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性皮炎包括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是皮肤密切接触泳衣、泳帽、潜水护目镜、通气装置,甚至水源等,所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
1.病因及发病机制 皮肤接触刺激物可以引起刺激性接触性皮炎。而这些刺激物是否引起皮炎,与接触部位,汗液与皮脂的分泌情况,有否皮肤病同时存在,年龄、性别、摩擦、环境温度、压迫、封包等有关。有一些非烈性物质,一般的人与之接触不会发生反应,只有少数人经过一定时间的接触或反复多次接触,对其产生迟发型过敏反应,抗原与致敏皮肤再度接触后会导致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1)化学刺激物:多聚氯丁二烯合成物(泳装的主要成分),橡胶(潜水装置主要成分),硬化剂(橡胶面罩、通气管道、鼻夹、耳塞等),还有某些水源成分(如次氯酸盐、溴化消毒剂、硫磺、四氨盐或含铜溶液)等。
(2)某些水中的动物及植物:如海藻、珊瑚、海参、海豹等也可以刺激皮肤引起皮疹、荨麻疹等病理表现。
(3)微生物及寄生虫感染:在水中接触寄生虫(如蛔虫、钩虫、丝虫、阿米巴和疟原虫等)、细菌、真菌(白色念珠菌、癣菌等)。
(4)物理刺激:冷、热、压力、摩擦等物理性和机械性刺激。
(5)昆虫叮螯、毒毛刺入等。
(6)遗传因素:有一部分患者属于家族性冷性荨麻疹。
2.临床表现 皮肤与相应物质接触后,急性期可在接触部位发生红斑、水肿、丘疹、水疱和大疱,以后可形成糜烂、渗液、结痂。局部可有显著的瘙痒或烧灼感,皮损可以在24h内扩展至四肢及躯干,如未能及时避免继续接触,损害将会逐步转为慢性,红斑的颜色变暗,继发色素沉着过度和苔藓样变,皮肤增厚,干燥及粗糙,反复脱屑,可有皲裂。皮肤接触面可能出现上述表现,有时口腔黏膜、齿龈及舌也可引起皮炎。
荨麻疹为皮肤上突然出现风团,数小时后可以消退,一般不超过24h,成批发生,有时1天反复发生多次,呈鲜红色和浅黄白色两种,红色者血管渗出较轻,白色者则由较广范围的渗出压迫毛细血管产生贫血所致。风块大小不等,大者直径可达10cm或更大,有时在风块表面可以出现水疱。疏散排列,能互相融合,呈环形、地图形等不规则形,可泛发全身,消退后不留痕迹,有剧痒、烧灼或刺痛感,如消化道受累时,还会有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喉头和支气管受累时可导致喉头水肿,出现咽喉发堵、气促、胸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等。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者发作数天至2周,部分患者反复发作,病程可达1~2个月以上,有的经年不断,时轻时重,变为慢性。
3.治疗与预防 离水后立即去除泳衣、面罩、通气装置、耳塞、鼻夹等,并立即使用清水冲洗。如出现接触性皮炎,急性期面部皮炎可以立即使用醋酸铝溶液冷敷,并局部或全身用药。用法:急性期皮炎较轻微时,可以局部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或糠酸莫米松乳膏。皮炎较重时,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口服泼尼松40mg,1/d×7d,35mg,1/d×2d,每2天减5mg,直至减停;也可以肌注曲安奈德20~100mg,1周1次。同时,可以用含抗组胺成分的漱口水进行漱口,2/d,用含0.1%曲安奈德的牙膏5~7d。选择使用硅树脂橡胶制成的低刺激性面罩及通气装置,并应用Silicone泳帽可以减少皮炎的发生机会。
如出现荨麻疹,首先寻找并去除病因,但荨麻疹的病因,尤其是慢性荨麻疹病因难以发现,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多是对症治疗。
(1)抗组胺药物:约80%的病例可获得症状控制。安太林对慢性荨麻疹,尤其是物理性荨麻疹有较好的效果,制成的2%的软膏或油膏可用于轻度皮肤刺激的治疗。安替根与赛庚定对寒冷性荨麻疹效果较为突出,但这些药物都有嗜睡作用。苯茚胺无中枢镇静作用,不引起嗜睡,且有局部止痒作用。长期使用一种药物容易发生耐药性,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另换一种,或交替、合并使用,有时加大药量可以获得良效。对于顽固病例,合并使用H2受体拮抗药如西咪替丁等,有时取得良效。
(2)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于急性严重或顽固病例,如过敏性休克等,可以用氢化可的松100~20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或泼尼松(强的松)30~40mg口服,对慢性病例效果不佳。长期应用可产生一定不良反应,一般不宜长期应用。
(3)抗生素或磺胺类制剂:对传统疗法疗效不佳的急、慢性荨麻疹,有时试用氯霉素或磺胺制剂可获得一定疗效。尤其适用于胃肠道等有明显或潜伏感染而引起的荨麻疹。
(4)钙制剂:作辅助治疗,钙离子能增加毛细血管的致密度,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从而缓解症状。
(5)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如6-氨基己酸(EACA),6~8g/d,有抗过敏、抗炎和抗补体作用。
(6)其他:普鲁卡因、维生素C静脉注射,氯化喹啉、利舍平、维生素K、自血疗法可试用于一些慢性荨麻疹。对精神因素引发的可采用地西泮等镇静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