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火山灾害的了解,人们开始试图降低其灾害性。由于火山活动和火山喷发是一种重要的内动力地质作用,与之相伴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地质现象,如地震异常、地壳形变、地球化学异常、地热异常和火山喷发等,这使科学家有充分的时间来研究应对方案。
火山的监测工作主要包括基础地质调查和火山活动的监测两个方面。
(一)火山地质调查
对火山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是火山检测的基础和前提。地质调查包括火山的地貌形态、地质构造背景、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地球物理特征、活动历史和周期、喷发过程与动力等。可利用GPS、GIS等遥感等现代技术对火山区进行大比例尺地质调查。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我国科学家对长白山天池、腾冲和五大连池等火山进行了较系统的地质调查,完成五大连池火山去老黑山、火烧山1∶10 000的火山地质图推断新火山可能喷发的位置,并相应绘制了灾害图。根据火山岩的组合、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和同位素年代记火山岩之间的叠覆关系,按火山是喷发事件,将新生代长白山天池火山由老至新划分为4个火山喷发旋回,并认为该火山是一座巨型多成因中心式火山,历史曾发生多次火山喷发。
(二)火山活动监测
最早的火山地震观测是1888年在班达伊火山山顶开始的,系统的火山监测工作开始于20世纪初。1911年日本在本州建立了火山观测站,到现在已建立15个检测站,对该国67座火山中的17座安装了监测仪器,并进行着长期观测,成为世界上比较先进的火山监测系统。20世纪50年代初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对伊豆大岛火山喷发做过详细研究,从地球化学、地磁、地电、形变和地震等方面对火山进行了监测。1986年10月在火山预报联络会上做出三原山顶峰喷火口可能喷火的结论,同年11月14日推断峰顶火山即将喷发,果然11月15日伊豆大岛火山终于喷发。
1997年,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和中国地震局正式启动了“中国若干近代活动火山的监测与研究”项目。通过对长白山、腾冲和五大连池火山的深部结构研究解释了长白山天池与云南腾冲热海地区存在地壳岩浆房;通过地震监测、地形变测量、地下流体的监测和岩石化学的分析,发现了火山地震活动、异常地形变和来自深部地幔的流体、地球化学指标异常,并据此给出三大火山喷发危险性的定性结论。
目前,我国在火山监测方面处于资料积累阶段,火山灾害区划图的研究处于野外调查和各种喷发物的鉴定、分期等阶段,而火山活动危险性评价处于定性研究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