康通”计划。广州市的市民只要关注微信公众号就可以享受市内60家医院提供的预约挂号、健康档案查询以及微信支付等服务。
(3)平安健康管家
平安健康管家是平安健康推出的一款在线健康咨询以及健康管理App。平安健康管家集“健康社区、名医问诊、健康档案、家庭医生、健康习惯、健康评测”六大特色服务于一身,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
(4)百度、京东和小米
与阿里和腾讯积极深入地探索移动医疗领域相比,百度选择了相对保守的防守策略。百度成为好大夫的B轮融资中的重要投资者,好大夫开始利用百度搜索的优势,专注于解决疑难杂症,逐渐转型为新型的医疗服务商。此外,百度还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两个维度进行了布局:一是构建数据平台,鼓励和吸引更多的软硬件公司将其收集的数据上传至平台上,同时发挥这些数据的反哺作用,比如百度联合北京市政府、服务商和智能设备厂商共同推出了“北京健康云”服务;二是将资源重点放在“数据挖掘”和“深度学习”领域,实行技术储备。
京东凭借自身的电商和众筹优势,全力开发和打造智能硬件,创立了移动医疗硬件的首发平台,将平台上汇聚的数据导向春雨或者其他第三方平台,从而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除此之外,京东还在医药电商领域进行了布局,在国家网售处方药松绑之后,京东的医药电商将以自营的方式进行运营。
小米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也开始了在移动医疗领域的布局,对众多移动医疗硬件企业进行了投资,其中就包括美国著名的个人移动健康新品牌iHealth。小米充分利用渠道优势和强大的议价能力,通过收购或者模仿的方式,以硬件产业链作为切入口,从而更顺利地跨进移动医疗领域。
传统医药企业的应对措施
网售处方药的松绑,让互联网企业以更加强势的力量挤进医药行业,为医药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医药行业拥有长期积淀的传统医药企业在网售处方药即将开闸的消息影响下,开始走向了变革和转型之路,风风火火地做起了医药电商。
★九州通
老牌的医药企业九州通在2014年9月正式上线了专业的买药导购平台“去买药”,该款App的上线为用户在选购药品时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健一网
健一网隶属于上海健一网大药房连锁经营有限公司,是华润集团重点培育的一个医药电子商务平台。健一网是拥有互联网药品交易资质的正规网上药店,药店中经营的商品主要有家庭常备用药、母婴用品、营养保健品等。除此之外,健一网还开发了“健一医生”,为消费者提供在线问答和咨询服务。
★iHealth
iHealth不断加大在应用程序、硬件端以及云端的投资力度,全力打造移动医疗硬件产品。iHealth也在从生产传统的家用医疗健康电子产品转向生产移动医疗健康产品。2014年9月,iHealth与小米合作推出了智能云血压计,兼具智能性、专业性和操作简单等特点。
★乐普医疗
乐普医疗是高端医疗器械领域一个著名的品牌,在国际上也拥有较强的竞争力。2014年8月,乐普医疗专门成立了公司,来研制和开发与心血管和糖尿病有关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并进行相关的销售和服务工作,为心脏植入器械的患者提供后端的管理。
此外,乐普医疗还收购了两个药品辅助营销渠道和一家二级的医院,致力于为心内科器械的普及发挥协同效应,提升产品和品牌在市场上的影响力。
传统医疗信息企业
★东软
东软是国内最大的IT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同时也是医药卫生信息化领域布局最早的国产品牌厂商之一。在移动通信技术的逐渐成熟和移动终端逐渐走向普及应用的时代,东软在移动医疗领域也开始了积极的探索之路,并陆续取得了结果。比如在电子病历的基础上对移动医疗数据进行统一存储和管理的医疗IT业务、满足医疗机构业务需求的东软掌上医院系统等。
近年来,东软开始将个人健康管理作为核心业务之一,并推出了一个子品牌——熙康,这也是东软逐渐从B2B业务向B2C转变的过程中迈出的第一步。
★东华软件
东华软件是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在进入智慧医疗领域的时候推出了健康乐App。东华软件致力于让每一位用户都可以拥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网上私人医生,可以利用手机实现问诊。健康乐App后台有阿里云的支持,推出了手机端和桌面端两种版本。未来健康乐App将拥有300多家医院的医疗资源,并计划与社区医院实现连接,可以让更多的医疗资源实现共享。
★万达信息
万达信息是以公共事务为核心的城市信息化领域的软件和服务提供商,在移动医疗领域进行布局主要专注于与医保信息对接的细分领域。万达信息在成功收购上海复高和宁波金唐后,进入了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医院信息系统)领域。2014年,万达信息获得建设上海医药信息平台的资格。从万达信息开展的一系列收购活动和在市场上的动向,就可以看出未来万达信息可能围绕医保控费,进入整个城市的HIS系统,推动区域医疗走向信息化。
★金蝶医疗
2014年5月底上线的金蝶医疗移动互联网医院系统已经在广东省的数家医院进行了广泛应用。在这一系统中,患者可以使用手机完成预约挂号、支付、查看检查报告等功能,形成了一种“移动支付+医院就医流程改造+就诊服务+患者健康档案”的商业模式。同时金蝶医疗还将支付宝、微信以及百度直达号三大入口接入医院,为用户的费用支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移动医疗发展谜题:B2C VS C2C
传统的医疗企业认为,它们在这一行业已经运作多年,拥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因此它们推出的产品和服务在从传统形式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时候拥有很多优势。
按照这种说法,传统医疗企业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变的情况下,逐渐将原有的业务向外拓展,从线下逐渐发展到线上,它们的产品和服务应该继续在这一领域保持领先的地位。然而实际结果却不是这样的,虽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在商业模式发生改变之后,它们在发展过程中应该要更加谨慎,否则的话,与生俱来的优势就有可能变为阻碍其成长的绊脚石。
以九州通和健一网为例,它们在医药领域已经拥有多年的发展经验,并且也建立了比较高的地位。在移动医疗的大势到来之际,它们都想从医药电商入手,完成转型。
为了能在医药电商领域快速地成长起来,九州通和健一网还收购了一些连锁的药店。本来按照它们的发展思路,这样一定会做成医药电商平台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从国外的案例来看,医药电商第一梯队的未来,都掌握在第三方手中。
健一网还推出了“健一医生”App,意图打造一条从问诊到售药的完整闭环,但是结果跟九州通无异。强大的医药背景有可能使得它们的这种“内部闭环”的想法很快覆灭,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两方面:一是强大的医药背景使其很难获得合作伙伴为其导流;二是打造闭环的成本过高,基因不对。
因此对于在医疗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来说,在走向B2C时,自身的优势不仅有可能会丧失,甚至还有可能变成一种阻碍。
而移动医疗发展的基本逻辑就是“去中心化”,将部分医生从医疗机构中解脱出来,变革传统的医药分销体系,开创一种新的销售模式。同时,促进医患沟通方式的变革,摒弃以医院为中心的医患沟通方式,提升患者在医患沟通中的地位,并推动移动医疗朝着C2C的方向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