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颈椎脱位
(1)寰枕脱位(atlanto-occipital dislocation,AOD):主要发生在儿童,多合并有严重的神经损伤,死亡率极高,国内尚未见文献报道。Traynelis将AOD分为3型:前脱位、上脱位、后脱位。
(2)寰枢脱位(atlantoaxial dislocation):包括旋转脱位和前脱位。旋转脱位国内尚未见系列报道,Fielding将寰枢椎关节旋转脱位分为4个亚型。Ⅰ型:不伴有枢椎前脱位的旋转(移位距离不超过3mm),表示寰椎横韧带无损伤,寰枢椎旋转运动范围正常。Ⅱ型:移位3~5mm,可能合并横韧带损伤。一侧的侧块有移位,而对应的侧块无变化。Ⅲ型:严重移位,寰椎向前移位超过5mm,ADI超过正常范围。Ⅳ型:寰椎后移位,可能只有一侧侧块有移位,临床少见。临床单纯寰枢前脱位与伴有齿状突的寰枢前脱位完全不同,单纯寰枢前脱位多因寰椎横韧带的损伤或断裂所致,常伴有神经损伤。
2.上颈椎骨折
(1)寰椎骨折:包括前弓骨折、后弓骨折、侧块骨折和爆裂骨折(Jefferson骨折)。单纯的前后弓骨折是稳定的骨折,而爆裂骨折和侧块骨折如伴有寰椎横韧带受累则是不稳定骨折(表6-3,图6-8)。
(2)枢椎骨折:包括齿状突骨折(odontoid fracture)、绞刑骨折(hangman fracture)和复合骨折(miscellaneous fracture)。齿状突骨折和绞刑骨折各分为3个亚型(表6-3,图6-9)。Anderson和D’Alonzo根据齿状突骨折的部位将其分为3型。Ⅰ型:齿状突尖端翼状韧带附着部的斜行骨折,约占4%;Ⅱ型:齿状突根部与枢椎椎体连接处的骨折,占65%,此处狭窄易发生骨折;Ⅲ型:齿状突基底实际为枢椎体部骨折,占31%。Effendi将绞刑骨折根据枢椎与第3颈椎之间的移位和成角将其分为3型。复合骨折国内未见系列报道,可累及枢椎的椎体、关节突及棘突,应引起重视。
表6-3 寰枢椎骨折分型
图6-8 寰椎骨折
A.寰椎后弓骨折;B.寰椎爆裂骨折(Jefferson骨折);C.寰椎爆裂骨折的CT表现
图6-9 枢椎骨折
A.齿状突骨折;B.绞刑骨折;C.复合骨折
上颈椎不伴有骨折的单纯脱位发病率相对较低,且易被临床首诊医师忽视。但该损伤是极不稳定的,文献报道70%合并有神经损伤,死亡率高达52%。而上颈椎骨折发病率相对较高,骨折可合并脱位但合并神经损伤较少,死亡率较低(表6-4)。因此,对有外伤后有枕颈部疼痛而X线未发现有明显骨折的患者,康复医师应引起注意。由于上颈椎损伤患者约50%以上合并颅脑损伤,患者因颅脑损伤导致昏迷影响上颈椎损伤的早期诊断。因此,对有头部或有颅脑损伤的患者应常规行颈椎特别是上颈椎的检查。
表6-4 上颈椎损伤的神经损伤和病死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