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律失常吃什么中成药最见效快

心律失常吃什么中成药最见效快

时间:2023-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病理状态或某些药物作用下,冲动形成异常或传导障碍,使心脏搏动偏离正常节律而产生心律失常。通常所说的抗心律失常药主要指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药,本类药又可分为以下4类。③换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前,应停药至少一个半衰期。阻断心肌β受体,减慢心率,抑制心脏收缩力与房室传导,循环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降低;同时,由于阻滞心脏起搏点电位的肾上腺素能兴奋,从而产生抗心律失常作用。

心肌细胞具有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在正常情况下,心房的自律性冲动来自窦房结,依次经心房、房室结、房室束及心室内传导纤维,最后传至心室肌,引起心脏节律性收缩。在病理状态或某些药物作用下,冲动形成异常或传导障碍,使心脏搏动偏离正常节律而产生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分为快速型和缓慢型两类,前者包括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期前收缩、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室颤动等;后者包括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等。抗心律失常药也可粗分为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药和治疗缓慢心律失常药两大类。通常所说的抗心律失常药主要指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药,本类药又可分为以下4类。

Ⅰ类:为膜稳定药,阻滞钠通道,抑制Na内流,抑制0相除极,减低0相上升速度,延缓复极过程。本类药物按抑制程度强弱及对不应期和传导速度的不同影响,再分为Ia、Ib和Ic 3个亚类。

Ⅰa类:对减低0相上升速度和复极过程抑制都较强的药物,如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等,对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性或室上性心律失常有效。

Ⅰb类:对减低0相上升速度和复极过程抑制都较弱的药物,如利多卡因、美西律等,对室性心律失常有效。

Ⅰc类:高度抑制0相上升速度,轻度延长复极时间的药物,如普罗帕酮、氟卡尼等,对室性或室上性心律失常有效。

Ⅱ:为β受体拮抗药,用于交感神经兴奋或儿茶酚胺增加所引起的心律失常,如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等。

Ⅲ类:为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不应期的药物,如胺碘酮、溴苄胺等。

Ⅳ类:为钙离子通道阻滞药,阻止Ca2+内流,因而抑制窦房结和房室结的自律性,减低0相上升速度,减慢传导。用于治疗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如维拉帕米、地尔硫等。

对于自律性过低所引起的心动过缓型心律失常则应采用肾上腺素或阿托品类药物。

77.美西律(慢心律、脉律定)Mexiletine

(1)药理作用:属于Ib类抗心律失常药。本品具有抑制钠离子内流,缩短动作电位,相对延长有效不应期,降低兴奋性的作用。治疗剂量对窦房结、心房及房室结传导影响很小。对心肌几乎无抑制作用。

(2)用途:口服适用于慢性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期前收缩及室性心动过速。

(3)用法及用量:用于慢性室性心律失常,口服,首次200~300mg,必要时2h后再服100~200mg。维持量为一次150~300mg,每日2~3次。

(4)不良反应:可见恶心、呕吐、嗜睡、心动过缓、低血压、震颤、头痛、头晕、皮疹等;罕见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5)注意事项:①二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双束支阻滞(除非已安装起搏器)、心源性休克者禁用。②室内传导阻滞、严重窦性心动过缓、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低血压、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癫患者慎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在确有应用指征时,应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使用。③换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前,应停药至少一个半衰期。

(6)制剂及规格。片剂:50mg,100mg。

78.普罗帕酮(丙胺苯丙酮、心律平)Propafenone

(1)药理作用:属于Ic类抗心律失常药。抑制钠离子内流,治疗剂量时可明显减少心肌的自发兴奋性,延长心房及房室结的动作电位间期及有效不应期,提高心肌细胞阈电位。此外,本品还有轻度β受体阻滞作用及微弱的钙离子通道阻滞作用。

(2)用途:用于预防和治疗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伴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

(3)用法及用量:①口服,成年人一次100~200mg,每日3次;小儿一次5~7mg/kg,每日3次,起效后用量减半,以维持疗效。本品宜饭后与饮料或食物同时吞服,不得嚼碎。②静脉给药:成年人首剂70mg或1~1.5mg/kg,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2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5min以上,必要时10~15min后可重复,继以每分钟0.5~1mg速度静脉滴注维持;小儿按体重一次1mg/kg,注射时间5min以上,必要时20min后可重复1次。

(4)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可见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和室内阻滞、低血压;恶心、呕吐、便秘;口干及舌唇麻木。用药早期可见头痛、头晕、目眩,个别患者肝氨基转移酶升高等。

(5)注意事项:①窦房结功能障碍、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传导阻滞及心源性休克者禁用;②心肌严重损害者、严重心动过缓、肝肾功能不全、明显低血压者慎用;③出现窦房性或房室性传导高度阻滞时,可静脉注射乳酸钠、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解救;④换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前,应先停用本品;⑤降压药可使本品降压效应增强;⑥与华法林合用时可增加华法林血药浓度和凝血酶原时间。

(6)制剂及规格。片剂:50mg,100mg,150mg。胶囊剂:100mg,150mg。注射剂:5ml:17.5mg,10ml:35mg,20ml:70mg。

79.普鲁卡因胺(普鲁卡因酰胺,奴佛卡因胺)Procainamide

(1)药理作用:本品属Ia类抗心律失常药。减低传导速度,延长不应期及抑制舒张期除极,降低自律性。对心肌收缩性的抑制作用较弱。本品有直接扩血管作用,但不阻断α受体。其代谢产物N-乙酰普鲁卡因胺具有药理活性。

(2)用途:用于治疗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

(3)用法及用量:①成年人常用量,静脉用药:一次0.1g,静脉注射5min,必要时每隔5~10min重复1次,总量不得超过10~15mg/kg;或10~15mg/kg静脉滴注1h,然后以每小时1.5~2mg/kg维持。②小儿常用量:静脉用药,按体重3~6mg/kg静脉注射5min,然后以每分钟0.025~0.05mg/kg的滴速维持。

(4)不良反应:心脏停搏、传导阻滞及室性心律失常;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泻、口苦、肝肿大、氨基转移酶升高等;荨麻疹、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及斑丘疹;红斑狼疮样综合征;头晕、精神抑郁及伴幻觉的精神失常;溶血性或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骨髓肉芽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偶见肉芽肿性肝炎及肾病综合征、进行性肌病及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SS)。

(5)注意事项:①对本品过敏、红斑狼疮(包括有既往史者)、低钾血症、重症肌无力、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二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除非已有起搏器)者禁用;②对普鲁卡因及有关药物过敏、支气管哮喘、肝肾功能不全、低血压、洋地黄中毒、心脏收缩功能明显降低者慎用;③本品可透过胎盘屏障在胎儿体内蓄积,孕妇及乳母用时须权衡利弊。

(6)制剂及规格:注射剂:1ml∶100mg,2ml∶200mg,5ml∶500mg,10ml∶1g。

80.普萘洛尔(心得安)Propranolol

(1)药理作用:本品为β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药,属Ib类抗心律失常代表药物。阻断心肌β受体,减慢心率,抑制心脏收缩力与房室传导,循环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降低;同时,由于阻滞心脏起搏点电位的肾上腺素能兴奋,从而产生抗心律失常作用。

(2)用途:用于预防和控制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者,特别是与儿茶酚胺有关或洋地黄引起的心律失常者。

(3)用法及用量:口服,成年人一次10~30mg,每日3~4次,根据心律失常的控制情况及耐受程度调整用量,可作为长期治疗;儿童每日0.5~1.0mg/kg,分3~4次服。

(4)不良反应:可见多梦、头晕、抑郁、幻觉、嗜睡、头痛、醉酒感、感觉异常、失眠、焦虑等。长期大量使用可出现严重抑郁,甚至有自杀企图。减弱心肌收缩力,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外传导阻滞。诱发或加重支气管痉挛、四肢发冷和间歇性跛行。加剧降糖药的降血糖作用,并掩盖低血糖症状。

(5)注意事项:①对本品过敏、心源性休克、窦性心动过缓和一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支气管哮喘、重度或急性心力衰竭(除非心力衰竭是由普萘洛尔可治疗的心律失常所引起的)者禁用。②有过敏史、心力衰竭、糖尿病、肺气肿或非过敏性支气管哮喘、肝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低下、雷诺病或其他周围血管疾病和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在确有应用指征时,应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使用。③剂量的个体差异较大,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适宜剂量。④长期用本品者撤药须逐渐递减剂量。

(6)制剂及规格。片剂:10mg。

81.阿替洛尔(氨酰心安)Atenolol

(1)药理作用:本品为选择性β1受体拮抗药,不具有膜稳定作用和内源拟交感活性。其β1受体拮抗作用强度与普萘洛尔相似,但并不抑制异丙肾上腺素的支气管扩张作用。治疗剂量的阿替洛尔对心肌收缩力无明显抑制。其降血压与减少心肌氧耗量的机制与普萘洛尔相同。

(2)用途: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和高血压、心绞痛。

(3)用法及用量。①心律失常:口服,一般成年人常用量,开始一次12.5~25mg,每日1次,2周后按需要及耐受量增至每日50~100mg,分1~2次服。肾功能损害时,肌酐清除率15~30ml/min者,每日最多50mg,肌酐清除率<15ml/min者,每日25mg。②高血压:口服,初始量一次12.5~25mg,每日1次,2周后按需要及耐受情况可增至一次50~100mg,每日1次。一般1至2周达最大作用。③心绞痛:口服,一次12.5~25mg,每日2次,可逐渐增至每日总量150~200mg。

(4)不良反应:可有头晕、乏力、精神抑郁、皮疹等。

(5)注意事项:①哺乳期妇女慎用;②有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用本品时,应先给洋地黄或利尿药;③本品的停药过程至少3d,长者可达2周,如有撤药症状,如心绞痛发作,则暂时再给药,待稳定后逐渐停用。

(6)制剂及规格。片剂:12.5mg,25mg,50mg,100mg。

82.美托洛尔Metoprolol

(1)药理作用:为选择性β1受体阻滞药,无内在拟交感活性,对心脏有较大的选择作用,较大剂量时对血管和支气管平滑肌也有作用。本品可减慢心率,减少心输出量,降低血压。在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的同时降低心肌耗氧量,从而缓解心绞痛。

(2)用途:用于心律失常、高血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3)用法及用量。①心律失常:口服,一次25~50mg,每日2~3次,必要时增加到每日200mg,分次服用。静脉注射:用于心律失常的急症处理,一次5mg,于3~5min内静脉注射,必要时5min后可重复,直至总量达10~15mg。急性心律失常控制后,可在静脉给药后4~6h给予口服维持治疗,剂量不超过一次50mg,每日3次。②高血压:口服,起始剂量为每日25~50mg,分1~2次服,以后按需要每日剂量可增加至100mg。③心绞痛:口服,常用剂量每日25~50mg,分2~3次服。④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应当在胸痛开始后12h内给予,每隔2min静脉注射5mg,如患者能够耐受,总量应达15mg,15min后,已接受静脉注射全剂量本品的患者应开始口服治疗,即每6h口服50mg,共2d。对不能耐受静脉全剂量者,口服剂量应相应减少。以后的剂量为口服一次100mg,每日2次。对未接受静脉注射本品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治疗者,一旦其临床病情稳定,也可开始口服本品一次100mg,每日2次。

(4)不良反应:可有胃部不适、腹泻、眩晕、头痛、乏力、失眠、噩梦、气短和心动过缓等。

(5)注意事项:①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窦性心动过缓、低血压、严重或急性心力衰竭者及孕妇禁用;②严重支气管痉挛、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者慎用;③哮喘患者不宜应用大剂量,应用一般剂量时也应分为3~4次服;④长期服用本品者撤药须逐渐减量,不可突然停药,至少经过3天,一般为2周。

(6)制剂及规格。片剂:25mg,50mg,100mg。胶囊剂:50mg。注射剂:2ml:2mg,5ml:5mg。

83.胺碘酮(乙胺碘呋酮,安律酮)Amiodarone

(1)药理作用:本品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还具有轻度Ⅰ类及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的性质。主要电生理效应是延长各部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时限及有效不应期,有利于消除折返激动。对静息膜电位及动作电位高度无影响。本品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并减慢心率。由于复极延长,口服后心电图可出现Q-T间期延长及T波改变,但短时间静脉注射此作用不明显。

(2)用途:用于难治的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难治的伴预激综合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的复律或控制心室率,室性或室上性期前收缩。

(3)用法及用量。①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口服,成年人一次200mg,每日3~4次,见效后(5~7d)逐渐减量,直至一次100~200mg,每日1次维持。静脉用药:用于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一次5~10mg/kg,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滴注,滴速每分钟1~2mg。②药物复律。口服成年人一次200mg,每日3~4次,连服7d,若无效及无毒性反应,则可增至一次300mg,每日3~4次,继服7d,若仍未转复则停药。转为窦性心律后,改为维持量,一次200mg,每日1~2次,长期服用。

(4)不良反应:可见食欲缺乏、恶心、腹胀、便秘等胃肠道反应和角膜色素沉着。偶见皮疹及皮肤色素沉着,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5)注意事项:①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缓、甲状腺功能障碍及对碘过敏者禁用。②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在确有应用指征时,应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使用。哺乳期妇女服用本品期间应暂停哺乳。③多数不良反应与疗程及剂量有关,故需长期服药者尽可能用有效的小剂量维持,并应定期随诊。④本品半衰期长,故停用本品后换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时应注意相互作用。

(6)制剂及规格。片剂:0.2g。胶囊剂:0.1g,0.2g。注射剂:3ml:150mg。

84.维拉帕米(异搏定,戊脉安)Verapamil

(1)药理作用:为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药,属Ⅳ类抗心律失常药。本品减少钙离子内流,延长房室结的有效不应期,减慢传导,可降低慢性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患者的心室率;减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的频率。

(2)用途:①用于预防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②用于治疗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转为窦性,使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的心室率减慢。

(3)用法及用量。①用于预防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口服,成年人一次40~80mg,每日3~4次,以后按需要及耐受情况可逐日或逐周增加剂量,每日总量240~480mg。②治疗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静脉给药,必须在连续心电监测下进行,于2~3min内静脉注射5~10mg,必要时5~10min或以后可再给5mg;或将本品20~40m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稀释后,以每小时5~10mg的速度静脉滴注,每日总量不超过50~100mg。

(4)不良反应:可见低血压、下肢水肿、心力衰竭、心动过缓、可能使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者心率异常增快、头晕或眩晕;偶见恶心、轻度头痛及关节痛、皮肤瘙痒及荨麻疹、血催乳激素浓度增高或溢乳。

(5)注意事项:①心源性休克、低血压、预激综合征伴发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充血性心力衰竭、二至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禁用;②明显心动过缓、轻度心力衰竭、肝功能不全、轻度至中度低血压及肾功能不全者慎用;③静脉用药时应严密监测心电图及血压。

(6)制剂及规格。片剂:40mg。注射剂:2ml:5m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