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儿急惊风病因病理

小儿急惊风病因病理

时间:2023-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血气未充,神气未实,脏腑娇嫩,腠理不密,易受内外病因袭扰,每因外邪侵袭,惊恐刺激,痰积食滞而发生急惊风证。根据古人经验,结合临床实践,先生认为本病病因病理大体有以下4点。痰、热、风、惊是急惊风的四大证候。病变主要在心、肝二脏。这说明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外邪感染是导致急惊风的重要途径。盖气血调和,百病不生,气血失和,不能濡养筋脉,致肝风内动,而发抽风惊厥。

幼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血气未充,神气未实,脏腑娇嫩,腠理不密,易受内外病因袭扰,每因外邪侵袭,惊恐刺激,痰积食滞而发生急惊风证。根据古人经验,结合临床实践,先生认为本病病因病理大体有以下4点。

朱批点睛

小儿为纯阳之体,阴常不足,阳常有余,感邪之后,热从火化,特别是暑邪疫疠,化火最速,传变急骤,火盛可生痰,热极易动风;夏秋季节,饮食不洁,湿热疫毒,内阻肠胃,壅滞不消,气机不利,郁而化火,热闭心包,痰蒙心窍,肝风内动。痰、热、风、惊是急惊风的四大证候。病变主要在心、肝二脏。

1.外邪感染 吴鞠通认为六淫之邪皆能致痉。孙思邈说: “乘马远行,当沐浴更衣,然后方可近于婴儿,否则多为天吊急惊之候。”钱钟阳说: “步履粪秽之气,无使近于婴儿,令儿急惊风搐也。”这说明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外邪感染是导致急惊风的重要途径。盖小儿腠理不密,卫外功能薄弱,护理不慎,易为外感之风寒,侵犯太阳之表,循经脉由表入里化热,内传心包,引动肝风,而导致发热惊厥。或口鼻吸入温热疫毒,毒热内闭经络孔窍,可突然出现壮热、抽风、神昏谵语等症。

2.内脏气血不和 《千金要方》云: “少小所以有病及痉病者,皆由脏气不平故也。”《巢氏病源》说: “小儿惊者,由气血不和,实热在内,心神不定,所以发惊。”盖气血调和,百病不生,气血失和,不能濡养筋脉,致肝风内动,而发抽风惊厥。

3.痰火积滞 《景岳全书》说: “急惊者,阳证也,实证也,乃肝邪有余,而风生热,热生痰,痰热客于心膈间,则风火相搏,故其形证急暴而痰火壮热者是为急惊。”盖小儿消化功能较弱,若喂养失宜,容易造成乳食积滞,郁积肠胃,阻碍气机,郁久生热化火,火能生痰,痰火激动肝风,闭塞清窍,酿成本病。

4.大惊卒恐 《医宗金鉴》说: “急惊风一症,有因目触异物,耳闻异声,神气散乱而生者……”盖婴儿神气怯弱,痰热尤多,偶受外界强烈刺激。如忽见异物,耳闻异声,或不慎跌仆等暴受惊恐,都可引起急惊风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