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李老治疗证,先分阴阳。阳
多呈大发作,成年人居多,急则治标,治以镇肝息风、清热化痰,常用自拟“阳
汤”治疗。
药物组成及用法:石决明30g,代赭石30g,青礞石30g,石菖蒲20g,炙远志20g,首乌藤(夜交藤)40g,广郁金15g,干地龙15g,天麻15g,钩藤30g,生大黄15g,生铁落50g。水煎服,每日1剂。
症状缓解,发病次数减少后,继服验方“加减止丹”治疗。
药物组成及用法:广郁金15g,胆南星15g,清半夏15g,血竭15g,全蝎15g,蜈蚣15g,朱砂5g,天竺黄15g,琥珀8g。共研细末,成人每服3g,早晚各1次,儿童酌减。
【病案举例】
吴某,男,18岁。
初诊主诉:幼年即有癫发作史。近几年来症情加重,每6~7日即大发作1次,甚则昼夜发病1~2次。发病前有头痛幻视,继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惊叫如羊吼,抽搐吐沫,目睛上视,牙关噤急,常咬破唇舌。持续3~5分钟后,渐醒如常人,仅感倦怠无力。发病来一直服西药苯妥英钠,但仍时有发作。平素性情急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便秘,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略滑。证属阳
,肝风痰火较盛,治以镇肝息风,清热化痰,方用“阳
汤”化裁。
处方:石决明(先煎)30g,赭石(先煎)30g,青礞石(先煎)30g,石菖蒲20g,炙远志20g,首乌藤(夜交藤)30g,广郁金15g,干地龙15g,天麻10g,钩藤30g,生大黄15g,紫丹参20g,全蝎6g。水煎服,日进1剂。
二诊:药进15剂,诸症大减,服药期间仅发作过1次,时感口苦,咽干。守上方加龙胆草10g,柴胡10g,以增清肝泻火之力。
三诊:上方再进15剂后,未见病发。停汤剂,续服验方“加减止丹”,早晚各服3g。服药后2个月未发病,同时苯妥英钠逐渐减量至停服,后仅服验方“加减止
丹”,1年未发病。停药观察,随访10年,一切正常。
证治评析:患者“平素性情急躁,口苦咽干”,肝火偏旺,火动生风,煎熬津液,结而为痰,风动痰升,阻塞心窍,则昏仆抽搐吐涎;火扰心神,则常有心烦失眠;舌红、苔黄,脉弦兼滑,均为肝火痰热偏盛,风阳上扰清窍之象,属阳之证。治疗中用石决明、代赭石、钩藤、天麻、地龙、全蝎等平肝息风,解痉镇
,并佐以龙胆草、柴胡、生大黄以增清泻肝火之力;再入青礞石、石菖蒲、远志、郁金等化痰清心以镇
;紫丹参、首乌藤等清心除烦,养血安神。药合病机,首服15剂,即获捷效;再服15剂,诸症悉平。然患者素禀肝火痰浊之质,恐有复发之虞,故“加减止
丹”化痰浊,平肝阳,清心镇
,竟获痊愈,实乃佳案。
张老治阴经验方及阴
验案一则
阴多是小发作症,少年患者居多,治以化痰开窍,安神定惊。常用“涤痰开窍饮”加减。
药物组成及用法:珍珠母20g,石菖蒲15g,炙远志15g,煅龙骨、牡蛎各20g,明天麻10g,双钩藤10g,白僵蚕15g,白芍12g,制天南星10g,琥珀6g,广郁金15g,干地龙15g,首乌藤(夜交藤)20g,紫丹参15g。水煎服,每日1剂。
发病次数、症状缓解后,继服“愈丸”。
药物组成及用法:全蝎,白僵蚕,紫丹参,广郁金,蜈蚣,石菖蒲各等份,研细末,每次3g,早晚各1次,儿童酌减。
按:张老在谈到证治疗时,特别谈到了自己的3点体会:第一,张老指出,
证是一种发作性病证,临证时需辨明病因与证候属性,分清寒热虚实,标本缓急。发作期以阳
表现为肝风痰浊为主的邪实证候,当平肝息风,清热化痰;阴
以痰浊内伏,心脾失调为主,当涤痰化浊,开窍醒神,旨在中止或减轻发作;间歇期以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为主,当补益肝肾,调气和血,以冀阴平阳秘,气血平和而防止其发作。其二,对常服抗癫
西药的患者,用中药治疗的同时,不能立即停用西药,因中药尚未奏效,停药会引起频发和大发作。宜渐减量,而后停药,或服维持量。第三,癫
完全控制后,应注意诱发因素。饮食不节,情感不遂,易诱发本病。平素应注意起居有节,情绪稳定,可减少其发作,以致完全控制病情,达到根治。
【病案举例】
杨某,女,11岁。
初诊主诉:儿时因高热,复受惊吓后,6岁始发病。常在昼间一时性失神,持物落地而不知,约1分钟后即如常人。平素胆小易惊,烦躁不安,夜眠易惊醒,不欲饮食,大便偏稀。用西药治疗1年后,唇周汗毛加重似小胡须,遂来先生处就诊。诊脉细弦,舌淡红,少苔,面色不华,神志正常。证属阴,乃痰浊内伏,心脾气虚之故。药用“涤痰开窍饮”加减。
处方:珍珠母15g,石菖蒲10g,炙远志10g,煅龙骨、牡蛎(各)15g,明天麻8g,钩藤10g,白僵蚕10g,白芍10g,制天南星10g,琥珀5g,广郁金10g,首乌藤(夜交藤)15g,紫丹参10g,炒白术10g,鸡内金10g。
进药10剂,仅发病1次,发作轻微。续服15剂,未再发病,停汤剂,服“愈丸”,每次2g,早晚各1次,连服1个月后病未发,并逐渐减服西药后,唇周汗毛退。后又予六君子汤加石菖蒲、远志,及甘麦大枣研末,炼蜜为丸,每丸3g,早晚各服1丸,以健脾宣窍,养心安神,巩固疗效。连服3个月未再发病。停药观察半年,一切正常。
证治评析:患儿幼年因高热复受惊吓而罹病,《景岳全书·癫狂痴呆》篇指出:小儿证“有从胎气而得者,有从生后受惊而得者,盖小儿神气尚弱,惊则肝胆夺气而神不守舍,舍空则正气不能主而痰邪足以乱之。”中医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元气未充,神气怯弱,或素蕴风痰,更易因惊恐而发生本证。小儿阴
,本因惊起,治本之法,当清其内伏之痰浊,调养心脾以安神镇
。故初以“涤痰开窍饮”加减化痰开窍,安神定惊。服药30剂后病势顿挫,续服“愈
丸”1个月,平肝化痰以缓图之,渐停西药后
证未再复发。
善后巩固疗效,取健脾宣窍,养血安神之法,对因惊而者更为合拍。《寿世保元·
证》篇即谓: “盖
疾之原,得之惊……惊气归心……脾虚则生痰,蓄极而通,其发也暴,故令风痰上涌而
作矣。”张老深谙古之医者治
之道,用六君子加菖蒲、远志以健脾益气,祛痰双绝生痰之源,更兼化痰清心;合甘麦大枣汤意出入以养心安神,前后序贯,丝丝入扣,章法严谨,故而顽疾得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