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临床心理学家们主要采取两种不同的概念模式来探讨个体的心理调适过程。不管是采用哪种模式,都离不开防御和应对这两个概念。
防御是借助防御机制而得以实现的自我保护过程。防御机制则是指个体用来对付体内外各种紧张性刺激、维护心理康宁的心理手段。防御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无论心理障碍的患者还是心理健康的人,都可能采用防御机制来应对各种应激事件。
应对是个体用来处理内部和(或)外部要求的一系列不断变化着的思考与行动过程。这里的“要求”,涉及当事人同环境间的关系,是充满紧张性的刺激物;它们可以是知觉到的威胁,也可以是某种丧失或觉察到的挑战。应对被视作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个体常常会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或策略的组合形式。
由于心理学家将防御机制视作个体应对应激的心理手段,因此可以说所有的防御机制均可视作不同层次的应对方式。研究表明,防御的总的成熟程度同心理健康与适应有密切关系。所以在后来的许多研究中,应对这个术语主要指用较成熟的防御机制的成功的适应过程。相应地,这些较成熟的防御机制在许多情况下可被视作有效地适应现实的方式。
防御和应对实际上两者之间没有黑白分明的界限。防御常常被视作无意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人们有意地采用这些心理自我保护的方法;从另一个角度看,应对虽然被视作有意的,但人们在采用各种应对方式时的“有意”程度有很大的差别,应对不完全都是先思后行、目的明确的。可见,以“有意”和“无意”来划分应对与防御常常会遇到困难。
从成功的心理适应的角度看,防御和应对都属于人们为满足内外环境要求、迎接挑战而做出的努力,同属于自我心理调节和适应过程。一个人如果没有基本防御的相对自动(无意)地操作,他就不可能作出有效应对所要求的合理决策。可见,防御是应对的必要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