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术后处理
1.注意全身情况,及时补充血容量。
2.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抗痉挛药物的使用:常用的抗痉挛药物有罂粟碱。罂粟碱为阿片异喹啉生物碱的盐,它对血管平滑肌有显著的松弛作用,可使全身血管床呈扩张状态。成人剂量为60mg,每6小时肌内注射1次,一般应用5~7d后逐渐减量至术后12~14d,不宜突然停药。也可应用妥拉苏林,α受体阻滞药,有使周围血管舒张、解除血管痉挛的作用。成人剂量25mg,每天6小时肌内注射1次。
4.抗凝药物的应用:一般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平均分子量为41 000),以降低红细胞之间的凝集作用和对血管壁的附着作用,并可增加血容量,减低血液的黏稠度,利于血液的流通。每日静脉输入500~1 000ml,应用4~6d。至于肝素,由于全身应用后容易引起局部或身体其他部位的出血,又能延迟伤口愈合时间。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不主张使用,而在吻合直径2mm以下的小血管时可考虑使用。也可应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每次30mg,每日2~3次,如有过敏反应,及时停药。
5.术后医嘱:术后12~24h禁食,以备必要时(血管危象)进行急诊手术探查。禁忌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或食品,如咖啡、茶、可乐、巧克力等。禁止喝冰冷饮料,要避免情绪激动。
(二)局部处理
术后应抬高患肢,以利静脉回流,防止和减少肢体的肿胀。应用烤灯照射局部,使局部的血管扩张,以改善末梢血液循环。术后3~4d内进行持续照射,术后1周左右即可停止使用。在伤肢血液循环较差的情况下,则不宜使用烤灯,否则会增加局部组织代谢。理想的室温应保持在22~ 25℃,在室温接近30℃时可免用烤灯。术后用石膏托外固定患肢,保持3~4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