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党参 味甘,性平。功效:补中益气,健脾益肺。
党参是益气和健脾功效并重的中药。中医理论认为气能生力,气能生血,气能生火,气能卫外,因此对气虚和气血两虚而出现疲倦乏力,容易感冒感染,血少而面色不华,怕冷,四肢不温者,可以长期服用党参。中医理论认为脾虚则纳少,溏泄;脾虚可患痰饮水肿湿困之疾,长期服用党参可以益气健脾。
药理作用:①免疫调节作用。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能明显增加巨噬细胞的数量及其吞噬功能。②对内分泌作用和升糖作用。③强心作用。④生血作用,能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明显增加。⑤对消化系统作用。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酸,调节肠道运动。⑥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⑦适应原样作用。抗疲劳、抗低温、抗高温作用;延缓衰老;抗缺氧;抗辐射;增加体温体重的作用。⑧对凝血的调节作用。
关于健脾和治疗肠胃病:①关于治脾。对于脾虚纳呆用党参治疗的古方很多,是由于党参增强了胃肠平滑肌张力,保护胃黏膜,因而增加了食欲。②关于抑制溃疡。虽然药理研究报道称党参具有抑制溃疡和抑制胃酸的作用,但对溃疡使用党参,必须是属于脾胃虚弱证的方可使用。③关于治疗慢性肠炎。对慢性肠炎经常腹痛,大便溏薄,次数增多的患者,党参可以调节胃肠运动,既能增强肠道平滑肌的张力而排气除胀,又能使痉挛收缩的肠道平滑肌松弛而解痛。④健脾与清热化瘀。肠道慢性炎症,症见大便有黏液、脓血,化验有红细胞、白细胞,可能是由于慢性感染或者是免疫性炎症所引起的。
关于治疗消化道出血:①健脾止血是特殊的方法。②健脾止血用于迁延性出血。因党参皂苷抗凝血,党参生物碱止血,故党参既有抗凝、抗聚的作用,又有促进凝血的作用。③关于气不摄血。用党参益气摄血以治疗虚脱,也就是先解决血压迅速下降的危及生命的问题,是很好的方法。
2.木香 味辛、苦,性温。功效:行气止痛,和胃。
药理作用:①解痉作用。对肠痉挛有直接的松弛作用,对乙酰胆碱、组胺引起的平滑肌痉挛有对抗作用。对支气管平滑肌有直接松弛作用。②其他作用:降压,抗菌。
关于理气止痛:木香是理气止痛的最常用药,以脾胃为主,全消化系统各脏器之疼痛均可使用。木香所含挥发油、内酯和生物碱具有较强的舒张平滑肌的作用,尤其对消化系统疼痛的效果较好,对食管、贲门、胃、十二指肠、肠道、胆管、肝管、胰管的痉挛性疼痛和功能紊乱之胀气,均有治疗效果。中医辨证无论是实证还是虚证均可以使用。
3.砂仁 味辛,性温。功效:行气宽中,化湿和脾,安胎。
药理作用:①调节胃肠功能作用。砂仁对胃肠运动的作用是双向的。一方面春砂仁水煎液能明显增加肠平滑肌节律性运动,使回肠收缩幅度增大,频率加快,因而临床服用砂仁具有促进胃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的作用。另一方面砂仁剂量增大能拮抗乙酰胆碱和氯化钡对肠管的兴奋作用,而使肠管张力减弱,振幅降低,具有解痉止痛的作用。砂仁又可显著减少胃酸分泌,对小鼠应激性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由于促进了胃黏膜细胞释放前列腺素,从而抑制了胃酸分泌。②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砂仁能明显抑制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对抗花生四烯酸所致的急性死亡。
关于调节胃肠功能:砂仁是调理脾胃之气,化湿的常用药,主要用于消化道的功能失调。对胃肠功能的调节是双向的。对胃肠功能减弱而胀气的患者,能增强胃肠运动而排气除胀;对胃肠痉挛而疼痛的患者,能解痉止痛。
关于治疗恶心:砂仁是治疗化疗后恶心欲吐的良药,有即时止吐的效果。同样,其还可以治疗口淡乏味,不思饮食,泛泛欲吐,舌苔白腻。
关于治疗腹胀:砂仁理气是治疗腹痛、腹胀的常用药,尤其是对慢性腹泻的腹痛腹胀的效果更好,但对于慢性便秘引起的腹胀使用砂仁会加重症状。另外对于脾气虚弱而腹胀便秘,中医辨证为虚秘者使用砂仁较适宜。
4.白及 味苦、甘、涩,性凉。功效:收敛止血。
《本经》指出其“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鬼击,痱缓不收”。《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又云其“气味冲淡和平,而体质滑润,又极黏腻。入于筋骨之中,能和柔滋养,与正气相调,则微邪自退也”。说明此药平和,可滋养濡润受损的创面,达到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养胃祛邪的功效。
药理作用:①止血作用。具有明显缩短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使红细胞凝聚,形成血栓。②保护溃疡作用:白及的高度黏性能在胃、十二指肠溃疡和穿孔的创面上形成一定厚度的胶状膜,保护和堵塞溃疡和穿孔的创面,起到治疗的作用,还能促进肉芽生长,使创面愈合。③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5.蒲公英 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功效:清热解毒。
《本草新编》曰:“蒲公英,亦泻胃火之药,但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可以长服、久服无碍。凡系阳明之火起者,俱可大剂服之,火退而胃气自生。”阐述其乃泻胃火之平药,长服、久服又不会有损伤脾胃之弊。
药理作用:①抗微生物作用。煎剂对多种致病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②保肝利胆作用。煎剂对四氯化碳肝损伤有显著的降低氨基转移酶和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作用,能使肝脏胆汁分泌和排泄明显增加。③其他:抗溃疡作用,对胃黏膜损伤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还有增强收缩的作用,可健胃和轻泄作用;抗癌作用。
关于治疗慢性肝胆胰腺炎症:蒲公英有保肝利胆的作用,有降低氨基转移酶、胆红素和抗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作用,是慢性肝炎、脂肪肝、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的常用药,常与柴胡、茵陈、虎杖、郁金、枳壳同用。
关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症:蒲公英对慢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HP阳性等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与垂盆草、黄连、黄芩、浙贝母同用。
6.浙贝母 味苦,性寒。功效:宣肺化痰,清热散结。
《本草述钩元》云:“开郁结,和中气,除邪气烦热,心下实满,胸胁逆气,涤热消痰。”“其性专能散结除热,能散心胸郁结之气。”浙贝母虽为肺经气分药,但对脾胃湿热,涎化为痰,久则生火,痰火上攻者,效果甚佳,对于脾胃痰湿明显者即可用之。
药理作用:①对支气管的作用。低浓度时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明显的扩张作用,类似阿托品的作用,并能减少支气管分泌;高浓度时则有显著的收缩作用,可能系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所致。②对心血管作用。③其他作用:兴奋子宫;对瞳孔的影响;抑制唾液分泌;对胃肠的影响,浙贝母碱能使小肠收缩加强。
7.三七 味甘,微苦,性温。功效:活血止血,祛瘀止痛。
《本草征要》:“熟品,补血和血。”
药理作用:①止血作用和溶血作用:a.止血。三七温浸能缩短凝血时间,缩短凝血酶原时间;从三七中分离出一种氨基酸衍生物三七氨酸,具有明显止血作用,并能明显的增加血小板数量和缩短凝血时间。b.抑制血小板聚集。三七总皂苷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栓形成,能提高机体纤溶能力而预防血栓形成。c.溶血和抗溶血作用。d.升高白细胞。②调节免疫、抗炎作用和镇痛作用。三七可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肝脏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对补体低下有改善恢复作用;三七根和花总皂苷对大鼠、小鼠急性和亚急性诱发的足肿胀性炎症和胰腺炎有显著的抗炎作用;三七总皂苷对小鼠有显著的中枢性镇痛作用。③对心血管的作用。抗心肌缺血,扩张血管,抗休克,抗心律失常。④代谢作用:a.糖代谢。能降低葡萄糖性高血糖,对血糖有双向调节作用。b.降脂。能阻止肠道对脂肪的吸收,降低血清和肝脏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含量,增加血中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减轻血管壁脂肪沉着。c.促进蛋白质和核酸代谢。⑤保肝作用和抗氧化作用。三七总皂苷具有保肝作用,对四氯化碳诱发的肝损伤有明显的疗效并有升高ALT的作用,对肝损伤具有修复和抗纤维化的作用,延缓肝纤维化和促进早期肝纤维化的消退。还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作用。
8.白术 味苦、甘,性温。功效:健脾和中,燥湿利水。
药理作用:①对胃肠道作用。白术提取物对大鼠胃液分泌量有抑制作用,减少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排出量,对胃蛋白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对大鼠胃黏膜损伤有防治作用,对小肠输送功能有促进作用。②强壮和免疫作用。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升高白细胞的作用,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能使免疫抑制的动物的TH细胞数明显增加,提高TH/TS比值,增加T细胞表面IL2受体的表达,使IL2水平显著提高;能明显增高血清IgG的数量,有增强体液免疫的作用。③保肝、降糖、利胆、利尿作用。④抗氧化、抗凝血、抗肿瘤作用。白术挥发油对食管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艾氏腹水癌和S180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降低肿瘤细胞恶性程度和侵袭性,增加了癌细胞的坏死程度。⑤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
关于健脾:①补益脾气。②脾胃健运。③健脾燥湿。脾胃湿滞是消化道分泌包括唾液、胃液、肠液分泌过多,排泄缓慢或不畅,发生积滞。白术能抑制唾液分泌而能化去腻苔,抑制胃液分泌而能减少胃液积滞,抑制肠液分泌而使稀薄的大便成形。能抑制消化道腺体,减少分泌液。④健脾利水。⑤健脾和胃。
9.甘草 味甘,性温。功效:补中益气,润肺祛痰,缓急解毒,调和诸药。
药理作用:①激素样作用。②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甘草对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是双向性的。其部分成分能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部分成分又有抑制体液免疫和抗过敏、抗变态反应的作用。③抗炎作用:抑制纤溶酶系统的活化;降低血清对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促进作用;抑制细胞膜通透性的亢进。④抗病毒、抗菌作用。⑤对消化系统作用:a.抗溃疡作用。甘草浸膏对实验性溃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能促进溃疡愈合。b.抑制胃酸作用。能明显降低胃液量、总酸度、游离酸度;其降低胃酸的机制是对胃壁细胞的直接作用。c.抗痉挛作用。甘草浸膏和异甘草素等总黄酮对离体肠管有抑制作用,能解除组胺和乙酰胆碱所致的肠痉挛,与芍药有协同作用。d.保肝作用。对多种原因引起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可明显减轻肝细胞坏死和脂变,减轻肝间质的炎症反应,抑制肝纤维增生,从而降低肝硬化的发生率,对肝癌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e.利胆作用。可明显增加家兔胆汁分泌,可使家兔之血胆红素降低,尿胆红素排泄增加。⑥镇咳祛痰作用。甘草浸膏和甘草合剂口服能覆盖发炎的咽部黏膜,缓和炎症刺激,从而发挥了镇咳作用,还能促进咽喉和支气管黏膜分泌,使痰容易咯出,具有祛痰镇咳作用。⑦降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⑧解毒作用。⑨抗肿瘤作用。
关于甘草的传统应用:甘草能补虚,能调和,能缓急,能解表,能解热,能解毒,对阴阳、气血、表里、寒热、虚实证均能应用。
10.生地 味甘,苦,性寒。功效:养阴生津,凉血养血。
药理作用:①调节免疫功能。②对垂体肾上腺和甲状腺的作用。③抗炎和降温作用。④强心、降压和利尿作用。⑤保肝、降糖、补血作用。⑥促凝血和促进腺体分泌的作用,生地所含的黏液质,能促进唾液腺、胃腺、肠腺分泌增强,使唾液、胃液、肠液分泌增多。⑦抗辐射、抗肿瘤、延缓衰老作用。
11.北沙参 味甘,性凉。功效:润肺止咳,养胃生津。
药理作用:①解热镇痛和祛痰平喘作用。有较弱解热、镇痛作用,北沙参带根皮有明显的祛痰作用。②免疫抑制作用。③抗溃疡作用。北沙参多糖对应激性和药物性胃溃疡有保护和抑制作用,能使胃酸和胃蛋白酶明显降低,大剂量对胃液量也有一定的抑制。④抗突变作用。
关于养胃阴:北沙参传统为养胃生津药,含多量黏多糖成分,常用于胃阴不足、津液耗损之证,或病后养胃生津。《临证指南医案》脾胃病案记载了一例“脉数,口渴有痰,乃胃阴未旺,药用麦冬、生白扁豆、白粳米、北沙参、川石斛”。现临床上对于阴虚型的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北沙参是常用的并且有效的中药。药理研究也证实了其具有抗溃疡和抑制胃酸的作用。北沙参用于免疫病个抗排异治疗,具有抑制免疫和抗变态反应的作用。对于自身免疫病如干燥综合征,以阴虚内热型为多,可用北沙参,既能抑制免疫,又能改善口干、咽痛、唾液减少、肺间质炎咳嗽咯痰气急及口腔溃疡等临床表现。
12.枳实、枳壳 枳实,味苦,性凉。功效:破气消积,祛痰除痞。枳壳,味苦,性凉。功效:破气宽中,除胀消痞。
唐代本草学家日华子云:“健脾开胃,调五脏,下气,止呕逆,消痰,治反胃,霍乱,泻痢,消食……利大小肠,皮肤痒。”完整地描述了其功效主治,强调了枳壳的健脾和胃、理气降逆的作用。
药理作用:①双向调节胃肠平滑肌功能。既能兴奋胃肠,使蠕动增强,又有降低肠平滑肌张力和解痉作用。②对子宫的调节作用。③升压和强心作用。④其他:利尿;保护血管;镇痛和退热。
古方中有许多方剂都使用了枳实,如枳实薤白桂枝汤、四逆散、柴胡疏肝散、温胆汤、导痰汤、中满分消丸。至明代方剂中才出现了枳壳,临床上,对实证破气时用枳实为主,对食管、胃不完全性梗阻之呕吐,枳实与半夏同用,以化痰消结;对便秘腹胀,枳实与杏仁、郁李仁等同用,通便除胀。枳壳理气宽中,破气之力较弱,对实证、虚证的腹胀腹痛都能使用。对于比较轻的炎症腹部胀痛,一般使用枳壳;对于脾虚泄泻之腹部胀痛,也可以应用枳壳,对胃下垂之腹胀为中焦虚弱者,补中益气汤中加枳壳,可以改善腹胀,增强效果。对于肝胆疾病引起的腹胀腹痛,一般也是使用枳壳而不使用枳实,常将四逆散中的枳实改为枳壳。
13.茯苓 味甘,性平。功效:利水化湿,健脾和中,宁心安神。
药理作用:①利尿作用。许多实验指出茯苓的利尿作用在健康人和动物不明显,但可以增加水肿患者尿液的排出,对肾炎水肿有显著的利尿作用。研究表明茯苓利尿机制主要是茯苓素具有与醛固酮及其拮抗剂相似的结构,在体内试验能拮抗醛固酮活性,提高尿中Na+/K+比值。茯苓利水渗湿功能与影响机体水盐调节机制有关。茯苓素对Na+ K+ATP酶和细胞中总ATP酶有显著的激活作用。茯苓素对该酶的激活作用可促进机体的水盐代谢功能。②免疫增强作用。茯苓多糖、羟乙基茯苓多糖在体内外试验中均能明显增强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在体外试验中可使淋巴细胞毒性增强20~28倍,使免疫球蛋白IgG含量明显上升。茯苓素对接触性皮肤过敏反应有抑制作用。③抗肿瘤作用。茯苓多糖、羧甲基茯苓多糖和茯苓素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茯苓多糖对生长迟缓的移植性肿瘤抑制作用尤为显著。④其他作用。a.对胃肠功能的影响。茯苓浸剂对肠肌有直接的松弛作用,对试验性胃溃疡有防治作用,可使胃酸降低。b.保肝。羧甲基茯苓多糖可使中毒性肝炎及其代谢障碍明显减轻,ALT下降。c.抗炎。羧甲基茯苓多糖对关节炎和继发性炎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④镇静作用。
关于治疗脾胃病和保肝:治疗脾胃病和肝病许多方剂中都有茯苓,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健脾和胃,加强消化功能,以调理为主;二是治疗脾胃病症,如较轻的胃肠道炎症、溃疡,有胃脘不适、恶心,轻度腹痛、腹泻,在复方中使用可以辅助主药调节胃肠功能加强疗效。治疗肝胆疾病常用方剂如逍遥散、柴芍六君子汤中也常用到茯苓,以调和肝脾,利水化湿。研究表明其药理作用主要是茯苓多糖具有保肝降酶的作用,调节胃肠功能和利尿。
14.法半夏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具有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燥湿化痰的功效。
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常与生姜同用。胃热呕吐,常配黄连、黄芩等,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还可以用于治疗痰热阻滞所致心下痞满,痰热结胸等症,常与小陷胸汤配伍。现代药理作用显示半夏煎剂对硫酸铜、阿扑吗啡和洋地黄所致实验动物呕吐均有抑制作用,并且其能显著抑制胃液分泌,其水煎醇沉液对多种原因所致的胃溃疡有显著预防和治疗作用。
15.代赭石 苦,寒;归肝、心经。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本草新编》阐述其重镇以镇虚逆,其止逆乃是定逆,使所转之气,不至再变为逆也。尤善降上逆之胃气而具止呕、止呃、止噫之效,对于反流性食管炎嗳气、反酸明显者使用效果尤佳。
16.生姜 辛,温;归肺、脾、胃经。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
生姜素有“呕家圣药”之称,可治疗多种呕吐,亦如《证类本草》云:“主咳逆上气,之呕吐。”
17.陈皮 味辛、苦,性温。功效:健脾理气,和胃化湿。
药理作用:①调节胃肠和胆囊功能。陈皮煎水对胃肠平滑肌有直接的抑制作用;能拮抗乙酰胆碱、组胺所致的胃肠平滑肌痉挛,对胃肠平滑肌具有解痉作用。甲基橙皮苷对大鼠皮下注射后可明显抑制胃溃疡的发生,而且还有抗胃液分泌的作用,但大鼠口服后无效。用甲基橙皮苷对大鼠皮下注射可增加胆汁和胆汁内固体物的排泄量。②祛痰、镇咳、平喘作用。③抗过敏、抗炎作用。④对心血管作用:扩管;升压;降压,柑橘果皮既有升压成分,又有降压成分。⑤降脂作用。橙皮苷对家兔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并能明显减轻其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芸香苷、橙皮苷对大鼠四氯化碳所致的总胆固醇、ALT、AST、碱性磷酸酶(AKP)的升高均有降低作用。橘子果胶中含有一低分子物质,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⑥其他作用:抑制子宫;抑制真菌;止血;升糖。
《本草纲目》提出陈皮能治百病:“橘皮能散、能泻、能温、能补、能和……其功当在诸药之上。”“其治百病……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陈皮在各类疾病的处方中都能使用,其目的是保护胃气。关于和胃理气:陈皮对胃、肠都有解痉作用,但主要用于胃部疾病,对肠、肝胆、胰、疾病也能作用。陈皮的成分具有多样性,对胃肠的作用也具有多样性,既能芳香健胃,又能舒解脾胃气滞。陈皮是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常用药,尤其对胃不舒、食欲不振、闷胀、疼痛、恶心、泛泛欲吐的症状最为适宜,起到和胃理气、除胀解痛的功效。
18.黄连 味苦,性寒。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本草纲目》指出其:“气味俱厚,可升可降,阴中阳也,如手少阴经。其用有六:泻心脏火,一也;去中焦湿热,二也;诸疮必用,三也;去风湿,四也;赤眼暴发,五也;止中部见血,六也。”这是对其功用主治的较完备的概括。《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则明确提出其可“消心下痞满之状”,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常用药及经验药。而《本草择要纲目》对其炮制后的不同功用有较详细的说明:“生用之,则治本经火热。若以猪胆汁浸炒,则治肝胆之实火。以醋浸炒,则治肝胆之虚火。以酒炒,则治上焦之火。以姜汁炒,则治中焦之火。以盐水或朴硝,则治下焦之火。以茱萸汤浸炒,则治气分湿热之火。以干漆水炒,则治血分块中伏火。以黄土炒,则治食积之火。”
药理作用:①抗病原体作用。黄连生物碱有广谱的抗菌、抗病毒作用。②抗炎解热与免疫调节作用。③对消化系统的作用。黄连和小檗碱对胃肠平滑肌有兴奋与抑制双向调节的作用。小檗碱有止泻作用,能显著对抗番泻叶等所致的腹泻,可能与消除炎症和消除肠壁水肿有关。黄连、小檗碱对胃黏膜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能显著对抗实验性溃疡。小檗碱有显著的利胆作用,能促进胆汁形成,促进结合型胆红素排泄。④对心血管作用。小檗碱有降压作用,能兴奋心脏,增强冠状动脉流量,能显著提高心、脑和全身的耐缺氧能力,显著降低正常和衰竭的心脏之心肌耗氧量。药根碱和小檗碱能缩小实验性心肌梗死的范围和减轻其程度。小檗碱和药根碱具有拮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心律失常的作用。⑤对血液、血脂、血糖的作用。小檗碱有显著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降脂作用;对实验性高血糖症有降糖作用。⑥其他:中枢神经作用。
关于治疗各种慢性胃肠道疾病:黄连用于治疗慢性胃肠道疾病,如慢性胃、十二指肠炎症、溃疡和慢性肠炎等,既消除了炎症,又调节了胃肠功能,对胃痛、腹泻有很好的疗效。
关于保护和调节胃肠功能:许多中药使用剂量大或长期服用时会出现胃肠道反应,加用黄连可以保护胃肠功能,以免长期服药影响脾胃。复方中可以加用白及、蒲公英、浙贝母、吴茱萸、薏苡仁等。
关于益肝胆、厚肠胃:《名医别录》云其“调胃厚肠益胆”,再有《本草备要》云其“益肝胆厚肠胃”,《本草纲目》明确指出黄连泻火。慢性胃肠道疾病和慢性肝胆病的患者,长期少量服用黄连确可有益于肝胆,并能使由脾胃虚弱所致纳少便稀的患者食欲增进、大便变稠厚,这就是益肝胆、厚肠胃的意思,常与吴茱萸、炮姜等温药同用,以寒热平衡。
19.莱菔子 味辛、甘,性温。功效:祛痰下气,消食化积。
药理作用:①止咳去谈平喘作用。②对胃肠的作用。莱菔子能抑制小鼠胃排空,能明显对抗肾上腺素对肠管的抑制作用,增强兔回肠节律性收缩,从而有利于营养在肠道中的消化和吸收。
20.川楝子 味苦,性寒。功效:疏肝理气,杀虫疗癣。
药理作用:①驱蛔作用。②抗真菌作用。③促进肠运动作用。川楝子有增加肠道平滑肌张力的作用,可引起痉挛性收缩而致腹痛腹泻,因而驱蛔时不可另用泻药。
21.延胡索 味苦,辛,性温。功效:活血散瘀,行气止痛。
药理作用:①镇痛、镇静、麻醉作用。a.止痛。延胡索总生物碱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其效力约为吗啡的40%。b.镇静、安定、催眠作用。②抑制胃溃疡作用。延胡索多种生物碱对实验性胃溃疡有显著的对抗作用,对胃酸分泌有抑制作用。③促进内分泌腺分泌。④对心脏作用。延胡索生物碱有减慢心率的作用,能使麻醉犬心输出量和冠状动脉血流量明显增加。延胡索生物碱还有抗心律失常和抑制心肌收缩力的作用,与拮抗钙有关。
关于止痛:临床常用于治疗胃痛、肝区痛、头痛、腹痛、肿瘤疼痛等,但对神经痛效果好,对平滑肌痉挛之疼痛效果较差。延胡索能抑制胃酸分泌并改善胃溃疡,对治疗消化性溃疡是有效的,需要较长期的复方治疗,并需与理气和胃药同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