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T就是电休克疗法的英文缩写。现代ECT也称改良ECT或无抽搐ECT(MECT)。ECT是以一定量的电流通过大脑,引起抽搐,从而达到治疗作用。ECT是精神科三大治疗法宝之一,多年来解决了精神科药物所不能解决的某些棘手的治疗问题。
传统的ECT治疗,也叫电休克治疗,是以一定量的电流通过大脑,引起意识丧失和痉挛发作,从而达到治疗作用的一种疗法。由于抽搐时全身肌肉剧烈收缩,治疗后病人常感到全身肌肉酸痛,极个别病人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如骨折、脱位等,有时还可能造成严重的心血管问题,因此大大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该疗法看起来很残酷,许多患者或家属都害怕这种治疗。20世纪70年代初,改良式电抽搐休克疗法逐渐成熟并得到推广应用,从而解决了传统ECT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多等弊端。
2006年我国引进了美国先进技术和设备,开展了现代ECT治疗。 现代ECT或无抽搐ECT的方法是在患者使用麻醉剂及肌肉松弛药以后,通过一定的电流,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病人无痉挛或抽搐,无痛苦,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就像安静的睡眠一样,治疗后无明显认知功能损害。每例治疗需5~10min。通过大量的病例证实,电休克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对症治疗方法,它能使病情迅速得到缓解,有效率可达到70%~90%。
1.ECT治疗适应证 ①精神分裂症:以具有兴奋躁动、行为紊乱、幻觉、妄想、冲动伤人、拒食、拒药、违拗、紧张、木僵等症状的急性发病者;②情感性精神障碍:急性躁狂发作、兴奋躁动、冲动、伤人、严重的抑郁发作,有强烈的自杀企图、自伤行为、明显自责自罪者;③神经症:惊恐发作、疑病症、癔症、强迫症等;④部分器质性精神障碍:如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症、脑血管病精神障碍、癫性精神障碍、迟发性运动障碍等;⑤其他精神障碍:如贪食症、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症、反应性精神障碍、更年期精神障碍、儿童期精神障碍、老年性精神障碍、慢性疼痛综合征;⑥精神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治疗不能耐受者,可考虑此疗法。
以上治疗既适用于住院病人,也适用于门诊病人,特别适用于因某种原因不能住院治疗的患者。现代ECT的治疗范围较广,14—80岁的患者均可接受本疗法。
现代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适用的范围较广。本疗法可在治疗中减轻心脏的负担,无骨关节等方面的禁忌及并发症,明显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危险性,故而易被患者及家属所接受。除包括上述传统ECT适应证的患者外,MECT的适应证在抑郁证患者中还有:①患有明确躯体疾病又不适合于应用抗抑郁药的患者;②有骨折史及骨质疏松者;③年老体弱者;④部分心血管病患者。
目前,传统ECT仍在使用,为了减轻和避免患者在治疗中出现的肌肉强直、痉挛、骨折、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建议推广使用MECT。
2.不适合做现代ECT的疾病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优点之一是无绝对禁忌证。尽管如此,有的疾病仍可增加治疗的危险性,即相对禁忌证,应引起高度注意。如:①大脑占位性病变及其他增加颅内压的病变;②最近颅内出血和躯干骨折;③心脏功能不稳定的心脏病;④出血或不稳定的动脉瘤畸形;⑤视网膜脱落;⑥嗜铬细胞瘤;⑦导致麻醉危险的疾病(如严重呼吸系统疾病与肝肾疾病等)。
3.ECT治疗的不良反应 正如一切事物都有不良反应一样,ECT也有轻微的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如下。
(1)ECT的死亡率:1959年,著名学者Barker估计,做ECT后患者病死率为3~4/10万人次。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自1958年以来实施ECT患者达十万人次,其中共有4例死亡,这种疗法比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病死率低。
(2)认知功能障碍:有部分病人治疗后感到记忆力减退,但这种表现不是器质性病变所致,一般在一个月内即会自行恢复,不会产生持久的记忆损害。抑郁症的病人记忆力减退,则与治疗前疾病表现有关,治疗有效后则记忆力恢复正常。
国内外大量文献报道,MECT不良反应很少,是临床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它不仅适合住院的病人,而且门诊的病人同样容易接受,且较药物疗效快。
最新的研究认为,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中不同电极放置方法对抑郁症总体疗效相当,对记忆功能影响存在差异,但在1~2周内得到恢复。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单、双侧电极放置对抑郁症疗效相当,单测电极放置对记忆功能无影响,双侧电极放置对记忆有影响但随后可恢复。
4.ECT治疗为什么会起到理想作用 精神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多种假设,但还不十分清楚,而ECT的治疗机制更不明了,所涉及的面更广,也更为复杂。自从ECT问世以来,其治疗机制就一直在研究探讨之中。
(1)最早的假设是ECT引发的抽搐起到治疗作用:即癫抽搐与精神症状互相拮抗。临床发现癫病人抽搐后精神障碍减轻,精神障碍加重时,抽搐却减少了。
(2)前苏联学者认为使用ECT时电流通过大脑半球,起到了大脑的“保护性抑制”作用,破坏了病人的病态思维联系。还有学者认为抽搐时脑缺氧起了治疗作用,也有人认为抽搐本身具有治疗作用。
(3)思维重组学说:即多次使用ECT后产生意识模糊和逆行性记忆障碍,从而使患者发病阶段的病态思维消失,然后思维重新组合,沿着以往正常思维延伸,也就是说使用ECT后的意识、记忆改变起到了治疗作用。部分病人服药治疗无效,加用ECT后症状缓解,研究发现使用ECT后脑脊液内药物浓度增加,提示ECT能改变血脑屏障的通透性。
(4)生化研究:近些年来,人们把注意力转移到脑部神经生理方面的研究。现已发现,ECT对多种神经递质有一定影响,如:①ECT能减少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数量;②ECT使脑内5-羟色胺(5-HT)含量增高,因此具有抗抑郁作用。
(5)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学说:ECT可调整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从而起到治疗某些精神疾病的作用;或阻断病理性的条件反射,改善和消除病态心理和行为。
5.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优势 ①扩大了治疗范围,特别是老年病人也能接受;②安全有效,能客观反映病人的生理指标和治疗质量指标;③避免了传统电休克治疗的不良反应,如骨折等;④对认知功能损害影响很小;⑤患者家属乐于接受,同时也易被病人接受;⑥缩短治疗周期,加快了病床周转;⑦在门诊同样也可以开展治疗,一般一个疗程需要6~12次,病情稳定后也可以每月1~2次巩固治疗。
6.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注意事项 ①治疗前需要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胸片、心电图及必要的体格检查;②治疗前一天晚上,尽量避免让患者服用长效地西泮类的镇静安眠药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③治疗前6h必须让患者严格禁食、禁水,以避免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呛咳、误吸、窒息等意外事故;④治疗前必须取出义齿及各种饰品,排空大小便;⑤治疗后,患者在治疗室休息观察15~30min,待患者完全清醒,经医生同意后方可由陪护者陪同离开治疗室。
7.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几个问题
(1)电休克治疗前必须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包括:①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胸部及脊柱摄片;②治疗前8h禁服抗癫药、抗焦虑药;禁食禁水4h;治疗期间用的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或碳酸锂,要根据每一患者的具体情况取最低的有效剂量;③每次治疗前常规检查生命体征;④治疗前须排空大小便,取下假牙,穿宽松的衣服,取下发卡等附带物。
(2)无痉挛电休克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较ECT明显降低,而且程度也较轻,但可出现麻醉意外、延迟性窒息、严重心律不齐,应立即给予复苏。
(3)电休克治疗时,因为在治疗前8h不能服用苯二氮类睡眠药,但可选择应用其他催眠药,如佐匹克降(三辰)、唑吡坦(思诺思)、札来普降(曲宁胶囊)等。
(4)抑郁症患者在进行电休克治疗时,因为在治疗前8h不能服用抗抑郁药,如果存在明显的焦虑症状,可以选用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如SSRIs中的氟伏沙明、帕罗西汀,NASSAs中的米氮平,SaRIs中的曲唑酮,以及TCAs中的阿米替林、氯米帕明等,还可选用SNRIs中的文拉法辛。若隔天做一次电休克治疗,可以在不做电休克治疗的那一天服用抗焦虑药,但必须确保在治疗前8h不能服用抗焦虑药。
(5)年龄较大、治疗期间使用抗胆碱药物的患者较易出现程度较轻的意识障碍,如可表现昼轻夜重,持续的定向障碍、视幻觉等,还可出现认知功能受损,如思维及反应迟钝、记忆力和理解力下降等。此时患者可出现一过性、急性、脑器质性综合征反应,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意识障碍,也可出现幻觉和妄想,治疗终止后7~10d内消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