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心理研究表明,癌症、冠心病、高血压病、溃疡、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偏头痛、糖尿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而其中最主要的心理因素就是情绪状态。许多实验研究证明,紧张和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是健康的大敌。
情绪与健康的关系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注意。其实古人对此早有记载。两千多年前,祖国医学就肯定了情绪与健康的关系。我国古代医籍《内经》,把人的情绪概括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称为七情,并进一步指出“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等。
那为什么情绪能够影响健康呢?对这个问题,科学家进行了许多研究,发现人在不同情绪状态时,下丘脑、垂体、自主神经系统都会有一定的生化改变,并由此引起身体各器官功能的变化。这就是情绪致病的生理学基础:在高度紧张、突然兴奋的情绪刺激下,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引起呼吸急促,心搏加速,血液循环加快等生理变化。这一系列变化对某些心、脑血管病患者难以承受,因此在生活中常有某人在观看激烈体育比赛时,因突发心肌梗死或脑出血而死亡的现象发生。
情绪可致病,也可治病。良好的情绪是防病、治病的重要途径。医学临床研究证明,良好的情绪是维持人的生理功能正常进行的前提,约有50%患者可以通过自体功能的调节而获得痊愈。尤其是心身疾病,良好的情绪对它的转归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笑是人的良好情绪的反映,是一种很好的体操。它不仅能使肺扩张,促进血液循环,而且能消除对健康有害的神经紧张感。笑还可驱散心中的积郁。心理学家认为,会不会笑是衡量一个人能否对周围环境适应的尺度。笑还是一种微妙的医疗手段。国外曾有人进行笑疗法来治疗某些疾病的研究,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