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受到刺激后,会做出一定的适应行为,根据适应行为的最终效果,我们可以将心理反应分为两类。一类心理反应能提高个体的活动水平,动员个体的全部“力量”更好地应付和适应应激源(例如急中生智);另一类能降低个体的活动水平,使人意识狭窄、行为刻板,表现为对应激源的无能为力(例如束手无策)。
人在应激条件下的心理反应从性质上可以分成情绪反应、认知反应和行为反应。这些心理反应从功效上来说,可以分成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类型。前者如适度的情绪唤起,动机的调整,注意力的集中和思维的活化等;后者如过度焦虑、紧张,情绪过分波动,认知功能紊乱和不适当的自我评价等。
(一)情绪反应
情绪反应主要包括焦虑、恐惧、愤怒和抑郁等。个体在应激时产生什么样的情绪反应以及强度如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而且差异很大。
1.焦虑 焦虑是心理应激条件下最常见的情绪反应,是人在预感到将要发生危险或不良后果的事情时,所表现出的紧张、恐惧和担心等情绪状态。其特征为:紧张、害怕,但往往说不清楚自己怕什么,是一种莫名的害怕;烦躁不安、心神不宁;担心、忧虑,焦虑往往是指向未来的,对未来的事物担忧,有大祸临头、危险迫在眉睫之感。
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人的警觉水平,提高人对环境的适应和应对能力,促使人投入行动,以适当的方法应对应激源,因而对人适应环境是有益的,是一种保护性反应。在应激条件下,一个人产生的适当强度的焦虑反应被看做是正常反应。焦虑过度或不恰当则是有害的,因为它妨碍人准确地认识、分析和考察自己所面临的挑战与环境条件,从而难以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判断和理性的决定。如果焦虑反应超出正常范围,特别是当它产生于大多数人都能毫无困难地应付的情境之中时,便属于焦虑障碍了。
2.恐惧 一个人在自身安全和个人价值与信念受到明确威胁时产生的情绪体验就是恐惧。它是一种企图摆脱已经明确存在的特定危险的逃避情绪,具有较高的紧张性。这种对身体安全的威胁,多来自于躯体性刺激物,例如躯体性疾病、大型动物和理化刺激物。而对个人价值和信念的威胁多来自于社会性刺激物,如人际关系紧张、考试失败和不能晋升等。在这些情况下,一个人也可能产生厌恶的情绪体验,伴随着回避或逃避行为和恶心、呕吐等生理反应。
3.抑郁 抑郁是一组复杂情绪,主要特点是情绪低落,还表现为悲哀、寂寞、孤独、丧失感和厌世感等消极情绪状态,同时多伴有失眠、食欲缺乏、性欲降低、思维迟缓和意志减退等症状。抑郁通常由亲人丧亡、失恋、失学、失业、遭受重大挫折和长期病痛等原因引起,抑郁的程度常与当事人失去自己所重视或追求的事物或人有关。
4.愤怒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和其他动物的愤怒反应多见于面对挑战和威胁的情况。对于现代人而言,愤怒是人们在追求某一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受到重大挫折时,个人主观认为目标是值得追求的,而障碍是不合理的、恶意的或有人故意设置的,便不仅会产生愤怒、气恼,而且会产生怨恨和敌意。在愤怒和怨恨条件下,人会变得冲动、易激惹,不服从管理,甚至逃离;有时还会导致报复和攻击行为。
上述应激的负性情绪反应既是个体对环境刺激的首先反应,又是引起后续反应的信号,进而动员个体全部的力量来应对环境要求。负性情绪使个体产生痛苦体验,并借助一定的生物学机制影响个体的生理平衡。长此以往,可导致个体产生躯体性病变。当然,应激有时也产生一些正性情绪。
(二)认知反应
当一个人面对紧张性环境要求时,他的警觉性会提高,感知功能活动加强,视觉、听觉敏锐,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增强,思维变得活跃。这些积极的变化均有利于个体应对外界的挑战和威胁。然而,如果应激反应过于强烈,特别是在强烈的情绪状态下,一个人的认知反应便会发生不利的变化。
“灾难化”是应激条件下最常见的消极认知反应,它是指对消极事件的潜在后果详加描述和过分强调。灾难化不仅会直接干扰认知活动,而且会由于所引发的强烈负性情绪和生理唤醒而使总的应激反应增强。
应激也会导致自我评价下降。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如何,会直接影响他的动机与行为。研究表明,个体处于应激状态时,自我评价越低的人焦虑水平越高。自我评价受到威胁的人工作成绩普遍下降,特别是那些自我评价本来就低的人更为显著。在应激条件下,自我评价的丧失会直接影响人处理应激源的动机,使人丧失进取的信心和勇气。
(三)行为反应
行为反应主要包括面部表情、手势、目光、身体姿态和动作等,也涉及说话的声调、节奏、语速和重音等所谓“副言语”方面的变化。
在应激所造成的心理和生理唤醒水平适度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应激条件下的人身上观察到镇定自若和专注于问题的神情,当事人对无关刺激似乎“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可能尝试动手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
在应激所造成的唤醒超过最适水平的时候,应激状态下的人可能显得惊慌失措,以致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下降,肌肉僵硬、颤抖,或痉挛、动作刻板,或搓手顿足、运动性不安,或活动减少甚至呈木僵状态。当事人面部显露苦恼、焦虑、愤怒或抑郁表情;说话时声调随情绪状态而有较大变化,或激越、颤动,或平淡、低沉。
由于应激会引起许多令人痛苦的身体和心理症状,一个健全的人不可能长期和被动地忍受这种很不舒适的状态,所以人们总是会采取一些措施和行动来减轻或消除应激的消极影响。在应激条件下,人们倾向于采用过去有效的行为方式。谨慎的人可能会更加谨小慎微和退缩不前,而有进取倾向的人则可能会失去对个人行动的控制力,从而毫无必要地四面出击。如果最初的应对努力无效,那么当事人的焦虑便会增加,这又会使他的应对方式变得刻板,找不到其他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面对剧场大火,许多人顽固地坚持向外推门逃生;惊恐之中,他们根本想不到应当拉开向内开启的出口大门。
在应激条件下,不同的个体所表现的方式有所不同,有关的行为反应方式主要包括:敌对与攻击、冷漠、病态固执、逃避与回避、无助与自怜、物质滥用等。有些人在心理冲突或应激情况下也会以习惯性的饮酒、吸烟或服用某些药物的行为方式来转换自己对应激的行为反应方式,达到暂时摆脱自我烦恼和困境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