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头翁 味苦,性寒。功效:清热燥湿,凉血解毒。
《药性论》:“止腹痛及赤毒痢,治齿痛,主项下瘰疬。”《伤寒蕴要》:“热毒下痢紫血、鲜血者宜之。”主治热毒血痢,善清大肠湿热。煎剂、鲜汁、乙醇提取物等对铜绿假单胞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药理作用:①抗菌作用:对多种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作用较黄连、秦皮弱。②抗阿米巴原虫和阴道滴虫作用。③抗肿瘤作用:毛茛苷能抑制DNA合成,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白头皂苷A也有抑癌作用。
白头翁治疗大便脓血和抗癌:白头翁是治疗痢疾要药,包括急性菌痢、阿米巴痢疾和急性肠炎,也可用于溃疡性结肠炎、肠癌大便有脓血之症。白头翁为细胞毒药,具有抗癌作用。肠癌术后或化疗后,消化功能已恢复正常,需要服用中草药益气健脾以扶正时,可加用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草药,如白头翁、白花蛇舌草等。白头翁治疗腹泻要辨证,白头翁苦寒,对于慢性腹泻辨证为脾虚者,不宜使用白头翁,否则会使大便更加稀薄,只能辨证为湿热、热毒、湿毒者方可使用。
2.白茅根 味甘,性寒。功效: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本经》言其能“除瘀血,利小便”,《本草纲目》言其“白茅根甘,能除伏热,利小便,故能止诸血”,《本草正义》言白茅根“能清血分之热而不伤于燥,又不黏腻,故凉血而不虑其积瘀”。
药理作用:①利尿作用。②促凝血作用。③抗菌作用。
治疗各种出血证,主要为口鼻出血、尿血、咯血,也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本草纲目》记载“除客热在肠胃”。
3.仙鹤草 味苦,性凉。功效:收敛止血。
广泛用于身体各部位出血之证,无论寒热虚实皆可。既可内服,亦可外用。《本草纲目拾遗》:“葛祖方,消宿食,散中满,下气。疗吐血各病,翻胃噎膈,疟疾,喉痹,闪挫,肠风下血,崩痢,食积,黄白疸,疔肿痈疽,乳痈,痔肿。”《滇南本草》:“调治妇人月经或前或后,红崩白带,面寒背寒,腰痛,发热气胀,赤白痢疾。”水提取物腹腔内注射,能明显延长大鼠出血、凝血时间,并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药理作用:①止血作用。能促进血小板生成,加速凝血,同时其尚有抗凝血作用,可延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出血时间。故仙鹤草具有既能促凝止血,又能抗凝活血的双向调节作用。既可收敛止血,又能祛瘀生新、补虚强壮。②抗疲劳作用。③抗癌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分裂和增强免疫作用有关。④有抗菌、驱虫作用。关于止血,常用于咯血、呕血、衄血、便血、尿血、皮下出血、外伤出血等,为重要的止血药,对于出血量不是很大、不是很急者,可以大剂量的单位药水煎服,临床上常在辨证下在复方中加用仙鹤草。
4.白及 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胃经。功效: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本经》:“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鬼击,痱缓不收。”《本草汇言》:“白及,敛气、渗痰、止血,消痈之药也。此药质极黏腻,性极收涩,味苦气寒,善入肺经。凡肺叶破损,因热壅血瘀而成疾者,以此研末日服,能坚敛肺脏,封填破损,痈肿可消,溃败可托,死肌可去,脓血可洁,有托旧生新之妙用也。”本法用白及,取其收敛止血之效,促进病灶黏膜愈合,生肌敛疮。现代药理主要含黏液质,主要成分为白及甘露聚糖。本药能显著缩短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时间,还能减轻盐酸对胃黏膜的损伤,保护胃黏膜。
5.黄连 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黄连为治湿热泻痢要药。《本经》:“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辟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本草正义》:“大苦大寒,苦燥湿,寒胜热,能泄降一切有余之湿火,而心、脾、肝、肾之热,胆、胃、大小肠之火,无不治之。上以清风火之目病,中以平肝胃之呕吐,下以通腹痛之滞下,皆燥湿清热之效也。”主要含生物碱,有抗炎、解热,增强白细胞及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作用。对志贺痢疾杆菌、霍乱弧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等有较强抑制作用。此外,还能降血糖、降血压、利胆、抗胃溃疡、抗肿瘤等作用。
6.鹿茸草 微苦,涩,平。又名沙氏鹿茸草、南刘寄奴等。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活血、止痛、清暑的功效。
民间多用单方治疗痢疾,配入主方中运用获奇效。水煎剂及不同提取物实验表明有明显的保肝降酶的作用,此外,还能抗血小板凝聚,抗缺氧。
7.槐花 苦,微寒。归肝、大肠经。功效:凉血止血、清肝明目。清热降火多选用生槐花;止血宜炒用或炒炭用。
《日华子本草》:“治五痔,心痛,眼赤,杀腹藏虫及热,治皮肤风,并肠风泻血,赤白痢。”《本草备要》:“入肝、大肠血分而凉血,治风热目赤、赤白泻痢、五痔肠风、吐崩诸血。”能明显缩短凝血时间,炒炭后作用更强。水浸剂尚对皮肤真菌有抑菌作用。
8.蒲公英 苦,甘,寒。归肝、胃经。功效: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利湿。
为热毒内外痈肿之常用,尤善治乳痈。《本草正义》:“蒲公英,其性清凉,治一切疔疮、痈疡、红肿热毒诸证,可服可敷、颇有应验,而治乳痈乳疖,红肿坚块,尤为捷效。鲜者捣汁温服,干者煎服,一味亦可治之,而煎药方中必不可缺也。”本药浸剂和煎剂对多种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此外,提取液有拮抗内毒素的作用。
9.枳壳 味苦,酸,微辛,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气香泄散,降中有升。功效:理气宽中、化痰消积。
《药性论》:“治遍身风疹,肌中如麻豆恶痒,主肠风痔疾,心腹结气,两胁胀虚,关膈拥塞。”《日华子本草》:“健脾开胃,调五脏,下气,止呕逆,消痰,治反胃,霍乱泻痢,消食,破癥结痃癖,五膈气,除风明目及肺气水肿,利大小肠,皮肤痒,痔肿可炙熨。”药理研究表明,枳壳有抗炎抗真菌、抗变态反应作用,能增强胃肠运动,扩张支气管。
10.三七 甘,微苦,温。归肺、胃经。功效:化瘀止血、消肿定痛。
三七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的特点。《玉楸药解》:“和营止血,通脉行瘀。行瘀血而敛新血。凡产后、经期、跌打、痈肿,一切瘀血皆破;心吐衄、崩漏、刀伤、箭射,一切新血皆止。”化学成分主要含四环萜皂苷,主要为三七皂苷。本药有显著的止血作用,可缩短动物出、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又有显著的抗凝作用,可抑制血小板聚焦,促进纤溶,使全血黏度下降。此外,还有镇静镇痛、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抗炎保肝、调节糖代谢、抗肿瘤、抗休克、耐缺氧等作用。
11.薏苡仁 味甘、淡,性凉。功效:利水渗湿,清热排脓,健脾止泻,除痹消肿。
药理作用:①解热、镇静、镇痛作用。②降低肌肉收缩的作用。③降糖降压和抗利尿作用。④增强免疫力作用。⑤抗癌作用。⑥其他:a.薏苡仁油小剂量时对呼吸呈兴奋作用,大量时呈抑制甚至麻痹作用,使呼吸停止。b.薏苡仁油能使肺血管扩张。c.薏苡仁油对离体蛙心、兔肠,低浓度时呈兴奋、高浓度时呈抑制作用,对子宫一般呈兴奋作用。d.抑制胰蛋白酶作用。e.诱发排卵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