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阻力原则 在无阻力状态下的训练不能达到增强肌力的目的,因此在训练中必须给予一定的阻力。阻力可来自于肢体自身的重量或肌肉运动时外加的阻碍力量等。施加的阻力应达到足以使患者发挥最佳能力,但又不能过大而阻止患者完成活动,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逐渐加大。
2.超量负荷原则 只有使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运动周期这4个基本条件达到一定水平,才能达到肌力增强的目的。
(1)运动强度:常用最大肌力的比例或相对1RM或10RM的比例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1RM即1次抗阻力运动的最大值,指受测试者仅能完成1次全关节活动度的最大抗阻力重量。10RM即10次抗阻力运动的最大值,指受测试者能连续运动10次所能对抗的最大阻力。当肌收缩强度相当于最大收缩强度的40%时,对增强耐力有效,收缩强度增加时对增强肌力有效。
(2)运动时间:包括肌肉收缩时间和运动时间。运动时间是指1次训练所需要的时间。肌肉收缩时间常用于等长收缩的训练。
(3)运动频率:包括肌肉收缩频率和运动频率。肌肉收缩频率指1次训练中肌肉收缩的次数,等于收缩时间加上休息时间除以运动时间。运动频率是指每日、每周或每个月的训练次数。一般,肌力增强训练的频率以每周3次最佳。
(4)运动周期:运动周期长短对训练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5)治疗方式:肌肉收缩方式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
3.反复训练原则 必须进行多次的重复收缩训练,才能达到增强和巩固肌力水平的目的。
4.适度疲劳原则 根据超量恢复的原理,肌力训练会引起一定的肌肉疲劳,因为无明显的肌肉疲劳也无超量恢复出现,肌力训练也难取得明显的效果。但是,过度疲劳对较弱的肌肉是有害的,会极大地影响训练效果。疲劳的标志为肌力不增加反而减少、运动速度减慢、运动幅度下降、运动协调性明显降低、患者主诉疲乏劳累。一旦出现疲劳现象,原则上应停止训练。因此,肌力训练要特别注意掌握适宜的训练频度,训练间隔太短时,易引起肌肉劳损;间隔太长时,就无从积累而无法使肌肉收缩力增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