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讲当突发冷水浸渍时人体的生理反应是组织新陈代谢的降低和中枢神经系统传输和控制的逐渐抑制。但是,意识清醒者在冷水浸渍的最初阶段,占优势的是对皮温降低的对抗反应即颤抖生热。按照发生的先后顺序人为地将突发冷水浸渍划分为3个阶段,即冷休克反应期、外周体温下降期及低体温发生期,每个阶段都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病理生理改变,每个阶段都会发生死亡。因此,充分了解这些生理反应有助于减少死亡的发生。
(一)冷休克反应期
冷休克反应发生在冷水浸渍的最初几分钟内并且依赖于皮肤冷却的范围和速度。这些反应影响着患者的呼吸、心脏和新陈代谢系统。皮肤的迅速冷却引起气喘反射,无法屏气和过度换气。在一开始进入冷水时如果头部被淹没的话,无法屏气及气喘反射可能导致溺死。而过度换气通常可以在数秒到数分钟内减弱,但是也可能会由于情绪紧张或恐慌而增强或过度夸张。无法控制的过度换气会引起麻木,肌力减退甚至肌无力而导致溺死。这些呼吸系统的反应都会引起冷水灌入肺里的紧迫感、恐慌和接下来的溺死。
皮温下降也会引起周围血管收缩以及增加心排血量、心率和动脉血压。心脏负担增加也会导致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包括心室纤颤。因此冷水浸渍后突然死亡可能会立刻或大概数分钟内在易感人群中发生(也就是,由于昏厥或抽搐导致溺水、迷走神经性心搏骤停和心室纤颤)。
(二)外周体温下降期
对那些存活过冷休克反应期的人来说,接下来的15min周围组织的显著降温仍在继续,尤其是四肢末端。这种降温有一个直接和有害的针对神经肌肉活动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手上尤其明显,导致手指僵硬,自主活动缺乏协调性以及乏力。自主活动无法控制使得自主求生活动变得非常困难,诸如抓住救援绳索等。因此,不管是由于无法进行求生活动(即保持漂浮、游动、抓住并翻上救生筏)还是在激流下过多地吸入了冷水,最终的死因是溺死。
(三)低体温发生期
大多数的死亡很可能是由于冷水浸渍的前2期溺水所致,但在冷水中超过30~60min后,低体温便会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低体温表现为持续不断地由于体内热量丢失最终导致核心体温(Tco)的下降。正常核心体温的变化范围在37℃左右。低体温的临床定义为体温35℃(95℉)或更低;然而,任何能使核心体温低于正常体温的寒冷暴露都可以造成低体温。将低体温分为三级。
1.轻度低体温 体温32~35℃时,体温调节机制会持续发挥全面作用,但共济失调,语言障碍,表情淡漠甚至是遗忘症有可能发生。
2.中度低体温 体温28~32℃时,体温调节系统(颤抖生热作用)的有效性会逐渐降低直至消失,意识水平会持续下降,心律失常也会发生。
3.重度低体温 体温低于28℃时,意识丧失,颤抖消失,酸碱平衡紊乱,心脏极易发生心室纤颤或心搏骤停。
死亡也会发生在救援后数分钟到几小时内。获救的患者会出现严重的酸碱失衡、心脏极易停跳、意识减弱或丧失,以及低血容量现象。四肢血液的快速重新分布(尤其是下肢)可以导致血压降低和心血管系统的不稳定性增加,再加上新陈代谢产物快速返回易激惹的心脏和易激惹心脏的温度持续下降(体温后降)从而导致死亡发生。这时核心体温会持续下降,而心脏则表现为心动过速或心室纤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