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心理危机时,个体的心理防御机制会显得苍白无力,失去控制事件的能力,机体内外平衡被打破,表现出情绪、认知、行为活动等一系列改变,严重时产生意志失控、情感紊乱等心理障碍,甚至威胁到个体的生命、身体或是精神世界的完整,可带来异乎寻常的痛苦和创伤。此外,重大灾难等危机事件可使人沮丧于人类的渺小和无能,从而改变人的信念,对人类失去信心。
心理危机的应激反应从性质上来说,可以分为两类,即积极的和消极的。积极的心理应激,如情绪的唤起、动机的调整、注意力的集中和思维的活化等这些心理反应,可使人维持应激期间的心理平衡,准确地评定应激源的性质,作出符合理性的判断,从而使人们能够恰当地选择对付应激的策略。而消极的心理应激,会干扰和削弱应对应激的能力,降低个体的活动水平,表现为对应激源的无能为力,如过度的焦虑、激动、紧张、认知障碍与自我评价降低等。
心理危机是一种正常的生活经历,并非疾病或病理过程,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经历危机。由于处理危机的方法不同,后果也不同。一般有四种结局:第一种是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策略,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第二种是渡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影响今后的社会适应;第三种是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毁;第四种是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心理障碍。
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危机反应无论在程度上还是时间方面,都不会带来生活上永久或者是极端的影响。他们需要的只是有时间去恢复对现状和生活的信心,加上亲友间的体谅和支持,能逐步恢复。但是,如果心理危机过强,持续时间过长,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出现非常时期的非理性行为。对个人而言,轻则危害个人健康,增加患病的可能,重则出现攻击性和精神损害;对社会而言,会引发更大范围的社会秩序混乱,冲击和妨碍正常的社会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