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尸体解剖资料

尸体解剖资料

时间:2023-03-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尸体解剖经常会发现没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垂体瘤。将通过尸体解剖偶然被发现的垂体瘤定义为“亚临床腺瘤”,因为它们大多数是完全良性,不引起临床症状,并且只能通过对垂体腺非常仔细的检查才能发现。影响尸检垂体瘤发现的主要因素是调查者对垂体瘤的定义和垂体的多少区被研究。同样的,在尸体解剖中年龄和性别相关的垂体瘤发现率也不同于外科临床报道。尸检中偶然发现的垂体瘤存在于各个年龄段,从2-98岁均有。

尸体解剖经常会发现没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垂体瘤。将通过尸体解剖偶然被发现的垂体瘤定义为“亚临床腺瘤”,因为它们大多数是完全良性,不引起临床症状,并且只能通过对垂体腺非常仔细的检查才能发现。在13 792例尸检中,发现有1 301例垂体瘤(9.4%)。影响尸检垂体瘤发现的主要因素是调查者对垂体瘤的定义和垂体的多少区被研究。例如,有人报道的低发生率分别为2.7%和3.2%,只用了单区技术来研究垂体。而报道的高发生率,则把垂体分为1 mm和1.5 mm的间隔,用的是多区技术。因此,垂体的单区划分技术可能会漏掉许多小的腺瘤。尸体解剖发现的多腺瘤的比例较外科临床报道的要高很多。同样的,在尸体解剖中年龄和性别相关的垂体瘤发现率也不同于外科临床报道。尸检中偶然发现的垂体瘤存在于各个年龄段,从2-98岁均有。尸检中发现垂体瘤的大小亦有变化,但绝大多数是直径<5 mm的微腺瘤,很少发现有直径>10 mm的腺瘤。这些发现提示:尸检发现的多数腺瘤呈缓慢生长,对周围组织影响小,有一相对良性的病程。这些偶然发现的微腺瘤主要位于垂体的前面和侧面。免疫组化研究揭示:催乳素细胞腺瘤和非功能性腺瘤(裸核细胞腺瘤和大嗜酸性粒细胞瘤)是尸检中最常见的垂体瘤类型(催乳素细胞腺瘤:21%~42%,非功能性腺瘤:18%~63%)。尸检中发现的催乳素腺瘤没有性别差异,不像在外科病人中女性占多数。这可能提示催乳素细胞腺瘤在两性中的始动因素是一致的,但在女性中促动因素(例如雌激素)更活跃,导致女性出现腺瘤的临床表现。相比之下,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的功能性腺瘤在尸检中很少见,可能因为这些肿瘤通常有明显的临床内分泌表现,可以早期诊断和手术切除治疗。有人认为:尸检中发现的微腺瘤常见于胰腺、直肠或支气管肿瘤的病人、前列腺癌的病人、高血压或糖尿病的病人,但在腺瘤和临床表现、基础疾病、其他内分泌疾病的病程、治疗或死因之间没有发现必然相关性。

相比之下,尚不清楚在正常人中发现偶然性垂体瘤的概率。有人研究了100名志愿者,年龄为18-60岁,其中男性30名,女性70名。在注射Gd-DTPA前后,运用高分辨率MRI,发现有10人(男性3名,女性7名)可疑垂体瘤,最大直径为3~6 mm。这个比例(10%)正好和尸检发现的腺瘤比例(9.4%)相一致。

这些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相对于临床发现的腺瘤,亚临床腺瘤的患病率很高(9.4%),提示垂体腺瘤通常是良性,生长缓慢,并且很少表现出症状。另一种解释则认为垂体瘤产生的始动因素非常普通,同时促使肿瘤生长的因素很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