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某,女,42岁。工人。2009年12月3日初诊。
胃脘胀痛2个月余。自述胃脘胀痛,食硬物、生冷后甚。11月24日胃镜示:慢性浅表性糜烂性胃窦炎。现仅食面条,大小便尚可。舌淡红,苔白腻,脉细。此气滞夹湿、寒滞中洲之证。治以理气化湿,温胃和中,佐以清胃定痛。
处方:广木香(后下)12g,台乌药15g,白蔻仁12g,砂仁(杵)8g,鸡内金15g,紫苏梗15g,肉桂6g,生白芍、炒白芍各15g,川荜茇8g,延胡索15g,煨川楝子(打)12g,蒲公英(酒炒)30g,朱砂莲①12g,淡全蝎6g,川厚朴12g,焦三仙各20g。
二诊:服药7剂后,症见好转,痛减,然胃脘部仍胀满不适,诉食粥、甜食后胀甚,食后嗳气频频。食欲二便尚好,舌暗苔白,脉细。此方去肉桂、煨川楝子,加炒枳壳、枳实各15g,制乳香、没药各10g,绿梅花15g,九香虫8g。
三诊:服上方并随证加减,调理半个月后诸症明显好转,时觉右侧少腹隐痛,余无明显不适。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遂于上方去朱砂莲、肉桂,加黄芪50g,浙贝母15g,海螵蛸15g,制乳香、没药各12g。随证加减,服药月余而安。
①朱砂莲:为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朱砂莲的根状茎。性寒,味辛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效力。历来视为治疗胃腹疼痛的特效药。
证治评析:患者胃脘胀痛,气滞明显;食硬物、生冷痛甚,舌苔白腻,可知有寒湿遏郁中洲之象。故治拟理气化湿,温胃和中,佐以清胃定痛之法。药用木香、延胡索、台乌药、煨川楝子、紫苏梗、川厚朴等理气消胀,止痛;以肉桂、白蔻仁、砂仁、荜茇温中化湿,和胃止痛,其中荜茇又为镇痛健胃要药;再佐以蒲公英、朱砂莲清胃定痛,鸡内金、焦三仙健脾化滞,生白芍、炒白芍柔肝和胃止痛,全蝎消炎攻毒、通络止痛,诸药合参,初获良效。
三诊方中加黄芪健脾益气以治其本,冀其巩固疗效;浙贝母、海螵蛸化痰制酸,保护胃黏膜;制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止痛,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实得标本兼治之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