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知识
胫骨干是最常发生骨折的长骨。胫骨干骨折有多种损伤机制,扭转骨折发生于足部固定而躯体扭转情况下,通常造成螺旋骨折。此外还有枪伤以及反复轻微创伤或骨疲劳所致的股骨干应力骨折,第3个常见于突然进行剧烈运动后。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和畸形,不能负重,还有可能伴有神经损伤表现,如针刺、麻木、无力等。高能损伤所致骨折多有开放伤口或合并软组织缺损。
并发症包括骨筋膜室综合征、软组织缺损、血管损伤、截肢、感染、神经损伤、膝部韧带损伤、畸形愈合、延迟愈合及不愈合、内固定失败等。
大多数腓骨骨折常与胫骨上端或胫骨干骨折合并发生。但直接外力,可使腓骨头或颈骨折。有小腿外侧直接外力致伤史,症状表现为疼痛、肿胀与压痛。患者虽然可以不扶拐走路,但负重时疼痛。压痛在软组织挫伤骨折部位。但是如果在小腿中部挤压胫腓骨,或在屈膝位固定旋转足时引起创伤部位疼痛,则可能为腓骨近端骨折。另外患肢抗阻力屈膝时由于股二头肌附着于腓骨头,引起疼痛。
二、评定内容
无特殊评定,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对相应问题进行评定。若损伤或复位固定后累及邻近关节的功能。
三、运动疗法
绞锁髓内钉是近年来治疗胫腓骨骨干骨折最常用的方法。具有内固定坚强、愈合时间短、愈合率高的特点,有利于早期活动和负重。骨折的负重必须因人而异,治疗师要与患者的骨科医生做好充分沟通,在有较充分骨痂生长和骨折愈合的证据支持下,决定部分负重和完全负重的时机和进程。
1.术后0~2周
(1)控制肿胀,采用患肢抬高,向心性淋巴引流(MLDT)。
(2)关节活动度训练。术后0~3d,尽早开始髋、膝、踝关节辅助下主动关节活动度练习:每个关节5min,每小时1组。
(3)肌力训练。多平面直腿抬高练习,包括前屈、后伸、内收及侧卧外展。辅助下俯卧位主动勾腿练习。弹力带抗阻踝关节跖屈、背伸训练。每组10~20次,连续4~6组,组间停顿30s,每日1~2次。
(4)活动后冰敷控制红肿。每次15~20min,可使用2~3次直到皮温恢复。
2.术后2~6周
(1)继续主动膝、踝关节活动度练习。无阻力功率自行车,每次10min,每日2次。
(2)渐进性负重及步态训练。根据X线显示,在骨折愈合程度允许情况下,可在拐杖辅助下进行渐进性负重及步态练习。患腿置于体重秤上,从1/4体重开始,让患者体会部分负重的感觉。每次5min,每日2次,练习中应避免患者出现疼痛。
(3)肌力训练。股四头肌、腘绳肌、踝跖屈、背伸肌渐进性抗阻练习,每组10次,每次10~15s,每次间隔5s,4~6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30s。
3.术后6~12周
(1)负重训练:根据骨折愈合程度,渐进性负重达到完全负重。若训练中没有疼痛,可以去掉拐杖。
(2)渐进性静蹲练习:患者可完全负重后,在保护下(双手抓住前方扶栏;患者背部与墙之间夹一个Bobath球,后方放一个凳子以防止患者突然坐倒)进行静蹲训练。从患者可耐受的小角度开始,逐渐增大下蹲角度。每组10次,每次10~15s,每次间隔5s,2~3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30s。
(3)辅助下上下台阶训练:从练习上10cm的台阶开始,患者可在辅助或无辅助下双腿交替连续上两级台阶(并非将两只脚置于同一台阶后再上另一级)后,开始下台阶训练,都能完成后将台阶高度增加到20cm,以加大训练难度。
(4)平衡训练:平面上(由稳定到最不稳定)练习单足站;加入外界干扰或其他的动态稳定练习,如抛接球训练;在运动平板上逆向行走。通过速度和干扰强度的变化增加训练难度。每次10~20min,每日1~2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