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下颈椎损伤分类诊断

下颈椎损伤分类诊断

时间:2023-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下颈椎损伤有多种分类方法,主要依据以下3个方面:损伤机制;损伤的形态特点;颈椎不稳的程度。Allen分类是以损伤机制进行分类,因较为复杂临床医生应用比较困难,目前实际临床工作中多用Cooper分类方法。1.Allen下颈椎损伤分类 Allen分类基本是根据损伤机制进行分类,主要是依据影像学表现来分析患者受伤当时所承受损伤载荷。并根据分类不同提出了相应治疗原则。

目前下颈椎损伤有多种分类方法,主要依据以下3个方面:损伤机制;损伤的形态特点;颈椎不稳的程度。常用的几种分类方法有Allen分类、Cooper分类及McAfee分类等。Allen分类是以损伤机制进行分类(图6-18),因较为复杂临床医生应用比较困难,目前实际临床工作中多用Cooper分类方法。由于Allen分类被认为是较完善的分类方法,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临床医生应该理解和掌握该分类方法。McAfee分类是在Allen分类的基础上提出更简单实用的分类方法。

1.Allen下颈椎损伤分类 Allen分类基本是根据损伤机制进行分类,主要是依据影像学表现来分析患者受伤当时所承受损伤载荷。Allen分类包括6个亚型:屈曲压缩型(compression flexion,CF)、屈曲牵张型(distractive flexion,DF)、伸展压缩型(compressive extension,CE)、侧方屈曲型(lateral flexion,LF)、伸展牵张型(distractive extenxion,DE)、垂直压缩型(vertical compression,VC)(表6-15)。其中CF型Ⅰ、Ⅱ度;DF型Ⅰ度;LF型Ⅰ度及VC型Ⅰ度多不伴有脊髓损伤。

图6-18 Allen下颈椎损伤分类

表6-15 Allen下颈椎损伤分类

(续 表)

图6-19 下颈椎屈曲压缩型骨折

A.CFⅠ度C5伤椎体前上缘变钝;B.CFⅢ度C5伤椎前下角“鸟嘴样”骨折;C、D、E.CFⅤ度C4伤椎后下角向椎管内移位>3mm,MRI显示伤椎向后移位压迫脊髓,CT显示小关节面分离

2.Copper下颈椎损伤分类 Copper分类主要是依据形态学改变进行分类,根据损伤后的X线片、CT、MRI等影像学表现作为分类的依据(表6-16)。

图6-20 屈曲牵张型

A.DFⅠ度C5~C6后方复合结构损伤,损伤水平棘突明显分离;B.DFⅡ度C4~C5单侧的关节突脱位,可有25%的椎体向前移位;C.DFⅢ度C4~C5双侧小关节脱位,有50%的椎体向前移位

表6-16 Copper下颈椎损伤分类

3.McAfee下颈椎损伤分类 McAfee下颈椎损伤分类是较为简单和实用的分类方法,将不稳定的下颈椎损伤分为4个类型:间盘韧带损伤(可伴半脱位但无骨折)、压缩骨折(包括屈曲压缩和垂直压缩即爆裂骨折)、可复位或不可复位小关节脱位、不稳定的后弓骨折。并根据分类不同提出了相应治疗原则。

下颈椎损伤依据损伤机制、损伤的形态特点及颈椎不稳的程度等方面存在多种分类方法。尽管各种分类方法不能完全对应,但它们之间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表6-17)。由于Allen分类可较全面地反映损伤的机制及稳定性,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临床医师在掌握Allen分类的基础上可更好地理解其他分类方法。最近又有学者将形态学描述和颈椎不稳的判定相结合推出了新的颈椎骨折分型,并进行颈椎骨折严重性评分(cervical spine injury severity score)。?

表6-17 下颈椎损伤的分类诊断

+.表示脊柱稳定;-.表示脊柱不稳定

图6-21 伸展压缩型

A、B、C.CE I度C6单侧椎弓骨折,C5椎体向前的旋转移位,可见C6右侧关节突压缩、同侧椎弓根和椎板骨折;D.CEⅡ度邻近C5椎弓处双侧椎板骨折;E.CEⅣ度双侧椎弓骨折,伴有椎体部分向前移位;F.CEⅤ度双侧椎弓骨折且伴有整个椎体向前移位,骨折的椎弓后部结构不发生移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