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脊髓损伤后呼吸功能的改变

脊髓损伤后呼吸功能的改变

时间:2023-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脊髓损伤后导致受伤部位以下神经所控制的肌肉群均产生活动障碍,而引致呼吸功能的异常。因此,急性颈髓损伤后肺总量、肺活量、深吸气量、补呼气量等指标均明显降低,而残气量则明显增高。Wang等最近对200名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调查,证实咳嗽功能的损害程度是由脊髓损伤的水平所决定的。此外,脊髓损伤后肺功能的改变还受到患者姿势的影响。

由于脊髓损伤后导致受伤部位以下神经所控制的肌肉群(包括呼吸肌)均产生活动障碍,而引致呼吸功能的异常。膈肌仍由C3~C5脊髓神经控制,而肋间肌则由T1~T12神经控制,腹部肌肉则由T8~T12神经支配。对于髓损伤患者,若是位置高于C4~C5,便会引起主导吸气的膈肌无力,而须进行气管切开术或使用呼吸器辅助呼吸,而其他颈椎损伤患者因胸椎神经支配的肋间肌无力收缩,当正常吸气时胸部无法扩张,以致肺活量大大减少,同时又因下半部胸椎神经支配的腹部肌肉无力,在用力呼气时无法产生有效的收缩,故最大呼气量也呈现减少的趋势。因此,急性颈髓损伤后肺总量、肺活量、深吸气量、补呼气量等指标均明显降低,而残气量则明显增高。最大吸气和呼气压力也明显减低,从而使咳嗽机制受到破坏。Wang等最近对200名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调查,证实咳嗽功能的损害程度是由脊髓损伤的水平所决定的。统计结果显示,颈椎、高位胸椎、低位胸椎、腰椎损伤后之肺活量分别为正常人的55%、68%、71%及95%。C6~C7完全性脊髓损伤的病患,其肺活量、最大呼气量在受伤后6个月分别为正常人41%及40.5%,而不完全性颈脊髓损伤的病患,则分别为正常人的64%及65%(表7-19)。

表7-19 中、低位颈髓损伤的四肢瘫患者的肺功能情况

肋间肌和腹肌的麻痹还可引起反常呼吸。从而使呼气量受到限制。与此同时,腹肌麻痹还使用力呼气量进一步下降。呼吸类型的异常改变使呼吸肌肉承受了额外的负荷,由于脊髓损伤患者的通气储备常接近临界,发生通气疲劳的可能性也就随之增大。

1.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 正常女性平均2.5L,男性平均3.5L,脊髓损伤患者的VC常低于2L,如果低于0.8L,则要考虑机械通气治疗。颈椎脊髓损伤的患者由于肺顺应性的下降、胸壁协调运动的损伤导致肺活量减少,使通气运动负载增加。

2.潮气量(tidal volume,TV) 正常人为400~600ml,脊髓损伤患者潮气量下降,为补偿潮气量,常以增加呼吸频率为代价,其结果是虽然分钟通气量接近正常,但是患者呼吸浅快,导致解剖无效腔腔增加,有效肺泡通气量减少。

3.残气量(residual volume,RV) 最大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不能再呼出的气量为残气量,正常人是1000~1500ml。脊髓损伤患者由于呼吸肌瘫痪,不能将补呼气量呼出,使肺残气量升高,其与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之比(RV/TLC)亦升高,显示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4.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 FVC指尽力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出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正常时FEV1/FVC>80%,脊髓损伤患者由于呼吸肌瘫痪,无法做到尽力尽快呼气,故其FVC、FEV1及FEV1/FVC均显著下降。

此外,脊髓损伤后肺功能的改变还受到患者姿势的影响。在急性期身体直立时由于腹肌无力而在重力作用下使膈肌下降,由此将导致肺内容量及压力的下降,进而使吸气量和补呼气量减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